<p class="ql-block"> 小娃撑小艇,</p><p class="ql-block"> 偷采白莲回。</p><p class="ql-block"> 不解藏踪迹,</p><p class="ql-block"> 浮萍一道开。(唐·白居易)</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那么简单纯粹,没有繁杂的世俗纷扰,只有美好的想象。 孩子是人类未来的希望,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古代虽然没有设立专门的儿童节,但是也有很多专对儿童的活动及游戏,历代描述孩子们天真烂漫的文学艺术创作层出不穷。婴戏图就是中国美术人物画的一个重要种类,很多博物馆都收藏有婴戏题材的历代画作。 </p><p class="ql-block"> 婴戏图主要描绘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玩耍嬉戏的场景。 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先秦,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到了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宋代是婴戏图的黄金高峰时期,逐渐成为中国绘画中极受欢迎的画类。明清时期婴戏图达到鼎盛期。 </p> <p class="ql-block">唐代婴戏图</p> <p class="ql-block"> 此画描绘了幼童与大人嬉戏玩耍、沐浴的生活场景。画中有五名女子、七名孩童。图上方是两女子在给孩童洗澡和洗头,澡盆中一裸身的幼童嫩藕样的小胳膊举向头颈,憨态可掬,而盆后站着一个同样白白胖胖的小顽童正在与他互动;图左下的两个女子正在给孩子穿衣;图右下是一个女子在与两个孩童游戏,一孩童坐着,伸展小手想从女子手中接什么,而另一孩童则扔下正在玩耍的玩具,匍匐向前伸出一手,意欲争夺。构图极具匠心,疏密有致,嬉戏、洗浴、穿衣三组人各行其事,却又相互呼应。孩子们或站,或坐,或匍匐,或趴于背上, 形象各异,生动而可爱,地面上还有球、鼓等玩具,远处一行走的小花狗,画面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并且“浴婴”即暗示着“育婴”的意思,既是对孩童的细心呵护,也是为孩子荡涤灾邪,从而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宋朝时期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绘画艺术更是达到了历史巅峰,其融合了前代绘画艺术的精髓,并在一定程度上汲取了西方艺术的元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宋代婴戏图的主题也成多样化,如:儿童娱乐、儿童与民俗、儿童与动物等,这些画作不仅描绘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场景,展现了儿童的纯真、活泼和快乐。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待。</p> <p class="ql-block">宋代婴戏图</p> <p class="ql-block"> 苏汉臣的《冬日婴戏图》为宋代“婴戏图”的优秀佳作。宽阔的庭院中,湖石旁盛开着红色的山茶花、白色的腊梅花,翠竹、细草、兰叶随风轻轻摇摆,使得冬景呈现出清新明快的色调。画面右下侧一对小姐弟正于花下逗猫玩耍,弟弟叉开双脚躲在姐姐身后用孔雀羽毛引逗小猫,随时准备撤退,姐姐手持彩旗紧盯小猫,小猫也眼瞳望向两人,举爪欲扑。活灵活现,童真浪漫,充满生活乐趣。</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婴戏图发展到了鼎盛期,流行绘画多个幼童,常绘四子、十六子、二十子、百子等。婴戏图的流行,反映了当时的民众心理。传统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百子千孙等图案非常盛行。</p> <p class="ql-block">明代婴戏图</p> <p class="ql-block"> 明代陈洪绶《戏婴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面中高耸着一大块奇骏的太湖石,石旁有一尊雕琢精致的佛像及一个铜塔。佛前,两名儿童在拜佛,一儿童在献花,另一儿童在擦拭铜塔。四人神态专注,但一名儿童磕头时,开裆裤露出白白的胖臀,孩童的稚拙可爱跃然纸上,令人忍俊不禁。</p> <p class="ql-block">清代婴戏图</p> <p class="ql-block"> 此幅《百子图》是清代“婴戏图”的典型代表 《百子图》描绘了一百个孩童在亭台楼阁间追逐打闹的场景。孩童们神态各异、衣着也无雷同。或捉迷藏、或舞彩旗、或对弈下棋、或放鞭炮……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将孩童们天真烂漫、调皮可爱之处刻画得淋漓尽致,画面充满了祥和快乐的童趣。孩子纯真无邪的笑容让人心醉,让人向往。</p> <p class="ql-block"> 孩子的可爱不仅仅在于他们的外表和行为,更在于他们纯洁的心灵和善良,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对世界的爱与好奇。透过他们的世界让人感受到了世间的美好和欢乐。净化了我们的心灵,带来了生活的幸福感。陪伴孩子成长,就是重回生命最初的快乐时光,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让他们能够快乐地成长。他们如同初升的太阳,照亮了我们的未来,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在此六一儿童节之际祝天下所有孩子们幸福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