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9年3月,巍峨雄伟的沂蒙山脚下,直属八路军山东纵队的鲁迅艺术学校诞生了,在这所学校里,活跃着一对令人羡慕的军中姊妹花,大家都亲切的称之为大辛和小辛,大辛名叫辛锐、小辛名叫辛颖,两个人可是一奶同胞的亲姐妹,上世纪的1918年和1926年、她俩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一个身世显赫的大户人家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山东省著名的实业家和银行家,祖父辛铸九先生曾担任过益都师范学校校长、山东省议会议员、山东商会会长,知书达理、通晓金石、有勇有谋、爱国爱家,1928年,济南市发生了悲壮的“五三惨案”,日本侵略者残酷的杀害了国民政府外交部山东交涉员蔡公时,并将其割鼻卸耳、挖眼暴尸,当时血雨腥风下没人敢赴刑场,唯辛铸九老先生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给生前好友蔡公时收尸,事后他深情地告诫全家:“咱们辛家在济南府的地位不低,财产也不少,不管什么国民党共产党,咱们都不参加,但是有一点、只要他们的队伍打日本,咱们都支持,否则老百姓的日子没法过。”</p> <p class="ql-block">山东省会、济南市大明湖南门对面马路上矗立的辛家公馆,是辛铸九先生在1914年建造的,大辛和小辛姊妹俩从小生活在这种优渥的环境中。</p> <p class="ql-block">大辛原名辛淑荷,受书法家爷爷的熏陶,从小喜欢吟诗做画,尤其是精通木刻艺术,大辛的爷爷专门聘请了山东著名画家黄固源先生做她的家庭教师,大辛勤奋好学、精益求精、思路新颖、画风干练,中学时代她的画作在山东省就小有名气了。1933年、国民革命军第29路军在长城喜峰口奋力阻击日本侵略者,用大刀血战鬼子的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辛家利用家族在社会的影响力,举办了大辛的画展并进行了义卖,义卖所得款项全部捐给了29路军的抗日志士们,那年的大辛刚满15周岁,从那时起,性格倔强的大辛心里就种下了一颗对日本侵略者仇恨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15岁的小画家大辛、婷婷玉立的窈窕淑女</p> <p class="ql-block">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正式爆发,同年12月日寇入侵济南,日本人要求大辛的祖父辛铸九出任伪山东省维持会长,辛老义正严辞的对前来的说客说:“国破家亡,十个儿孙均以出城抗战,我如当了伪官,将来何以颜面见得子孙。”为此日本鬼子将其拘押了37天,残酷的折磨辛老,将其吊起来打的遍体鳞伤 、奄奄一息的辛老也誓死不从,后经友人花费五千大洋才营救出狱。</p><p class="ql-block">辛铸九老人的儿子辛葭舟携女儿辛锐、辛颖等家人,在当时的中共苏鲁豫皖省委书记郭洪涛及郭子化、赵笃生等人的引导下参加了革命,辛铸九老人带着对日本鬼子的深仇大恨慷慨解囊、倾其全家财力包下了山东八路军领导机关的全部开销,在抗战初期,这无疑是一笔巨款,极大的缓解了山东八路军捉襟见肘的经费开支。大辛和小辛也毅然穿上了八路军军装,同赴沂水的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大辛将辛淑荷的名字改成了辛锐,喻意像一把锐利的尖刀、直刺日本鬼子的心脏。</p> <p class="ql-block">1938年底,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出版分局党报《大众日报》,毛泽东主席为大众日报题写了报名,如何将创刊号编辑的更加醒目,分局朱瑞书记首先想到了有艺术天赋的大辛,他嘱大众日报的负责人刘导生和匡亚明,请大辛做报头设计,当分局将这样一份艰巨的任务交给大辛时,大辛爽快的接受了,并说保证完成任务。大辛决定以木刻的形式将毛主席像放在创刊号首页,于是她昼夜兼程、废寝忘食的设计着,反复修改着每一版,最终向山东分局交上了满意的答卷,她的优秀创作和画作功底受到了分局领导的一致赞扬。</p> <p class="ql-block">1939年1月1日,山东分局机关报纸《大众日报》创刊,刘导生担任首届大众日报社社长,匡亚明担任首届总编辑</p> <p class="ql-block">1939年1月1日《大众日报》创刊号上,大辛创作的木刻画作品——毛泽东主席</p> <p class="ql-block">姐妹俩抗日军政干校毕业后,大辛分配到山东分局机关工作,1939年3月,山东纵队鲁迅艺术学校和山东纵队宣传大队也正式成立了,大辛因为绘画基础扎实,被聘为学校的兼职教师,一有时间她就到学校手把手的教学生们绘画技法,耐心的给学生们传授绘画知识,学生们都很喜欢大辛老师;小辛则进入了鲁艺学校继续学习戏剧专业,毕业后留在了山东纵队鲁艺宣传大队。</p> <p class="ql-block">在山东分局工作期间,大辛也很好的利用了自己的艺术专长,有一次在山东纵队的战略会议上,大家对一份从鬼子那里搞来的军用地图很感兴趣,因为只有一份每个人都爱不释手,这时大辛说不用着急,第五天大辛带着四十几份地图交到了每一位领导手中,这是大辛熬了几天几夜精心绘制出来的,山东纵队司令员张经武、政委黎玉感动的说:大辛同志、你可真是及时雨啊,你为部队行军配上了向导,为战士们打仗按上了眼睛。</p> <p class="ql-block">忠贞不渝的革命伴侣,才子陈明、才女辛锐合照,也是他俩唯一的一张合照</p> <p class="ql-block">大辛以她飒爽的英姿和高雅的气质给八路军山东纵队的领导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为倾爱大辛的就是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进委员会的副主任陈明,(这个机构相当于战时的山东省政府),陈明主任是福建龙岩人,1926年加入共产党,早年间就读于上海大学,北伐时任东路军政治部宣传部长,中共闽南特委书记,福建省委书记,1929年中央选派他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战始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宣传部长,1939年3月随军来到了山东,陈明有着非常厚重的知识积淀,被誉为山东八路军中最有权威的理论家,《大众日报》的许多社论均是出自于他的手笔,他撰写的《论抗日民主政权》一文给山东省在抗战时期如何建立我们的自主政权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一个是八路军山东纵队的才子,一个是文艺战线上的才女,山东分局的朱瑞书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他深深的理解陈明同志,陈明时年已经38岁了,为了革命操劳半生却顾不上考虑自己的婚姻问题,朱瑞书记和夫人陈若克商议后,决定由陈若克去找大辛谈心,大辛本想参军后以抗日为主,等打败鬼子后再建立家庭,没想到来的这么快,既然是组织上决定的,大辛也就坚决服从了。</p> <p class="ql-block">1940年10月山东姊妹剧团成立,大辛为团长,甄磊为指导员,这是当年的演出剧照</p> <p class="ql-block">1940年10月,朱瑞书记的夫人陈若克发现沂蒙山妇女受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束缚,大多躲在家里不敢岀门,心里非常着急,她认为如果能够将妇女发动起来,将是支援抗战的重要力量,于是陈若克倡导组建一支以文艺形式开展妇女工作的队伍,为此山东的《姊妹剧团》诞生了,大辛被任命为剧团团长,这时的大辛婚后仅仅三天。</p><p class="ql-block">在姊妹剧团,大辛承担了编剧、导演、音乐、美术的所有工作,甚至连化妆也是大辛亲自上阵,根据沂蒙山妇女裹小脚的旧习俗,姊妹剧团编写了“跑花车”的独幕剧,剧中的老汉用独轮车推着自家的漂亮大姑娘,路上碰见了日本鬼子,无奈三寸金莲跑也跑不动,沦为日寇刺刀下的猎物,姊妹剧团唱道:</p><p class="ql-block">“沂蒙山、高又高,</p><p class="ql-block">张三娶了一个女姣姣,</p><p class="ql-block">眼睛大、手儿巧,</p><p class="ql-block">可惜一对小脚像辣椒,</p><p class="ql-block">地也不能种、水也不能挑,</p><p class="ql-block">走路风摆腰、怕过独木桥,</p><p class="ql-block">鬼子来了更是活不了。”</p><p class="ql-block">姊妹剧团的演出,唤醒了沂蒙山的广大妇女,她们告别了封建礼教,果断地扔掉裹脚布、走出家门,纷纷参加了各级妇救会,全力以赴的帮助八路军打鬼子。</p> <p class="ql-block">当年辛锐受伤后藏身于大青山的山洞</p> <p class="ql-block">1941年10月,日本鬼子以五万兵力扫荡沂蒙山,八路军山东纵队的领导机关和抗大山东分校的同志们被鬼子团团围困在大青山,陈明和大辛分开突围,陈明率60余人的部队冲入敌后,和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战斗中陈明被一颗子弹击中,当场壮烈牺牲。大辛则被敌人的子弹打碎了双侧膝盖骨,小腹部也中了弹,大辛已经不能走路了,被沂南县两位农民兄弟担架抬到他家里,由其母亲护理,这时的大辛已经怀孕五个多月了,重伤的大辛一天要疼昏过去数次,每挪一步膝盖就会钻心的疼,以致彻夜难以入眠,为了安全,山东纵队将大辛转移到一个山洞里养护,1941年12月17日,一股搜山的鬼子发现了这个山洞,向洞内进行了疯狂的扫射,战士们用担架抬着大辛从另一个洞口突围,不料也被鬼子发现,辛锐担心抬着她走不快,便命令战士们放下她赶紧走,但战士们谁也不走,辛锐只好从担架上翻了下来,只身用手枪向敌人射击,当鬼子逼近时,辛锐扔出了第一颗手榴弹,将小鬼子炸的血肉横飞,但是更多的鬼子上来了,辛锐又扔出了第二颗手榴弹,当扔第三颗手榴弹时,一颗子弹射中了辛锐的胸膛,抗日巾帼英雄辛锐英勇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时年仅仅23岁。</p> <p class="ql-block">小辛(辛颖)和宋诚德伉俪</p> <p class="ql-block">大辛牺牲的时候,小辛正随鲁艺宣大去胶东根据地演出,小辛是《雷雨》剧组的八大演员之一,饰演四凤这个角色,小辛虽然有点假小子性格,但上了舞台却能把四凤这个形象拿捏的恰到好处,由于是行军演出,不可能带太多道具,一路上缺什么就从老百姓家中借,到牟平县山东纵队第五支队演出时,宣传大队派小辛和曹伟去借道具,直到快开演了俩人还未返回,领导们正着急时,她俩赶着毛驴车不紧不慢地回来了,小辛俏皮的告诉大家,一路上借道具十分不顺,灵机一动她想起了华楠教导员家,就跑到他家,华楠的父亲十分支持,将家里的八仙桌椅全都放在车上,又请她俩吃了饭,她俩才高高兴兴的回来了。</p><p class="ql-block">小辛演出完回到沂水时,山东纵队组织部长谢有法立刻将大辛牺牲的消息告诉了小辛,小辛顿时放声大哭,泪水湿透了衣襟,悲痛的心情难以言表。</p><p class="ql-block">从此,小辛的笑容少了,性情也变得温顺了,后来小辛新婚嫁给了山东省青委书记宋诚德,可惜大辛再也见不到这个场景了。</p> <p class="ql-block">1970年的阳春三月,我去北京探望宋诚德叔叔和小辛阿姨,就住在宋叔叔羊坊店的家里,真是不巧,那时的小辛阿姨还远在湖北的五七干校劳动,小辛阿姨听说我去了十分高兴,她特意叮嘱宋叔叔,临走时买上一篮子鸡蛋带给我妈妈,她们俩个在鲁艺宣大都是饰演四凤这个角色的,开始时都是我妈妈饰演,因为小辛阿姨那时才十三岁,后来小辛阿姨长大了,演技又比我妈妈好,所以小辛阿姨就替代了我妈妈,战争年代她们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篮子鸡蛋现今算不上什么,可在那个年代,全国所有的城市、只有北京人才享有随意购买鸡蛋的特权,其它城市都是凭票供应,一个人一个月只可以买一斤鸡蛋,七十年代初期、一斤鸡蛋是七角九分,比较工资系数来看,那时的鸡蛋还是十分昂贵的(普通百姓的平均月收入在四五十元左右),我替妈妈收下了小辛阿姨的珍贵礼物,这份礼物也彰显了鲁艺宣大战友们的情深意长。</p> <p class="ql-block">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的陈明、辛锐合葬墓,两位烈士均在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之中,是对新中国成立做出卓越贡献的共产党人。</p> <p class="ql-block">198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为了纪念这一对抗日英雄,在临沂华东烈士陵园重建了陈明辛锐合葬墓,墓的碑文由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手书,还镌刻着陈明同志的留苏战友、肖劲光大将的题词:“烈士英灵、精神永存”,时任山东纵队政委黎玉的题词:“双烈合葬、流芳万代”,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的题词:“学习陈明辛锐同志抗击日军侵略者,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勇献青春的革命精神”。</p><p class="ql-block">安息吧,抗日英烈陈明和辛锐,你们的民族精神将熠熠生辉、光照千秋、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碑十个烫金大字,由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亲笔书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