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喈桥-梅花洲-塔塘桥

西马桥

<b>凤桥老街</b><div>凤桥镇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南部,东与新丰镇、平湖市曹桥街道接壤,东南、南、西南与海盐县元通街道、沈荡镇毗邻,西、西北与余新镇相连,北与大桥镇相靠。</div><div>凤桥,旧称凤喈桥,亦作凤溪。清代《嘉兴府志》载:凤喈桥, 原名石庞市。唐代,古刹石佛寺南有河名凤溪。清初,凤溪上建了砖桥,名庞家桥,桥堍两端为集市。因庞家桥与石佛寺相近,便取了两地名的首字作为集市的名字,称石庞市。清·咸丰八年(1858),乡贤吴家驹、徐东煌等募资将砖桥建成石桥。传说,石桥刚建好,就有一凤凰栖于桥上“喈喈”鸣叫,乡人视为吉祥之症,遂将石庞桥改称凤喈桥。也有说是取《诗经》“凤鸣喈喈”句,寓吉祥发达之意。清代后期,集市逐渐兴盛成为集镇,后人将凤喈桥简称为凤桥,集镇也就成了凤桥镇。因此老凤桥有“先有庞家桥,慢有凤喈桥”的说法。</div><div>凤桥曾是国民政府十区专员公署及嘉兴县政府驻地,浙北地区抗日指挥和嘉兴抗战游击中心,先后发起了收复海盐县城,争夺十八里桥、凤桥保卫战,反日寇海北大扫荡等几十次激烈战斗。<b><br></b></div> 凤桥集镇,东起吼桥,西至徐八房,凤溪市河从东到西将小镇一分为二,以凤喈桥为轴心,桥北是北街,又叫大桥弄,桥南则为南街。凤溪北岸,以桥为界,沿河往东去为东街、往西去为西街。 <b>梅花洲,</b>位于凤桥集镇西北不到2公里,因其地形独特而得名,“五方错峙,川流幽抱,状若梅萼”,五瓣皆环水陆地,相互通行往来但藉桥梁。明嘉靖《重建石佛寺碑记》中记载,当时梅花洲已成为名胜游览之地,有金刚松、菩提树、一鉴泉、四佛石、梅花洲、青莲池、香花桥、白云丘等景点,统称为梅花洲八景,而现在的梅花洲景区保留或重修了八景中的部分景点。 <b>冯氏老宅,</b>清末年海盐富商冯缵斋家宅,建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坐北朝南,布局为前宅后院,白墙黑瓦七间二楼。 <b>仪贤桥</b> <b>石佛寺,</b>始建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历宋元两朝,至明代始大备,屡兴废,几经修建,经历代重修扩建,规模日渐宏大,曾是江南禅门古刹之一。2005年得以重建,千年古寺终于重现荣光。 <b>千年银杏树</b>,梅花洲石佛寺传承下来两株千年银杏树,两树隔河相望,一雌一雄。参天的古树树干通直、枝繁叶茂、丰姿秀丽,春夏翠绿、深秋金黄,雄浑古朴、蔚为壮观。2002年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颁发的古树名木保护牌,鉴定该树龄已有1240多年,是嘉兴最古老的树木之一,被誉为“平原上之王”。 <b>三步两爿桥</b>实际是两座互为直角单孔石拱桥,建造在两条河道的交叉处,呈直角相连,东西向名<b>常丰桥</b>,南北向名<b>聚秀桥</b>。两桥相距只有三步路,犹如一座连体的“姐妹桥”。因从第一座桥下来只走三步就上第二座桥,故名“三步两爿桥”(浙江许多地方常将一座桥称为一爿桥)。两桥净跨分别为6.20米和5.80米,桥顶宽分别为2.15米和2.40米,全桥用花岗岩条石砌成。拱券采用联锁分节并列砌筑法,拱肩处设有横系石一对。桥顶中央雕刻有圆形吉祥图案,两侧设长条石护栏,各间隔方形望柱8根和12根,并置有抱鼓石。桥两端用两块条石并列铺成石阶,分别为11级和9级,石阶凿成斜纹有利防滑。聚秀桥拱券上方镶嵌石匾,上刻“聚秀”二字,桥两侧联石上有两副阳刻楷书楹联,东侧联:梅花洲之去脉,镇禅仗沙之分堤。西侧联:波影射双龙井眼,河源通一鉴山泉。 常丰桥南侧联:乘驷漫夸题柱客,成梁为助济川功。 北侧对联石上无楹联。桥联中“梅花洲”、“一鉴泉”均为石佛寺景观,从联语内容可见当时地方文风之盛。 <b>香花桥</b>位于石佛寺南面长生河上,南北向单孔石拱桥,东西两端桥首均刻有“香花桥”字样。桥东侧柱联:波涵汪泽贯千流,钵传石佛归宗风。桥墩西侧北边并列左右两石,刻有达官乡贤重建记载,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由候选州同知,信官张广涵捐资独建;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由信官朱采及王震元、冯学古、陆瑞生、冯学艺等人资助钱物再次重建。 <b>塔塘桥</b>,位于余新镇西南侧,东西向跨越海盐塘,单孔半圆形驼峰式石拱桥,桥长48.60米,桥顶宽3.45米,桥堍宽4.50米,净跨16.00米,拱矢高7.80米。拱券采用联锁分节并列砌筑,拱肩处设有横系石一对,用以联系加固两侧山花墙,拱券上方镶嵌石匾桥额,镌有阳文楷书“重建塔塘桥”,边款为“光绪乙巳三十一年”、“同人公建”字样。<div>全桥山花墙采用罕见的“斗式结构”。桥面两侧设长条石护栏,桥顶为方形平台,正中雕刻“轮回”图案,两侧砌成靠背式栏石,可供行人小憩,四角有雕饰石狮望柱4根,护栏石端部原有抱鼓石,已损毁,现仅余西端南侧一块。桥面陡峻,如驼峰高耸,东西两端各有石阶42级。<br><br>桥两侧拱券旁各设有对联石四条,联石顶置遮雨石,镌有阳文隶书楹联四副。<br>南侧主联:西迎练浦东注风溪佳日快登临隐隐见双山古塔;南接盐官北通鸳水中流资砥柱魏魏镇百里横塘。<br>副联:十景里中收赏雪吟风资雅集;扁舟圯下泊沽春唱晚任渔闲。<br>北侧主联:由郡治至此逾二十里市集阗骈远脉受横塘实赖中流锁钥;溯明季迄今几三百年舆梁朽蠹近功侔永庆更迟一纪经营。<br>副联:为亘古开一奇世界道贯东西;使寰海息其大波澜水融南北。<br></div> 光绪《嘉兴县志》记载,余新曾有著名的“渔里十景”,其中“大桥赏雪”、“古塔吟风”二景就是描绘塔塘桥的风光。 桥东端南侧山花墙上镶嵌有一块《众善同登碑》,碑上刻有捐款者、捐材料者或经营善事者的姓名、金额或数量,碑左落款为“清光绪乙巳三十一年重建塔塘桥,众善台玉镌刊环石外,汇登于右”字样。 桥顶四根望柱顶端有四只石狮子,造型古朴生动 海盐塘是余新的母亲河,穿镇而过,南至秦山水入东海,北接鸳湖水流太湖。此河是嘉兴至海盐的古老塘河,古称官塘,现名海盐塘,为历代漕运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