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山泉,产地:增头村

阳之光

<p class="ql-block">上图:大宝山泉</p> <p class="ql-block">  计划中最后一次上太宝山,收集增头人挖虫草居住和曾经居住过的窝棚图像。</p><p class="ql-block"> 气候变暖,虫草“爬”得越来越高,数量也少了很多,挖草人的起挖海拔从以前的3700米上升到4000米,挖虫草的海拔高度普遍已经达到4300米以上的雪线,虫草钱不好挣。</p> <p class="ql-block">上图:陈云良在窝棚边清理虫草。</p> <p class="ql-block">上图:三石一顶锅</p> <p class="ql-block">上图:山中生活还是蛮有乐趣的,石桌子上的奇石、虫草、羊肚菌都是在山野里淘的宝哟!</p> <p class="ql-block">  我在海拔低的窝棚处漫游,3600、3700、3800、3900多米,这些石头块块小屋,柴火棒棒就是我的关注,简陋的居所都在靠近水源的地方。我逛山不喜好带水,懒,嫌麻烦,其实还因为各处流淌的雪水太方便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块石头的海拔高度大约3650米,断裂的石缝里流出来的水呀!吸引我四次专程前往,不是走平路哈,是爬坡上坎去的,它的清澈甘甜迷住了我。</p><p class="ql-block"> 这一海拔带也曾经是盛产虫草的地方,现在没有虫草了,但仍然是适合高寒植物生长的地方,雪茶、贝母、高山杜鹃、小杜鹃漫山遍野,居然还生长着很多大红红景天,据羌族人讲,红景天的品质是随着它生长的海拔高度而不同的,最好的大红红景天生长在海拔4200米或4300米以上的石头缝里。</p> <p class="ql-block">上图:贝母</p> <p class="ql-block">上图:贝母</p> <p class="ql-block">上图:雪茶</p> <p class="ql-block">上图:雪茶</p> <p class="ql-block">上图:大红红景天</p> <p class="ql-block">上图:大红红景天</p> <p class="ql-block">  我一边看着这股泉水挤出石缝不停的流淌,一边品味着它的甘甜,“太浪费了!”试想着它含有哪些微量元素呢。</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最后一次上大宝山了,没记错的话应该是11次了吧,早先那些关注到哪里去了?这么好的一个自然资源现在才发现,太弱智了嘛!</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自己是爱做好梦的人,现在发现这股山泉水还不算晚,好的想法永远是不过时的,于是脑子里就出现了一个品牌《大宝山泉》,产地:增头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图:藏在窝棚深处的石泉水</p> <p class="ql-block">上图:泉水是从断崖缝隙里流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图:大宝山泉,产地增头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