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知青修建人民渠的回忆

古宝堂王长安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江人民渠1974年通水,如今已经50周年了,在50年前修建人民渠的功臣,是中江县的数十万农民知青朋友们!1969年至1976年,中江下乡知青近6000名,他们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大部分知青也参加了人民渠的建设中。现在回忆起50年前参加修建人民渠建设的艰苦岁月,很多知青还记忆犹新。笔者对当年数十万农民大军和知青在艰苦的环境中,是怎样无私的奉献和用汗水及生命完成这项伟大工程的?笔者有必要向广大青少年介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 人民渠的大概情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民渠,是新中国成立后四川省实施的一项最大水利工程,时间长,工程大,人工多,在落后的那个年代,没有汽车搬运机械,没有推土机,更没有挖掘机,完全靠人力双手施工,靠钢钎、铁锤、锄头和肩膀完成的巨大工程。人民渠素有“巴蜀新春第一渠”之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民渠全部工程是分期分段完成的,解放后修建的时间长达30年,参加的人员上千万。最早从明英宗天顺二年(1457年)前后,在今彭州市丽春到县城西顾复桥开渠作堰,引水灌田,时称官渠堰。1951年 1月12日,人民渠第二期工程开工,渠首自郫县庆兴乡至小石河段,长24公里。1954年11月6日,第三期扩建工程开工,新开马牧河至石亭江干渠道,长31.51公里;1955年10月至1956年3月,第四期工程竣工;主要工程量是扩建前3期干渠49.15公 里;自绵竹市新石镇石亭江至德阳市红岩寺干渠开挖,全 长31.98公里。人民渠第五期扩建工程,于1958年2月 至同年5月竣工。本期工程自绵远河开挖干渠,沿龙泉山西侧向南延伸,渠长56.3公里,连锁闸10座和涵洞、桥梁等。灌溉面积扩大到180万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56年10月至 1967年(施工途中因文化大革命停建),建成的“百里渠”是为第六期扩灌工程。百里渠自绵远河经安县、德阳、绵阳、中江4县市,到三台县梨曙乡张家大垭口止,干渠全 长98公里。支渠52条,总长763公里,控灌涪江与凯江 之间农田67.8万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0年10月至1980年,第七期工程完工。共完成干渠7条。长302公里,渡槽128座,支渠29条,总长达684公里,水库41座,总灌溉面积138 万亩,整条人民渠灌溉总面积近400万亩,使四川省成了“天府之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二 主要介绍人民渠中江段的修建情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江县修建人民渠六期工程从1959年9月开始动工,主要负责黄鹿这一段,1965年3月20 日 通水。黄鹿这段主渠长15公里,支渠111.62公里,受益的有黄鹿、永太、回龙三区,共计15个乡,134个村。由县长梁凯挂帅,水电局局长胡种莘和副局长何有礼负责工程总指挥。按照“谁受益,谁出工”的原则,因此,中江参加修建百里渠的主要是黄鹿、永太、和部分回龙区的农民,共计25000余人。那时候,因为中江的经济非常落后,所以“谁受益,谁出工”的农民是免费劳动,由自己生产队记“工分”就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按照四川省委马上继续从黄鹿修建中江下段工程。因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国工农业基本瘫痪,停工几年后,因年年大旱,连饮水都成困难。1970年10月又开始继续第七期工程。1970年10月至1980年,第七期工程完工。共完成干渠7条。长302公里,渡槽128座,支渠29条,总长达684公里,水库41座,总灌溉面积138 万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0年10月从德阳玉女堰进水闸开始,至辑庆镇麻柳河渡槽止,总长是117公里。下段从麻柳河至三台鲁班水库。余下的工程1980年才完全结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民渠为什么修建了30年?因为在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经济和科学非常落后,没有任何机械化,靠农民双手和汗水及生命修建的!因笔者是1969年2月3日下乡在集凤区会棚公社的知青,亲身参与了修建人民渠的经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成立县政府成立修建人民渠的管理班子。是按照民兵半军事化管理和工程承包方式进行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70年9月,中江县成立了“人民渠七期工程中江指挥部”和“人民渠指挥部党委会”。党委会有县委书记王德立,县长万克俭,县委副书记尹履恒、石友成王培秀及其他相关部门的领导何有礼,周庆成林长清等10多人。另外,在县、区、局、科抽调了500多人到人民渠参加管理工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二 )采取“抓阄”方式承包免费工程工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民渠中江段涉及路线长,高山和浅丘陵地带,山区工程自然比平原艰苦多了,要开山、打洞、放炮、修隧洞,新建渡槽等危险工程。而且是不拿国家工钱的义务劳动!每个农民按照出工一天,生产队给10分公计算,谁也不愿意主动去。使县领导分工为难,只有采取全县12个区的领导“抓阄”的方式进行分工。很多南四区被抓到集凤、会棚、隆兴,石崖和集兴山区。1969年2月3日,我下乡在集凤区会棚红旗大队,南四区的运气太差,偏偏抓到集凤山修渠。他们到这里要100多里远,要自带粮食、被盖等生活用品,搭棚住宿参加劳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三 )农民按照民兵制半军事化参加施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因人民渠的线路长,参加施工的人员多,为了统一指挥和分散管理,政府用部队性质将全县12个区划为12个“团”,各区的几个公社设立“营”,公社下的各大队设立“连”。生产队设立“排”,生产队在分“班”,如爆破班,土建班,石工班,运输班,后勤班。每个团设‘宣传队’和“医疗站”,伙食团一般设在营排之间。各工地上都插上自己的红色“战斗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四 )介绍农民修建人民渠的艰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会棚红旗大队驻扎的是黄继光故乡的“继光营”,他们从100多里的黄继光故乡,带着自己的被盖和劳动工具,统一坐大货车来到集凤山区,再步行翻山越岭到指定的工地驻扎。他们没有住房,公社号召各大队要无偿支援外地施工队,解决他们的住宿问题。“继光营”的部分农民,就借住在我们四个知青房屋前面两间空闲的猪圈草棚房里。猪圈房只有两面墙体,是生产队大跃进时搭建的简易猪圈。房顶的谷草早已腐朽,猪圈下的粪坑是下雨流的雨水,每年由农村妇女采摘野棉花和青草倒入猪圈的粪坑恶肥料。生产队为了支援他们来修渠,砍了几根树木和谷草,他们自己将猪圈的茅草房加盖了谷草,在猪圈上方搭建了几根树子,再铺上谷草,就成了他们的空中“楼房”。他们十多人是人挨人挤在一起睡觉,下面臭气熏天,上面三方无墙,我担心睡在“楼”边的人半夜掉下来!冬季挤在一起问题不大。农村有句俗话;“穷生虱子,富生疮”。他们常常半夜起来抓跳蚤,捉虱子。那时候农村的跳蚤格外多,每天身上、床上到处都是。到了夏季,既没电,又没有水,蚊子成群结队,到处“嗡嗡”地蚊子声音。他们在堰塘里洗过澡,就各自拿着焊烟带,坐在月光下,等待房顶凉快后才能够睡一觉,第二天又继续劳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石工,开山放炮打石、抬石是他们艰苦而重复的工作。每天下班后,就地挖个窝,拿个木制的风箱,撮点煤炭烧燃,将自己的钢钻再打造得更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他们的生活非常清苦。因猪圈屋另外一间两面墙的空房,是他们的伙食团,每天三顿吃的啥我一清二楚。伙食团的粮食、煤炭是国家限量供应的。煤油、烟酒、白糖、鞋袜等什么也得聘票证购买。每月国家按人头定量补助每人30斤(大米和玉米面),肉票一斤。繁重的体力劳动,每顿一斤也不够,因他们每顿只限量一碗。常常闹饥荒,伙食团会买红苕来充饥。我与他们处得比较好,伙食团长经常会瞒报人数,开后面弄点烧酒和肉,在我们知青的厨房煮炒,那时候我学会了“腐败”,有时候团长会请我喝点烧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继光营”也有“木工连”,他们负责修建渡槽的“木拱”。那时候修建渡槽没有钢管,更没有预制水泥构件,全用木料搭建木拱。木匠没有电锯和电刨,全聘手锯和铁挫制作木拱。笨重的木料每根两百多斤,没有起重机和吊车,甚至整个工地连电都没有,全部采用人工安装木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木拱修建好后,就是建造渡槽的石工工程了。每坨数百斤的长方形石条,石工门千锤百炼打造好后,没有汽车运输,只的四人一组将条石挑上木拱安装,这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平地抬问题不大,关键是在木板上抬石头危险大!木板上钉上木条防滑,四人抬着笨重的石头,在一闪一闪的木板上前进。一怕木板断,二怕绳索断,三怕其中一人软劲。往往在快要下班时,肚子早饿得“呱呱”叫了,无劲软脚的事经常发生。轻者腰肌劳损,重者终生残疾!农民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工作,一是国家不付农民一分钱工钱。二是吃不饱肚皮,连酒也没有。三是伤了只能够在各地的医疗站拿点消炎止痛药。修建这样的的渡槽,全县共计是101座,需要多少农民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隧洞工程更是危险而艰苦的工程。隧洞里没有电灯,是照煤油灯工作的。没有电镐机打洞,全靠人工二锤和钢钎打洞,爆破经常打死人!在我们大队就发生了两次死人的事件。隧洞爆破的废料开初是人工挑出来,后来有的工地租用了铁轨和铁皮抖抖机,将废料人工推出渠外。免费的农民工是以“不完成工程决不罢休”的精神工作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中江的隧洞有310座,总长是76里,隧洞高7米,宽4米,最长的隧洞是富兴至会棚的隧洞长4340米;最高最长的渡槽是三冬公社的“清水河渡槽”,高50米,双层双拱跨度长80米!最长的暗拱是联合至万福的“乱石窑”长743米,最高跌水落差是麻柳河“银河发电站”,高33米。可是,修建人民渠的这些农民以后还为国家交公粮,至今连养老保险都没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三 知青参加人民渠建设的情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根据史料记载;中江知青从1969年至1977年为止,到全县85个公社落户的共计有5884名。广大知青都参加了人民渠的建设中,有的参加了人民渠宣传队或者医疗站。有的参加了土建队、石工队、运输队,甚至突击队......什么叫突击队?因人民渠是分段承包同时施工,某段工效慢了,影响整个工程的建设进度,指挥部就会安排突击队帮忙。轻松的工作是渠沟的土石挑到渠外的堤坝上,渠沟深7米,宽4米,妇女和女知青就干土工队,用箩筐或者撮箕装上十块,再用肩膀将渠沟的石块挑到堤坝时,妇女每天只给8分工,由我们生产队记功,此活我干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炎热的夏季,修建人民渠的重体力就是抬石头,有二人抬和四人抬的,小石条有100多斤,大石条一般几百斤重。二人抬的为了省力,农民大伯告诉我们男知青;将石条四分之一套上绳索,二人肩靠肩,拖起石头走最省力。要点是二人必须步调一致,同时喊着“哼着...哼着...”前进。此活靠的是体力,不敢半点软劲,否则会扭伤腰杆。特别在爬坡时危险较大,一是怕绳索断,石头从坡上滚下会伤下面的人。二是怕打滑,只敢穿草鞋,此活我只干了几次,农民朋友说我没有“棉劲”,担心扭伤我的身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还有四人抬石条的,这些条石主要用于修建“渡槽”和堡坎用。我们生产队几个男知青争先恐后要去抬,因步调不协调,加上个子高最吃亏,因为危险性大,特别是上坡脚板打滑,吓得腰杆都撑不直。老农民为了我们的安全,不让我们参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另外就是“爆破队”,二锤是主要工具是主要工具。是二人相互配合的活,上面的人每打一锤钢钎,下面的人要将钢钎轻轻转个方向,遇到太硬的石头,要在石窝里加点水,一是使钢钎不要发烫,二是为了使石头软化。此活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摔二锤要精准,二是要力气大。打偏了要伤到下面的人。爆破队男女都可以参加,我主要存在二锤打不精准钢钎的问题,所以不敢甩“翻山锤”,所以只敢“上下打”,害怕大伤下面的人,石窝打得不深,而且手掌经常起血泡,我就被调换为掌钢钎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生产队的石匠没有“继光营”的技术高,石工连只有一把大锤,大锤又叫“开山锤”,有30多斤重,锤杆比二锤和手锤细,大约长一米五左右,必须选择又硬又有刃劲的小柏树或者小青岗树。能够甩大锤的师傅很少,一要胆子大,二要身体结实,三要技术高打准“钢奸”。老师傅站在山崖上,高高举起大锤,口里喊着号子,大锤精准地落在钢奸上,一排排钢奸打完,石头猛地就按照石窝裂缝了,轻轻用钢钎一拨,就成了毛石条。石匠们按照规定用弯尺墨斗弹上线后,再用细钻修理长规整的长方形条石,最后用扁钻将四方修理光滑,抬去安装。</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爆破员是最危险的工作,经常有人献出生命。他们是专门培训过的,知青参加爆破员的也有,因为不参加重体力劳动,每天的工作是将我们打的石眼里罐上雷管和炸药。这是要一门技术活,石窝里装多少炸药?导火索该下多长?雷管怎样导火索安装,松紧很关键,否则就成了“哑炮”。爆破员最忌讳“冷子”和“哑炮”,所谓冷窝子,就是当天打的石窝必须当天爆破完。哑炮是决定爆破员生命的关键,每次点了多少根导火线?响了多少炮声?是爆破员最关心的事。一旦发现哑炮,爆破员的心会跳得“咚咚”地响。别人都下班了吃饭去了,他还得去查看哑炮的原因?哑炮的原因主要出现在雷管是否坏了?是否安装不到位?是否导火线断了?当爆破员刚走到半路去检查哑炮,突然炸药又响了。爆破员不死都成重伤!就在我们大队,发生过多处死亡事件。有爆破员被炸死的,有被空中飞来的石头打死的,我们知青的房屋经常被打烂,死亡的人安葬很简单,请当地的木匠制作简单的木匣子,开个简单的追悼会,埋葬在河堤或者山上,因为那时候交通和经济非常困难,只有就地安葬。知青没有出现事故,因为毕竟多读了点书,甚至在文革期间,有的参加了武斗,用雷管在大河或者堰塘炸鱼的事是常有的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会棚公社朝阳大队的知青董继祥是我最佩服的一个,他和生产队的农民到我们红旗大队参加突击队,干的是石匠活,石匠那套工具;手锤,粗钻、细钻、扁钻样样具备。白嫩的皮肤嗮得黑馿一样,双手的粗茧像铁挫一样粗糙。我们队的知青经常要到会棚去赶集,路过人民渠时,叫他同我们一起去赶集,他微笑地说;“还要挣钱点工分哆”,继续埋头打石头。另外会棚公社红光大队的傅天敏也打过石头,其它公社的知青因为地段不同,笔者这是将自己亲眼看见的真实见闻告诉大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修建人民全靠数十万农民及知青,通过肩挑背磨用汗水修建的。</b></p> 知青参加人民渠宣传队的比较多,各区都有,女知青余素华,艾萍、江中志、刘惠英等比较典型,宣传队主要负责编排毛主席语录歌曲和舞蹈,宣传和广播工地上的好人好事,另外就是办板报,写标语鼓励民工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等红歌红舞及革命口号。各大队都有宣传队,参加过公社和区上的“汇演”活动,知青在生产队读早报,写“批林批孔”的文章,晚上到农村各大院组织农民学习党中央文件的事就太多了....<br><br>  最有趣的是知青在修建人民渠时,老农民教我们“偷懒”的事;夏天,人民渠某地段工效慢了,公社通知各大队去当“突击队”。火辣的阳光晒得渠沟的石头发烫,渠堤上没有一颗树遮阴,我们的皮肤嗮得像黑馿,挑着沉重的废料,汗水流多了自然口特别渴,工地上没有一口水。老农民告诉我们;生产队是按记时工给工分的,混够时间就收工。农民妇女告诉女知青偷懒“撑锄把”(手握锄头不干活,只摆龙门阵);贫下中农老大伯告诉我们男知青;“裹杆烟,吃半天”偷懒的方式。我们那时候还没有学吃叶子烟,老农民就将自己的叶子烟给我们,教我们怎样裹烟,还教我们制作烟棒。吃叶子烟有个口诀;“一要烟杆通,二要裹得松,三要不漏凤,四要使劲吧......”。叶子烟又辣口又呛鼻,边吧边流清口水,简直是受罪。<br>  因干活太累太渴,为了防止中暑,我们几个男知青向贫下中农学习偷懒,挖根钧竹儿,将竹根削光,挖个烟窝,再用铁丝烧红烙通竹节,一根精致的烟棒就制作成功了。我们也学会了怎样裹叶子烟。男知青就是在农村学会抽烟的,苦中找乐是我们知青的共性。修建人民渠的事已经过了几十年,有的知青把烟戒了,但我这个老烟鬼戒了叶子烟,抽了纸烟。如今回忆起修建人民渠的往事,心中有酸有甜。当年同贫下中农同劳动,他们如今都老了,为啥医保和养老保险都没有?甜的是人民渠的水是四川的粮食年年大丰收,我们过着丰衣足食的幸福日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面是会棚知青宣传队的老照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