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遗址掠影

甘霖

广富林的远古文明已由科学考古而得以证实,早在5000年前,广富林一带就有松江先民在此地劳作生息。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当地就已经普遍种植水稻;遗址还出土有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纺轮。东周至两汉时期,当地为规模较大的聚落或城邑。以后逐渐衰弱。民间素有“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先有广富林,后有松江史”之说。 广富林遗址的文化层分为三层:上层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文化层、中层为夏商时代的马桥文化、下层为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层。 广富林文化最早被辨识是在上海松江的广富林遗址,其是环太湖地区介于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一种新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末期考古学文化。典型器物为侧装鱼鳍形足或三角形足鼎等,受到鲁、豫、皖交界地区龙山文化的强烈影响。文化年代为距今4300一4000年。 <p class="ql-block">广富林文化展示馆位于漂浮在富林湖中的第一个大屋顶和边侧的圆形建筑内,整个展览空间均设置在水下。</p> 广富林遗址原始文化考古:一是基本探明了该遗址原始社会时期古文化主要有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广富林文化等类型;其中广富林文化的发现填补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谱系的空白。二是发现了从黄河流域来此居住的移民是上海地区首支移民,三是初步发现这里在周代已有城镇聚落,四是发现了别具特点的干栏式建筑和地面式建筑两种类型的原始社会房址。2013年5月,广富林古文化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元宫是广富林最早出现的祭拜场所,供奉的神圣,是尧、舜、禹古称天官、地官、水官,是道教创立时最早的信仰之一。为的是保佑广富林风调雨顺,丰衣足食,乡民一般称为“三官堂”。 知也禅寺由来已久,据《方松街道志》第二十九章民间传说记载:相传唐代晚期,有一天,一位叫“大致”的高僧从洛阳云游至此,被眼前松江九峰环翠的美景深深吸引,便发愿在此建寺、弘扬佛法、普渡芸芸众生。于是,他四处化缘。经过十年化缘,终得巨资,在四面环水的高亢广富林之地建起一座宏伟的大殿,即知也禅寺。 重修的知也禅寺供奉着上海寺院唯一的“五方文殊”。代表着广富林深厚的文化气场。 骨针广场:在阙门进入后中轴线的尽头,有一个广富林文化遗址的核心地标——骨针广场,中间竖立着一根象征先人编制衣被渔网的工具——骨针,这是广富林发掘出来较多的代表性遗物。 公共交通:地铁9号线松江大学城站换乘松江公交至华东政法大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