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杨绛先生的一句话

lilystraw

人总是要在哭的时候没人哄,才学会勇敢;累的时候没人帮,才学会独立;疼的时候没人陪,才学会坚强。<br>这句话是杨绛先生的话,今天看到网上一份摘抄,认为这句话非常智慧。个人觉得也是,但是读着读着,思绪婉转,往日的记忆碎片不断拼凑,大脑在不断品味,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br>没有经历“哭的时候没人哄”的人,如果先指导了这句话,在下次哭的时候,会怎么想呢?他会想没有人哄这个问题么?但凡哭的时候,人基本上都是痛心彻肺地哭,应该不会想到有没有哄着的事儿了。正如,“痛定思痛”才会评价原来的哭时候的情绪是如何猛烈。经历的当下,多半只有释放的单向表达。<br>不仅又想到,现在,我们强调关爱年轻人的想法和做法。不禁问,是否年轻人的变得勇敢、独立和坚强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我们是如何历练年轻人的呢?有时候一有反弹,就怕炸出舆情,所以,安抚、调节或者为师们都要收回“戒尺”,佯装误判或者冤枉了学子的样子,想想这样的条件下,怎么让年轻人经历模拟的、即非真实的磨炼呢?将来经历真实的挑战时候,怎么办?那个时候可能真的只有哭了,而且没有人哄。<br>这是我们在培养阶段的不负责任,还是关爱有加呢?关爱有假四个字才可能更准确。<br>累的时候没认帮。尤其对于上大学选择学校的事儿,家长多数都要孩子离家近,好照顾,尤其是妈妈,像孩子就可以去看看。孩子累的时候有个帮手,家是孩子的港湾。说的都没错,就是觉得不太对劲。那些离家远的孩子,大学之后,变化很大,行事谈吐都有变化,家长感谢学校的栽培。可是这只是学校的栽培么?孩子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环境,适应环境,构建自己的生活圈也是一种历练,而这种历练不要家长时不时地给点儿提示或者优惠,那成长就是更加彻底,如何不好?赞同能让孩子离开自己人文社会影响范围的家长并把孩子打发到远方成长的家长。<br>疼的时候没人陪。疼痛是一种感受,神经和心理的。但是不阻碍思考,在主动需要止疼的时候没有人在身边,着实是一种难以言表的状况。同时,也是唤醒自我修复的一个绝好时机,生物体本身具有类似的功能,在自身修复的时候也构建起更为强大的免疫。所以,疼的时候没有人陪是自我成长的历练。<br>人的响应是应急的,如果打了预防针,就不在是第一响应。想想,究竟要不要推介这句话给年轻人,还是留着吧。说的时机合适,是一剂良药,不合适,无关痛痒。<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