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新昌的烟雨,有股独特的味道,那就是浓浓的禅味。“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月31日,我们冒着春雨来到“江南第一大佛”,仿若重回千年。</p> <p class="ql-block"> “僧过不知山隐寺,客来方见洞开天”。闻名海内外的新昌大佛寺,深藏于浙江新昌南明山峡谷中。这里山青谷翠,岩险石奇,曲洞回环,池明如镜,古木参天。全寺以石窟造像为特色,有一种置身“敦煌”的感觉,让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p> <p class="ql-block"> 据记载,南朝齐永明四年(公元486年),有一位叫做僧护的师父来到这里,他常常看到崖壁上出现佛光,就发誓要在这个地方雕刻弥勒佛大像。很可惜,僧护师父有生之年只来得及成造佛像的画幞。之后,僧淑师父感动于僧护的事迹,对佛像继续进行续凿,最终也没能完成。一直到了梁天监六年(507年),梁建安王肃伟派僧佑师父主持继凿工程,终于在天监十五年(516年)大功告成。这座依山开凿的石窟弥勒佛造像,通高16.3米,两膝相距10.6米,是我国早期石窟造像在南方仅存的遗址,被誉为“江南第一大佛”,为寺院的镇寺之宝。南朝著名文学家刘勰为之作记,称其为“不世之宝,无等之业”,“命世之壮观,旷代之鸿作”。</p> <p class="ql-block"> 这尊历时跨越30年,比四川乐山大佛还早200多年,经由三代僧人雕造出来的全国屈指可数的石刻大佛,早已超出了原先的意义。静静地站在大佛前,仿佛听到了历史的声音,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 千佛禅院建于公元345---356年,比大佛还要早。因石窟内佛像总数超过一千,故名千佛禅院,俗称千佛岩。这座“江南敦煌石窟”,是江南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雕凿石凿造像。千佛造像虽已残损,但颇有南朝遗风。这里的每一尊佛像都是艺术珍品,散发出一种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这里的每一尊佛像都有自己的故事,散发出一种独有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大佛寺内,还藏着一尊亚洲第一卧佛。这尊卧佛总长37米,高9米,是依着石窟利用原有岩体雕刻而成。安祥、宁净的佛像与自然山体融为一体,有一种超脱尘世的气息,给人无尽的谧静。</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卧佛殿不远,我们远远看到了深藏于深山中的这一尊约30米高的佛像。自然山体宛如大佛的身驱,与人工雕刻完美结合,似自然天成。“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故称“佛山圣境”。</p> <p class="ql-block"> 大佛寺内,这一幽静的黄墙过道颇为出片。行走其间,不知不觉中能感受到它的安宁。苍翠的树林,黄色的高墙,红色的寺门,黑色大大的“福”字,构成一道别致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东晋南迁的历史大背景下,新昌大佛寺成了江南佛教文化的代表,成为历代文人雅士的“网红打卡地”。李白、白居易、杜甫、孟浩然,王羲之、米芾、颜真卿等等,在游览了大佛寺的同时,也留下了深厚的文化遗产。李白到此后曾写过一首诗:“新昌名迹寺,登览景偏幽。僧向云根老,泉从石缝流。寒钟鸣远汉,瑞象出层楼”。</p> <p class="ql-block"> 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在这面石壁上留下了“面壁”两个字。也许,它在常常提醒后人,时时需要有面壁自省的自觉吧。</p> <p class="ql-block"> 新昌大佛寺,没有传统寺院的严肃刻板,而是带着江南园林移步换景的恬淡悠然。它,融佛家的心平气和于灵动活泼的凡园野趣之中,又比平常意义上的园林更多了一些物我两忘的“空”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新昌大佛寺,是一座富有魅力的寺庙,它蕴含了佛学、历史、自然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它,似一本厚重的史书,期待我们去解读感悟。</p> <p class="ql-block">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愿一切顺遂。</p> <p class="ql-block">(文中第九、第十张照片选自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