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寺,触摸唐朝。

锦江人家

<p class="ql-block">在准备走向寺庙的大门前拍摄的寺庙外景色。佛光寺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中国第一国宝”。</p><p class="ql-block">寺内佛光寺东大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建筑。1937年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和纪玉堂在莫高窟61窟《五台山图》壁画的指引下传奇般的发现了这一“中国第一国宝”。时间定格在1937年7月5日,彻底堵住了1929年日本学者关野贞提出的“中国没有唐代木构建筑,要看唐代木构,你只能去日本”的狂妄论调。1937年7月7日,也就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那一天,位于北平的中国营造学社收到了梁思成从山西五台县发来的电报:中国首次发现了唐代木构建筑!从此,孤独千年的唐构木建筑佛光寺重回国人的视野。</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佛光寺建筑群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外南麓,忻州市五台县豆村镇的佛光山里,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隋唐之际成为佛教名刹,唐武宗会昌五年,武宗皇帝大灭佛教,各地多数仅保留了开元寺,佛光寺被毁为一片废墟,直到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才由著名僧人愿诚和尚主持、女弟子宁公遇出钱资助得以重建。佛光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田式的寺庙台基上。</p><p class="ql-block"> 寺庙前的影壁系清代所建,装饰简洁,正脊和垂脊两侧皆有兽头,博风板上两种花纹,朴素中见精心。影壁正面红底白字,写有“佛光寺”三字,背面无字。</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五台山一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佛光寺建筑纵跨北魏、北齐、唐、宋、金、元、明、清、民国等九个朝代,其年代跨度之大,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建筑中绝无仅有。</p> <p class="ql-block">山门前的卧松枝繁叶茂,静静的守候在山门前,树根在东,树枝向西延伸,就像佛光寺的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佛光寺位于一处东、南、北三面小山环抱,向西开敞的山坡上。寺内主要轴线为东西方向,依据地形处理成三个平台。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建于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的陀罗尼经幢,在山门和文殊殿之前,高4.9米。均为八角形须弥座,上刻陀罗尼经及立幢人姓名。幢身之上有狼角形宝盖,表面携流苏,八角出狮头。山蕉叶之内是覆钵,其上有仰莲覆宝珠,刻工极为精好。 </p> <p class="ql-block">金代文殊殿,同时建的普贤殿于已经毁坏。伽蓝殿坐南朝北,面阔三间,明崇祯年间始建,康熙年间重修,悬山顶小殿,体量不大。</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把减柱营造法用到了极致,使得进到殿内感觉空间非常宽大。</p> <p class="ql-block">由于跨度太大,为了使长大的内额不至于弯曲变形,古人又采用垂木与斜木勾连拉拽,以减轻内额的负重,构成了这种奇特的“人字柁架”,这是中国古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p> <p class="ql-block">普贤殿在明清年间被火焚,后在普贤殿偏西一角建起伽蓝殿。</p> <p class="ql-block">文殊殿中的明代罗汉壁画分上下两层排列,下层罗汉坐在岩石上,上层罗汉立于下层罗汉身后。部分壁画体现了吹奏乐器的罗汉,颇有特色,殿内现存罗汉248尊。</p> <p class="ql-block">南厢房</p> <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增筑窑洞和南北(北边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香风花雨楼,据说当年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纪玉堂组成的中国营造学社调查队就住在这里。)厢房,始成现存规模。</p> <p class="ql-block">盛开在寺内的牡丹花。</p> <p class="ql-block">一种不太常见牡丹花—荷包牡丹。</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开始向上走向主殿—东大殿,台阶的坡度很陡,大约超过六十度,台阶大约72级。体现了向佛的先抑后扬吧。</p> <p class="ql-block">穿过陡峭的台阶,东大殿在一步一步向上走的过程中,慢慢的显露出自己独特唐风魅力。大殿两边的出檐伸向远方,仿佛是要拥抱每一个来者,而人站在大殿面前感觉自己到有些渺小。</p> <p class="ql-block">接近最后一台阶拍摄下面的北厢房。</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为佛光寺的主殿,面宽七间,进深四间,单檐庑殿顶,屋坡舒缓,用青瓦铺就而成。殿顶脊兽用黄、绿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彩艳丽。</p><p class="ql-block">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p> <p class="ql-block">另外东大殿上的人字大叉手架构(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梁思成先生“佛光寺大殿平梁之上不立侏儒柱以承脊檩,而以两叉手相抵,如人字形枓栱。宋辽实物皆有侏儒柱而辅以叉手,明清以后则仅有侏儒柱而无叉手。敦煌壁画中有绘未完之屋架者,亦仅有叉手而无侏儒柱,其演变之过程,至为清晰。”已有清楚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历经千年的东大殿大门,门后的有从唐代开始不少人留下的墨迹(现在用玻璃盖住),足以证明是原装的大门,当自己亲手触摸如此大、厚、重的殿门时瞬间感觉到年代的厚重感,历经千年还能亲手触摸当年殿门,真是十分幸运,夏日的阳光洒在门上给人以温暖、祥和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门板后面保存有珍贵的唐人题字,这些题字是确定东大殿建造年代重要的证据之一。门后面留有墨迹的地方用玻璃盖住保护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高悬的巨大木匾六字楷体“佛光真容禅寺”,字形浑厚有力。根据寺内石碑所记,此扁应为明代所制。</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前的经幢,建于唐大中十一年(857),通高2.84米。最下方为八角形土衬石,上置须弥座,每面镌刻壸门。往上有覆莲宝装莲瓣,束腰刻六只狮子,头背承托三重素仰莲瓣。其上立八角形幢身,刻有陀罗尼经及序,上为八角形柱式华盖。华盖之上是八角矮柱,四正面各刻佛像一龛。最上方宝盖及幢顶已缺失不存。</p> <p class="ql-block">经幢上部佛像雕塑。</p> <p class="ql-block">经幢下部狮子雕塑。</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是现存唐代遗构中唯一的晚唐官式建筑实例。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按照《营造法式》斗拱最多可以达到八铺作,但是没有看到实例,佛光寺的七铺作双杪双下昂已是巅峰之作)。七铺作斗拱纵横恣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p> <p class="ql-block">梁思成看见东大殿的斗拱时说“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在中国古建筑研究中,如何准确地为遗物断代是一大难题。梁思成等营造学社的同仁认为应以大木架构为主,辅以文献,并结合实物建筑的细部特征综合分析来断代。而大木构架中,用于断代的最直接构件就是斗拱。唐宋建筑的斗拱要承受荷载,因而有墙塌屋不倒之说。到明清以后因墙体采用砖的出现,斗拱的功能逐渐退化反而成为装饰,导致斗拱日趋弱小。这也可以用在观看其他古建筑时作为粗略断代的方法。</p> <p class="ql-block">转角斗拱</p> <p class="ql-block">柱头斗拱</p> <p class="ql-block">祖师塔是创建佛光寺的初祖禅师的墓塔,祖师塔是它的俗称,砖结构,平面六角形,二层,高约8 米,式样古朴。塔的形制是国内仅见的孤例,也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北魏石塔之一,</p> <p class="ql-block">梁上留有墨迹。</p> <p class="ql-block">重要题记图片,来自网上自“清华大学的资料”。特别是“功德主故右军中尉王佛殿主上都送供女弟子宁公遇”。梁上的题记被林徽因先生慧眼识珠,成为佛光寺断代的有力证据之一。“佛殿主”的名字既书于梁,又刻于大殿门前的经幢,那经幢的建造时间应与大殿建造时间相同。哪怕不是同年兴工,经幢的建成也是在大殿完工的时候。由此大殿建造年代“唐大中十一年”得以确定,这一天是1937年7月5日,千年前的女施主宁公寓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因东大殿梁上题记在千年后被年轻的中国女建筑学家发现。两位女士竟然在千年后用这种方式相遇。</p> <p class="ql-block">彩塑共有35尊。佛坛上坐的、站的、跪的、骑狮的、牵象的、供养的、护法的,前后左右全是高大的唐代塑像,共 35 尊,构成了我国独一无二的唐代大型雕塑群,如此浩大的场面和惊人的气势恐怕只有在盛世唐朝才会出现。</p><p class="ql-block">佛坛的正中的三尊主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一铺七尊。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反映了唐代弥勒信仰的流行。释迦牟尼的两侧是迦叶和阿难两大弟子,他们的前面是两尊站着的协侍菩萨和两尊半蹲着的供养人;</p><p class="ql-block">现在看到的塑像外面的色彩据说系民国时期重新彩塑,但是彩塑的造型比如坐姿,手势等依然保留唐代传统风格。</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p> <p class="ql-block">普贤菩萨</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的两侧山墙下还有五百罗汉塑像,这些塑像是明代宣德五年塑造的,现存只留下了 290 多尊。</p> <p class="ql-block">月梁</p> <p class="ql-block">补间斗拱。</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屋脊上的脊兽一致看向远方,它们在期盼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东大殿单檐庑殿顶上的鸱尾。</p> <p class="ql-block">站在大殿里面,向外看去远山、经幢,古松在台阶上显露出的光影,真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四周是如此安宁、让人惬意而陶醉其中。</p> <p class="ql-block">从这个角度来看斗拱显得更清晰。</p> <p class="ql-block">排列整齐的昂。</p> <p class="ql-block">当我要转身离开的时候,佛光寺带来的震撼依然留在心里,大唐盛世的辉煌将继续对中国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今天还存在的五台山豆村镇大佛光寺林徽因先生曾说:“更为宝贵的事实是寺内大殿竟是幸存到今天的一座唐代原物。我们从这座在会昌灭法后又建造起来的实物上,可以具体地见到唐代建筑艺术风格手法,和它们所曾到达到的多方面的成就。这座建筑遗产对于后代是有无法衡量的价值。”</p><p class="ql-block">非常遗憾,所带镜头和地形限制,没有能够拍摄一张东大殿的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摄 影:锦江人家;</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锦江人家;</p><p class="ql-block">地 点:豆村佛光寺;</p><p class="ql-block">时 间:2024.5.16;</p><p class="ql-block">注:作为游客对于中国的古建筑完全是门外汉,虽然看了一些资料,但仍然不得要领。第一次自驾到山西仅仅是用镜头记录我眼中的佛光寺,难免有遗漏,缪误,敬请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