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西,穿越西藏之219国道山南段

青青草

<p class="ql-block">219国道(G219)是环中国陆地边境最长的国道。几年前我们走完了从叶城到白哈巴的新疆段,这次我们要走西藏段。从墨脱到阿里这一段沿线涵盖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的地球全谱景观,构成了一条自然地理景观大道,集合了“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等地表自然地理要素。行走在G219西藏段,感受从江河湖泊到冰川雪山,从森林草原到荒漠戈壁,从乡村田园到高山峡谷的视觉变换。每一处所见所遇,无不是一场地理景观盛宴。</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第二阶段行程路线</p> <p class="ql-block">山南,位于拉萨南部,东接林芝,西依日喀则,南临不丹与印度。这里有600多公里边境线,风光绝美,气质高冷!山南,在西藏的地位,相当于河南的安阳、陕西的咸阳、有“圣城拉萨,文化山南”之称,是藏民族和藏文化的发祥地。一座座雪山、一个个湖泊、一条条山沟、一处处古迹,给你展现的是熟悉又陌生的西藏,这里的西藏是白色的雪山、蓝色湖泊、绿色的森林、金色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一、探访山南之南</p><p class="ql-block">所谓山南之南,是指山南地区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藏南部分地区。提到藏南地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不是印度控制的吗?是,也不完全是,我国藏南地区六县12万多平方公里,被印度占据了6.8万平方公里。我们要去的是山南地区的错那县和隆子县。错那县我国实际控制只有10094平方公里,剩下的24885平方公里,被印度掌控。隆子县我方实际控制7496平方公里,剩下3097平方公里在印度实际控制之下。</p> <p class="ql-block">6月17日。今天我们离开米林县城,沿着G219向隆子县的玉麦乡出发,导航显示,不到260公里的路程却要六个多小时</p> <p class="ql-block">出了县城,沿着雅鲁藏布江西行。虽然没有蓝天白云,但天气并不阴沉,路旁的景色很美</p> <p class="ql-block">这段路为与G219与<span style="font-size: 18px;">G560并</span>线路段,奔腾的雅鲁藏布江一直伴随着我们同行。</p> <p class="ql-block">离开米林县进入朗县境内</p> <p class="ql-block">朗县境内G219路段两边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行驶120公里后,来到朗县境内卒金多村岔路口,G219左转离开雅鲁藏布江南行向朗县金东乡方向。</p> <p class="ql-block">经过了金东乡,紧接着就开始走盘山路。</p> <p class="ql-block">路旁时不时的看到盛开的高山杜鹃</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有化雪造成的滑坡和落石,以及路面破损</p> <p class="ql-block">路的两侧形成鲜明的反差,一侧是有着一米来高雪墙的光突突的石头山,</p> <p class="ql-block">另一侧山石上贴着片片白雪,山顶的白雪如流水般顺着沟壑一直流向山脚,半山腰上低矮的草木像绒毯一样铺满山坡,其间还开着紫色的小花</p> <p class="ql-block">景好车少,我们下车得瑟起来</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拔的升高,雪墙越来越厚,道路越来越差,沥青路变成了土石路,被雪水一泡泥泞不堪</p> <p class="ql-block">虽然比巴拉山海拔不算太高,但穿越难度却很大。快到垭口时,雪墙屹立,道路泥泞,通行异常艰难,极具挑战!</p> <p class="ql-block">即怕碰上雪墙,又怕掉入泥坑,只能龟速行进</p> <p class="ql-block">尽管很小心,可是在过一个突出的雪墙时,一不留神后轮还是陷进了泥坑,在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下车搬石头垫车轮,一番操作后,终于自行脱困,有惊无险。</p> <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海拔4758米的比巴拉山口,山口的风很大,很冷,</p> <p class="ql-block">但景色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又经过了几公里的烂路</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拔的降低,公路两旁的风景越来越漂亮,两侧茂密翠绿的林隙后的山上挂满瀑布,有的飞流直下,有的细如珠帘。冰舌和溪水争先恐后的从山涧沟壑流向山脚</p> <p class="ql-block">丛林中帷幔般的松萝在枝头随风飘舞</p> <p class="ql-block">透过帷幔,一条公路蜿蜒伸向远方,那儿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曲松村,在这儿我们要离开219,转入曲玉公路。曲玉公路是玉麦乡通往外界的唯一道路。</p> <p class="ql-block">汽车沿着曲玉公路蜿蜒前行,日拉山上云雾缭绕,穿行其间,仿佛是在“云中漫步”——印度洋季风每年给这里带来充沛的雨水,也带来日拉山上几乎终年不散的云雾。</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曲玉公路上</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拔不断降低,终于,云开雾散,一座如宝石般镶嵌在原始森林中的小镇跃入眼帘:玉麦乡!</p> <p class="ql-block">玉麦乡地处中印边境线上的藏南地区。或许这一句话,就足以去解释为什么玉麦乡需要守住。</p> <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以来很长一段时间,这里仅有桑杰曲巴和女儿卓嘎、央宗一户人家,他们始终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的坚定信念,几十年如一日,守护着祖国的领土,</p><p class="ql-block">翻阅史料,玉麦人口规模大时曾有20多户300多人。随着人们陆续迁出重山阻隔、交通闭塞的玉麦,1983年,政府决定将玉麦仅剩的3户人家搬到邻近条件较好的曲松。仅仅过了一个冬天,在桑杰曲巴的坚持下,卓嘎和央宗又默默跟随父亲回到了玉麦,因为“玉麦是中国的领土,有土地就得有人,即便再孤独、再艰苦,也得为这块土地留下来。”于是,三个人组成的小家,牢牢地守在祖国的边境线上。为了家国安宁、国土完整,桑杰曲巴一家用最朴素的行动,践行了最神圣的使命。</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玉麦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汽车驶进玉麦乡,一幢幢藏式风格民居、整齐干净的街道、迎风飘扬的红旗映入眼帘。</p> <p class="ql-block">随着西藏大力实施以“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为主题的乡村振兴战略,玉麦的水、电、通讯、邮局、学校、卫生院等基础设施拔地而起,村里开起了旅馆小卖部,我们在这里住店吃饭也都可以微信支付。</p> <p class="ql-block">在这儿,我们还碰到了许多“新”玉麦人:来自内地的副乡长,安徽入伍退役后留在西藏的乡政府助理员,来到这里开旅店超市的内地人……他们把玉麦当成第二故乡,为了边疆的安宁默默坚守。</p> <p class="ql-block">如今玉麦乡人口也增加到了67户,230多人,他们仍和老乡长一样,坚持抵边放牧,跟着官兵们一起巡逻。</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的山上,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宣誓主权的五星红旗</p> <p class="ql-block">在这儿,我们还遇到了山西来的两位自驾旅行者,老魏和老路两位年近七旬的老帅哥,老魏告诉我,退休了,趁着身体还可以出来走一走,完成年轻时候的心愿,他们已经走完了长征路,游览了新疆,西藏,这次他们要自驾环游中国。他们也是被玉麦精神所感动,所以在走219时特地来到了玉麦。</p> <p class="ql-block">玉麦乡,这个曾经人迹罕至的边陲之乡,如今已成为旅行者关注的热点。</p> <p class="ql-block">6月18日,阴。今天我们将告别玉麦乡前往错那县的勒布沟。早饭后,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我们驶上了曲玉公路。</p> <p class="ql-block">在半山腰回望玉麦乡,薄雾尚未散去,在雪山森林环绕之中,玉麦村不动声色地待在那儿,宁静、安详、远离喧嚣,仿佛与世无争。这时的玉麦可与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媲美。</p> <p class="ql-block">昨天来的时候雾太大,除了云雾什么也看不到,今天终于看到了沟中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随着海拔的攀升,雾气越来越重</p> <p class="ql-block">终于又一次翻过了日拉山,回到了G219国道上。我们沿着219在喜马拉雅山东段山脉上继续西行。</p> <p class="ql-block">这段路尽管道路蜿蜒,山高沟深,但是路况很好,再加上景色优美,驾车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中午11点多来到了海拔5003米的恰拉山垭口</p> <p class="ql-block">翻过恰拉山垭口,景色更加壮美,公路盘绕山间,像一条蜿蜒的巨龙,远不见头尾,动感十足,给山川增添了不少灵气。</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不见头尾的盘山公路上,在直线距离15公里长的路段上,海拔从5003米急剧下降到3300米,数不清的回头弯让人头晕目眩。</p> <p class="ql-block">在深切的峡谷中,一组藏式宗堡建筑突然出现在山崖上,它依山脊走向呈东西一线分布,巍峨屹立,气势不凡。在怪石嶙峋的荒芜峡谷中显得十分突兀,但又自带一种威严。它就是距今500年的三安曲林寺,属藏传佛教噶举派,由白马葛布活佛于明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创建。</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三安曲林寺,219国道进入了色曲河谷地带。色曲河谷非常狭窄,两岸山体是近乎垂直的岩壁,青灰色的水流仿佛是从大山的裂缝中咆哮着奔腾而来</p> <p class="ql-block">在河流拐弯处或有小河汇流处,形成了一些小片的河滩地,勤劳的人们就在这零散的河滩上改造良田,聚成村落</p> <p class="ql-block">过了斗玉乡色曲汇入了西巴霞曲,219国道沿着西巴霞曲河谷行进。西巴霞曲这条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和怒江的西藏第三大河流,贯穿了西藏山南南部,奔流在喜马拉雅群山中,切割出了一道道深深的沟谷。特别是流经准巴乡到列麦乡一带,两岸山势岌岌,峭壁陡立,谷底河流汹涌、咆哮不息,高山和谷地落差普遍达到两千米以上。</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深深的峡谷中穿行,忽然三个红色的大字“将军崖”出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原来是为国戍边而献身的烈士墓,下车,向英雄致敬!</p> <p class="ql-block">过了列麦乡,就进入了西巴霞曲的上游地段,即雄曲河谷,这一段的219国道几乎完全与雄曲干流并行,河谷变得开阔起来,河水中携带的泥土,让谷底的河道两岸沉积了丰厚的土壤。在这片平坦的河谷底部,生长着旺盛的树木和青稞,田间还布满了稠密的藏族村舍,一派祥和安宁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进入错美县后,我们将离开219国道,转向560国道去往错那县勒布沟方向。离开219后,天下起雨来,雨虽然不大,但雨雾中的四周灰蒙蒙的一片,只有一条漆黑的道路伸向远方。我们就这样在雨雾中爬上了波拉山</p> <p class="ql-block">波拉山口是进入勒布沟的门户,过了山口,海拔直线下降,我们在云雾缭绕的山路上,沿着数不清的弯道一级一级向下盘旋,</p> <p class="ql-block">180度的回头弯。</p> <p class="ql-block">水袖般的盘山路。</p> <p class="ql-block">行驶了大约20分钟来到了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后,这里有个观景台,可以看看对面山上的景色及我们即将下山的盘山公路。真正的勒布沟奇幻之旅从这里开始了。最直观的就是看到风光的改变,开始能看到逐渐被绿植覆盖的群山,以及满山坡铺满的各种不知名小花。这条盘山公路从沟顶蜿蜒盘旋到沟底,犹如一条银带在青山间飞舞。</p> <p class="ql-block">从这里继续向下盘旋,道路变得更窄了,只能一辆大车通过。我默默的祈祷,对面可千万不要来车。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不一会儿迎面来了一辆货车,我正在犹豫,不知怎么办时他后面紧跟着又来了两辆车,</p> <p class="ql-block">通过和对方司机沟通得知,盘山路的每一层都有一个措车位,现在我方离措车区近,所以我要退到措车区去,让他们通过。于是又考一把车技,小雨中,老姜同志的指挥下我一点一点的往后倒,对象的车不紧不慢,一点儿一点的往前挪,终于完成了一次措车。我也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再遇到措车区,我先在那里鸣笛,听到对方有应答,就在此等待,如果听不到对方回应就迅速通过到下一个措车区,如此重复操作,直到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勒布沟:是门隅地区的中国控制带,喜马拉雅山东段的一条南伸式大峡谷,位于娘江曲中下游,门隅的西北部,它西临不丹,南与印度接壤,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门巴族的主要居住地。“门隅”全称“白隅吉慕灵”意为“隐藏着的快乐神秘之地”。勒布,藏语意为“好的地方”。这里气候宜人、物种丰富、山川秀美、鸟语花香,四季常青,在古木与竹林相间的神秘的原始森林中沿公路穿行,随处可见峭壁悬崖,飞流瀑布,听鸟儿唱歌,看猴群嬉戏。勒布沟,素有“人间仙境”,“十里画廊”,“离拉萨最近的氧吧”等美誉。</p> <p class="ql-block">勒布沟风景</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