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篇共分四部分:</p><p class="ql-block">两镇一族穿澜沧,一横四褶抵六库</p><p class="ql-block">两山一水贯滇藏,一竖四拐攀八宿</p><p class="ql-block">两峰一谷燃柏桑,一环四角恋藏布</p><p class="ql-block">两寺一巅浴佛光,一叉两分向古都</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两峰一谷燃柏桑</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一环四角恋藏布</b></h1> 展开地图,你会发现如果以南迦巴瓦峰为中心,西北向流经波密的帕隆藏布在通麦大桥与易贡藏布汇合后,拐进南迦巴瓦峰下的山涧中汇入雅鲁藏布江,而西南的索松村和南边的墨脱全部位于雅鲁藏布江边,把波密、通麦大桥、索松村、墨脱连起来就构成一个“◇”形方环。方环上部是南迦巴瓦峰和其兄弟峰加拉白垒峰,两峰就像环心的两只太极眼,两峰中间的雅鲁藏布江则是太极中间的阴阳线,太极眼和阴阳线之间的海拔落差超过7000米……当这样一幅轮廓清晰的立体巨画从脑海中呈现出来时,我想到了《千字文》开头的“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p class="ql-block">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不就是造山运动时代的状态么,不就是天道高远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么,不就是洪流浩荡的雅鲁藏布江么,山水交汇中、时空交错间,两峰一谷已经从当地人心中的圣地变为全球户外爱好者心中的圣地。</p> 一谷绕两峰,两峰夹一谷,谷峰一体;太极揽四角,四角守太极,极角分明。从地图上打卡这段路线,可以看出上述一环四角“◇”形的路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环四角“◇”形路况</h3>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一环四角的路段只有东边的帕隆藏布及其沿岸的波密属于横断山脉最西段,波密和墨脱交界处的嘎瓦龙山是横断山脉的西北极端,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东侧也属于横断山脉。这个在自然上自成一体的区域,南北两侧有两列世界级的山脉夹峙,南边的一列是世界上最为高耸雄壮的喜马拉雅山脉、北边的一列是冈底斯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一部分,中间是由西向东流淌的雅鲁藏布江。 “极地天河”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一路与冰川雪山相伴,在青藏高原上向东南奔流,流到东经95°左右绕过喜马拉雅山南迦巴瓦峰突然急转向南,绕出一个优美的“雅鲁藏布大拐弯”, 继而穿越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后由巴昔卡出口流出国境。雅鲁藏布江在青藏高原江面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在南迦巴瓦峰脚下降到2200多米,到墨脱县城陡降到700米,在抵达中印边境附近已降到了134米。巨大的海拔落差,加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西侧是喜玛拉雅山脉,东侧是横断山脉,南北走向的峡谷形成一个巨大的喇叭口,使得北上的印度洋水气大量降落在这个区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雅鲁藏布江走向</h3> “云中天堂”南迦巴瓦峰位于米林和墨脱的交界地带,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与横断山脉之间的交会处,海拔7782米,与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隔雅鲁藏布江南北对峙,两峰相距仅20公里。受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汽通道的影响,来自印度洋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沿着雅鲁藏布江谷地呈舌状向北伸入,并在江流大拐弯附近形成青藏高原雨季降水的核心地带。因而这片区域常年被云雾笼罩,难露真容。 由于南迦巴瓦峰巨大的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蔚为壮观。藏民们便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此山聚会,焚烧松柏枝驱除不洁和邪气,煨桑燃起的霭霭烟雾,成为笼罩在南迦巴瓦峰顶的旗云。所以藏民们将南迦巴瓦视为神灵的居所,以及凡人断然不可打扰的圣地,为它取了“雪电如火燃烧”“直刺蓝天的长矛”这样惊心动魄的名字,还为它虚构了很多不同凡响的身份。其实想象力同语言一样,对南迦巴瓦来说,多少都会显得贫乏。听听专家的评语吧“集壮丽与秀美于一身只是一个方面,与绕山而行的雅鲁藏布江所造就的天下第一峡之奇观,令其身价倍增。”(马丽华);“她的与众不同在于总是藏在云中难以看见,只有心诚的人才能一睹风采。”(王石)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机上都看不清南迦巴瓦(网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上方的雪峰为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下为加拉白垒峰(海拔7294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右侧为支巴岗日(海拔6846米)(网图)</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煨桑的南迦巴瓦峰</p> 三大山脉环峙,两座奇峰峥嵘;四路圣水汇集,一条险江纵横。就是这个“一环四角”地域的典型特征! <b> 第一路圣水帕隆藏布江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结合地带的然乌湖,流经然乌镇和波密县城,属于“◇”型环的东北边线,波密处于东角。</b> 然乌镇属于八宿县,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的小镇,这里以壮美的雪山、清澈的湖泊和独特的藏族文化而闻名,随着“此生必驾318”的出圈,越来越多的游人知道了然乌、来到了然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然乌镇路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下的酒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下的酒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蓝天 雪山 消防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逛街的牦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下的牧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下的牧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礼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下的小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域之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镇一角</h3> 然乌湖是200年前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的堰塞湖,也是雅鲁藏布江的支流帕隆藏布江的源头,有“西天瑶池”“高原九寨”之称。然乌湖的静和蓝是远近闻名的,湖水幽谧深邃,恍若从天空滑落在人间的泪水,寂静的没有丝毫声息,给人一种被久远时光凝固的感觉,保留着高原梦境的原始美。我们刚好是雨后初霁的早晨到达,湖水碧蓝,干净如画,湖畔的远山和树林覆盖着薄雪,就像一根巨大的脊柱倒映在水中,十分优美;继而薄雾涌起,烟水氤氲,黑色的山顶在水中已不见了轮廓,山窝间的白雪也和雾气弥散在一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原九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空滑落在人间的泪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状如脊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静谧幽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玛尼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天瑶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澈如影</h3> 顺着帕隆藏布江的水流,我们来到了属于林芝市的波密县城所在地扎木镇。早晨在然乌湖我们看到的是薄雾,中午到达波密时雾气已经浓浓的缠绕在山腰,如梦如幻。顾不得多欣赏美景,我赶在政务大厅下班前办妥了进墨脱的边防证,感谢藏族小姐姐们的细致和热情。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相约G318</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帕隆藏布江边</h3> 如果说西藏的春天从林芝开始、林芝的春天从桃花开始,那么波密就是林芝桃花的精髓所在。我们是在西藏的早春到了林芝,想见到雪山之下一簇簇桃花怒放在青山绿水之间的美妙画卷,显然为时尚早,但桃花沟古通村的豆蔻花蕾还是不少。没见到花海,出沟的我们索性将车停在G318国道3959km处,从这里下到帕隆藏布江河道,在滚滚的江水边看河流奔腾、浪花四溅,看流裳飞袂、云聚云散,看江对岸属于横断山脉的岗日嘎布雪山冰舌直接伸入半山腰郁郁葱葱的森林,让雪山、冰川和树木、村庄亲密共存,构成了一幅极富层次感的立体画卷。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江边的观景平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到江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水汤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冰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河边捡到的雅江石</h3> 在带有地热的酒店办理好入住手续后,我们去了多东寺。多东寺位于扎墨公路路口附近的山间平台上,是五世达赖喇嘛时期修建的藏传红教寺院,与黄教的西安广仁寺分属不同教派。我们去的时候正好是太阳准备隐入雪山之前,柔和的光线斜射在金光灿灿的寺顶,头顶有蓝天白云,远方有雪山绿树,加上寺庙本身的雕花彩画,让人感觉天地是如此和谐、世界是如此美好。 沿着寺庙前的一排白塔,我们顺缓坡上到殿堂前。寺庙外观恢弘大气,屋顶鎏金夺目,梁柱雕刻精美,门窗挑椽考究,彩画华丽庄重。听着佛音,沿着转经筒,拨动经轮,慢慢走过,心境真的是如此平静。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口的佛塔</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佛寺大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经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巍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精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与佛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与佛祖</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鲜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守护县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鲜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瓦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金光闪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殿大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头观望</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试比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佛塔向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雾缭绕</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多东寺景色视频</p> 傍晚漫步在波密县城,感觉十分美好,抬头是高耸入云的雪山和冰川,低头是轻摇慢泻的帕隆藏布江,城区也不嘈杂,安宁静谧、自在有序,让我总觉得“波密”这个名字应该是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浓缩而来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雾缭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下的景观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下的大酒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帕隆藏布江穿城而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化广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扎西德勒</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歌曲《毛主席的光辉》诞生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花灯初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县政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 垂柳 民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 城市 河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 城市 河流</h3> <b> 第二路圣水是穿过墨脱的雅鲁藏布江的干流,是主流圣水。从波密翻越嘎瓦龙山到墨脱,属于“◇”型环的东南边线,墨脱处于南角。</b> 进墨脱,是大家心心念念的梦想,我们的行程也是按照“双进单出”的要求安排的。人往往都是这样,在未知艰难和风险前,谁也不愿让自己提前背负更多心理负担,但困难真的摆在面前时,还得积极勇敢面对。我们进出墨脱的过程,就是一波三折困难多。 通往乐土的道路永远不会一帆风顺。早晨天麻麻亮我们便出发进墨脱了,由于知道墨脱是热带雨林气候,所以没敢多穿衣服,但刚过多东寺不远就堵车了,熄火后的车厢明显冷了起来。同行驴友电话询问交警中心,得到的答案是昨晚山上下雪,雪崩封路,目前正在清理积雪,何时能通未知。 于是我们下车向前步行,看看路况热热身。路边有很多冷杉树,笔直笔直的,有几十层楼高,对面山上也是密密麻麻的绿色冷杉树,山顶是白白的积雪。空气很清新,我们信步前行,也顺手摸到了树梢和树干上挂着的像丝线般的松萝。松萝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属地衣类植物,具有超高的耐寒及耐旱性,对空气也有严格的要求,只有空气新鲜它才能安然生长,若大气受到了污染是无法存活的,所以被称为“植物中的环境监测员”。加上松萝每年生长速度只有2厘米左右,特殊的环境、特殊的身份、特慢的生长速度,让我对手中摸着的松萝产生了深深的爱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望松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近看松萝</h3> 正在继续向前走,接到了车上留守驴友的电话,说路上的交警让车辆尽快下山,道路今天没法通行。无奈我们只好回到车上,掉头下山再次进了多东寺。从多东寺出来,我们已经放弃了进墨脱的想法,但看见有车辆还在向上爬山,于是驴友又给交警中心打了一个电话,结果获知路已经通了,大家激动的大呼佛祖保佑! 行路难,行路难,难于上青天。进墨脱最难的就是路,就是巍然阻隔在波密和墨脱中间的嘎瓦龙山。嘎瓦龙山是我们在桃花沟口对岸看到的岗日嘎布山的西端,也属于横断山脉。嘎瓦龙山垭口风景区距波密县城21km,海拔4100多米。由于从墨脱喇叭口进来的印度洋暖湿气流在向北遇到嘎瓦龙山后,受推力影响迅速爬升到海拔3000多米以上高程,又遇到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等一众高海拔山体的高山寒流,冷暖交汇,致使波密方向的大量水气在嘎瓦龙山南坡形成降雨降雪并迅速堆积,这些新雪非常脆弱,所以在嘎瓦龙南坡及垭口以上地带,很容易发生雪崩。 我们上山时无风无雨也无晴,行到半山腰就已雪花纷飞天地寒了。所有的车都停下来装防滑链,但没带防滑链的车辆还是出了状况,路又被堵住了。我们几个不怕死的冒雪爬到了嘎瓦龙垭口处,此处的厉风裹着飞雪,让我想到了林冲风雪山神庙时的“凛凛严凝雾气沉,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 由于风雪的缘故,加上车辆已经开始通行,我们想赶在车来之前实地目睹一下垭口处的嘎隆拉隧道,所以慢跑前进,终于抢在车来前到了隧道口。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乘坐的小中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滑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地打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嘎瓦龙冰川</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墨脱公路嘎隆拉隧道入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华社照片)</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移民警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扎墨公路通车纪念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花下的嘎瓦龙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车行寺前</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隧道入口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畏的骑行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墨脱的路况视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卫星地图上的上山路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卫星地图上的嘎隆拉隧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卫星地图上的嘎隆拉子</h3> 穿过隧道,就是嘎瓦龙南坡的下山路,清晨堵车便是因为这里发生了雪崩。穿行在刚推开的比车厢还高数倍的雪崩夹道中,想着这么厚的雪,一旦大面积从山顶一泻而下,那是何等的壮观,又是何等的恐怖!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卫星地图上的下山路段</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崩后形成的雪墙,不是石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55k附近的亲水叠瀑</h3> 我们办的边防证是在位于80k的达木边境检查站派上用处的,过了此处,入目可见的已经是亚热带雨林植物了。再向前不远过达果大桥到达木乡冷多附近,就见到了从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中间绕回头南下而来的雅鲁藏布江林多大拐弯。林多大拐弯是我们进入墨脱地界后首次看到雅鲁藏布江,站在桃花盛开的观景台边,吃着旁边村民卖的地产小巴蕉,看着脚下碧绿的江水和岸边山上郁郁葱葱的森林、缥缈悬浮的白云,感觉已经进入了仙境和秘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雾映桃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初见雅江干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雅江拐弯标识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多大拐弯</h3> 用“秘境”代指墨脱最合适不过了。“秘”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艰难的交通条件、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以及历史上的隔离状态,最现实的就是隐藏在雅鲁藏布江喇叭口里面,交通艰难,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是一个全国最后一个通车的县,目前能正常对外的道路也只有我们走的这一条扎墨公路。林芝派镇到墨脱的派墨农村公路已经建好,但由于地质灾害等原因,目前基本处于非正常状态。 墨脱是我国唯一县域全境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的县,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在该县境内,是雅鲁藏布江流出我们的最后一个县,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全县面积34000平方公里,我国实控12000平方公里,22000平方公里被印度占据。墨脱在古代叫白玛岗,藏语意思就是“隐秘莲花”,以门巴、珞巴为主,藏、汉等民族和睦共处,县城最大的公园叫“莲花圣地公园”。 墨脱县城在过西莫河大桥以及“云端绿海”“秘境墨脱”“佛山墨脱一家亲、汉藏门珞一家人”等牌楼后不远,位于雅鲁藏布江西侧的山坡上。 到墨脱后我们先去了门珞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这是一座专门展示门巴族与珞巴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又名“莲花阁”,位于墨脱县城西侧最高处,是墨脱县地标建筑之一,从莲花阁楼顶能俯瞰墨脱县城全景和奔流的雅鲁藏布江,是一个很好的打卡点。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城的牌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门珞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墨脱交通示意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墨脱石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阁俯瞰雅鲁藏布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俯瞰雅鲁藏布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阁俯瞰墨脱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俯瞰墨脱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俯瞰墨脱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俯瞰墨脱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雅鲁藏布江边的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望雅江南流去</h3> 然后我们又去果果塘大拐弯,从一条泥泞不堪的道路一头扎到了德兴大桥工程项目部的工地,现场的施工人员很迷茫,我们也很迷茫。退回到路口才发现此路去年就因施工不通了,告示也张贴在这个路口,只是大家当时都没有注意罢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果果塘景区路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沿路到处是芭蕉树</h3> 回到县城吃完墨脱石锅饭和藏香猪肉,小雨也下了起来。墨脱处在雅鲁藏布江喇叭口的第一线,水汽极其丰富,年降水量几乎达到了夏威夷2500毫米的水平,东南亚热带雨林的年平均降水量才1800毫米左右,也就是说位于西藏高原的墨脱气候比东南亚热带雨林还润湿很多,相当于热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量。 我们在雨中漫步城中心的莲花圣地公园,莲花圣地公园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胜地,公园内有独特的植被和壮丽的自然景观,也保存着古老的藏传佛教寺庙、传统的藏族民居等。人行其中,氤氲的水汽成丝成缕,时而缭绕指尖,时而盘旋头顶,云遮雾绕,宛如梦幻里的仙境。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圣地公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圣地公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圣地公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圣地公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圣地公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圣地公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花圣地公园</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残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山雾罩下的墨脱县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公园边的建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公园边的建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墨脱县政务服务中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政务服务中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莲华雕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客栈后的山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客栈里的桔子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客栈边的芭蕉树</h3> 由于双进单出的限制,在墨脱的时光是短暂的。昨夜又是一夜的细雨,已经预见到出墨脱的路不好走,所以我们在第二天早早就起身出发。 冒雨过玛迪村街道时,我们停车在路边的小摊见识了当地产的墨脱绿茶、香蕉、枇杷、蜜柚、大柠檬(当地叫香柠)、火龙果、菠萝蜜等,也见识了铁皮石斛、黑木耳、灵芝、羊肚菌、松茸等,因为都是墨脱的产物,所以这个菌类的松茸差点被我听成了前文提到的地衣类的松萝。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玛迪村招呼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村口的桃花、芭蕉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雨中桃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香柠果</h3> “烂熳一阑十八树,根株有数花无数。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麴尘。泪痕浥损燕支脸,剪刀裁破红绡巾。谪仙初堕愁在世,姹女新嫁娇泥春。”这是白居易描写杜鹃花的诗句,又何尝不是我们在嘎瓦龙山南坡见到的杜鹃花最娇艳的模样。 嘎瓦龙山南坡下端的杜鹃花此时正值花期,花团锦簇,缀满枝头,在不同的海拔开出不同的美艳。我们在脱离雅鲁藏布江河谷后,落下的雨点就已经在空中变成雨雪混合的雪晶体,雪晶水打在素有“花中西施”之称的杜鹃花朵上,各色花朵更加晶莹剔透、更加婀娜多姿、更加脱俗不凡。 山以花为伴,丰满了嶙峋的身材;花依山相拥,嫣然了寂寥的季节。就像两个忠贞的恋人,无言地缠绵,这就是嘎瓦龙山的杜鹃花!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嘎瓦龙山坡上的杜鹃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嫩紫殷红鲜麴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泪痕浥损燕支脸</h3> 一路上,雪花仍然在纷飞,也断断续续地小堵了几次车。但嘎瓦龙就是嘎瓦龙,总想用它冷峻的王者之躯,挡住北上的印度洋暖流,将湿气转化为丰沃的雪肤,凝聚成自身厚实的堡垒,阻止一切试图踏过它身体来往的通行者,以隔开墨脱和波密的往来。尤其是这个季节的嘎瓦龙,不来一场雪崩,不造成一次大堵车,不符合它的性格。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覆着积雪的电线和树干一样粗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边雪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边雪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边雪景视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上泉水</h3> 中午12点刚过,我们在52k附近就遇到了出墨脱路上的大堵车,原因是预料中的雪崩封路,下车欣赏雪景也是我们的必然之举。 52k在嘎瓦龙南面的山腰洼地处,原来是进墨脱的边防检查站,后来检查站设到80k后,这里就成了沿途的警务站,也是外界进入墨脱的第一站。当地人约定俗成地用公里数加“k”来表示这条线上所有标志性地点,在这个军事暗语般的体系中,52k、80k、113k都是沿途提供膳食住宿的驿站,80k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也是进入蚂蟥区的标志。不过随着近年来扎墨公路的不断升级改造,“k”前的数字已经和最初的里程有出入了。 我们原来的本意是下车拍拍照片看看景,不想走到52k警务站时,工作人员说由于雪崩严重,崩塌下来的雪一时半会清理不完,一两个小时内通不了车,我们索性就和司机沟通好之后继续沿着道路向前走,反正就一条路,也不会错过。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52k的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52k警务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52k游客服务中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52k游客服务中心大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52k游客服务中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东北的雪乡很相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东北的雪乡很相像</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累积如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累积如山</h3> 向前的路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那样省劲。爬山是必然的,主要是本来路就不宽,加上积雪形成的雪墙,如果碰上给墨脱送物资返回的大卡车,整个路面基本上就被占完了,我们要从大车厢和旁边数米高的雪墙夹缝中通过,必须踏进路面上能掩埋到大腿的雪中去,还要双手攀抓着车厢上能借力的地方,才可勉强通过。一路的美景,一路的攀行,我们到了雪崩现场,此时路面的积雪已经被绑着防滑链的铲车清理干净了,但由于雪崩下来的地方正好是一个上坡中的“Z”字弯,几辆大卡车在这里无论怎么努力就是爬不上去,司机反复的尝试都以车轮打滑而失败,看得我们也心急。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寂寞的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墙之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墙之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夹在雪墙中间的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墙之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玩雪的人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玩雪的人们</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接近雪崩地带</h3> 我们继续爬行到嘎隆拉隧道口的防雪害棚下,道路依然没通,山坡上的车龙像彩色丝带般缠绕在白茫茫的嘎瓦龙山腰,海拔3400米的山口寒风凌厉如刀。我们在爬山路上已经消耗了很多体力,能补充能量的食物也都在车上,加上没戴雪套一路踏雪而行,鞋子也湿了,此处明显不宜久留,于是我们继续前行。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站在半山腰看52k</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站在半山腰看52k</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52k被堵的车龙</h3> 如果说桃花盛开的波密风景像一幅油画,那么冰雪天地的嘎瓦龙风景就像一幅水墨画。穿过嘎隆拉隧道,我们又回到了昨天进墨脱跑步过来的路段,此处距离52k警务站8km多,也就是说我们在雪崩路段徒步爬行5km多。此时已经近下午三点多了,山口的雪基本上停了,景色也比昨天下雪时清晰多了,我们忍受着饥渴和劳累欣赏了森林童话般的嘎瓦龙山体、绿野仙踪般的云杉林以及山口金光灿灿的嘎龙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嘎隆拉隧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嘎隆拉隧道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嘎隆拉隧道</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森林童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绿野仙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绿野仙踪</h3> 嘎龙寺属于多东寺的分寺,是380年前第一世达向·内丹多吉游历到此,发现此地风水奇特、崖石岩壁有多处圣迹,于是决定在此长期修行,才建起了位于山上的嘎龙寺。寺中的僧人冬天在多东寺居住,夏天就居住在嘎龙寺。这里也是电影《盗墓笔记》的取景地,至今还有许多网红在此挖地窨子做直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嘎瓦龙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嘎瓦龙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嘎瓦龙寺</h3> 由于道路长时间通不了,我们也不能久站在嘎龙寺路口傻等。刚好道路左侧有一个被积雪覆盖的几乎看不到的雪地摩托游乐场,游乐场老板开车出来遛狗,同行的驴友很机敏的说想玩雪地摩托,热情好客的老板便将我们带进了游乐场的板房内,驴友在外面玩,我们几个在板房内烤小电暖气、吃泡面。解决了饥饿和寒冷问题,我们不为自己担心了,反倒担心起留在车上的驴友和司机,想着一旦天黑路还通不了,如此路况交警肯定就不会放行了,那么他们在车上怎么熬。好在近下午五点的时候,司机来电话说开始慢慢通行了,我们等车来上车时已经是五点半过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窨子直播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地摩托</h3> 回到波密,再次入住带有地热的酒店,美美洗一个热水澡、美美睡一觉,是对自己最大的安慰和犒劳,也想梦回墨脱,继续感受秘境墨脱的奇妙和翻越嘎瓦龙山的艰难。世界上只有一个墨脱,而墨脱却拥有整个世界。谁屈服了恐惧,谁就放弃了对美好风景的欣赏。墨脱,我还会再来的!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路视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程下山路段</h3> <b> 第三路圣水易贡藏布江在通麦大桥附近和帕隆藏布交汇,巴卡村、鲁朗镇和色季拉山口属于“◇”型环的西北边线,通麦镇处于北角。</b> 出波密县城,沿帕隆藏布江向通麦镇方向不远就是巴卡村,有一座石桥和G318国道连接。巴卡村的出名,缘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成了景点、也成了驿站。景点是因为此处帕隆藏布江的河道宽阔,江水流势也比较缓慢,有利于生存和种植,加上江南岸有一大片郁郁葱葱的岗云杉林,时有烟雾缭绕,宛如仙境,它的静谧和原生态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驿站是因为此处离雅鲁藏布大峡谷直线距离近,许多进峡谷探险的驴友将此地设为起点。1952年6月波密县解放军工作组进驻墨脱地区,就是从巴卡村出发,通过雅鲁藏布江大拐弯顶端的扎曲而顺江而下到达的。 进到村口,右边山坡上有一大片绿地,绿地后面有几处看着很精美的藏式建筑,开始我以为是村民的住宅,后来看路边的标志牌才知道是几家客栈。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巴卡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巴卡村</h3> 客栈右侧的山坡上是巴卡寺,我们想到寺里看看,于是返回到桥头,那里有一架木梯,登梯而上,沿着一条蜿蜒幽静的小径,穿过一片青翠的草地,就进到了巴卡寺的院子。院子不是很大,但很干净,建筑错落有致,主殿的门朝东向,门前挂了一排深色的帘子。在我们准备离开时,靠江边的殿里面走出来一位端着面塑的喇嘛,将面塑放在外面的台子上,并喷涂彩绘。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巴卡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巴卡寺大门</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寺内院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寺侧的房子</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主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靠河边的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色的面塑</h3> 易贡藏布江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南麓,和拉萨河源头很相近,都是雅鲁藏布江的二级支流。易贡藏布江流经嘉黎县和波密县,在通麦镇汇入帕隆藏布,此河道属于地质不稳定地带。1900年章龙弄巴特大泥石流堵塞了易贡藏布的河道,形成了今日的易贡湖。2000年易贡湖发生特大山体滑坡,导致易贡湖水溃坝暴泄,冲毁了通麦原有的一座大桥,也冲毁了远在墨脱背崩乡的雅鲁藏布江解放大桥。 通麦镇是川藏公路南线建成后逐步形成的微型服务镇,是重要交通枢纽。“要想富,先修路”,一条路改变一座城、一条路改变一个村,历史上因路聚人、因人成镇的事比比皆是,我曾经呆过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的塔中镇就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通麦镇这个地方,沿岸山体土质疏松,边上又雪山林立,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属于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所以川藏公路通麦段以险峻奇绝闻名于世,有“天险”之称。 通麦特大桥就位于此处。为何叫“特大桥”,按我的理解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与历史对比有关系,因为在同样的位置有三座不同历史时期的跨江大桥,为了和之前的大桥有个区分,所以把新桥叫“特大桥”;另一方面当然与新桥的现实通车能力有关系,这座新桥是一座悬索桥,长256米、宽12米、门式索塔主塔高59.5米,建成后的大桥能抵抗8级地震以及100年不遇的强风和洪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G318国道4000公里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G318国道4000公里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雾缭绕</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通麦特大桥</h3> 通麦大桥在跨过易贡藏布江后,就一头顶在了陡峭的约里隆峰脚下,我们依次穿过了飞石崖2号中桥、飞石崖隧道、小老虎嘴隧道、帕隆1号隧道、帕隆2号隧道等,从此处桥隧的密集度就可看出此路段工程施工时的艰险。而从然乌湖开始一路伴随我们的帕隆藏布江在和易贡藏布江合流后,也在帕隆1号隧道和帕隆2号隧道间弃我们而去,向东南方去寻找它的母体雅鲁藏布江了。我们则沿G318国道继续向西南方向到达鲁朗镇。 虽然帕隆藏布江在鲁朗镇前已经向东而去了,但它的支流拉月曲流经了鲁朗镇。也正是有了拉月曲的滋润,才有了鲁朗镇的秀美。鲁朗镇素有“天然氧吧”“东方小瑞士”的美誉,目前已经建成国际旅游小镇。小镇外围被连绵不断的群山环抱、常年云雾缭绕,周边由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等组成的林海是鲁朗最美的景致,镇上小木屋、篱笆等组成的田园风光秀美无比,处处透着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客中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田园风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之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方小瑞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然氧吧</h3> 在西藏,一道山口就是一道风景。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东端,是尼洋河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山口海拔4728米、山顶海拔5134米,在藏东南来说算不上高峰,但已经是我们此行经过的最高海拔了。借此回顾一下此前的海拔数据:堂堆拉垭口3300米、左贡县城3800米、业拉山垭口4658米、安久拉山垭口4475米、嘎瓦龙山垭口4100米,至于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和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我们连峰顶也没看到,所以不算经过。 我们在色季拉山垭口停留了不到一个小时,因为此处的观景台是观赏南迦巴瓦峰的最佳地之一,所以沿途经过的众多游客在此停留游玩。垭口的风不是很大,但很凌厉,裹挟着山顶的雪花,时不时扑打在我们脸上,让垭口本就寒冷的气温更加萧瑟、让垭口本就稀薄的氧气更加紧缺。从山顶一个雷达兵的记录里我看到有关垭口的一组数据: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最低气温-40℃,正常行走相当于内地负重40公斤…… 在色季拉山垭口,我们看到一座座雪山连绵成了一道道荡漾的白色波浪,漂浮不定的云层在雪山顶上流泻下道道炫目的光影;风掠过对面高台上五彩斑斓的的经幡,在雪山为底的衬托下异常绚丽;观景台边伏在雪土中的玛尼堆,有六字箴言依稀可辨。眼巴巴地站在如此高寒的地方,我幻想着尽快有一阵风吹散高悬众山之巅的云层,让南迦巴瓦那棱角分明的三角体峰顶,忽然跳脱出这浓得化不开的水汽,以夺走我们望峰欲穿的眼神。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缺氧的色季拉山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迦巴瓦峰平面造型</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口东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口的公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游客中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无法看到的南迦巴瓦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对面山坡上的经幡</h3> 但幻想终究敌不过现实,我们还是继续向索松村进发了,期待在索松村能有更好的机缘一睹南迦巴瓦的芳容。 <b> 第四路圣水尼洋河从林芝镇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干流,索松村、派镇属于“◇”型环的西南边线,索松村处于西角。</b> 尼洋河源于米拉山西侧,在工布江达县境内由西向东和雅鲁藏布江平行伴流,进入林芝市后向南汇入雅鲁藏布江主流,尼洋河在雅鲁藏布江众支流中虽然排行第四,但水量丰足,仅次于帕隆藏布江,被誉为“流动着的翡翠”。 在西藏,有山的地方必有水,有河的地方必有峰。前面提到的色季拉山是尼洋河与帕隆藏布江的分水岭,而此处的米拉山又是尼洋河和拉萨河的分水岭,可见西藏的水系和山系之丰富。米拉山的名气在藏东南比色季拉山大,不仅仅是米拉山口5018米海拔比色季拉山口高,更由于米拉山是林芝海洋性季风气候和拉萨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界处,也就是说印度洋暖湿气流爬到米拉山东坡时已经成了强弩之末,翻不过去了,所以拉萨方向气候变得更加少雨干燥,拉萨的地形地貌也逐渐由深山峡谷过度到了高原丘状地貌。 我们到林芝镇先见到的是尼洋河,然后顺着尼洋河到林芝火车站附近的达则村,才算从墨脱冷多离开雅鲁藏布江后再次见到干流。站在尼洋河风光带观景平台上,看尼洋河犹如一条蓝色丝带穿越层峦叠嶂,舞动出自然的旋律。河道中水流分成多个河汊,迂曲回环地泛着蓝光;堆积的沙洲上,成片的砍头柳已经泛出新绿,尽显高原生态之美;河道边藏族民居和田园风光交错其间,显示出当地村民生活的安宁与幸福;远处的山顶白雪皑皑,与山腰郁郁葱葱的树木形成鲜明的对比;湛蓝的天空中白云随意地游荡,好像在晾晒它们在河水中打湿的衣衫……从河床、河岸、山峦、天空,层次分明的景色倒映在水中,如同一幅流动的画卷,令人沉迷其中。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行云流水”这个词汇,更想到了“移步换景”这个词汇,在这里,我们每一步前行、何尝不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旖旎风光,每一次回眸、何尝不是与自然的眼神对话,每一声赞叹,何尝不是让自己更加陶醉。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尼洋河风光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蓝色丝带</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迂曲回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原生态之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下的尼洋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下的植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下的植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下的村庄</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下的农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 村庄 河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尼洋河畔的风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尼洋河畔风光视频</h3> 沿着雅鲁藏布江北岸,我们一路向索松村进发,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看白色的南迦巴瓦峰、蓝色的雅鲁藏布江、粉色的桃花、绿色的农田等同框入镜时的相映成趣。 途径佛掌沙丘,很惊奇在这么坚硬冷峻的雪山下、这么激流清澈的雅鲁藏布江畔,竟然有如此大的沙丘。不过想想也能理解,冰雪化了再结、河床涨了再落、山风走了再来、天气热了再冷,在大自然的神奇能量下,碎石化细沙、细沙集成群也就成了必然。 索松村属于米林市派镇,地处雅鲁藏布江峡谷北岸的一个自然缓坡上,北靠群山、东北有高峰、南有大江,只有一条峡谷边的小路通向山外,就是这么一个39户180人左右的小山村,却扰动了无数人的心。因为这里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完全与众不同,最大的地理优势就是高耸入云的南迦巴瓦峰、切入地峡的雅鲁藏布江。从海拔3100米的索松村到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直线距离15公里左右,在毫无遮挡的视线范围内,可以想象到举头三尺有神明的情景,而从索松村下到雅鲁藏布江边也就300多米。 由于索松村整体被划入了5A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所以只要进入索松村,每个人就得购买150元/人的门票,门票有效期三天,在有效期内可以凭票无限次进出村子。但我们毕竟在村子里住宿还要交钱,也只住一晚上,所以觉得这种收费方式有改进的空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雅鲁藏布大峡谷门票</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索松村附近的雅鲁藏布峡谷</p> 雪山和桃花相映成趣的样子我们在进索松村的路上已经看到了。吃住在索松村主要是为了看南迦巴瓦峰,可南迦巴瓦峰毕竟是神山,他故意织云雾为幔、置峡谷为屏、设急流为障,有心不让外来的一切事物扰了他亿万年来早已习惯的孤独和寂寞,所以十次九不遇的传说也就不是空穴来风,在色季拉山口我们没看到他的真容,到离他最近的索松村,也只是看到了他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样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雪山和桃花相映成趣</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雪山和桃花相映成趣</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雪山和桃花相映成趣</h3> 在索松村看南迦巴瓦峰,要把脖颈向后弯曲,才能看到数条巨大的冰瀑沿着莽莽苍苍的山体向下直潜江底,白缎般的流云环绕着山腰,淡淡的云气从谷底蒸腾而上,虽然看不到传说中仙人燃点桑烟的峰顶,可是一座缥缥缈缈的世外仙山却以毋庸置疑的美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索松村文化广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迦巴瓦峰下的酒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迦巴瓦峰下的民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索松村对面的山峰</h3> 第二天早晨我们依然守候了很久,在确信此次无缘后,我们离开索松村,过派镇大桥从雅鲁藏布江南岸一路向林芝而去。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年老桃树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迦巴瓦峰在雅鲁藏布江的倒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出索松村的路</h3> 云里举头看山,梦回四角连营。属于“◇”型环西南边线的不仅仅是索松村和派镇,还有目前基本处于未通行状态的派墨公路。 派墨公路是进墨脱的西线,历史上有东中西三条进墨脱的路,路途最短最主要的就是西线。东线是当时波密土王势力沿金珠曲边的金珠古道从波密进入墨脱的路;中线就是前文提到的从波密巴卡村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带进入墨脱的路,与现在的扎墨公路是有区别的;西线就是从派镇到墨脱的路,1953年7月中共德木工作组组长田玉玺带队从派镇出发,翻越多雄拉山口到达白玛岗,开辟了墨脱地区的新时代。 2022年10月,全长66.7km的派墨农村公路历时8年建成通车,此条公路从米林县派镇到墨脱县背崩乡解放大桥,与背崩到地东的边防公路连接;2023年1月,长4.77公里的多雄拉隧道墨脱方向出口处发生雪崩,致28人遇难。此后这条路就基本上处于抢险、配套和附属工程施工中,所以目前进出墨脱的公路还是只有一条扎墨公路。 据《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新规划的G219国道也是通过墨脱到派镇,东边是从丙察察公路到察隅县,然后继续向西到达墨脱县北边的冷多,从冷多南下经墨脱县城接新的派墨公路。 新G219国道全长10065km,是我国首条破万公里的公路,所经过的都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为特殊的生态地理单元组合。旧G219国道只从新疆叶城到西藏拉孜,全长2140km。新G219国道在旧G219国道的基础上,北部延伸到新疆喀纳斯、东南部延伸到广西东兴,可以说“新藏”联手“滇藏”,打造了新G219国道。 对比地图看规划,可以看出新G219国道在我们此行所经过的藏东南段的重要战略意义。新G219国道在藏南的规划路线是接丙察察进入下察隅镇、上察隅镇,然后进入墨脱冷多,向南绕背崩村解放大桥进入米林,从米林向西南进入隆子、错那。新G219国道在下察隅、上察隅、米林火车站和飞机场等处,距实控线不到20km;在墨脱解放大桥,距实控线也就20多km。所以能理解一路上查验边防证的必要性。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G219国道走向图(网图)</h3> 整个“◇”型环的核心是南迦巴瓦峰和雅鲁藏布江。古人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型环的山不仅有仙、而且是众仙,水不仅有龙、而且是神龙,可想而知此区块是多么的地灵人杰、钟灵毓秀。 回头再看我们一路的行程,核心和高潮其实就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江大峡谷”,从六库到八宿,基本上都在怒江大峡谷内一路向北爬高;从墨脱--波密--通麦--索松村,基本上就是绕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忽高忽低的环形。至于六库之前的行程,可以说是进入“两江大峡谷”的前奏,也是热身;从林芝之后的行程,是离开“两江大峡谷”的尾声,也是放松。 怒江大峡谷和之前提到的怒江大桥一样,分云南和西藏界,但整体上是一条峡谷,云南段有300多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西藏段有400多公里,平均深度2000米以上,有些地段深达3000多米。峡谷幽静深邃,怒江奔腾咆哮,令人震撼。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北起米林县派镇(海拔3000米),南到墨脱县巴昔卡村(海拔115米),全长505km,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处达6009米。整个峡谷地区冰川、绝壁、陡坡、泥石流和巨浪滔天的大河交错在一起,环境十分恶劣。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两寺一巅泛佛光</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叉两分向古都</b></h1> 从林芝一路向西到拉萨,我们乘坐的是青藏集团的拉林铁路;从拉萨到西安,乘坐的是西藏航空的高原航线。在地图上直观地看,整个路程就是一个“∠”形,拉林铁路在底边,拉西航线在斜边,拉萨正好处于分叉的中心点。 从地图上打卡这段路线,可以看出上述一叉两路呈“∠”状的路况。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叉两路呈“∠”状的路况</h3> 林芝市北部为念青唐古拉山,南部属喜马拉雅山东段,西北部为冈底斯山余脉,东部系横断山脉,前三大山脉为东西走向,横断山脉基本上为南北走向。林芝市的河流主要属雅鲁藏布江和怒江两大水系,因地势由北向南倾斜,河水都南流出境。与前文交代的有关墨脱、察隅、波密等资料一致,墨脱、察隅、波密都属于林芝市的下辖县。 林芝市和山南市同属藏南地区,是我国固有的主权领土,但世人尽知的是,这块完全属于我国的土地,其大部分仍被印度非法占领着,藏南地区的印占区主要集中在林芝市的墨脱县和察隅县。 也就在我们这次“横断三江”游的时间前后,国家民政部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有关规定,会同有关部门对我国藏南地区部分地名进行了进一步标准化处理,公布了第四批增补的藏南地区公开使用地名,也发布了相关地图。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往林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往林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前往林芝</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芝火车站</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八一镇</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四批增补地名</h3> 拉林铁路顾名思义就是拉萨到林芝的铁路。线路跨越冈底斯山与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线路从拉萨向南穿过冈底斯山脉进入雅鲁藏布江河谷,向东经过山南市扎囊县、乃东区、桑日县、加查县、林芝市朗县和米林市之后沿尼洋河直抵林芝市区,16次跨越雅鲁藏布江,线路全长435km,设计时速160公里。 拉林铁路属国铁一级单线电气化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电气化铁路,是在建的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划中的滇藏铁路、甘藏铁路的共线路段。2021年6月25日开通运营,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从林芝火车站坐上专列实地察看拉林铁路沿线建设情况。习总书记在此指出,“全国的交通地图就像一幅画啊,中国的中部、东部、东北地区都是工笔画,西部留白太大了,将来也要补几笔,把美丽中国的交通勾画得更美”。 我们乘坐由复兴号、和谐号组成的列车组从林芝去拉萨,就是为了看连通万壑的拉林铁路沿线蜿蜒的雅鲁藏布江、壮丽的高山峡谷、广袤的草原、茂密的森林以及青稞地上的藏寨和寺庙,这绝对是一场奇美的视觉盛宴。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林铁路沿线</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林铁路风光视频</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林铁路路线</h3> 拉萨位于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下来的拉萨河中游冲积平原,海拔365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由于念青唐古拉山在拉萨城的东北,所以拉萨整体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向西倾斜,拉萨河也是由东北向西南流过拉萨,然后汇入雅鲁藏布江。 在拉萨地段,拉萨河形成冲积平原,地势平坦、适合居住和发展。公元633年(唐贞观七年)前后,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当时叫逻些),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公元641年,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公元710年,唐朝宗室女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由于拉萨是一座具有1600年历史的古城,所以拉萨是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是藏传佛教圣地、信仰者的朝拜之地,也是旅行者的终极梦想。 我们到拉萨站已经是傍晚了,就近入住后直接打车去布达拉宫广场看夜景。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市古城西北的红山上,始建于公元7世纪初,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布达拉宫由红宫、白宫两大部分组成,红宫居中,白宫横贯两翼,红白相间、群楼重叠,是集宫殿、城堡、陵塔和庙宇于一身的宏伟建筑。整座宫殿依山修建,规模宏大、巍峨壮观,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是西藏宫堡式建筑群和藏族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建筑之一。 夜幕下的布达拉宫广场,华灯初上,辉煌美丽,俨然成了一座光的城堡,是被月光、灯光、心光交相辉映的光明世界,相比白天日光的直射,夜间纯净的灯光让布达拉宫更加立体、更显壮美,也带着一丝羞赧,透出几分妩媚。 布达拉宫的美,不只在夜幕下,也不只在平地。第二天早晨我们一路爬上了南山顶。南山在布达拉宫正南方的拉萨河南岸,海拔4600米,平均坡度60度,由于山体侧面有“祖国万岁”四个大字,所以也被称为“万岁山”。晚上站在城区,能醒目地看到灯光映射下的“祖国万岁”;白天站在山顶,拉萨河、布达拉宫和整个拉萨市都入目可见。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山上看拉萨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山上看布达拉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山上看布达拉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山上看拉萨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山顶看拉萨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山顶看拉萨城</h3> 从南山下来一路行到八廓街的大昭寺。大昭寺坐落于拉萨市老城区八廓街,建于公元647年,是藏王松赞干布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而建,距今近1600年历史,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大昭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的噶厦政府机构当时就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也在大昭寺进行。 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所以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可见大昭寺在藏民们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昭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排队进大昭寺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昭寺正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昭寺一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光灿灿的拉萨街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光灿灿的拉萨街道</p> 城因佛而兴。拉萨是一座让灵魂完全行走在信仰之路上的城市,走在拉萨的街道,处处泛着佛光。尤其是最出名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以及站在南山之巅俯视整座拉萨城,让人有佛光顿显、佛光普照的感觉。 从大昭寺出来西行不远,我再次来到了布达拉宫广场,白天的广场明显没有夜晚的人多,我附身拍了两张布达拉宫在广场瓷砖上的倒影。倒影中的布达拉宫,更显壮观、宏伟。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布达拉宫广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布达拉宫外景视频</h3> 进拉萨,一路拉林瞻佛都;出拉萨,一叉两分向古都。离开拉萨,我去布达拉宫东侧的民航局坐机场大巴。拉萨机场大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中途没有停靠点,一站直达,不过想想也能明白,因为在民航局乘坐机场大巴的安检非常严格,所以中途不允许随意上人。 交通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前提、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国防安全的基础、民族团结的桥梁。历史上,西藏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长期处于封闭状态,除了骡马、牦牛踏出来的古道,没有一条现代公路。1950年,毛主席向人民解放军发出进军西藏号令,并指示:“一面进军,一面修路。”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1954年12月25日,两条当时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分别从雅安和格尔木跨越崇山峻岭修到了拉萨,并在同一天全线通车,结束了西藏几千年来不通公路、没有汽车的历史。 如今西藏已经建成了立体交通网,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有效衔接、相互补充的立体化交通格局。一叉两分的“∠”形底边拉林铁路,是2021年开通运营的,是复兴号动车组首次开上青藏高原;我从拉萨去贡嘎机场的公路,2011年开通运营的,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贡嘎机场在1979年开通了西安和拉萨的航线,我们来回乘坐的西藏航空西安到丽江航线2020年开通的、一叉两分的“∠”形斜边拉西航线2015年开通。 对西藏航空,我有一种触动心灵的喜欢。西藏航空是国内首家高高原航空公司,从西安飞丽江,也是我第一次乘坐西藏航空的飞机,当时最直接的感觉是飞机上涂装的蓝白绿黄红相间的LOGO图形非常漂亮,和藏地随处可见、随风飘扬的五色经幡很相像;LOGO造型很有动感,好像飞翔的翅膀,带着人们的愿望穿越雪域高原,也像一道设在世界屋脊的空中彩虹,架起民族大团结的桥梁;尤其是当飞机尾翼上的五彩LOGO罩在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山顶时,画面感瞬间爆棚。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LOGO下的大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LOGO下的农田</h3> 从拉萨飞西安,也就是一叉两分的“∠”形斜边拉西航线,我坐的还是西藏航空的飞机。藏航在这条航线上的民族风情更纯粹更浓厚,从空乘人员的藏袍制服到航班上的汉、藏、英三语广播,以及有牦牛酸奶、酥油茶、高原矿泉水等内容的藏式餐饮,给我“横断三江”游的最后一段旅程增添了更多欣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机上的特色饮食</h3> 当然我最欣喜的还是这条航程的线路,从贡嘎机场起飞后,沿西藏的墨竹工卡、嘉黎、边坝,青海的玉树、果洛、西宁,甘肃的兰州、平凉、庆阳,最后降落在陕西西安,等于在空中转了一个弯。沿途飞越了他年他翁山、念青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横断山脉、祁连山、六盘山等,也俯视了雅鲁藏布江的支流拉萨河、易贡藏布江,怒江及其支流布曲、吉曲、扎曲、子曲,长江的支流金沙江、雅砻江,黄河及其支流渭河、泾河等。这么密集的大江大河,让我在厚重的云层间隙大饱眼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LOGO下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LOGO下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LOGO下的河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空看雪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雪山间的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雾中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雪山上的山脊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空看雪山视频</p> 回到西安,整个“横断三江”或者“两江大峡谷”的行程算是结束了。一路上做了多件老夫聊发少年狂的事,经历了多次羊肠路险百千转的时刻,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收获了满满的游记,但也留下了很多遗憾,对一些感兴趣的知识暂时了解不够、学习不够,对一些想去的地方尚没有涉足、无法到达。 <h3 style="text-align: left;"> 遗憾就是挂念,挂念就是牵绊,牵绊就会再次相见。路在脚下,别管路的形态如何,只要脚能动,历经各种险难,走过才叫路。继续前进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