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碗碗腔《人面桃花》

金银花

<p class="ql-block">  碗碗腔,是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称“灯碗腔”、“阮儿腔”,前者因小铜碗主奏击节和皮影灯而得名;后者因主奏乐器阮咸而得名;板腔体结构,唱词通俗典雅,音乐悠扬轻盈,音律细腻声韵严谨。</p> <p class="ql-block">  碗碗腔(华剧),源于民间说唱艺术,是陕西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以碗碗、月琴为主,并配以二弦、胡琴、边鼓、梆于、马锣和唢呐等,特别是因敲击碗碗确定乐曲的轻重缓急,故而称其为 “碗碗腔”;碗碗腔在形成过程中吸收老腔的艺术成分较多,为与老腔相区别,它又被关中东府人称为“时腔”。</p> <p class="ql-block">1958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进京汇报演出,周恩来等领导对民乐伴奏十分欣赏,还跟李瑞芳学唱了“九道弯”的唱腔,李瑞芳给总理介绍到这是陕西地方曲种碗碗腔发源于西岳华山麓下华阴、华县一代,周总理听后觉得曲调很好听,就是名字有些绕口,于是给碗碗腔定名为“华剧”蕴含中华之意。但在民间人们一般还称“碗碗腔”。</p> <p class="ql-block">碗碗腔人面桃花的故事梗概:</p><p class="ql-block">相传,唐朝诗人崔护进京应试,于清明节游长安城南,见一村舍为桃花环绕。崔护因口渴敲门讨水,有一美丽的少女开门送水,一见钟情,两目注视,脉脉含情。第二年清明,崔护重游旧地,桃花依然盛开,而门却锁着。崔护不胜惆怅,提笔写《题都城南庄》诗在门上,“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少女外出回来,看到门上的诗,后悔外出,相思成病,绝食而死。过了几天,崔护又来敲门,出来一位老人说:“我女儿读了门上的诗,抱病而死,尸体还放在屋内。”崔护跑进屋内,跪在少女的尸体面前大声哭叫“我崔护来了!”那少女活过来了,两人结为百年之好。</p> <p class="ql-block">  电视剧 《装台》”人面桃花”完整原版,这段是为《装台》量身打造,根据陕西地方剧种之一碗碗腔”借水赠钗”改编的原创音乐。</p> <p class="ql-block">  圆盘浅浅,盛满生活的色彩。精细的青花瓷纹,宛如一幅传统中国画,让每一餐都成为享受。碗身饱满圆润,仿佛容纳着无尽的温暖与关爱。一套盘子碗,装点您的美好生活。</p> <p class="ql-block">碗碗腔那优美的戏腔如山间之清风,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