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一辆火车的卧铺车箱里,一个睡在下铺的年青人因为私挂了围档引起了旁人的批评。其理由是,私挂围档不仅给上铺的人上下活动造成了不便,而且也没能给一个高龄的老人提供就近休息的地方。最后,有关部门进行了调解。调解肯定了年青人私挂围档的做法,指出年青人保护自己的隐私是自己的权利,有正当合法性。我觉得有关部门的做法没有不妥之处。在公共空间,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固然在理,但如果不近情理地要求他人,甚至一方因为别人未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因此指责别人时,我认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不仅是一种强人所难的自私做法,更是一种对他人权利的漠视。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部门,我认为都应该拿起法律武器,去维护公民的权利。</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类似这样情与理和法相冲的事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比如,每天都在见面的同事要搭你的车,你拉不拉?特别是有些人还是一而在在而三地蹭你的车,你是拒绝,还是一直忍着惯着?如果不拒绝,万一有了交通事情给对方造成了伤害又该怎么处理?你能说我好心帮他还要再承担赔付的责任,这不合理。可万一对方翻脸不答应,你又能怎么开脱自己的责任?再比如被人们议论不绝的借钱难,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诚然,人是社会的人,每个生活在其中的人,哪怕他再能干,也不可能做到事事不求人,而同样,他也躲不开关照别人的义务。特别是在有些情况下,人甚至还会遇到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二00八年汶川地震时,那个在危险面前弃学生而逃的范美忠,就遇到了这样的两难选择。而他事后大言不惭的辩白,更是把他推到了舆论的风尖浪口,以至不得不辞去教职。在一定意义上说,正常的必要的人情往来是良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也确实能使我们这个被金钱利益侵蚀的千疮百孔的社会充满温情。但是如果有人与人相处时,界限意识不强,老拿人情来绑架人,而一点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人的权利,甚至还希图通过这样的手段来获取不正当利益,这样的人情显然就变了味。这不仅会对人们良好人际关系秩序造成破坏,而且还会在当下信息发达的大环境下,被别有用心之人所利用,从而给社会的公序良俗带来不好的影响。这样变味的人情,我们宁愿不要。</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当有人因对他人提出不近情理的要求而与人发生纠纷时,我们更应该在核定事实的基础上,对被绑架者的权利进行法律保护。当下,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已由过去封闭农耕社会向开放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型,城市人囗早已占到了总人囗的一半以上。社会形态上,过去几代人固守一个地方形成的熟人社会也开始向现在流动的陌生人社会转变。再加上由于经济的多元化化发展,所以现在的人们不仅思想观念变化发展了,而且利益诉求也有很大差异。有些传统观念旧的做法看似合乎情理,但与现在重视个体权利尊重多元选择的时代要求相悖,更与现代法治精神不符。所以,处理这种矛盾纠纷,就要按现代法制精神去处理。这不仅是建设法制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适应时代变化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如果我们还拿人治社会的那一套,对当事一方的责任不进行仔细分析,而是笼统地对其进行道德绑架,从而进行批评指责,那就很容易被那些利用人情图谋不正当利益的人所利用。这就不仅不能使纠纷得到有效解决,反而还会起到很坏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由一个围档的引发纠纷看似很小,但对其如何处理,却很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社会治理水平。上面有关部门对此事的处理,说明了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确实已有很大进步。但不可回避的是,现在仍有不少地方很多人处理这些问题依然沿用旧的做法,比如城管的暴力执法,再比如一些学校在处理学生与老师的纠纷矛盾时,老是惯常地单方面处理老师的的那些息事宁人的简单做法,这都说明了建设法制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个渴望国家进步的人都应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