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鹇

爱尔狼

白鹇(学名:Lophura nycthemera)是鸡形目雉科鹇属鸟类 [16],属于大型鸡类,雄鸟全长100-119cm,雌鸟58-67cm,体重1150-2000克。雄鸟头部羽冠和下体呈蓝黑色,面部裸露,为鲜红色;上体和双翅为白色,自后颈或上背开始密布近似‘V’字形的黑色斑纹。 雌鸟上体棕褐色或橄榄褐色,羽冠褐色,先端黑褐色,脸裸出部小,赤红色,下体亦为棕褐或橄榄褐色,胸以后微缀黑色虫蠹状斑,尾下覆羽黑褐色而具白斑。<br> 白鹇分布于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包括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和海南岛。 主要栖息于海拔 2000m以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尤以森林茂密,林下植物稀疏的常绿阔叶林和沟谷雨林较为常见。<div><br></div> 以植物幼芽、块根、果实和种子为食,也吃金针虫、鳞翅目昆虫和幼虫、甲虫、蚂蚁、蜗牛等动物性食物 。 白鹇繁殖期 4-5 月,一雄多雌交配制度,营巢于林下灌丛间地面凹处或草丛中,每窝产卵 4-6 枚,孵化期26-28天 。<br> 2016年白鹇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无危(LC)。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评定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鹇生性机警,胆小怕人,受到惊吓时多从山下往山上奔跑。一般情况下很少起飞,但在紧急情况下也会迅速飞到树上。 通常在天亮后从夜栖树上飞到地面活动,上午和下午各有一次活动高潮。每日活动路线、范围、地点都较固定,多数时间觅食。活动时安静无声,有时可听到行走时踩踏的“沙沙”声。 白鹇雄鸟羽色素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常作为观赏雉类进行人工饲养,许多动物园和雉类养殖场都有饲养繁殖。 在中国文化中,白鹇自古以来就是名贵的观赏鸟。 白鹇是清朝五品官员朝服补子的图案,白鹇一直被视为忠诚的“义鸟”,取白鹇鸟的形象为补子,取其行止娴雅,为官不急不躁,无为而治,并且吉祥忠诚 。 “请以双白玉,买君双白鹇。 白鹇白如锦,白雪耻容颜。 照影玉潭里,刷毛琪树间。 夜栖寒月静,朝步落花闲。 我愿得此鸟,玩之坐碧山。 胡公能辍赠,笼寄野人还。” 唐时黄山高士胡晖养了一对白鹇,李白知之往欣赏,胡公愿得李白一诗即相赠,李欣然执笔,写下如上《赠黄山胡公求白鹇》诗。 晋张华《鸟经》载:“颜色纯白,行止闲雅,故名白鹇”。 因疫情影响,六年没有回国,今年四月回乡省亲,亲友们多人告诉我说在江西永修县云山,军山等山野林地看到成群的“大白鸟”穿过公路,看我拍摄的照片确认就是白鹇。可见神州大地自然环境大有改善,可喜可贺!<div><br></div><div>文:百度百科 白鹇</div><div>摄影:爱尔狼</div><div>惠州 20240411</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