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帆风顺的美篇 阳春三月江南行

一帆风顺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江南地区呈现出独特的美丽风光,春暖花开,杨柳依依,风景如画。</p><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3日,我们一车四人自驾同行,从德州出发一路南下,听花落之声,闻花开之香,一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享受了一场春的盛宴。</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 江苏兴化千垛水上油菜花</p> <p class="ql-block">千垛景区 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千垛景区以“垛田特色地貌享誉全球。 “垛”是里下河地区独有的一种农业景观。据史料记载,形成于750年前。 在泥土缺乏的泽国,勤劳智慧的兴化人民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一方一方使其堆积如垛,成为了可以耕作的垛田,形成了具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价值的兴化垛田奇观。由于垛田地势较高、排水良好、 每年清明时节,千垛景区四面环水的“垛田”上长满了金黄色的油菜花。一幅“油菜花开金满地”的壮阔美景,吸引了众多前来观光的游客。“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正是兴化垛田菜花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下午游李中水上森林湿地公园</p><p class="ql-block">李中水上森林公园,2014年5月被评选为国家4A级景区。这片人工生态林面积1500亩,采用林垛沟鱼的立体模式,水杉、池杉参天,树梢益鸟欢聚,沟内鱼儿跳跃,林内一片生机。 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猫头鹰、野鸭、白鹭、黑杜鹃、草鹦鹉、山喜等在此筑巢生息。林中鸟平时有3万多只,最多时有6万多只。黄昏时分,百鸟归巢,遮天蔽日,景象蔚为壮观。省旅游局专家、上海同济大学教授认为这片里下河地区规模最大的人工湿地森林生态系统,极具旅游开发价值。每年春暖花开之际,这里游人如织。</p> <p class="ql-block">2024年4月14号到达第二站 扬州 </p><p class="ql-block">认识扬州,是从诗词开始的,那就是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认识扬州的标志性盛景瘦西湖,却是读了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还有郁达夫的“箫声远渡江淮去,吹到扬州廿四桥”。于是,人虽未到扬州,心却已飞达。春日,走近瘦西湖,一种树木花草与水汽杂糅的氤氲扑面而来。沿着湖畔小径边走边看,仿佛走在一步一景的画廊里,我恨不得把现实的瘦西湖刻进心间,又把想象中的瘦西湖临摹于现实。一泓曲水宛如锦带,两岸细柳轻斜,随风撩拨湖面,淡淡又几缕飞絮;琼花万点,有残红飘落河边,寥寥同暗香流水。游舫清荡,玉桥横卧,楼台亭阁依次列去,如同珍珠串在一起。而串起珍珠的丝线,就是瘦西湖的水。较之杭州西湖,它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瘦西湖二十四桥</p> <p class="ql-block">下午游扬州何园</p> <p class="ql-block">何园,是一处始建于清代中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被誉为“晚清第一园“,面积1.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何园由清光绪年间何芷舠所造,片石山房系石涛大师叠山作品。</p><p class="ql-block">曾在何园寓居过的名人有很多。著名国画大师黄宾虹,他六次来扬州,寓居在骑马楼东一楼。著名作家朱千华先生,曾寓居何园五年多,其旧居在骑马楼东二楼</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南京2024年 4月15日</p><p class="ql-block">南京城,是明朝京师应天府(南京)府治所在地,亦是明朝前期首都,后期留都,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其规模之大,史上诸城均难望其项背,面积逾230平方千米,分为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城垣。</p> <p class="ql-block">南京长江大桥</p><p class="ql-block">南京市长江大桥 20世纪50年代末期,国家铁道部决定由大桥工程局负责建造南京长江大桥。随后,国家铁道部、江苏省、南京市共同组成南京长江大桥建设委员会,并成立南京长江大桥工程指挥部。  1959年开始动工兴建。  1968年12月,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这是当时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8米;铁路桥上南行北往的火车可以对开,公路桥上四辆大卡车可以并行。  南京长江大桥的自然地理条件十分复杂,给施工带来很大难度。科学技术人员、工人和干部克服各种困难,知难而进,不断进行技术革命和技术改新,创造了中国桥梁建设史上的许多新纪录。  南京长江大桥把中国南方与北方的交通动脉——津浦铁路与沪宁铁路连接起来,将江南与江北的公路交通连接起来,具有极大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成就之一。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的桥梁建设,在勘测设计、科研试验、施工技术、建筑材料、设备制造等方面,都达到新的水平,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p> <p class="ql-block">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地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中国四大文庙之一,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午夫子庙餐</p> <p class="ql-block">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陵寝面积8万余平方米,于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p><p class="ql-block">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中山陵建筑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p> <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92号,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的主要代表之一,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遗址。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与这里密切相关,许多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p><p class="ql-block">南京总统府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明初的归德侯府和汉王府;清代被辟为江宁织造署、两江总督署等,康熙、乾隆南巡均以此为行宫;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天王府;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后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p> <p class="ql-block">玄武湖是江南三大名湖之一 是南京六朝时期的皇家园林湖泊,皇家操练水军的演兵场。也是南京明代时期为保存黄册的国家档案馆,被誉为“金陵明珠”。玄武湖公园是在玄武湖的基础上建设成立的城市景区公园,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钟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由梁洲、环洲、菱洲、翠洲、樱洲、情侣园、环湖路区域构成。玄武湖公园的十里长堤是南京最美城市天际线和晚霞的观赏点。</p><p class="ql-block">2005年2月,玄武湖公园被中国国家旅游主管部门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南京明城墙是明初京师应天府(南京)的城墙,包括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城四重,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至正廿六年(1366年),完工于明洪武廿六年(1393年),历时达28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6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终完成四重城垣的格局。</p><p class="ql-block">南京明城墙的营造在六朝建康城和南唐金陵城的基础上,一改以往取方形或矩形的旧制,依山脉、水系的走向筑城。得山川之利,空江湖之势。南以外秦淮河为天然护城河、东有钟山为依、北有后湖为屏、西纳石城入内,形成独具防御特色的立体军事要塞。其中京城城墙长达35.3千米,是世界上最长、规模最大、保存原真性最好的古代城垣,现仍完整保存25.1千米。而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千米,围合面积逾230平方千米,为世界历史之最</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苏州(下雨 雨游拙政园)</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占地面积78亩(52000平方米),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另有住宅部分现为园林博物馆展厅。东部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松林草坪、竹坞曲水为主。中部为拙政园精华所在,池水面积占1/3,以水为主,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西部水池呈曲尺形,其特点为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体建筑为靠近住宅一侧的卅六鸳鸯馆。拙政园的整个环境虽由人做,自然生态的野趣却十分突出,尚保留着明代建园之初的风范,被认为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和中国园林艺术的珍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苏州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中午餐 小小得月楼</p> <p class="ql-block">《小小得月楼》是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卢萍执导的喜剧电影,由毛永明、陆辰生主演,于1983年上映。</p><p class="ql-block">该片根据苏州滑稽戏剧团同名滑稽戏改编,讲述了改革开放初期,苏州得月楼饭店的团支部书记毛头带领青年们在旅游点开办“小小得月楼”,为游客提供服务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上海市 (住)</p> <p class="ql-block">豫园,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已有450余年历史,占地30余亩,与露香园、日涉园合称为“明朝上海三大名园”,名列现存的上海五大古典名园之首 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豫园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园林,园主人潘允端曾任四川布政使,其父潘恩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刑部尚书。潘恩年迈辞官告老还乡,潘允端为了让父亲安享晚年,经过20余年的苦心经营建成了豫园,在明代中后期被公认为“东南名园冠”。豫园有着典型的江南园林风貌,体现了明清两代南方园林“清幽秀丽、精致玲珑”的艺术风格,园内还保存着相当数量的古树名木及明清家具、名人字画、泥塑砖雕、额匾楹联等文物珍品,凝聚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东方明珠”,地处黄浦江畔,背拥陆家嘴地区现代化建筑楼群,与隔江的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交相辉映,1991年7月30日动工建造,1994年10月1日建成投入使用,是集都市观光、时尚餐饮、购物娱乐、历史陈列、浦江游览、会展演出、广播电视发射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上海市标志性建筑之一。截至2019年,为亚洲第六高塔、世界第九高塔。</p><p class="ql-block">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主体为多筒结构,由3根斜撑、3根立柱及广场、塔座、下球体、5个小球体、上球体、太空舱、发射天线桅杆等构成,总高468米,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上海外滩</p><p class="ql-block">外滩不仅是上海的地标之一,而且也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所在地。这里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这些建筑代表了当时世界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一流水平,是上海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最高的近代建筑群体之一。</p><p class="ql-block">此外,外滩也是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之一。自1844年起,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的一部分。随着上海的发展,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聚集,使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地区的金融中心。</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浙江 乌镇</p><p class="ql-block">乌镇镇,原名乌墩,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地处江浙沪“金三角”之地、杭嘉湖平原腹地。乌镇境内水系属太湖流域,河流纵横交织,京杭大运河依镇而过。乌镇原以市河为界,分为乌青二镇,河西为乌镇,属湖州府乌程县;河东为青镇,属嘉兴府桐乡县。解放后,市河以西的乌镇镇划归桐乡县,才统称乌镇镇。</p><p class="ql-block">乌镇镇拥有7000多年文明史和1300年建镇史,是典型的中国江南水乡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古镇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之誉</p> <p class="ql-block">第七站 杭州</p> <p class="ql-block">杭州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六大古都之一 以“东南名郡”著称于世,跨湖桥遗址的发掘显示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历史,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杭州。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还是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浙江省政府批复的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举行,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市成功举办</p> <p class="ql-block">杭州西湖岸边</p> <p class="ql-block">杭州灵隐寺</p> <p class="ql-block">钱塘江边</p> <p class="ql-block">第八站 洛阳清明上河园</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园是对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中华民族艺术之瑰宝的《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该园占地面积500余亩,其中水面150亩,拥有大小古船50余艘,各种宋式房屋400余间,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气势磅礴的宋代古建筑群,整个景区内芳草如茵,古音萦绕,钟鼓阵阵,形成一派“丝柳欲拂面,鳞波映银帆,酒旗随风展,车轿绵如链”的栩栩如生的古风神韵。</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p> <p class="ql-block">开封府,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东湖北岸,是北宋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誉为天下首府,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史料记载,北宋开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今日重建的开封府,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少林寺,位于中国郑州市,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兴建的一座寺院,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少林寺常住院占地面积约57600平方米,现任方丈是曹洞正宗第47世、第33代嗣祖沙门释永信。</p><p class="ql-block">少林寺不仅是禅宗的发祥地,还是中国功夫的发祥地,有“禅宗祖庭,功夫圣地”之称,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因其历代少林武僧潜心研创和不断发展的少林功夫而名扬天下,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之一。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大多已褪色。</p><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主要有按照武则天的形象塑造的卢舍那大佛、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又经历天竺、新罗、吐火罗、康国等外国人开窟造像,发现有欧洲纹样、古希腊石柱等,堪称全世界国际化水平最高的石窟。</p> <p class="ql-block">龙门石窟的牡丹石 </p> <p class="ql-block">洛阳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第九站 洛阳牡丹园</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p><p class="ql-block">白马寺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后来又进入欧美,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因此20世纪末以来,日本捐资重修白马寺钟楼并立空海雕像;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均来此受戒,美国、德国、加拿大皆出席该寺方丈升任法会,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白马寺可谓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寺</p> <p class="ql-block">第十站 红旗渠</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林县(现林州市)人民为了改变缺水旧面貌,修建红旗渠的创举而建立的。红旗渠1960年2月动工,1969年7月竣工。</p><p class="ql-block">1975年,林州在红旗渠总干渠枢纽工程分水闸处建立了纪念亭、碑林、浮雕、牌坊等,并由210幅珍贵历史照片和修建场景、工程模型、英雄事迹组成室内展览,定名为红旗渠纪念亭。</p><p class="ql-block">1991年,红旗渠风景区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1997年被中宣部命名为第一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p><p class="ql-block">2000年扩建后,更名为红旗渠纪念馆。</p><p class="ql-block">2010年5月被中纪委、监察部联合命名为全国廉政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2012年6月,新馆建设动工。</p> <p class="ql-block">红旗渠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青年洞是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位于任村镇卢家拐村西,有“鸡鸣一声闻三省”之说的牛岭山村下方,从鬼斧神工、陡峭如切的小鬼脸上穿过。因参加凿洞的突击队是从全县民工中抽调出来的300名优秀青年,故取名叫“青年洞”</p> <p class="ql-block">厉时十二天(2024年4月13日 至4月24日) ,行驾4000多公里 走过了华东地区的主要名胜古迹 领略了迷人的自然风光和江南春色 收获了无数的喜悦和感悟 ,感谢这次美好幸福的旅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