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乙社村,小丘镇辖建制村。地处小丘镇南部,村民委员会驻地北乙社,在镇政府驻地东南9千米处。东隔老虎沟河谷(小地名,浊峪河谷西北东南向支岔沟)与原党村相接,南与独冢村相连,西以清峪河谷为界与淳化县方里镇丁村相邻,北与坳底村相接。辖北乙社、南乙社2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33平方千米,耕地4300亩,林地2500亩。全村572户,总人口2150人,均系汉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以前政区不详。明初属凉泉里。后因社会动荡,“民多窜徙”,村堡锐减,历经成化十八年(1482)、弘治五年(1492)、十五年(1502)三次并里,仍凉泉里。清顺治八年(1651),属西乡中华、保义里。乾隆以后,社会稳定,村堡剧增,仍属西乡。民初沿袭清制。民国十八年(1929),政区调整,县以下设区,区下设保,属西区。二十二年至二十三年(1933-1934),推行保甲制,西和联保。二十八年(1939),裁并联保,设乡,属西和乡。1949年4月耀县解放,属小丘区。1955年,农村合作化进入高潮,组建乙社初级农业合作社(简称初级社),属小丘区小丘乡。1956年,初级社升为高级农业合作社,适应农业合作化,对全县基层政权作了较大调整,仍属小丘区小丘乡。1958年人民公社化,始置乙社生产大队,属小丘人民公社。是年12月,省县人铜川市,改属铜川市小丘人民公社小丘生产管理区(简称管区)。1961年,恢复耀县建制,全县政区调整,复属小丘人民公社。1984年5月,政社分设,废大队,设村民委员会,属小丘乡。1997年9月,经省政府批准,小丘乡改镇,属小丘镇辖至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旧志载,明初有乙社村。因村系民间祭祀之社址及村形似“已”字而得名已社。清末,部分住户迁村之南建村。为区别村所处位置,冠南、北而易名。“乙”系“已”之谐变。村人传,明朝年间始有先民定居,迄今已历400余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存地坑窑形式古聚落有3处。20世纪80年代,村民逐渐弃窑庄、建厦房。21世纪初,民居升级换代,建砖混结构楼(平)房,形成今楼房与厦房相间自然村,形态为块状聚落。各类民居共495户,其中砖混结构楼房 445户,砖木或土术结构厦房50户。民居换代过程中,南乙社北扩,北乙社南扩,两自然村连为一体,外人已不辨识何处分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上,村以农为主,作物有小麦、油菜、玉米、糜、谷、荞麦、棉花,次为豆、薯类。近年,粮食生产单一,仅种少量小麦、油菜和玉米。传统果树有核桃、杏、柿子。设施农业兴起后,苹果、樱桃、花椒、草莓成为村现代农业主导产业。目前,村多业并举,有蛋鸡、生猪、肉牛等产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人日常以面食为主,早餐一般为稀饭、馍。午餐多为面条。晚饭较简单,称“喝汤”。家常饭除吃米饭和农忙有雇工炒菜外,平时以凉拌菜为主,多为时令“大路菜”,也就是路边摊售卖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村居民共有52 个姓氏,人口居多的姓氏有王、席。王姓有280户,1260人,据传从山西迁来,来村定居时间不详。席姓有205户,920人,族传从甘肃迁村,迁徙时间不详。其余范、杨、柴、朱、李、惠、丁、段、张、吴、方、任、赵、闫、杜、乔、孙、余、何、姚、刘、陈、白、许、成、靳、蒋、柳、熊、田、畅、冯、周、程、崔、郭、尚、计、华、安、南、董、牛、魏、黄、韩、喻、祁、封、沈等姓,各一宗,各姓人口不多,来村定居时间不一,祖籍有陕南、山东、河南、亦有陕西境内其他区县的,以投亲靠友、逃荒流落来村者居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村人告别住窑洞历史。21世纪,改变了旱原吃窖水、泉水习惯,实现了自来水入户。新农村建设和创卫工作改变了村容村貌,巷道硬化、路灯照明达到100%。村两委会办公楼前有600平方米文化健身广场,西有博爱幼儿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脱贫攻坚成就喜人。“十三五”期间,共有46户159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同时,为壮大集体经济,与海升现代农业公司、天都源农业公司协作,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逐年增长。</p><p class="ql-block">(村两委会提供资料孙永红 席光荣 孙长青撰稿)</p><p class="ql-block"> ——来源于《耀州百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