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季节的东山之游

大海之苏

<p class="ql-block">以前一直没对枇杷有特别的关心,有了就吃,没有也无所谓。但这次去东山果农家的摘采枇杷之旅,却对东山枇杷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东山枇杷有了个新的认识。</p><p class="ql-block">对东山枇杷印象就是个头不大,比浙江四川产的枇杷都要小,但历来价格很高,原因可能是因为小,更容易鲜嫩和甘甜(当然还有水土、光照、气候的原因),更是由于苏州一带经济发达,爱吃枇杷的人多,而这里枇杷的产量又不大,因而价格也容易高一点(和浙江、四川的山地是没法比的)。 </p><p class="ql-block">东山的枇杷历史悠久,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东山在太湖边上,山清水秀,土地肥沃,是个种什么什么都好的风水宝地,所以东山枇杷自然有了这个先天优势。</p> <p class="ql-block">东山的茶叶叫碧螺春,也属于名茶之列;东山的杨梅在苏州附近可以比美余姚杨梅,而今天说的东山的枇杷也有个官名叫白玉枇杷。 </p><p class="ql-block">初夏的东山是收获的季节,不仅是枇杷,而且有“五子”登科。哪五子呢?顺口溜说是“枇杷黄、银鱼肥、茧子白、菜籽熟、梅子鲜”,而枇杷就占据首位。</p><p class="ql-block">先说说枇杷是怎么叫出来的?最早因枇杷树叶形状像琵琶而被叫做琵琶果。</p> <p class="ql-block">据传东山枇杷是2500年前伍子胥的母亲从楚国带来的。胥母在丈夫与长子被害后,就携伍子胥逃离楚国隐居在东山古槎湾。后来伍子胥在吴国辅助阖闾,成为一代国相,曾三次到东山想接母亲去苏州养老,胥母不肯离开,最后终老槎湾安头坞,这也是东山胥母峰的来历。 </p><p class="ql-block">胥母既是将军之女,又是个“农学家”,她为槎湾村带来的不仅有枇杷,还有种竹、栽桑、育蚕,种茶树等栽培技术,使村里的农业生产得到了飞速发展,所以村里人把她叫作大地之母。</p> <p class="ql-block">做完对东山枇杷历史的功课后,一早从苏州出发,开车直奔东山,高架下来后沿东山大道一直开到底,眼前突然开阔,转弯就是一条沿着太湖的湖滨大道,直通处于环山公路上的槎湾村,沿着环山公路不远就到了富有古韵味的槎湾村。</p> <p class="ql-block">来到槎湾村后,一路打听,沿着狭窄的上山村路终于来到了设有供奉胥母塑像的宝安古寺。</p> <p class="ql-block">宝安古寺现在也在修缮之中,大门口和寺内多处地方堆着建材。</p> <p class="ql-block">终于进到胥母殿了,虽说是正在建造之中,依旧有古老沧桑的感觉。中间是英姿飒爽的胥母塑像,前面站立的是儿子伍子胥、一代兵法大圣孙武的雕像。伍子胥站在那里自然是应该的,而孙武则是由于在写《孙子兵法》之前,经常去东山找胥母讨教的缘故被立于殿中。</p> <p class="ql-block">从宝安古寺下山,看到村里竟然还有明代的建筑,村里人说以后新造的房屋也会被要求按照这个风格建造。</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一处建筑已经是岌岌可危了,不加维护的话估计不久就要散架。</p> <p class="ql-block">东山枇杷的种植来自胥母,而东山枇杷的成名就来自古槎湾,古槎湾是中国最古老的枇杷产地之一。传说当时村中有一对叫做白龙、沙娘的年轻夫妇,为了寻找枇杷良种,他们攀危崖摘採金蛋果(即枇杷)时不幸坠落身亡,化身为山谷里的两只羽毛美丽的布谷鸟,在枇杷林上不停叫着“快快采收,快快采收”!直至今日,在枇杷丰收的季节,也能在东山峰岭、田野上听到布谷鸟的鸣叫声,村里人为了纪念白龙和沙娘,把这种金蛋果取名白沙枇杷。</p> <p class="ql-block">在被称为枇杷之前,这种金蛋果也被叫做琵琶果,这是因为枇杷的叶子像琵琶 ,所以就被叫做琵琶果了。而取名枇杷来自于琵琶的谐音。</p><p class="ql-block">现在的白玉枇杷则是槎湾的汤老先生在清未民初培育的一个极品枇杷品种,取名白玉枇杷是因为玉比沙高贵,100年前白玉枇杷就以优于普通白沙枇杷十倍的价格卖到上海的洋行和民国名流。但白玉枇杷在解放前仅是槎湾汤永顺老先生家的独有品种,而其它果农种的仍旧是白沙枇杷。</p> <p class="ql-block">解放后经历了以粮为纲的年代,经济作物大幅减少,也没有人去提种枇杷的事了。直到1971年,槎湾7队的生产队长在东山找到了一颗优质的枇杷,送去农科站让教授品尝后得到肯定,于是和农科站一起进行嫁接推广,终于形成了现在东山的枇杷产业。​</p><p class="ql-block">明代大画家沈周画有东山枇杷画,由于画得极像,引发了如下的诗句想象,也是甚为精彩: </p><p class="ql-block">五月天气换葛衣,</p><p class="ql-block">山中卢橘黄且肥。</p><p class="ql-block">鸟疑金弹不敢啄, </p><p class="ql-block">忍饥空向林间飞。</p> <p class="ql-block">从槎湾出来,来到一公里外的杨湾老周家,到时已经快午时了,所以就在老周家吃了一顿农家饭,新鲜味美。特别是野生黑鱼,还有新鲜的河虾、自种的蔬菜等,口味不错。老周的儿子平时在城里上班,今天当了一回大厨;老周的媳妇,就是他家卖枇杷的老板了,主管着家中卖茶叶、卖枇杷、卖杨梅事务,现在的季节,自然是忙得不亦乐乎。</p> <p class="ql-block">吃饭间说起刚刚探访​宝安古寺之事,没想到老周兴奋了起来,原来老周的丈人是重建宝安古寺的推动者。老周的丈人叫叶成生,一直在上海工作直到退休,和上海作家沈鹏年因为同为槎湾人,所以是好朋友。沈晚年热衷捐赠,一次沈说起要对艾滋病人做捐赠,叶就说了还不妨把家乡的宝安古寺重修一下(当时已基本荒废),因为他知道沈历来对宝安古寺的故事感兴趣(作家的本性所然),没想到这一说就引发了二人推动修复宝安古寺的热情,除了私下动员熟人捐款(据说沈的女婿捐了不少)外,还和东山当地政府联系,也得到政府的出资和响应。所以说现在的宝安古寺也就是在10多年前才开始修建的,而老周夫人的娘家就在宝安古寺附近,这偶遇加巧遇,使我对古寺的了解又深入了一步。</p> <p class="ql-block">回到今天的正题,吃了午饭就上山摘採枇杷。这个过程就不细说了,放几张照片让大家跟着一起感受一下,今年第一批的枇杷由于五一节后气温高达34度的高温,被晒坏皮肤的不少,在照片上也能看出,这是今年枇杷的遗憾之处,好在不影响口感,也只能这样了。</p> <p class="ql-block">槎湾,这个由枇杷具有盛名的村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似一颗依偎太湖的明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