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谷故里行

吉祥如意

<p class="ql-block">文字:刘俊侠</p><p class="ql-block">摄影:张宝光等(致谢原作者)</p><p class="ql-block">审核:刘辉</p><p class="ql-block">视频:郭丁晓等群友提供(致谢原作者)</p> <p class="ql-block">小满已过,麦子金黄,在这成熟和希望的五月,王益作协主席刘辉牵头组织了和谷故里行,我欣然前往。</p> <p class="ql-block">和谷老师的家乡位于铜川黄堡镇屽村南凹,南凹,在老村的南边,因人们居住在塬畔较低洼处而得名。据老人们讲,这里属黑垆土质,能多打粮食。在“民以食为天”农耕时代,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此行是探寻和氏家族族谱秘籍,踏寻十里古窨子和刘志丹招募红军矿工的老炭窠,读史探幽抒发乡土古今情。</p> <p class="ql-block">民族之源、文明昌盛、家族之根、枝繁叶茂、渊源流长,和氏家族勤劳立生,耕读传家,德高望重,忠厚仁爱,天道酬勤。</p> <p class="ql-block">走进晓园,清风佛面,草木葳蕤,热情招待后,和老师首先介绍和姓起源,揭秘《和氏族谱》来龙去脉。脉络清晰,娓娓道来。据记载,渭北和姓,秦汉时为羌族。东汉永康元年前后(约公元 167 年),其中的一支改为汉姓和。家谱所记载的最早历史可追溯到元代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6)左右。这期间,渭北和氏家族的历史出现一千多年的空白。为了家族的责任和延续,他查阅资料、走亲访友、编纂整理,实地考证,可以说是呕心沥血。</p> <p class="ql-block">聆听王益英才秦陇华老师讲述和氏族谱相关知识</p> <p class="ql-block">来到和氏先人故居的窑洞前,感慨万千,他指着沟对岸说“那是孟家塬,一路上他会不停地提醒大家小心脚下,别踩踏麦子和玉米苗,看到我们感兴趣的,就会耐心讲解,院子里的这是山楂树,那是观音柳,崖畔那低的是酸枣树、高的是软枣,远处高大的植物是皂角树……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块土坷垃好像都是他的牵挂和眷恋。</p> <p class="ql-block">人这辈子,总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值得回味,比如这忘不掉的乡愁,这蓊蓊郁郁枝繁叶茂的古槐。南凹古槐,它是600年前明朝武略将军和青手植树。曾是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与和文瑄1943年编撰《铜川县志》的地方。也是贺龙买马的地方,是跟随贺龙部队参军的抗日英雄、将军和凯归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作者2017年,槐花诗会与和谷老师合影)</p> <p class="ql-block">麦田放歌、纵情南凹,大家面对滚滚的麦浪,面对这万千沟壑,合唱了《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麦浪滚滚》和《爱你铜城》等歌曲,朗诵了诗歌,整个活动气氛热烈,大家激情满怀。怀念了流逝的岁月,更激起了对家乡铜川的热爱之情。</p> <p class="ql-block">乡野路边、时光不紧不慢,生活无聒无噪,唱一段,吼几句都醉心田。絮絮地说着家乡话,依然那么亲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乡音无改,乡情难忘</p> <p class="ql-block">歌唱祖国,歌唱美好新时代</p> <p class="ql-block">三位老妈妈幸福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青青的诗朗诵</p> <p class="ql-block">作者与和谷老师近90的母亲拉家常。</p> <p class="ql-block">和谷,原名和都蛮,1952年生于陕西铜川。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陕西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历任《陕西青年》记者,《长安》文学月刊主编,《特区法制》总编辑。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著有《和谷文集》14卷、长篇小说《还乡》《谷雨》《柳公权传》等60多部,舞剧《白鹿原》《长恨歌》编剧。</span>2018年和谷文学馆设立。现任陕西省作协主席团顾问、黄堡书院院长。</p> <p class="ql-block">愿和谷老师身体健康,愿家乡越来越美丽!</p> <p class="ql-block"> 感谢朋友们来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