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很多人认为,人生是美好的;也有不少人觉得,人生总是充满磨难,是痛苦的。西方一些哲学家、作家,如阿尔贝·加缪、米兰·昆德拉等,则认为人生是荒谬的。</h3></br><h3>我刚看完一部中国最伟大的文学《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楼梦》。但这部书又不同于《红楼梦》,它标注的作者是:曹雪芹/著、脂砚斋/评、邓遂夫/校订。这部书关注的内容和获得的感悟已完全不同于我以前所读的小说《红楼梦》。通过邓遂夫老师的校订,以及其校订过程中的考证、勘误、研究、论证等,特别是全面、准确的恢复了通俗版的《红楼梦》所没有的脂砚斋的所有书评,让这部书最大限度的还原了作者创作的真实历史背景,及其创作的隐晦动机和深邃思想。让我对这部有了全新的了解和感悟。</h3></br><h3> <h3>以前,我和许多《红楼梦》的读者一样,认为作者想表达的是人生虚空、如幻如梦。从《红楼梦》的书名,太虚幻境、空空道人、渺渺真人等书中人物的名字就能明显而直接的感受到这样的一种人生观。《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而且完全可以确定是曹雪芹的原作,其中只有七十九回。在这个版本中最后一回有一段故事却给了我不同的感受。故事是这样的:</h3></br><h3>宝玉随贾母去天齐庙还愿。在办完各种祭祀之后,宝玉来到庙中的静室休息。庙中当家的王道士过来陪同。这个王道士还另有一个生意,贩卖一种“百病皆除”的膏药。据说他的膏药非常灵验,远近闻名,因此人们都称他为“王一贴”。</h3></br><h3> <h3>王一贴过来陪宝玉,说一些闲聊之话,顺便吹嘘其膏药如何如何的神奇有效。宝玉只是不信,顺口说:“如果你的膏药能治好我说的一种病,我就信你”。王一贴问是到底什么病。宝玉说是“女人的嫉妒”。王一贴听了哈哈一笑,说这病真是不能治。但随后话风马上一转,说倒是有一种汤药或可医治。宝玉马上来了兴趣,问怎么个药方?怎么个吃法?</h3></br><h3>王一贴非常认真的说:“这个叫疗妒汤。用极好的秋梨一个,二钱冰塘,一钱陈皮,水三碗,煮到梨熟为度。每日清晨吃这样一个梨,吃来吃去就吃好了。”</h3></br><h3>宝玉很惊讶,说:“这也不难,只是未必一定见效。”王一贴答到:“一剂无效吃十剂,今日无效明日再吃,今年无效吃到明年。横竖这三味药都是润肺开胃不伤人,止咳又好吃。吃一百岁,人反正是要死的,还嫉妒什么。那时不是就见效了?”说得宝玉等都大笑不止。</h3></br><h3> <h3>王一贴也笑着说:“不过是引大家笑一笑开心,这就值了!我不妨实话告诉你们,我的膏药也是假的。如果真那么的有用,还给别人干嘛,我自己就享用而成仙了。不用到这里来当道士,卖膏药的。”</h3></br><h3>这小小的一段故事,虽然只是一个小的插曲。但其蕴含的人生意义却是非常深刻的。不是单纯的说人生是空虚,更是一种荒谬。</h3></br><h3>人生的荒谬,指的是人生的经历往往非常荒唐、可笑。很多时候都没有理性、不合常规,无迹可寻、无章可守,充满不确定性和变数。就如同道士王一贴的膏药,有效还是无效谁都说不清楚,只能是信则有不信则无。</h3></br><h3>如果说人生的确是荒谬的,那么认识到这这种荒谬对我们而言又有什么积极的意义呢?《红楼梦》的作者在这部经典中给了我们隐晦的指导:</h3></br><h3> <h3>因为人生的荒谬,所以我们首先就应该具有怀疑精神和反叛意识。所用现存的思想体系、社会机制也都是充满荒谬性的,我们不必简单的、完全的依从。贾宝玉因此反对科考取士、不愿出仕为官;王一贴不懂药理诊断,也可卖药谋生。因为荒谬才可以、也必须对现实社会进行怀疑和反叛,方能有自我生存的空间和意义。</h3></br><h3>因为人生的荒谬,所以我们要追求自我独立和思想自由。贾宝玉的言行就是与当时的主流文化意识完全不同。他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另类的思维,表现出言语怪异、行为乖张,然而又充满对人的宽容和不忍,多情而不淫、怀才而不迂。王一贴则是另一类型的自我和自由,为了生存多方谋财却不害命,不遵循于世俗礼教,也不拘泥于清规戒律。</h3></br><h3>因为人生的荒谬,所以我们必须发挥自己的生命力,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突破。正如《道德经》告诫我们的“无为而无所不为”。人们往往记住的是老子的“无为”,但忽视了更重要的是“无所不为”。“无为”是不刻意人为改变。理性而保守的思维告诉我们要顺应而不要人为的忤逆时势,所以要“无为”。感性而具有激情的人则认为,人生既然是荒谬,那么就应该“无所不为”,即没有什么是不能做或做不了的,也没有什么问题和困难是不可解决或不该去解决的。只是,也要对于这种“无所不为”的结果要做到“无为”。</h3></br><h3> <h3>贾宝玉认识到人生的空虚,所以最终选择了出家;王一贴认为人生就是活着,所以他可以继续做道士、卖膏药,谋生存。曹雪芹最终没有选择出家,也没有一味的求生存,而是忍辱负重、呕心沥血,创造出了最伟大、最经典的文学作品。他对人生的认识必定是更有一种境界。</h3></br><h3>风雨</h3></br><h3>2024年5月25日星期六</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iBbRpgSCWCXsMgjeM_zRA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