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台北故宫藏《明代帝王像》,原藏紫禁城南薰殿。此处奉历代帝王像,画像最多的便是明太祖,他一人就有13幅,如今12幅都在台北故宫。 图为明太祖朱元璋坐像 明开国皇帝,年号洪武,在位31年,死时年71岁。明代帝后御容中,唯开国皇帝朱元璋,存在面貌截然不同的两种肖像,一为端庄之像,一为怪异之像。这是历代帝王像中的罕例。</p> <p class="ql-block">第二个是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当皇帝没多久就被朱棣篡位,而他的下落更是一个谜题,至今不知道其当初是被烧死了,还是逃走了,他更是没有留下子孙。明朝之后的帝王都是朱棣的后人,自然没有他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图为明成祖朱棣坐像 可以看出朱棣与其父很像,也算是一位创业之帝。在他任内彻底击垮危险明朝的漠南诸部,他将京城迁到北京,奠定了中国的根基。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在位22年,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大帝。 话说,前一阵的《大明风华》中王学圻老师饰演的朱棣十分深入人心</p> <p class="ql-block">图为明仁宗朱高炽坐像 是不是现在提起他,大家脑子里想起的都是梁冠华老师版的胖胖的憨憨的但心里通透的太子爷形象呢。 永乐二年(1404年),立为皇太子。在明成祖数次北征时,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做了20年太子,登基不过十个月就去世了,但正是因为他崇文治国,与儿子开启了明朝的仁宣治。</p> <p class="ql-block">图为明宣宗朱瞻基坐像 算的上是明朝声誉颇高的一位皇帝了,大明出现第一个盛世。幼年就深受祖父朱棣与父亲的喜爱与赏识。永乐九年(1411年)被成祖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朱棣征讨蒙古。 朱瞻基与其父亲的统治加在一起虽短短十一年,但却被史学家们称之为"功绩堪比文景",史称"仁宣之治"。 同时,明宣宗也是杰出的书画家。之前也专门介绍过他的绘画作品,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搜一下哈</p> <p class="ql-block">图为明英宗朱祁镇坐像 前后两次在位,共计二十二年。三十七年的人生,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八年幽禁,最后八年又当皇帝。 第一次继位称帝,年仅九岁,满脑子就想着御驾亲征蒙古,最成想到成了蒙古人的俘虏。被俘后其弟登基成为景泰帝,被迎回北京后成为了无权的太上皇,度过七年软禁生涯。之后景泰帝病重,他复辟二次当皇帝,勤于理政,并任用李贤、彭时等贤臣,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重新做了好皇帝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第三个是明景帝朱祁钰,在明英宗被困之际被大臣拥立为皇帝,英宗被放回,他也不愿意放弃皇帝,可是他的儿子夭折,后继无人,不久后病重,英宗趁机复位,并废其帝号,自然不会有他的画像,而他也是明代迁都北京之后,唯一一位没有葬于明十三陵的皇帝。</p> <p class="ql-block">图为明宪宗朱见深坐像 他爹两次做皇帝,他也是两为太子,朱见深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理政,可以说有君王的风度。不过最有名的莫过于宠爱年长自己很多的万贵妃。 斗彩瓷器,创烧于明代成化时期,一对成化斗彩鸡缸杯在万历朝时已值钱十万。</p> <p class="ql-block">图为明孝宗朱佑樘坐像 在位十八年,享年三十六岁,是中兴明朝的君主,励精图治、整肃朝纲、改革弊政,士农工商得到发展,被称为弘治中兴。一生仅娶妻孝康敬皇后张氏一人,也不封贵妃、美人,每天只与皇后同起同居,过着平常百姓一样的夫妻生活。</p> <p class="ql-block">图为明武宗朱厚照坐像 明朝第十位皇帝,年号“正德”,是明朝中期一位颇受争议的皇帝,史学家们对他褒贬不一。明武宗时期,曾经在北京城内建有很多“虎房”、“豹房”,沉湎于玩乐。 武宗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p> <p class="ql-block">图为明世宗朱厚熜坐像 明世宗属于旁系入继大统,年号“嘉靖”,前期还算勤政,后期在深宫修道,搞得怨声载道,他是唯一一位历史被宫女集体暗杀的帝王。</p> <p class="ql-block">明穆宗朱载垕[hòu]坐像 穆宗以亲王继承皇位,十分勤政,开创了隆庆新政及实行隆庆开关,解决北虏南倭的问题。不过由于常年纵情声色在位七年就去世了。</p> <p class="ql-block">明神宗朱翊钧坐像 10岁即位,年号“万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前十五年,明朝一度呈现中兴景象,史称万历中兴,而在位中期亦主持万历三大征,保护藩属,巩固疆土。但是后期长期不早朝,成为明清最长时间不早朝的帝王。 万历的定陵也成为至今中国惟一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这座万历皇帝为自己耗资800万两打造的陵寝都出土了那些文物,之前有专门介绍过,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搜搜看。</p> <p class="ql-block">明光宗朱常洛坐像 在位一个月,史称“一月天子”。朱常洛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作为朱翊钧的长子,本来很自然应该是太子,可是从小不得父爱,太子之位也是经过大臣们流血斗争才换来的。但他沉湎酒色,纵欲淫乐,导致身体日益羸弱,仅仅当了一个月的皇帝,就一命呜呼了,运气可谓极差。</p> <p class="ql-block">明熹宗朱由校坐像 14岁匆忙登基,在位七年。任内任用魏忠贤,导致明朝日益腐朽,朝内争端不绝。落水生病后服用“仙药”身亡,终年23岁,将烂摊子留给了继位的弟弟崇祯,虽杀了魏忠贤,无奈积重难反还是无法挽救腐朽的明王朝。 但他替父亲完成了一个未完的心愿,就是厚葬了自己的祖母——孝靖皇后王氏,原本是太后身边的侍女,被万历皇帝临幸后生下朱常洛,但却一直备受冷落甚至是幽禁至死。死时虽是皇贵妃,但并未得到厚葬。</p> <p class="ql-block">明朝一共16位皇帝,为何台北故宫只有13幅画像呢?少了谁呢,一是崇祯帝朱由检。 明朝皇帝的画像都是崇祯帝命人画的,当时崇祯帝还健在自然不能画他的画像了,之后清朝统治者不可能去画崇祯帝的画像,所以南薰殿之前也没有崇祯的画像,在台北就更不可能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朱元璋给25个儿子+侄孙靖江王,每人定了辈分表,每表20字,另又规定第三个字以火土金水木之顺序作为偏旁的字。举个例子,仁宗高炽,是高字辈火旁;宣宗瞻基,是瞻字辈土旁;英宗祁镇,是祁字辈金旁;宪宗见深,是见字辈水旁;孝宗佑樘,是佑字辈木旁。这时五行转了一圈,又从火开始。 若明未亡,以后的皇帝该叫什么呢?“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崇祯帝朱由检是由字辈从木,所以下一任将是慈字辈火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