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5月6日—5月15日跟随杭州“新世界”走进豫晋十日游。这是疫情以后的出游,没有疫情的困扰,不用到处检查核酸,是多么的轻松惬意。而且新世界姚老师和地陪导游小张,驾驶员师傅,服务周到,体贴入微,还给团员过生日,母亲节送花,真真被暖到了!同游的团友也和谐融洽。真是一次欢欢喜喜的旅游。</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行程被称为“走进豫晋”,在旅程中反复听导游说的一句广告词“厚重中原,老家河南”,是啊!这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中原厚重的文化,欣赏了豫晋壮美风光,也体会了老家河南的亲情。(行程图为姚艰老师提供)</p> 走进豫晋之一三门峡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是我们这次行程的第一站。三门峡市古称陕州,1957年因为三门峡大坝建成而得名的城市。在来之前除了三峡大坝我对它了解很少。来了之后看到的是座新兴城市的样貌,在我们宾馆附近高楼林立。但似乎商业不太发达。</p> <p class="ql-block"> 从我们入住宾馆看到满眼都是高楼。</p> <p class="ql-block">品尝第一顿河南美食</p> 三门峡大坝 <p class="ql-block"> 到了三门峡市当然要看看三门峡大坝。现在三门峡大坝也称为三门峡大坝景区(AAA级)。每年10月至次年6月是水库蓄水期。所以我们看到的不是不尽黄河滚滚来的景象,而是在三门峡谷形成的美丽的湖泊。联想到是毛泽东的诗句“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p>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大坝被称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当时在苏联援助下开工,1954年始建,4年后就基本竣工。当时负责建设的水利工作者、施工工人,以及大坝的管理人员就在大坝西南面的黄土源上居住了下来,形成了一座新城—三门峡。</p> <p class="ql-block"> 砥柱石—据史料记载,1957年修筑大坝时,三门峡几乎被全部炸毁。仅留下砥柱山屹立在黄河中央。</p> <p class="ql-block"> 今天游览三门峡大坝,真是心情复杂。当年建坝代价是陕西关中平原87万人外迁,300多万亩农田被淹。但是建坝仅仅2年就泥沙淤积,使上游陕西屡犯洪灾。据说要待到下游小浪底大坝2001年全面建成才得以缓解。导游介绍现在三门峡大坝的功能主要是拦沙。建坝的功过是非自有评说,当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更成为时代主题。</p> 地坑院 <p class="ql-block"> 三门峡地坑院是我非常期待的景点之一。地坑院景区的大门非常有气势。在以后的行程里我们不断的见到这样的大大的景区,小小的(相比而言)景点的河南模式。</p> <p class="ql-block"> 地坑院是陕西关中地区及河南三门峡一带独特的民居,是黄土高原及台塬地区百姓居住生存智慧的结晶。据说4000多年前就出现在陕甘地区。到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建国后随着历史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退宅还田”政策的推行,使得地坑院这一古老而奇特的建筑形式退出历史舞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陕州政府抢救性保护的部分地坑院,已是作为民俗旅游的景点。可以自行想象曾经地平线下古村落“未见村舍闻犬吠,等闲平地起炊烟”的景象吧。</p> <p class="ql-block"> 在地坑院景区里看到一张特殊的照片,记录1933年欧亚航空公司的飞行员卡斯特飞经洛阳至西安时航拍到一张地坑院的照片。这大概是地坑院第一张照片。1964年美国建筑师伯纳德举办“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展览时选用了这张照片,地坑院第一次出现在世界的面前。</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地坑院属于豪华版。</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入口</p> <p class="ql-block"> 窑洞内的景致,似乎比常见的窑洞更小一些。</p> <p class="ql-block"> 每个地坑院里都栽有树木。是为了对路人起到提醒的作用。据说桑树,柏树不栽。大多种石榴树,柿子树等。</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地坑院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 展示独特烹饪方式炉灶,大概能做出陕州十大碗。</p> <p class="ql-block"> 有各种装饰,甚至搭建舞台的院子,当然与民居就相去甚远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几个待修缮或废弃的地坑院。多少反映地坑院原始一些的相貌。</p> <p class="ql-block"> 现在地坑院张灯结彩,精美的装修美则美矣,缺少了历史感。记得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写上世纪60-70年代陕北农村,主人翁少安结婚箍不起窑洞,在养牲口的窑洞内住了很长时间。我感觉建地坑院比挖窑洞还要难一些。在网上看到陕西摄影师史志辉先生拍摄于7-8年前地坑院的照片。作为补充吧。</p> <p class="ql-block">2016年陕西咸阳</p> <p class="ql-block">2019年甘肃泾川县玉都村</p> <p class="ql-block">2019年三门峡陕州</p> <p class="ql-block">2019年三门峡陕州</p> <p class="ql-block"> 2021年一位居住在地坑院的老人拉水车经过入口。</p> <p class="ql-block"> 现在地坑院是一个漂亮的风景区。我有疑问,现在绿化这么好,雨水是不是多了,如果雨水多了,地坑院是不是维护难度大了?相反如果雨水不多,公园绿化的维护成本会不会很大呢?没人回答我!</p> <p class="ql-block"> 离开地坑院,我家摄影师在景区的一面墙上找到象形文字中尊姓。</p> 函谷关 <p class="ql-block">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道家学派开山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是道家文化的发祥地。函谷关又是古代西去长安、东达洛阳的通衢咽喉,河南文化和秦晋文化的交汇地;是千百年烽烟际会、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起源地。</p> <p class="ql-block">巨大老子雕像。</p> <p class="ql-block"> 供奉老子的太初圣宫。烟雾飘渺中老子似有呼之欲出之感。</p> <p class="ql-block"> 巍峨函谷关关门</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函谷关景点,据说是上世纪末重建的。说它是历史文化景点,却没有历史文化的遗迹,说是自然文化景点又缺乏独特性,所以也就是仿古景区而已。</p> <p class="ql-block">硝烟早已散去,留得山河依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