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国债的买卖,是否意味着未来货币量化宽松?</p><p class="ql-block"> 4月23日,财政部发文支持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的买卖。同一天晚上,央行也发布声明,将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交易。这两个官方机构的声明一出,是否意味着未来央行将实施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一直以来债市二级市场都是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个人为主体进行交易的,债市本质上是从社会上募集闲散资金和信贷及财政资金进行社会和政府投资行为操作的市场,从本质上讲不会增加社会流动性。发行国债就是为了国家重点工程和专项工程及弥补国家财政不足而进行筹集资金的有效手段。</p><p class="ql-block"> 这次明确央行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国债买卖政策出台,这肯定是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的重大策略。对于央行来说,不仅是央行货币政策的又一有力货币政策工具,而且还是从根本上解决货币政策失灵而导致资金空转回流的货币流动性调控手段。为什么这么说呢?通常情况下,发行国债,无论长期还是短期国债,发行后理论上应是投放到二级市场并通过二级市场流转到老百姓手中,以解决储蓄率过高市场货币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但实际情况则与国家发债初衷相悖,老百姓却很难从市场上购买到国债。那么这些新发行的国债到底都流到哪里去了呢?国债是经济萧条期市场大量游资的避险天堂,毫无疑问,都被证券公司和商业银行及实力雄厚社会资本所购买并持有,同时进行市场炒作获利。国债投放市场后,由于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大量持有,因而占压了商业银行大量信贷资金,从而减少了市场流动性和信贷“头寸”,这就是为什么我们M2增速很高,但市场实际信贷投放和流动性却不足的其中一个原因所在。这严重偏离了通过发行国债支持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流动性的财政政策偏好本意。 大量资金投入债市用于炒作获利也挤占了实体经济投资和流动性所需资金。也会导致资本市场虚假交易形成泡沫。最终逐步掏空实体经济,让市场避实就虚,从而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本质,不利于我们制造2025及长期目标实现。</p><p class="ql-block"> 这一政策出台,明确央行可以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买入国债可以释放基础货币增加流动性,卖出国债可以回笼货币减少流动性,从而有效调节调控市场货币流动性,避免央行投放流动性后又被商业银行等市场国债资产吸纳而减少流动性的情况发生,以提高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能力和效果。可以说,下步央行会根据市场变化实施操作二级市场国债买卖,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量化宽松,现在情况下会根据市场流动性通过国债买卖进行适当充裕性调节,让国家政策充分落地,让货币和财政政策充分协调,相得益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