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离开黄埔,只有一位国军名将敢去送行,49年总理还在争取他

至简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周总理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导、培养了众多名将,后来遍布两大阵营。那总理是什么时候离开黄埔的呢?1925年中山先生病逝后,蒋某人逐渐控制军校和黄埔系军权,他内心反动,并在1926年炮制出“中山舰事件”。此时周恩来同志已经难以继续在黄埔工作了,于1926年3月离开。</p><p class="ql-block">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黄埔将领、学员们浸染军界,政治敏感性通常较强,国民党方面根本没什么人敢去送周恩来一程。说好听些是“避嫌”,本质上是为了军内及政治前途,这也不难理解。但凡事总有例外,国民党党员中,只有一人不忘师恩,专门前去给周恩来送行。后来这位将军名气很大,就是胡宗南,当时他是国军第1军的一名营长。胡宗南对于自己认可的老师,很重感情,他这么做算是出于本心,也令当时的周总理颇为感慨。</p><p class="ql-block">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事实上,胡宗南出生于1896年,竟比周总理还要年长两岁。在参加军校前,胡宗南是黄埔一期学生中阅历比较丰富的一位:他自小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中学毕业后当过老师,教国文、历史、地理,后来还出任过报社总编辑。可以说胡宗南参军前算是个“文人”,而文武双全的将领,自然发展空间较大。年轻时胡宗南素质优秀,他身高不足一米六,按规定黄埔不予录取,就是因为其他条件都很好,1924年才被军校破格录取。</p><p class="ql-block">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胡宗南文化底子好于其他学员,所以在军校学习时,知识甄别能力较强。他把老师们的“水平”看得很透彻,所以尤为敬佩周恩来。胡宗南经常主动参加周主任组织的活动,二人私下关系也不错。作为浙江籍学生的胡宗南,同时也深得蒋某人器重,后来成了所谓的“天子门生第一人”。</p><p class="ql-block">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如此背景下,胡宗南敢在1926年单独为周恩来送行,还真是颇有勇气、讲师生之谊。此后二十余年,胡宗南官职、地位越来越高,充当老蒋的“剿共”主力。西安事变、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周总理几次给胡宗南写信,劝他以大义为重不要助纣为虐,希望他能弃暗投明。总理一直认为胡宗南本质不坏,此人不是不听劝,但传统观念太深,对老蒋有“忠君”思想。</p><p class="ql-block">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1949年建国后,胡宗南率领残兵在四川境内抵抗解放军。周总理再次派出胡宗南的老友、旧下属张新去“做工作”,可见始终没有放弃这名学生。胡宗南非常感慨,他也知道战争和国家的未来走向,老蒋败局不可逆转。但根植于胡宗南内心的思维方式,始终没有改变,他对张新说:我还是不能辜负校长的“知遇之恩”。得知胡宗南的最后决定,周总理很惋惜。</p><p class="ql-block">内容图片</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中,胡宗南打了不少败仗、怪仗。最“神奇”的是47年占领空城延安后,胡部在陕北不大的土地上“追击”中央一年多,竟没有任何成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红色特工熊向晖长期潜伏在胡宗南身边,我方情报畅通。而熊向晖,则是周总理派到胡宗南身边的,直接与总理单线联系。建国后熊向晖曾客观评价过胡宗南,认为胡的真实军事才能及人品都不差。1962年2月,胡宗南病故于台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