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上海解放75周年纪念日,转发舅舅郭在理的一篇文章,作为纪念之二留存珍藏。</p> <p class="ql-block"> 聚散于上海</p><p class="ql-block"> 从“抗战”逃难起,我们家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终于在1947年,父亲才跟随单位带着全家来到上海这个繁华的大城市定居。不久,母亲告诉我,大姐回来了,我好生奇怪,我从小就不知道还有大姐,原来大姐离家投身革命时我尚未出生。转眼到了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那年我10岁,大姐这才给我讲一些她在新四军里的故事,同时告诉我还有一个二姐也在新四军,也就是现在的解放军,我就缠着大姐让她带我去找二姐,大姐说过些天让姐夫带你去吧。</p><p class="ql-block"> 7月6日,上海人民庆祝上海解放大会在跑马厅广场(今人民广场)隆重举行,会后解放军举行了威武雄壮的入城式,整个上海成了欢乐的海洋。全副武装的战士们乘坐军用卡车缓缓前进,许多坦克车、榴弹炮车、水陆两用坦克在大街上驶过,人民军队接受着百万市民的夹道欢迎。那天,大姐夫带着我去南京路看解放军入城仪式,同时对我说,你二姐也一定在游行的队伍中,他们的队伍叫“新安旅行团”(以下简称“新旅”)。我心里在犯嘀咕,解放军怎么会叫旅行团呢,但当时欢乐又紧张的氛围容不得我细问。全副武装的解放军队伍之后是文娱方队,大姐夫指着走过来的队伍叫我快看,“你看,你看,那前面放着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画像的就是‘新旅’的宣传卡车,那画说不定就是你二姐和二姐夫画的呢!后面还有腰鼓队、秧歌队。”我对着队伍大叫“二姐、二姐”,大姐夫赶忙捂住我的嘴,说过几天你二姐就会回家来的。不一会儿,天上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全身淋透了,但依然怀着抑制不住异常激动的兴奋心情回到了家。</p><p class="ql-block"> 几天后,二姐果然来了,给我们讲那天陈毅市长在国际饭店接见他们“新旅”成员的喜悦心情,我问二姐,汽车上的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像是你画的吗?二姐点头说,是你姐夫王德威和肖峰还有我一起画的。二姐还给我讲了她自1940年参加“新旅”后游历了十多个省宣传抗日的经历,后来又加入了新四军的故事。父亲告诉我们几兄弟,大姐二姐都是十几岁就加入了共产党,你们要向她们学习,你们的叔叔也是共产党,为革命牺牲了,你们都要跟共产党走,学好本领参加新中国的建设。</p><p class="ql-block"> 大姐也给我讲了父亲和叔叔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从事地下工作,叔叔到延安学习回来在担任大别山抗日部队供给处长时与敌战斗中牺牲的故事。她就是受了父亲和叔叔的影响,在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来到武汉时,参加了这个有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妇女抗战战地服务团奔赴抗战前线开展救护、宣传工作,并在其中参加了共产党。大姐还告诉我,家里的三姐四姐和大哥其实不是父母生的,而是叔叔的孩子,因为叔叔为革命牺牲了,他们才成了我们家的成员。我说我在家里也没有看到三姐四姐啊,大姐说会看到的。果然,不些天,三姐来家了,她说她报考了华东人民革命大学被录取了,不久就被派往浙江丽水参加土改去了。接着家里又接连收到四姐部队发来的四姐在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荣立三等功的喜报。</p><p class="ql-block"> 一家人在迎接上海解放的日子里,不久又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大家都兴奋异常,满怀信心地努力学习、工作,为新中国的百废待兴尽自己的一份努力。一年后二姐去了杭州浙江美术学院任教,两年后,小姐姐考上了大连工学院去了大连,再以后两个哥哥考取了南京航空学院不久又搬去西安成了西北工业大学学生,1954年大姐夫为了支援东北建设去沈阳筹建沈阳螺钉厂,大姐也随之去了东北,再后来我也考上了南京工学院,这时已届花甲之年的父母身边只有小弟一人在复旦大学读书,仅星期天回家。待到小弟大学毕业时,他又服从国家需要,投笔从戎,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电台工作。从1947年我们全家先后来到上海团聚,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又在十年之间纷纷离开上海奔赴祖国各地并生根开花,待小弟部队复员、我调回上海工作时,父母都是古稀老人了,两位曾经为革命抚养烈士后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把全部子女送出去到祖国各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老人,自己相依为伴度过晚年。</p><p class="ql-block"> 今天,父母、大姐二姐甚至小姐姐也都去天堂团聚了,我和小弟也进入了耄耋之年,想想过去,我们不曾忘记热血沸腾的青春,我们当年聚散于上海,奔赴祖国各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无怨无悔,因为我们能够自豪地说一句:为了上海的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了国家的富饶强大,我们一家人都流过血、洒过汗,付出过努力。我们这一家普通上海人1949年前后发生的际遇,何尝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走过的路,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努力奋斗,我们才有了祖国的今天。</p><p class="ql-block"> 上海大学退休教师 郭在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