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16日,我们 参观完棠樾村牌坊群以后,司机告诉我们,还有一点时间,可以去看看附近的唐模古村。</p><p class="ql-block">唐模,位于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境内,距徽州区政府所在地岩寺镇10公里,距黄山市中心城区(屯溪)26公里。与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黄山风景区相距43公里,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城区12公里。</p><p class="ql-block">这个地方是原来我一无所知的,可以说是一个惊喜!</p> <p class="ql-block">到了唐模古村,这是唐模古村的简介:</p><p class="ql-block">唐模始建于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是以水口园林、徽派建筑和田园风光为特色的古村落旅游景区,素有"风雅山水田园,徽派古建长廊"之美誉,并以"唐代古树之茂、中街流水之雅、水口园林之美、书法碑刻之精、十桥九貌之胜、同胞翰林之誉"而闻名遐迩。唐模人在选择、营造、完善生存空间,规划布局整体村落方面的创举堪称皖南古村落之典范,唐模村的水口园林更是皖南古村落水口园林的杰出代表,体现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存理念。被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p><p class="ql-block">唐模景区现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清代祠堂4处,清代民居100多幢。以及“水街”、“许承尧先生墓”、古桥、古井等历史人文景观;“千年古银杏树”等古树名木和元、宋、明、清时期名家真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唐模地处古徽州腹地,程朱理学及宗族文化根深蒂固。</p><p class="ql-block">据唐模《许氏宗谱》记载,最早在唐模,定居的为程姓,时名程村,汪氏后来傍程姓而居,植银杏树(现仍枝繁叶茂,清阴覆地,有 1370多年历史)选址建村,现还有一片街区称宗汪。汪姓在徽州是二大姓显族,早在明代《新安名族志》就记载徽州“十姓九汪”。汪姓历代出了许多显贵名人,影响力最大、最久远的人物是汪华。</p> <p class="ql-block">南宋淳祐五年,许姓桂二公从歙北许村迁至唐模定居(后成为唐模大姓),无独有偶,许氏十六世孙许远也是大名鼎鼎的唐朝忠烈王。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安禄山之子安庆绪遣将尹于奇率叛军十余万猛攻睢阳城(令河南商丘),时任睢阳太守许远与张巡互相配合,屡败叛军。睢阳城被围时,内有军民六万,宁死不屈,宁互食而不降,城破后仅存四百余人。</p><p class="ql-block">古来忠节惨烈者,莫如此战。雎阳之战阻止了叛军南侵,使江淮广大地区百姓免遭战火蹂躏。因此,许远也被徽州许多地方作为神来祭祀。现在唐模檀干园忠烈庙内还供奉着许远、张巡的石雕像,至今香火不断。</p> <p class="ql-block">“地以人名显、人以地增辉”,汪华、许远是唐模大姓汪、许氏族的祖先,也是族人引以自豪的唐朝“英模”,汪、许两姓为了同遵唐祖,以祖先为楷模,立“唐模”村名为祖宗树碑,纪念先贤,歌功颂德,这就是唐模村名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这棵香樟树叫“槐荫树”,因黄梅戏经典之作《天仙配》而得名。董永和七仙女在此喜结良缘,于是,这棵有400多年历史的老樟树便有了“天下第一媒树”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如今村中还保存着较完好的青石板路,一条小河穿村而过。</p> <p class="ql-block">这座亭子名为八角亭。</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清代康熙年间重修。本名沙堤亭,俗称八角亭,因属水口标志,又称水口亭。</p> <p class="ql-block">这座用青石构筑的八角亭,亭榭上下三层,四边虚阁,飞檐八角各悬铁马,亭上有两方匾额:西书“云路”,东书“沙堤”。</p> <p class="ql-block">这是从亭子里往上看。很古老了!</p> <p class="ql-block">古驿道。原为徽浮古道,又称檀干大道。东西贯通全村路段,铺筑茶源石板3000余块。</p> <p class="ql-block">同胞翰林坊</p><p class="ql-block">建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是为褒扬许氏兄弟承宣、承家的才学功名而立。坊额所刻"圣朝都谏"四字,即是朝廷对许承宣的称誉。(谏音"懂",义同"谏")</p><p class="ql-block">这种同胞翰林牌坊,全国少见!</p> <p class="ql-block">同胞翰林石牌坊宏伟壮丽的建筑设计和精致的徽派石雕艺术,是附近一带石坊中所罕见的。</p> <p class="ql-block">忠君铸造了唐模,尽孝则成就了名闻遐迩的檀干园。相传,清初唐模许氏有一位叫许以诚的富商在苏浙皖赣一带经营36爿当铺,时称36典。母因子贵,在山村里过了一辈子的许以诚的母亲十分向往“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就向儿子提出了想游览西湖的愿望,但苦于山高路远,车马劳顿,年老体衰不便成行。于是这位孝子不惜巨资在村边挖塘垒坝,模拟西湖景致,修筑亭台楼阁、水榭长桥,湖堤遍植檀花和紫刑,供母颐养,园内也有三潭印月、湖心亭、白堤、玉带桥等胜景,恰是一处微缩的西子湖。镜亭是小西湖的中心,亭内四壁以大理石砌成,镶嵌有苏轼、朱熹、董其昌、黄庭坚、倪元璐、文征明、米芾、蔡襄、查士标等书法大家碑帖,林林总总,蔚为大观,仿佛是一座新安碑园。据说曾国藩来徽州镇压太平军时,发现了这些宝贝,欲把它盗走,终因体积太大而罢手。田园内遍植檀花,又有一泓小溪缓缓绕流,取《诗经》“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之意而名曰“檀干园”。</p> <p class="ql-block"> 檀干园里石上刻着“孝”字。</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仿照西湖造的檀干园。我们没有时间了,所以只在外面拍了几张照片,没有去看里面的碑刻,真是遗憾!</p> <p class="ql-block">唐模水口建于村东,既有水口,又有园林,形成了古徽州独特的具有代表性的水口园林,名为:檀干园。檀干溪和进村的古驿道穿园而过,河溪两岸数十株百年古树,浓荫蔽日,充分利用天然的湖山坡地,因地制宜,将山水、田野、村舍溶于一体,形成独特的皖南古村落的水口园林风格。</p> <p class="ql-block">水口水系</p><p class="ql-block">水口水系是古徽州人营造村落必建的风水体系之一,亭、台、楼、榭与古树小桥相呼应,乾隆寅辰建此水口同时开塘建造各亭。上游水街、下游檀干园、水口形成封闭完整的空间布局,构思独特。</p><p class="ql-block">看来我们是倒着参观的!</p> <p class="ql-block">这是又一座亭子“灵官亭”。</p> <p class="ql-block">进入村里,这里很像呈坎村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沿着村里的河道走。</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一座很别致的廊桥。</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流水的涵洞,上面是一座房子一样的走廊。</p> <p class="ql-block">这是廊桥的内部。 我在其他地方也看过廊桥, 有的地方廊桥里还供着观音菩萨呢!</p> <p class="ql-block">这是廊桥的另一面。</p> <p class="ql-block">河上建着很多的桥,方便两岸人们来往。 这就是“水街”了。</p> <p class="ql-block">唐模景区自然环境优美,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村落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恬静的田园风光和古朴的人文景观相得益彰,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是个具有浓郁徽派气息的古村落,特别是唐模人在选择、营造、完善生存空间,规划布局整体村落方面的创举堪称皖南古村落之典范,唐模村的水口园林更是皖南古村落水口园林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这种水边的长廊,我在江浙一带的西塘古镇也看见过。便于人们雨天在外面活动,交流,休息。</p> <p class="ql-block">可以看到,现在村子里都是老人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街走巷。</p> <p class="ql-block">这座房子旁边挂着的牌子写的是“特色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唐模村曾有一座许氏宗祠,被称为“徽歙祠堂的典型”,虽然祠堂在清太平天国年间毁于战火,已经不能看到全貌,但从它现存的遗址、建筑面积和规格上,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它昔日的宏大规模。</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三、七为民间最大的数字,唐模这座初建于明代,清嘉庆年间重修的许氏宗祠就是按民间最大规格------三进七开间修建的,占地3000多平方米,由于祠堂是一村中首要建筑,因此在选址上非常注重风水,许氏宗祠的建造者就选中了檀干溪边的一块风水宝地,并在溪边修了一排石栏杆,石栏外见有一半月型石磅,建其石磅,一方面可以使水流弯曲而过,既美观,还能减少水流对祠堂沿河堤坝的冲击,另一方面,据说当时村中许姓和吴姓两个家族斗争很是厉害,许氏在祠堂前修这石栏,在风水理论上意为财运不外流。和别的徽州一些大祠堂相比,唐模许氏祠堂在建造上区分的更为严格。它按照不同的社会阶层来建造。许氏宗祠为家族的总祠。</p><p class="ql-block">因为参观的太匆忙,所以没有注意到哪里是许氏总祠遗址。</p> <p class="ql-block">许氏总祠下面分为三个支祠,俗称“厅”,其祠名分别为尚义堂、继善堂、骏惠堂。在唐模民间流传着一句谚语:“穿靴戴顶尚义堂,摇摇摆摆继善堂,草鞋麻履骏惠堂”。这句谚语真实反映了唐模三座祠堂当时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我们主要参观了尚义堂。</p><p class="ql-block">尚义堂地位最高,是座官祠,继善堂次之,是座经商人家祠堂,骏惠堂地位最低,是普通老百姓的祠堂,在建造上,以官为主的尚义堂讲究肃穆和庄重,以商为主的继善堂讲究气势和规模,以农为主的骏惠堂就显得粗而简朴,从如此之细的分层建造上可以看出昔日的唐模许氏家族讲究社会地位和其经济实力。</p> <p class="ql-block">尚义堂内。</p> <p class="ql-block">在特别崇尚程朱理学的徽州,作为“申述根本返始之心,尽子孙孝情”的祠堂是祭祖、正俗、教化等事务的圣地,它集宗教、伦理道德、法律于一身,也是一个宗族最高权利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我参观了不少古村落。 像这样宽的水道两边建村的古村落好像不太多。</p> <p class="ql-block">我们又参观了另一个支祠“继善堂”,这是座商人的祠堂。</p> <p class="ql-block">穿过小巷去看许承尧故居。</p> <p class="ql-block">许承尧(1874-1946),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考中进士,被光绪皇帝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成为徽州最后的翰林,也是中国末代翰林之一。</p> <p class="ql-block">堂上有悬匾“钦点翰林”四字,显光绪皇帝钦点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许承尧1905年从北京回乡后,相继开办新安中学和紫阳师学堂,并亲任监督(校长)。又在唐模协助祖父创办敬宗小学、端则女学,开徽州歙县新教育之先河。</p><p class="ql-block">辛亥革命后,许承尧先后出任安徽省铁路督办,甘肃省府秘书长、省政务厅长等职。1924年辞官回乡后,修葺了檀干园,写下《歙县志》、《歙故》等书,在家乡以著述终老。</p> <p class="ql-block">现在这里也成了卖东西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走出许承尧故居,来到唐模村尾,这里原本是许承尧大宅的后花园,园中置山石楼亭,栽佳木名卉。解放后被辟为国营茶场,如今改成了徽州老作坊。</p> <p class="ql-block">除了我们几个人,就没有看见其他游客。</p> <p class="ql-block">这里倒是还有一棵很漂亮的花,也不知叫什么名字。</p> <p class="ql-block">这里大概是游览的正门,我们是倒着走过来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已经是村外了,挂着很多腊肉,生活气息很浓。</p> <p class="ql-block">唐模古村参观,到此为止。我们坐上司机的车,他把我们送到黄山高铁站,我们和武汉来的朋友各奔南北。</p><p class="ql-block">这次为期6天的黄山婺源旅游结束了,时间虽然不长,旅游的景点不少。爬了“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大美黄山,参观了佛教名山九华山,乘船游览了新安江山水画廊,到了大名鼎鼎的婺源篁岭,特别是参观了几个有着徽派建筑特点的古村,对古人在家乡的选址上注重依山傍水和独特的水口文化,从只知皮毛到略知一二,收获颇丰。</p><p class="ql-block">美丽的中国可游览的地方太多了!在有生之年,我要继续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地!</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