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繁青 周野</p> <p class="ql-block">昔日征战南疆地, 今朝重整上老山。</p><p class="ql-block">四十年弹指一挥间,2024年正值老山作战胜利40周年之际,我以参战老兵的身份和名义,踏上魂牵梦绕的老山,追忆战斗历史,缅怀牺牲战友,弘扬老山精神。</p><p class="ql-block">历史追溯到1984年7月,我们怀揣着“亏了我一个小,幸福十亿人”“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的誓言奔赴老山前线,以血肉之躯同越军展开了血雨腥风的战斗。很多战士浴血奋战,牺牲疆场,他们的英勇事迹被铭刻在历史的碑刻上。</p><p class="ql-block">八千里路云和月。前不久我从新疆乌鲁木齐奔赴云南昆明,沿着当年部队开进的行进路线一路前行,曲靖~师宗~邱北~砚山~文山~麻栗坡~老山。沿途耳闻目睹的一切,仿佛都在向我诉说“山河记得你,我们记得你”。一路的奔赴,只是为了表白:“激情为你燃烧,我的老山”。</p><p class="ql-block">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作为一名参战老兵,我来到麻栗坡烈士陵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敬献花圈、默哀鞠躬,深切缅怀为国牺牲的烈士。陵园中整齐的墓碑上刻着每一个战士的名字,每一块墓碑都代表着一个年轻的生命。在墓碑前,我带去了特务连所有战友对英烈们的思念与敬意。</p><p class="ql-block">重走老山路,追忆战友情。当巍峨的老山浮现在我眼帘的瞬间,我的眼睛湿润了,这熟悉的一草一木都让我百感交集,我真想融化在这里,陪同牺牲的战友继续守护好祖国的边疆。我耳边似乎又响起了当年隆隆的炮声,仿佛40年前硝烟弥漫、浴血奋战的画面跃然眼前,清晰可见。~我自豪,这里曾经也是我驻守过的地盘。</p><p class="ql-block">在老山主峰的瞭望塔,我庄严的悬挂上了我们的连旗。</p><p class="ql-block">山河记得你,我们记得你</p><p class="ql-block">老山英烈永垂不朽!老山精神永驻我心!</p><p class="ql-block"> ———繁青</p> <p class="ql-block">战友刚刚下飞机 ,返回乌鲁木齐。这是他在飞机上写的心得。当年参战时的口号:亏了我一个 幸福十亿人。</p><p class="ql-block">上面的心得,是前排的樊(凡)清战友写的。图二樊清,他手扶的是仙人掌强壮的枝干。</p><p class="ql-block">烈士付继明,他是牺牲在樊清的怀里面。当时付继明颈部大动脉被子弹打穿,樊清在为他包扎时牺牲了。</p><p class="ql-block">图中,后排右二夏燕群没有受伤,牺牲了四人,其他全部负伤。包括两个排长童央央、王本军。</p><p class="ql-block"> ——周野</p> <p class="ql-block">战友上老山,返途时在昆明快递给我一“老枪”[偷笑]</p><p class="ql-block">这老枪使用起来,还是需要培训一下。不培训的话,不是抽不到烟,就是呛一口水[憨笑]</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老山作战时,会抽烟的战友们,基本上都培训通过了</p><p class="ql-block"> ——周野</p> <p class="ql-block">2016年,我们原特务连的部分战友,去安徽霍邱看望白群鹤的母亲,老人家和我们所有人都拥抱。当排长童央央向老人家道歉,说对不起老人家,没有把她的儿子安全带回来交给她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是泪流满面,老母亲泣不成声的和童排长紧紧相拥[流泪]</p><p class="ql-block">那天,老母亲看到我们这些她儿子的昔日战友,既高兴又难过。我们自发的捐了些钱给老母亲,她老人家开始坚决不肯收,经过老连长的多次做工作,她才勉强同意收下。随后,她叫她的大儿子和大儿媳妇 ,在酒店里请我们所有去的战友吃中午饭。我们准备付餐费,老母亲发火说,如果我们不让她来请我们吃饭,今后就再也不愿意让我们去她家。一个让人感动的好母亲!</p><p class="ql-block"> ——周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白群鹤烈士母亲家合影</p> <p class="ql-block">太沉重了,这些天看到战友去老山,心里面总是感觉挺难过的。</p><p class="ql-block">我再回忆另外一段往事,或许可以缓解一下[握手][抱拳]</p><p class="ql-block">我是85年6月提前返回杭州,我们大部队85年7月从前线回杭州营房。大部队刚回来没有几天,徐副团长让他的警卫员潘华宝通知我,和他一起去徐副团长家吃晚饭。</p><p class="ql-block">吃饭前,我问徐副团长为啥请我吃饭,徐副团长哈哈一笑,说他是为了感谢我曾经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雪中送炭,也是感谢他的警卫员潘华宝,在前线对他的忠心耿耿。</p><p class="ql-block">徐副团长夫人在吃饭时,不停地给我和华宝夹菜,我俩真的是感觉挺不好意思的。</p><p class="ql-block">徐副团长讲的“雪中送炭”,确实也算有这回事情。</p><p class="ql-block">在老山时,我是团后勤保管班长兼团军械员。山上的很多物资,基本上都要经过我这里分发。</p><p class="ql-block">记得85年2月初,我们部队准备在2月11日攻打越军140阵地,此阵地是越军的“模范阵地”。</p><p class="ql-block">徐副团长带着一班人,组成“前指”在位于140阵地的不远处开设。</p><p class="ql-block">一天,徐副团长给我打电话,问我能不能给他们前指弄些吃的。因为已经好几天了,没有好好的吃上一顿饭。前指的位置离越军非常近,曾经有几发炮弹直接打在前指的隐蔽工事上。</p><p class="ql-block">我接电话后,让徐副团长的警卫员来我处,我和华宝一起背了一条猪后腿,大概有10多斤重,两个人一起冒着危险,爬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山路,终于把猪腿送到了前指。前指里面的所有人,都大声说太好了,可以美美的饱餐一顿了。</p><p class="ql-block">徐副团长看见我是和华宝一起回的前指,立刻拉下脸让我马上离开。他说让华宝一个人背猪腿就可以了,这里太不安全,快快离开。</p><p class="ql-block">后来在徐副团长家吃饭时,他说我“雪中送炭”,我感觉也许可以这么说吧。</p><p class="ql-block"> ——周野</p> <p class="ql-block">在老山上吃饭。</p><p class="ql-block">一线驻守的战士,在战事紧张时,都是靠配发的罐头解决。有牛肉、猪肉、雪菜和水果梨罐头,主食是压缩饼干。</p><p class="ql-block">这些配发的罐头,都是严格按照人员定额配发。长期的高温、高湿状态下,加上供水困难,每一顿饭都是艰难的下咽压缩饼干。罐头是按一周的定量供应,很多人都小心翼翼的存放,以备不时之需。</p><p class="ql-block">一线阵地不允许生火做饭,都是靠炊事班的人,用橡胶背囊将饭菜背上阵地。</p><p class="ql-block">橡胶背囊如同我们穿的雨衣,里面是橡胶,外面加一层绿帆布。滚烫的饭菜无法直接用背囊背起,需要用一个木架托起,与人的后背隔点距离。木架如电影里面朝鲜人背物品的那种。</p><p class="ql-block">连队炊事班,一天只能送一次热饭菜。生火做饭,都集中在老山朝北面的一侧半山腰。</p><p class="ql-block">团后勤负责全团的所有食品运输上老山,在半山腰的小坪寨负责分发给各伙食单位。</p><p class="ql-block">一线连队最后领取食品,这是因为我们每天运来的物资,都超过实际的需求。主要是因为怕出现战损,必须确保一线连队足额或者多领到物品。</p><p class="ql-block">当一线连队最后领物品时,当天所有的多余物资,就会加大量分配给他们。让一线连队没有后顾之忧,同时也是让一线连队的保障更加可靠。</p><p class="ql-block">战时我们后勤的口号: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士。</p><p class="ql-block">在前线,没有人能够有特殊照顾,每个人的定量标准都是一样,从团长到战士,一律平等。</p><p class="ql-block">新的橡胶背囊,气味非常大,饭菜里全部都是浓浓的橡胶味。就是这样,一线连队一天也只能吃上一顿热饭菜。</p><p class="ql-block">待橡胶背囊味道减少时,基本上都磨损不能使用了。</p><p class="ql-block">光屁股打仗也是史无先例,长期驻守在猫耳洞里,烂裆的滋味无以言表。</p><p class="ql-block">@周野 那时看了很多战地照片,其中有不少是战士光着上身穿着裤衩的画面,视觉冲击力特强,当了解到之所以这样的原因后,感觉自己就如同处在一个高温潮湿蚊虫袭扰的让人难以忍受的环境之中,如此画风,却是中国军人最美的战地画面!</p><p class="ql-block">@赵新华 赵哥好。那个时候轮换下来的战士,一个个走路如鸭子般,两条腿叉开。下来第一件事,就是找个有水的地方,好好的洗洗。半个月后,又要再驻守猫耳洞,循环往复不停的发生烂裆。</p><p class="ql-block">我们卫生队长是68年入伍的老同志,看到战士们的模样,也是摇头苦叹没有办法解决问题,他流着泪说自己实在是没有能力帮助战士们解决痛苦。</p><p class="ql-block"> ——周野</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团三营机枪连,在浙江嵊州举行战友会。现南部战区司令员王秀斌,84年参战时是三机连战士。</p><p class="ql-block">临战训练时,三机连驻地盘龙乡老鹰山村的乡亲们也来了。</p> <p class="ql-block">战争时期特殊条件下,担任军工(负责抬伤员、人背肩扛运输各类物资)所受的磨难,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因此在老山战场有一句话“军工万岁”,就是最好的体现。</p><p class="ql-block">就如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时,能够把物资送入坑道的人,就是了不起的英雄。</p><p class="ql-block">负重前行时,肩上的物资重量本就压的人喘不过气来,再加上双脚深陷烂泥里无法迈步,只能靠根拐杖支撑身体保证平衡不摔倒。</p><p class="ql-block"> ——周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