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地瓜原名番薯、朱薯、红薯、红苕、白薯、甘薯、薯蓣等不同称谓,原产南美洲,在我国有着四百多年的栽培历史,明朝《农牧全书》中,对地瓜已经有了记载。万历二十一年,福建商人陈振龙冒死(菲律宾把红薯称为国宝,不准出口,偷运者将被处死。)从菲律宾偷回一棵红薯藤,在家乡福州试种成功,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当时小麦和水稻才亩产300余斤,而红薯芽瓜则亩产4000余斤,麦瓜2000余斤。),养活了中国3亿人口,堪称古代版的袁隆平。</p><p class="ql-block"> 红薯在山东称地瓜,顾名思义是地里结的瓜。最早在山东介绍引种红薯的是济南府齐东知县(隶属惠民地区,1958年11月撤销齐东县)刘希夔(kui),他上任前在福建任职。道光年间,山东布政使刘斯嵋明确提出:红薯与五谷并列,除在山区丘陵地带继续扩大种植传播外,也推广到了平原地区种植,成为山东主要农作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陈振龙是福州市长乐区鹤上镇青桥村人,年轻时曾考取秀才,后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和同村人一起乘船到菲律宾经商。</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在征服菲律宾后,将红薯从南美洲带到了菲律宾,因其产量高,易种植,大大解决了人口生存问题,很快在当地推广种植开了。</p> <p class="ql-block">到菲律宾后不久,陈振龙被一种叫朱薯的植物吸引了,它繁殖能力、饱腹感强,既能生吃,也能蒸、煮、烤,美味可口,而且它的生长能力也强,在贫瘠之地也能生长结果。</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振龙潜心学习种植技术,然后寻找偷运机会。前两次偷运计划都以失败而告终,还差点被关进大牢,但他始终没有放弃,终于第三次将红薯藤绞入汲水绳,蒙混过关偷运成功。</p> <p class="ql-block">地瓜根据种植时间和方式,分为窝瓜、芽瓜和麦瓜。</p> <p class="ql-block">窝瓜清明节后种植,长的个头大,淀粉含量高,有筋络,口感差;芽瓜麦收前种植,吃起来糯软甘甜,口感好;麦瓜麦收后种植,个头小,水分多没有芽瓜甜,除了吃一部分,其余可用来当做来年种瓜。</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陈振龙的五世孙陈世元利用往来于福建与山东两地的贸易机会,和好友余瑞元、刘曦在莱州府胶州古镇口(青岛西海岸新区滨海街道)引入红薯试种大获成功,至乾隆十六年向当地官府建议推广,古镇口也成为了北方地瓜传播基地。</p> <p class="ql-block">大庙口村民在立夏节气种植芽瓜。</p> <p class="ql-block">浇水。</p> <p class="ql-block">地瓜不同于其他农作物,病虫害少,高产,耐旱,适应性广,易于管理。</p> <p class="ql-block">逄家桃园村民收获芽瓜。</p> <p class="ql-block">地瓜糊涂瓜干馍,离开地瓜没法活。一句在山东传播数百年的民谚,道出了地瓜在乡村饮食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八十年代大包干以后,小麦和玉米大幅度增产,地瓜逐渐淡出村民餐桌。</p> <p class="ql-block">逄家桃园红寨岭地瓜在西海岸新区最有名气,建有大型地窖,可储存地瓜几十万斤,也是新区地瓜最大集散中心。</p> <p class="ql-block">山东是‘地瓜之乡’,在困难时期,地瓜是胶东地区父老乡亲的命根子,当地流行这样一个谚语:地瓜、地瓜、穷人当家,有了地瓜,饿了也不怕。</p> <p class="ql-block">用机械代替人工刨麦瓜,提高了效率。</p> <p class="ql-block">金华美地瓜种植基地因土壤沙质松软,盛产的地瓜淀粉含量适中,除了香甜糯,饱腹感也强,储存时间长而畅销。</p> <p class="ql-block">红薯含淀粉、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降压、减肥、抗癌等作用,有“长寿食品”之誉。</p> <p class="ql-block">逄家桃园地瓜以香、甜、糯口感好在西海岸新区最受欢迎。</p> <p class="ql-block">地瓜在世界粮食作物中排名第7位,在我国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居第4位。</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原胶南县(西海岸新区)海崖公社南小庄大队的高振和经过几年的总结,创造了“窝瓜下蛋”的成功经验,亩产量增加了30%多,随即在全县农村普及种植。同时,山东省电影制片厂还拍成了科普宣传片《窝瓜下蛋》,向全省和全国推广种植技术和经验,“窝瓜下蛋”被称为胶南人民的一项创举。</p> <p class="ql-block">李家洼子村地处沙质丘陵地带,种植的地瓜淀粉含量高,非常适合制作粉条。这里的粉条口味纯正,爽滑劲道,是远近闻名的‘粉条’村,2013年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随着生活的提高,地瓜的营养保健功能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十大最佳蔬菜冠军”,被营养学家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道光十四年,福州人民为了纪念陈振龙大力推广种植番薯的功绩,在福州乌石山建了‘先薯祠’,后被废。1959年又建了‘先薯亭’,亭前有幅 黑漆烫金楹联:</p><p class="ql-block">引薯乎遥迢德臻妈祖,</p><p class="ql-block">救民于肌馑功比神农。</p> <p class="ql-block">陈振龙故居建于明代,晚清、民国和现代重新做了修缮,2022年10月对外开放。故居内有乾隆赏赐的3块匾额:‘皇恩钦赐’、‘国子监学正’、‘甚属急功’。</p> <p class="ql-block">1962年冬,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到福州考察,在图书馆查阅了红薯之父的故事,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诗意,挥毫写下了《满江红——为红苕传入中国370年而作》:挟入藤篮试密航,归来闽海勤耕植。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p> <p class="ql-block">地瓜历经几代人的培育,目前至少有3500万个品种,可谓品种繁多。按颜色又分:红薯、白薯、黄薯、紫薯,其中被称为‘地瓜之王’的紫薯,我国是从2002年开始引进种植,因色彩艳丽,富含花青素,营养丰富迅速走红。</p> <p class="ql-block">古有陈振龙,今有袁隆平,二人均有让老百姓吃饱为己任,心系百姓,他们的贡献解决了几亿华夏子孙的温饱。</p> <p class="ql-block">让我们永远记住冒死带回薯藤的陈振龙,他一家七代人致力于番薯的推广种植,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对农作物推广种植的世家,为国人的温饱做出了重要贡献。请珍惜食物,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摄影:宋旭光</p><p class="ql-block">场景:逄家桃园、徐家官庄、</p><p class="ql-block"> 大庙口、李家洼子。</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