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黄埔 成就辉煌—王典则将军抗战往事

白桦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百年黄埔,成就辉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王典则将军抗战往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白桦林</span></p> 今年欣逢著名的黄埔军校建校百年的喜庆日子。1924年6月16日,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在广州东郊的黄埔创立了陆军军官学校。<br>  百年来,黄埔军校师生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曾发挥巨大的影响,声名显赫。在反帝反封建、争取国家统一与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br> <p class="ql-block">广州.黄埔军校</p> 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左)在茈江接受日军投降书 <p class="ql-block">  王典则将军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妹夫,国军著名将领,黄埔军校(南京分部)六期工科及陆军大学将官班毕业,抗战中出生入死,功勋卓著。</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国军八十九军少将参谋长王典则将军在贵州盘县率部起义,投奔共产党。他曾任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p><p class="ql-block"> 本文追述的是,王典则将军在抗战中浴血奋战的往事。</p> 王典则、何应相夫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投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span></p><p class="ql-block"> 一九二七年前后,神州大地,军阀割据,内战频仍,内忧外患,接踵袭来。国民革命军掀起的北伐怒潮,汹涌澎湃,节节胜利。</p><p class="ql-block"> 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召唤着无数有志青年,也激起了王典则的爱国救亡的热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时,正在贵阳省立师范学校就读的,来自清镇的寒门子弟,青年王典则,再也坐不住了。孙中山先生曾教导青年:“当立志做大事,不立志当大官。”在时代潮流的感召下,他不甘心一辈子当一个“孩子王”,决定放弃将来从事教育的夙愿,投笔从戎,去报考军校,参加国民革命军,奔向更广阔的天地,为国效力,投身到革命洪流中。</p> 黄埔军校师生参加北伐 北伐军一路所向披靡 那时候,贵阳省立师范是边陲黔省最好的师范学校,考取极难,几乎百里挑一,毕业后当教师,至少不愁温饱。在民生凋敞,“人无三分银”的黔省,是一份颇受人尊敬羡慕的职业。眼看就要师范毕业的王典则,毅然退学,投笔从戎,令人不解,实在是惊人之举。<br>  青年王典则,偕同学同乡俩人,各携东拼西凑而来的川资,义无返顾,不远万里,取道香港,奔赴首都南京,以求从军报国。<br>  孰料赴宁不久,川资用罄,而军校招考尚无消息。三位黔省青年,当初满腔热血,如今流落京华,报国无门,食宿俱难,几乎沦为乞丐。 <br>  白天,三人轮流外出,向碰到的川滇黔省人乞求相助;夜则露宿鼓楼下或到郊外破庙里栖身。所幸南京不乏爱心人士,十分同情落难学生,三人倘能得到多少不等的施舍救济,勉强果腹。在如此困境中,他们毫不气馁,坚持效法古人“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勤奋精神,学习不辍,相互探讨疑难,准备应考,历时半载。<br> 王典则三位黔省穷学生终于金榜题名<br> 正是所谓,天无绝人之路,1927年秋,正当他们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之际,中央军校(即黄埔军校南京分部)终于招考了。王典则以优异成绩如愿考取了六期工科,他的俩个患难之交,亦金榜题名,考上了军校其它科。从此,王典则走上了从军报国,在三民主义旗帜下,献身中华之路。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长城抗战,虽败犹荣</font></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年的紧张学习,王典则在军校毕业,分配去陆军第三师陈继承部当工兵排长。该部随即开赴广东平定张发奎军叛乱。事变平息后,他获悉黄埔军校即将招考本校一至六期毕业生,办理高级班,学制三年,毕业后可任军事教官。王有心深造,又符合条件,认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遂请假赴南京应考,幸被录取。</p><p class="ql-block"> 高级班聘有德国教官,军事课程及训练均改过去日式为德式。经过三年系统学习,于一九三二年春毕业,根据自愿和需要,分派去军委会北平分会(何应钦先生时为军政部长兼北平分会委员长),分会旋即委派王典则赴热河省长城沿线的独石口、东北义勇军冯占海部任联络官,从此走上了抗日战场。</p>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国守军血染长城,气吞山河, 视死如归<br> 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寇鲸吞我东北诸省,又得寸进尺,剑指华北。华北大地山雨欲来风满楼,危机迫在眉睫。<br>  一九三三年元月始,日军相继进犯山海关及长城沿线各隘口,我中国守军沿长城喜峰口,古北口等一百多个关隘,厉兵秣马,严阵以待。防守独石口的为东北义勇军,装备简陋,兵力悬殊,后勤亦无保障,然而士气高昂。面对装备精良的日满军队疯狂进攻,他们苦守半月余,伤亡近半,血染长城。终因寡不敌众,阵地失守,被迫且战且退,向察哈尔省张北县荒漠撤退转移。<br>  军委会联络官王典则,亦随义勇军官兵,同生死、共患难。张北地区荒漠地带一望无垠,难以掩蔽。日军天天派飞机侦察扫射,部队只能分散隐蔽,危急时刻匍伏于沙地低洼处,而马匹及较大辎重则难掩藏。在日机扫射追杀下,又有不少官兵葬身沙漠。<br> <p class="ql-block">中国军队在长城严阵以待,抵御日寇</p> 长城抗战中的著名大刀队,誓与日寇血战到底 张北内蒙一带,水源奇缺,菜蔬罕见,给养困难。没水洗碗,常常只能用干牛马粪或皮衣板擦一擦了事。有时断了粮秣,还得忍饥挨饿。这种塞外艰苦生活,对于来自西南边陲的王典则,无疑是一场严峻考验。好在王典则年轻,抗日心切,且早有思想准备,故能克服重重困难,精神旺盛不减。<br>  王典则随后化装,又好不容易躲过了西北军的搜捕和关卡,虎口余生,潜回北平。时西北军冯玉祥部与中央军有隙,见中央军只身官兵就捕杀。<b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血战淞沪,护厂内迁</font></p><p class="ql-block"> 西安事变后,一九三七年春,王典则以中校正团身份奉调军政部直属上海兵工厂,委派为警卫大队长。</p><p class="ql-block"> 该厂地处上海南市,为大型兵工厂,生产多种军火,重要性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王典则大队长走马上任,针对一群平时打架斗殴、吸毒、散漫如散兵游勇乌合之众的警卫队,立即进行训练整肃,严明军纪。人员淘弱留强,装备一律换新,枪枝全部换为当时最好的汉阳造。经过四个月的整训,警卫队军容一整,军纪严明,战斗力提升、与正规部队相差无几。</p><p class="ql-block"> 数月后,芦沟桥事变发生,紧接着,上海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局势骤紧。</p> 淞沪抗战爆发,中国军队紧急开赴前线 王典则先生所指挥的警卫队奉令负责防守黄浦江右岸海军码头,军用飞机码头,飞机修理厂,龙华机场以及本厂的警卫。目标多,地域宽,责任重大。<br>  八月二十日,日机轰炸了兵工厂和海军码头,次日又轰炸了飞机码头及修理厂。此后,不分昼夜,狂轰滥炸,兵工厂员工及警卫队死伤百余人,市民则伤亡上千。<br>  王典则冒着轰炸沉着指挥护厂,多次临险,几成烈士。<br>  兵工厂已无法正常生产,奉命火速西迁到湖北汉阳铁厂旧址。职工们冒死日夜抡运设备和物资,在上海沦陷前夕终于完成搬迁。王大队长督守至最后,才偷渡苏州河撤出上海。<br>上海兵工厂搬迁武汉后,迅速组织力量生产五百公斤航空炸弹,支援我空军作战。<br> 中国军队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在淞沪与日寇激战 ,一寸山河一寸血<br> 上海各界人士热情慰问英勇无畏的中国守军 日寇攻陷南京后,又节节向武汉进逼,时局危如累卵。时不我待,在此危急存亡之秋,上海兵工厂奉命成立钢铁厂迁建委员会,一并将汉冶萍公司的三个厂,汉口六合沟铁厂共五个大厂的设备物资和必要人员,紧急远迁重庆大渡口,由警卫队全权负责警卫护送。 淞沪抗战中的难民队伍,哀鸿遍野,日寇罪行,罄竹难书 当时由汉入川,公路迂回遥远,破烂不堪,也无大型重载车辆,只能溯江而上走水路。而交给迁委会使用的船只,包括民生轮船公司提供的船只,不过二十余艘,船少货多人众,任务十万火急。迁委会紧急统筹调配,视设备重要程度,轻重缓急,分别抡运,以争取时间;并在沿江宜昌、奉节、万县设转运站,各站派一分队警卫,而每艘船派一班警力护送,防止破坏和遗失。<br>  在短短数月中,他们冒着日机轰炸船毁人亡的危险,穿越川江急流险滩,日夜兼程,抡运出百分之九十以上设备物资和人员。王大队长亦置生死于度外,多次往返汉渝间,亲自随船护送重要人员和设备,以确保万无一失。<br> 王典则指挥警卫队护送重要物资设备和必要人员,冒着日机轰炸,冲破激流险滩,内迁入川。 与此同时,迁委会迅速在重庆建厂,争分夺秒组织生产。大量的军火及炼出的钢铁,遂源源不断地支援了前方抗战及后方建设,奠定了抗战胜利的物质基础。 抗战时期的重庆朝天门码头 兵工厂钢铁厂内迁任务的圆满完成,包括王典则先生在内的有功人员,受到国民政府中央的表彰嘉奖,王典则先生也得以由军政部保送至陆军大学西北参谋班四期深造,进修参谋业务。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喋血襄阳,气贯长虹</span></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三年夏,受军委会军令部选派,王典则先生升任少将参谋长,赶赴湖北随县唐家镇西北军石友三部之181师部任职。该师师长张雨亭,属69军所辖,归五战区李宗仁将军指挥。</p><p class="ql-block"> 王典则将军到任后,对181师深入了解,洞察其优缺点。他在师部成立了军士训练班,抽调各团班长轮训,加强爱国抗敌教育及射击训练。师部又成立谍报训练班,强化谍报工作,以随时掌握敌情。全师雷厉风行,严肃风纪,严惩违纪官兵。半年之间,部队风气逐渐好转。</p> 喋血襄阳 一九四五年初夏,日军以一个师团兵力向我襄阳樊城进攻,181师奉命守卫该城。襄樊筑有半永久工事,日军先是一阵猛烈炮击,拂晓时分敌机开始低空轰炸,紧接着向我左翼发起重点进攻。181师沉着应战,敌军的企图未得逞。次日,敌军又向我中央阵地突破,亦未得手。第三天,日寇集中强大炮火,采用锥形战术,配以空军狂轰滥炸,突破我一段城防工事。我军紧急增派一个后备营上阵,准备驱逐敌人,收复失地。无奈敌军炮火猛烈,阵地上血肉横飞,我一营援军全数壮烈牺牲,血染襄阳。<br>  敌军沿襄河南岸东进,企图切断我军与樊城之间联络。我师已无路可撤,师长令王参谋长带一连战士从张家湾偷渡,返回樊城,指挥城内第三团的两个营固守。师长及副院师长则率两个团残部往敌后撤退,去南漳山区游击。<br> 血战襄樊 坚守阵地<br> 樊城内仅存两个营及师直属部队防守,且伤残不少。王参谋长重新调整布署,仍感兵力薄弱,难以持久,遂给集团军司令孙震打电话报告战况,请求增援。孙司令许诺即派一个团增援。殊知一夜过去,却迟迟不见援军露面。再打电话催问,电话亦数次不通。派传令兵骑马去司令部,哪知那里已人去屋空,人员竟然星夜临阵逃遁。<br>  敌军向我渡河码头攻势趋紧,王将军深知渡河作战不容易,乃集中火力,封锁渡口。日军数次登陆,均以失败告终,在河边丢下一堆堆尸首。<br>  是夜,樊城灯火俱无,一片大战来临前的寂静。王将军知道日寇绝不会善罢甘休,来日必有一番恶战,凶多吉少。他匆忙拿出纸笔给妻小留下简短遗书,大意是,自己深受国恩,倘若明日兵败城破,自己绝不让日寇生俘受侮,决定饮弹自尽,杀身成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如此方能上对得起领袖国家,下对得起部队兄弟及贵州家乡父老。他嘱爱妻珍重,好自为之,将孩子抚养成人,将来报效国家。肺腑之言,沉重恳挚。搁笔后,他即带兵去阵地巡视。<br> 精忠报国 视死如归<br> <p class="ql-block">  昱日清晨,日寇派出飞机不停轰炸扫射,来势汹汹,压得我军无法组织有效反击。敌趁机派出一个连的兵力,搭乘橡皮艇强渡襄河登陆,在岸边建成滩头阵地,双方厮杀惨烈,战况已白热化。王将军率部下凭借工事顽强死守,大家抱定为国捐躯的决心,同仇敌忾,孤军作战,无一退却,誓与古城共存亡。</p><p class="ql-block"> 日军一个连,虽有空中掩护,火力强大,但在我国军181师顽强抵抗下,龟缩在滩头,无法进展,动弹不得,战事处于胶着状态。</p><p class="ql-block"> 是夜,战场短暂沉寂,敌军不敢贸然出击。樊城内,我守军几乎弹尽粮绝,将士们亦在作最坏情况之准备,誓与倭寇血战到底,以死相拼。正在此时,军长米和文派副军长星夜赶到樊城师部,给王参谋长下达了即刻率部撤退,向樊城以北地区转移的命令,以保存力量,等待时机反攻。一场恶战,遂暂时避免。</p><p class="ql-block"> 果然,时隔不过月余,181师在第五战区友军支援下,南北夹击,发起反攻,日军守兵为一加强团,一经接触,未作强烈抵抗,即行撤退,我军遂克复襄樊这一中原战略重镇,取得重大胜利。</p> <p class="ql-block">今日襄阳</p> 不数日,日军又围攻河南新野,新野告急,181师星夜驰援。师长和副师长均称病告假,仅由王典则参谋长率部支援。疾行两天两夜,马不停蹄,部队疲惫不堪,王以为此役定然凶多吉少。那知敌军只有一个加强营,发现我援军已到,知大势已去,已无斗志,立即撤退。我军不战即解新野之围。<br>  不久,该师开赴枣阳整补,师长及副师长去漯河五战区长官部开会,因临阵脱逃,旋即被扣。王典则参谋长奉令代理师长,开赴南阳,担任南阳警备司令。<br>  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华民族历经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最后胜利。<br> 中国人民十四年浴血抗战,终于取得 胜利<br>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font color="#39b54a">王典则将军,这位当年投笔从戎,千里迢迢报考黄埔军校的贵州爱国青年,从一九三三年投身长城抗战始,到一九四五年喋血襄樊,转战南北,在抗日烽火中浴血奋战十二载,其间亲历大小数十次战斗,在血雨腥风中九死一生,用热血书写了对国家民族的忠诚。</font></p><p class="ql-block">  王典则将军电报军委军令部,拟请假回渝治病探亲,获批。</p><p class="ql-block">回渝后,得知陆军大学将官班招生,王将军好学,遂又报名。 </p><p class="ql-block"> 不久参加考试,录取为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二期学员,修业一年半,研习师级战术到大军级战术等等,陆大校址在重庆歌乐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span><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率部起义,奔向光明</font></p><p class="ql-block"> 国共内战以来,国军在战场上节节失利,连遭惨败,旧政权风雨飘摇,大厦将倾。王将军看到了旧政权的腐朽,对其数十年追随的三民主义心生疑窦,于是他没有听取亲友的劝告,多次放弃飞赴台湾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王典则将军在贵州盘县率89军起义,弃暗投明,投奔共产党,接受解放军指挥,受到欢迎和礼遇。当天,贵州新华日报,全文刊登了89军的起义通电,以及刘伯承将军,邓小平政委给王将军的嘉勉复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024-5-26修改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附注:1、王典则将军在陆大毕业后,即调国防部任要职,并任总统特派战地视察官,赴东北视察,亲向总统汇报并提出建议。北平解放前夕,王将军亦去视察,并急返南京述职,报告傅作义已有投共决心,非人力可挽回等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1952年,王典则因历史问题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1980年,成都军区军事法庭为其平反。后受聘为重庆市政协专员及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3、王将军夫人何应相女士,为何应钦先生之胞妹。其夫王典则先生的问题彻底解决后,何应相的多年不公正待遇也随之得到解决,按起义人员家属对待,并被重庆市民革推举为市政协委员,1982年初又增补为四川省政协委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4,王典则、何应相夫妇,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曾应贵州省委统战部及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邀请,作为嘉宾参加该州成立大会;还受邀赴厦门对台广播,为两岸和平统一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5、王将军生于1908年8月9日,1993年7月13日病逝于渝,享年85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6、本文资料由王典则之子王震声先生提供,王先生及本文作者,对史料的真实性负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另附相关图片:</span></p> 何应相女士1982年增补为重庆市政协委员 国民政府军政部长、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将军 王典则先生与亲属在重庆 何应相、王典则回贵州清镇卫城省亲 1987年11月21日,何应钦先生在台北逝世,享年99岁。胞妹何应相痛感亲人阴阳两隔,哀痛不已,书寄的挽词。 成都军区军事法庭给王典则的平反判决书<br> 1982年5月1日,王典则、何应相夫妇作为嘉宾,应邀回故乡参加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大会,贵州日报对何作了专访。 王典则先生外甥龙明昌撰写出版的《王典则传》一书 王典则先生之子:王震声 王雷声<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