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圪垯

摄影中国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下枣林乡下辖村</p><p class="ql-block">神圪垯村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下枣林乡[1],由神圪垯、背坡、麦地焉三个自然村组成[2]。</p> <p class="ql-block">2017年底,神圪垯村实现了脱贫摘帽。作为对口帮扶单位,吕梁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神圪垯“美丽乡村”建设。</p> <p class="ql-block">中阳神圪垯村之白狐狸传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传说神仙显灵,由白狐狸从供桌上叼着庙签至康家庄后之高山顶上,就此筑庙而更名了一个小村庄,这就是中阳县的神圪垯村。神圪垯村位于中阳县下枣林乡东二公里处,村域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总人口141户365口人,这个行政村是由神圪垯、贝坡和麦地墕三个自然村组成。农业以玉米、土豆、谷子等农作物为主。2014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3户156人,占全村总人口43%。2017年,神圪垯村实现整村脱贫。2018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20元,村集体收入首次达到56680元。这一历史性的变化,使神圪垯村成为“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吕梁市美丽宜居示范村”和“中阳县乡村振兴示范村”。一个带有“神”字的村名,本身就极具吸引力,加之华丽转身,给人平添几分极度向往之心。走近神圪垯村,不仅给人以美好的乡村记忆,还可聆听美丽的神话故事。说起这“神圪垯村”名字的来历,还要从这个“神”字说起。</p> <p class="ql-block">传说,清朝光绪初年,中阳县康家庄村村民集聚大庙岭正准备修建一座寺庙,当村民将要在已选址处上香破土动土时,忽然,从树林中窜出了一只雪白雪白的狐狸,迅捷从供桌上叼起一支庙签,飞快地跑到了康家庄后一个高山顶上,张口将庙签一丢,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在场的村民们目睹这突如其来的怪事,一个个都傻眼了,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时茫然不知所措。其实,当时人人都在自个揣摩着,这究竟是神还是鬼,难道是神仙显灵了,倘若如此,必有吉相。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众议,决定将原定庙址改变到白狐狸丢庙签处高山顶建庙。后来,村民在此就修建了一座寺庙。因寺庙建在高山疙瘩上,又因白狐狸美丽邂逅参与,自此,人们就将“康家庄村”更名为“神圪垯村”。140年多来,尽管斗转星移星,世事变迁,沧海桑田,战乱不断,但神圪哒村人一直过着平安祥和的安逸生活。古人曰“一生无大事,神仙守安居”。也许这句话在神圪垯村得到了很好的印证。</p> <p class="ql-block">宁静致远曰:神圪垯村因白狐狸美丽邂逅,造就了一个神话故事,因此也改变了这个古村村名。但古老的神圪垯村更有惊人之变,那就是由一个贫困村华丽转身为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和吕梁美丽乡村。探寻神圪垯村变迁之秘籍,概括而言,就是乡村振兴战略总揽,三年三变思路架构,锁定既定奋斗目标,矢志不渝砥砺奋进。主要经验做法就是:乡村旅游,健康生活,找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政治挂帅,党建凝聚团队,感天动地一定会得道多助;文化彰显情怀,走有信念有理想的康庄大道。</p> <p class="ql-block">走近神圪垯,感悟神圪垯,笔者别是一番感悟在心头。走近土楼式的“乡村记忆馆”,图文并茂的小小展室,再现了古老乡村华丽转身之历程,给人一种乡村记忆的美感;走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场”,一幅赫然醒目的中阳剪纸图,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精神矍铄,神采奕奕,情系百姓,爱民如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之大美情怀;走进“毛泽东广场”,伟人毛主席身着军装半身画像悬挂于广场中央,“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三幅标语,顿然给人一种肃然起敬,心潮澎湃之回味感;走近观景台,居高临下,环顾四周,俯视眼前,美丽神圪垯村盘踞于魏巍吕梁山神圪垯之山巅,四周绿荫环抱,民居古色古香,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在此悄然拉开帷幕,乡愁记忆在此有了新的展示与解读;漫步神圪垯民居小巷,笔者联想起“首届吕梁文学季”“从乡村出发的写作”主题。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最重要的创作课题,“乡村”是许多作家创作的源头。在城镇化加快、城乡分化明显的当下,乡村振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乡村是一个时间和空间、文化和产业的混合体,当下乡村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原来城乡之间的循环被剪断了,走出了乡再也没有办法回乡”。这即人们常说的“回得去的故乡,回不去的乡愁”。众所周知,李白的乡村是豪华的,杜甫的乡村是含蓄的,陶渊明的乡村是安逸的,而赵树理的乡村是复杂而矛盾的,鲁迅从乡村里看到的是麻木与愚钝,沈从文的乡村则充满了人情味。美丽乡村的神圪垯村赋予人们的是,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民风淳朴,美丽宜人宜居。回望农村,笔者大脑一闪而过的词是“劳作”:农民、田野、农业、农作物和经济。提到乡村,首先想到的是:民俗风情、乡风文明、人文思想、优美环境。虽说“农村”与“乡村”仅一字之差,但还有本质的差别:我们称“农村”时,表现出的是经济发展状态;我们称“乡村”时,凸显的是乡村民俗文化。因为,乡村比较凸显生态文明,农村就显得很一般化。由于乡村的自身局限,文化在此本就很弱势,但这不是文化的过错,是文化在乡村的走失。现在好多乡村,人员大量外出,试想一个没有文化消费的乡村能有生气吗?因此,文化是需要传承,需要听众,也需要参与者。乡村不应是一块被忽视而遗忘的地方,它急需文化的滋润,而这不单单靠仅农民自身。诚然,没有农村和谐文化的建设,就不会有整个社会的和谐文化建设。农村需要休闲的文化消费,同样也需要高雅的文化来提升品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