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凤凰古城、芙蓉古镇、洛阳七日游

寒影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快乐出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风景在路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入住度市花园智选酒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境内,建立于1982年,总面积4810公顷,其前身为张家界国营林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风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风光以峰称奇、以谷显幽、以林见秀。其间有奇峰3000多座,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相约张家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地处武陵山脉东段,境内多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桑植县境西北的斗蓬山海拔1890米为市境最高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家界森林公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家界的砂岩峰林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和自然地理特征,发育于泥盆系云台观组和黄家磴组,峰林集中分布区面积86平方公里。它是在特定的地质构造部位、特定的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举世罕见的独特地貌。在园内有3000多座拔地而起的石涯,其中高度超过200米的有1000多座,金鞭岩竟高达350米,个体形态有方山、台地、峰墙、峰丛、峰林、石门、天生桥及峡谷、嶂谷等。公园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核心、以岩溶地貌景观为衬托,兼有成型地质剖面、特殊化石产地等大量地质遗迹,构成独具特色的砂岩峰林地貌组合景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5.1℃,7月平均气温28℃,年降水量1400毫米。枝柳铁路纵贯境内,干线公路纵横过境,有张家界机场。旅游景点有:武陵源风景名胜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袁家界位于杉刀沟北麓,是以石英岩为主构成的一座山岳。是张家界公园一处风景集中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自金鞭溪紫草潭左入杉刀沟可上袁家界,顺袁家界台地边沿,绕荒径小道亦可下至金鞭溪千里相会处,亦可从袁家界去天子山、杨家寨。自杉刀沟上袁家界,沿绝壁顶部边缘遨游,至中坪“天下第一桥”。石桥宽仅3米,厚5米,跨度约50米,相对高度近400米。天下第一桥与夫妻岩并称“张家界双绝”。明初土家族领袖农民起义领袖向大坤自号“向王天子”,而得名。天子山东临索溪峪,南接张家界,北依桑植县,是武陵源区四大风景之一。它位于“金三角”的最高处,海拔最高1262.5米(昆仑峰),最低534米(狮兰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金鞭溪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核心景点,因流经金鞭岩而得名,全长5710米,金鞭溪沿线是武陵源风景最美的地界,从张家界森林公园门口进入后,往前步行300米左右是金鞭溪的入口。主要景致有醉罗汉、神鹰护鞭、金鞭岩、花果山、水帘洞、劈山救母、千里相会、楠木坪、水绕四门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杨家界景区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西北部,东接张家界,北邻天子山,总面积3400公顷。有香芷溪、龙泉峡和百猴谷三个游览区,景点二百余处。景区管理处驻中湖村,距张家界市城区43公里,有公路相通。景区属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最高峰一步登天海拔1130米。境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95%。已开发的香芷溪、龙泉峡两个小景区内有车行游道2.5公里,杨家界有景点200多个,以“天下第一奇瀑”龙泉瀑布最为著名。相传,北宋杨家将围剿向王天子曾在天子山安营扎寨。后因战争旷日持久,杨家便在此地繁衍后代,使这里成了“杨家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乌龙寨是杨家寨景区中最为奇险的一个去处,入内或钻洞而行或沿崖缝而行或自岩道上侧身而行。寨高300余米,四周均是石壁,只有前面一条长达1000米长的小径可通上寨顶,小径沿途有多处天然关卡。一段处不足1米,仅通一人。过横道后,钻过一个乱石洞,两边石山形成窄洞,有30米长,一段仅半米宽,是上寨的路,人非侧身而不可通过。将到寨顶时,西南两个山之间有一条不足半米宽的石缝,是去东北山头的通道,道旁是几米高垂直的石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鹞子寨景区面积12平方公里,是湖南摄影家协会张家界创作基地的创作区,是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欧美团队和自助游者首选线路。鹞子寨又名竭功山。位于森林公园东南,距老磨湾5公里,因形似腰子(肾脏)而得名。海拔1050米。寨顶为一狭长岭脊,长约1400多米,宽100米左右,是一座西、北、东三面绝壁深达300余米的扁状观景台,以奇险著称。有天桥、层岩涌塔等主要景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门山,古称云梦山、嵩梁山,是张家界永定区海拔最高的山,距城区仅8公里,因自然奇观天门洞而得名,最早被记入史册的名山。三国吴永安六年(公元 263 年),嵩梁山忽然峭壁洞开,玄朗如门,形成迄今罕见的世界奇观――天门洞,从此而得名天门山。山顶相对平坦,保存着完整的原始次生林,有着很多极为珍贵和独特的植物品种,森林覆盖率达90%。其间古树参天,藤蔓缠绕,青苔遍布,石笋、石芽举步皆是,处处如天成的盆景,被人誉为世界最美的空中花园和天界仙境。2012年7月22日中午,法国轮滑大师让伊夫·布朗杜挑战天门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家界天门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拔地擎天的天门山,山势陡险峻拔,景色雄奇壮丽,被称为张家界的天然画屏.天门山隆起开始于燕山运动,再经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山体剧烈抬升千米以上,周围被断层节理深深切割,加上长期风雨侵蚀的岩溶作用,造就成嵯峨高峙,凌空独尊的喀斯特台型地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门洞,高131.5米,宽50余米,南北对开于千寻素壁之上,气势磅礴,巍峨高绝,是罕见的高海拔穿山溶洞,更是尽显造化神奇的冠世奇观。天门洞终年氤氲蒸腾,景象变幻莫测,时有团团云雾自洞中吐纳翻涌,时有道道霞光透洞而出,瑰丽神奇,宛如幻境,似蕴藏天地无穷玄机。地方史志曾记载:“玄古之时,有土人见霞光自云梦出,紫气腾绕,盈于洞开,溢于天合,以为祥瑞,肃而伏地以拜之”。自古以来,奇幻美丽的“天门吐雾”、“天门灵光”,被认为是天界祥瑞之象,名闻遐迩。圣境蕴玄妙神奇传久远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天门山,一直被当地人民奉为神山、圣山,更被誉为“湘西第一神山”和“武陵之魂”。这些美誉的由来,在当地人代代相传的传说故事中尽可以找到根源。在当地乃至整个湘西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两个传说,是“天门翻水”和“天门转向”之迷。“天门翻水”,是天门洞右侧绝壁之顶,会在旱季晴天忽泻洪水,而出水之处并无任何水源,本地人基本都多次目睹过这一奇特现象。更为神秘的说法是,出现翻水的年份总与发生重大历史事件或自然灾害的年份吻合。“天门转向”在张家界也家喻户晓,当地居民几乎都很肯定地认为,天门洞的方向近几十年来在悄悄转动,以前在市内几处能清楚看见天门洞的位置,现在却因方向不对,见山不见洞,只有天门洞从北向西北方向发生转动才会如此。还有很多关于天门山自然现象的神奇传说广泛流传,许多现象很难有科学的解释,这一切使得天门山更显神秘玄奇。有关天门山的历史文化传说也有很多,流传最久影响最大的是“野拂藏宝”和“鬼谷修易”的传说。“野拂藏宝”是传李自成兵败后,由其侄李过将所有财宝秘密运至天门山藏匿,李过并因此在天门山寺出家为僧,法号“野拂”。“鬼谷修易”是传鬼谷子在天门山绝壁上的鬼谷洞内隐居,研习易经,并传授当地百姓强身健体的鬼谷神功,也就是现在名闻天下的大庸硬气功。李自成的财宝真的藏匿天门山吗?野拂和李过是否确为一人?鬼谷子缘何在天门山隐居修行?大庸硬气功是否为鬼谷子所传?如果都是无稽之谈,为什么会在当地代代流传?还有许多有关“灵泉”、“求儿洞”、“独角瑞兽”等等传说在当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天门洞千百年承接天地万物的灵气,成为人们祈福许愿的灵地,山顶的千年古刹天门山寺也一度香火鼎盛。登上天梯,拜天门的登天祈福习俗,已成为表达人们祈求吉祥平安、追求幸福人生的方式。天门洞被视为“天界之门”和“天界圣境”,已成为美好和幸福的象征。 “天门洞开云气通,江东峨嵋皆下风”,元代大学士张兑如是道出天门洞的超凡和神圣。“大庸有座天门山,离天只有三尺三”,当地古老的民谣也传递出世人千百年来对天门仙山的崇敬之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许多的精彩故事和传奇人物,不断地彰显着天门山的神秘与神奇,诸多轰动事件和惊世壮举又为天门山更添传奇色彩:1997年5月,著名歌手李娜登天门山,似受冥冥中神奇力量的点化,顿悟而皈依佛门,一时轰动全国。1999年12月,世界特技飞行大师驾机穿越天门洞,实现人类首次驾飞机穿越自然溶洞的壮举,震惊世界。2002年,天门山开发建设全面启动,近6亿元资金打造世界一流景区的鸿篇巨制首页掀起。2005年5月,天门山盘山公路竣工通车。被称为通天大道的盘山公路共计99弯,似玉带环绕,弯弯紧连,层层叠起,依山籍壁,直冲云霄,“天下第一公路奇观”横空出世。9月,世界最长的高山索道--天门山观光索道竣工运行。索道全长7455米,高差1279米,由市区直达山顶,犹如一道彩虹飞渡“人间天上”,又似一条巨龙腾翔素云苍穹。两项工程恢弘壮观、奇绝震撼,天门山又添冠世奇景。2005年9月,天门山被亚太旅游联合会、世界华侨华人旅游合作组织评选为“中国最佳森林公园”。2006年3月,俄罗斯空军特技飞行表演在天门山上演。重型战斗机苏-27、苏-30激情谱写惊天传奇。2006年3月,网易、环球游报等三十多家媒体联合推选“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天门山与长城、兵马俑、黄山、泰山、敦煌等中国顶级旅游品牌并肩获评金奖。刚刚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的天门山,被越来越多的人称赞为天赐瑰宝和山水极品,已成为张家界和湖南旅游的新王牌。文学大师金庸欣然挥毫“天门仙山”四个大字;书法大师沈鹏题写“曲道通天”,点睛通天大道的奇绝宏伟;艺术大师黄永玉更两度洒墨,绘出天门山的神韵和巍峨。或许,惊世骇俗的天工造化,历史进程的千年沧桑和厚重积淀,以及无数人的梦萦魂系和激情壮举,使得天门山本身成为一个传奇,值得用身心体验与解读的美丽传奇,值得永远追随与期待的美丽传奇。去发现!去体验!被冲击!被震撼!天门山,美丽张家界的新传奇,魅力湖南的新传奇,锦绣中国的新传奇。2007年8月20日,天门山旅游景区经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8年8月12日,天门山顺利通过创建AAAAA景区省级初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门山索道体验 长7455米,世界第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门山索道于1999年5月份开始立项,先后有奥地利、法国、瑞士、意大利、日本等五个国家的索道公司来到天门山考察,最后根据天门山的实地情况和国家索道安全中心的要求,于2001年3月17日在天津跟法国MOPA公司签订了合同。整个建设从2003年元月15日开工典礼到2005年8月份运行,历时两年余,耗资2.2亿元人民币,全套设备除了支架由中国天津生产外均按欧洲标准由国外进口,整个施工都严格贯彻了“调试-自检-运行检验-安全检验”的安全流程。由于索道沿线山体高绝奇险,地质地貌复杂多变,施工难度远远超乎一般,整个建设过程艰辛无比。天门山索道不仅凝结了中外全体施工人员的智慧和汗水,也融合了当代索道工程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堪称当代索道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奇迹,一个里程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门山索道线路斜长 7455 米 ,它以张家界市中心的城市花园为起点,直达天门山顶的原始空中花园,犹如一道彩虹飞渡“人间” “ 天上 ” ,又象一条巨龙腾翔素云苍穹,依山籍壁,拔地冲天,恢宏壮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鬼谷洞悬于天门山西线觅仙奇境景区的百丈绝壁上,由于地势险要,暂时未对外开放。洞口远观如倒梯形,洞门有一树,是罕见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榧树,被当地人成为“鬼谷神树”,并有瀑布向洞外飞洒,飘渺如烟。相传战国名士鬼谷子曾在洞里面壁学《易》,创立闻名天下的“鬼谷神功”,并在洞内藏有武林秘笈《天门三十六量天尺》,后人就叫此洞为鬼谷洞。从古到今,闯荡鬼谷洞的勇士不知多少,都一无所获,只有一人曾偶尔用相机拍到了鬼谷子面壁学《易》的头像,后面再拍头像已不存在,鬼谷洞也自然成了一个扑朔迷离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门山寺,始建于唐朝,是湘西地区的佛教中心,自建寺以来信士众多,香火鼎盛。旧寺坐南朝北,庙门上高书“天门仙山”,两边楹联为“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无山山独尊”,气势浩大。全寺三进两殿,殿后有观音堂,寺外古木参天,不远处有七级浮屠,堪称古雅清幽。自民国以后,天门山旧寺日渐衰颓,现仍有遗址可寻。现在的天门山寺为原址重建,占地万余平方米,采用清代官式风格,由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阁,法堂等建筑组成。其中观音阁造型尤为奇巧,楼层设置明二暗山,其构造之复杂,堪与国内各古典名楼相媲美。寺庙坐落山窝,视野开阔,极目东南,众山皆小,确有一山独尊的气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通天大道以其接地通天的态势,成为人们心中通天的门户,而通往天门洞的盘山公路也因此被称为“通天大道”。更为神奇的是,在公路竣工的时候,人们惊奇地发现,这条顺山势修建的通天大道刚好九十九个弯,暗合了“天有九重,云有九霄”之意。通天大道以进山时的标志门为起点,一直通达天门洞脚下,全长 10.77 公里 ,但就在这么短的距离里,它的海拔却从 200 米 急剧提升到了 1300 米,大道两侧绝壁千仞,空谷幽深,180 度的急弯此消而彼,层层叠起,“ 堪称天下第一公路奇观 ”。中国书法协会常务副会长沈鹏先生走过通天大道后欣然为其题字“曲道通天”,字体遒劲挺拔,与通天大道的奇绝天下相融为一体。通天大道于 1998 年开始修建,因天门山独特的地质和气候所局限,至 2005年全面贯通,历时八年,共耗资 1 亿元人民币。整个工程充满着艰辛卓绝,它凝聚着全体施工人员的智慧和心血,其势惊险奇绝,荡气回肠,以蜿蜒迂回穿行于山体绝壁之天险而成为天下第一公路奇观。游览通天大道,令人感受最深的也许就是一个“惊”字。惊“通天大道”蜿延峻巡于群山绝壁之上的绝险,惊“通天大道”艰苦建筑于壁立万倾之中的奇伟,惊“通天大道”玉带飘扬于寰宇苍穹之间的人类创造史的奇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门洞,世界最高海拔天然穿山溶洞天门洞堪称传奇的代表。天门洞悬于海拔1300余米的峭壁之上,高131.5米,宽57米,深60米,终年吐云纳雾,震世撼俗。古往今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天门洞作为祈福许愿的灵地。而天门洞,就像一首无声的诗,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也给人无限的想象!从1999年世界特技飞行大师穿越天门开始,天门山注定成为一个永远被世界所聚焦的传奇之地!2006年,俄罗斯最高飞行战将含泪吻别天门,让天门洞一度成为了一个不可逾越的神话;2007年,法国著名蜘蛛人打破神话,成功徒手攀越天门,将生与死的绝壁芭蕾如花绽放,天门洞由此成为了奇迹诞生地的代名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木石之恋,关于木石之恋,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传说古时候有一个才子叫蒋有道,生得一表人才,聪明伶俐,但是他屡次考求功名,总是名落孙山。一来二去,他自己心灰意冷,觉得难有出头之日,索性带着妻子登上了天门山,在这个地方筑屋而居,每天观日出,赏花鸟,十分悠闲自在。他的妻子开始以为自己的丈夫是在锤炼才华,等待时机,后来却发现蒋有道没有丝毫的进取之心,把大好的时光都白白荒废掉了。她实在不忍心看着丈夫这样平庸地度过一生,于是经常旁敲侧击,可惜蒋有道总是一笑置之。后来,蒋有道实在被妻子说的烦了,于是对她说:“如果哪一天石头上能长出榉树来,我就发奋读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蒋有道随口赌咒,妻子却当了真,她寻来了榉树的种子,真的种在了石头上,每天辛勤地挑来泉 水浇灌。也许是老天都被她的真诚感动了,榉树的种子真的在石块上生了根,发了芽,慢慢地长了起来。蒋有道见了此景,也只能兑现当初的诺言,拾起诗书,刻苦攻读,然后挥别妻子,出山赶考。临行前,妻子特意把丈夫拉到树前,对他说:“硬石头上种榉树,是‘应试中举’的吉兆啊,郎君此行一定会成功归来。”果然,蒋有道考得顺风顺水,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殿试名列榜眼。考取功名之后,他将妻子接出天门山,随他到任上做官。在妻子的陪伴与督促下,他一生清正廉明,果然造福四方。年老离任之后,蒋有道特意带着妻子回到这里,看到历经数十年的岁月,榉树与石头已经是互相融合,浑然一体,就象一对恩爱的夫妻,不由得感慨万千。后来,这个故事也就慢慢地流传开了,当地的年轻恋人们,从此就纷纷来此处盟誓、许愿,希望自己象蒋家夫妻一样,恩爱有加,白头偕老。天门书院和附近的学子们,也把这里当成了祈祷许愿的灵地,考试前总要来此处念一声“应试中举”,讨个彩头。据说在这里许愿可是很灵验,各位朋友可以诚心诚意地试试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天梯位于天门洞开景区,共有999级台阶。上天梯不但是通达天门的途径,还是许愿祈福的灵地,其前置有天门祭坛,专供烧香拜天之用,集天地众神之灵气福惠于一体。上天梯共有五缓四陡,扣合九九之意,揭示了人生之路的起伏跌宕、历经坎坷之后方可成器的道理。上天梯左右两侧共有五个平台,这五个平台分别被称作“有余”、“琴瑟”、“长生”、“青云”和“如意”,分别代表着财、喜、寿、禄、福。每当雨前雨后水汽充沛之时,蒸腾的雾气会从天门洞自内向外翻腾,形成独特而壮观的“天门吐雾”,此时999级上天梯整个都笼罩在云雾中,仙气十足,故此上天梯又得名“悬梯浮岚”,是“天门十景”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绝美的空中花园,天门山顶岩溶台原区,面积达68平方公里,区内有山峰近40座,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但相对高度不超过170米,因此形成了起伏和缓的台地丘陵地貌,有“山上无山山独尊”之称.山顶面积仅2.2平方公里,地势相对平坦,因地质上完整的向斜构造单元,从而发育着典型的中山岩溶地峰林峡谷地貌,呈现为岩溶台地绝壁景观。山顶保存着完好的原始次生林,有很多国家保护的珍贵植物品种,更有珍稀罕见的高山珙桐群落,有关专家还在山上发现了天门山杜鹃,大庸鹅尔枥等新物种,森林覆盖率达90%。其间古树参天,藤蔓环绕,青苔遍布,石笋、石芽举步皆是,处处如天成的倒立盆景,宛如仙境,故有"空中盆景花园"之称,1992年7月天门山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天门山不仅植被丰富,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常有麂子、麝、狐狸、猕猴、野猪、穿山甲、野羊、飞虎、岩鸡、岩鹰、锦鸡等出没其间。1987年,中国科学院教授还在山上发现了世上罕见的高山绢蝶,此外,天门山还有一些传说中的异兽,其一为一猴类-米猴,民国的&lt;大庸史稿&gt;里记载说此猴又叫哈叭猴,伶俐异常,体形小巧,只有三、四寸高,可以藏于人的衣袖之内。其二为形似麒麟的独角兽,古书曾记载天门山有一灵物,头生一角,四肢如牛蹄,周身赤红。1983年,曾有人在天门山山顶看见过此兽,现今,此兽成为天门山的镇山神兽,名为天门瑞兽.奇山奇石奇三千,悦心悦目悦满怀,天门山,一处绝美的空中花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门山日常的温度较市区低10度左右,但日照时间为12~14小时,古人曾咏诗赞叹“天外有天天不夜,山上无山山独尊”。因为日照时间长,天门山山顶上生长着各式珍贵树木,其中,100多株有着“植物大熊猫”之称的珙桐群落在世界都极为罕见。并且,一年里有263天,天门山都是雾气弥漫,这个时候,除能感觉天门仙山的蒸腾仙气以外,有缘之人更能看见诸如“天门吐雾”、“佛光”、“海市蜃楼”等世上鲜有的奇观。因为高度和温度的差异,日常的四季在天门山演变成了两季。这里没有夏日的炽热,只有春日的温润,每年从4月到10月,天门山都笼罩在浓浓的春意之中。当滚滚热浪席卷世界每个角落的时候,天门山上却是清爽宜人,夏日恼人的骄阳,在天门山变得异常温存,阳光透过密密的树丛,在山间的小路上撒下斑驳的碎片,走在其中,周身都暖洋洋的,走到背阴的地方,甚至还能感觉到一丝初春的寒意,周围或是一片翠绿,或是一片嫣红,其中还夹杂着各式各样的鸟鸣,夏日里的春天在天门山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春天还是雨的季节,因为湿度大,云雾便特别的多,这时候,是观看天门山云雾奇景的最佳时节。下雨了,雾便起来了,云海云瀑此时是各展风姿,让人大饱眼福,乘索道穿梭其中,会有种“我欲乘风去,归于天宫阙”的快感,旷世奇观“天门吐雾”在这个时节更是频繁出现,为仙气腾绕的天门山更增添了几分神意。沐浴完春的温润,每年从11月开始,当人们还在呼吸秋日的干燥时,天门山已经进入了冬季,冬天素来都是寒冷的代名词,而冬天的天门山却是一个晶莹的童话世界。11月底左右,天门山上便开始有冰层了,无论是悬崖绝壁,山间小道,还是树林花丛,所有的地方上都裹上了一层厚厚的冰晶,不同地方的冰晶都随着风的方向形成不同的形状,有的呈长条状,有的呈米粒状,还有的呈斜纹状,冰瀑,冰棱,树挂,冰花随处可见。结冰以后往往就是晴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此时的天门山便成了一个水晶的王国,头顶是湛蓝的天,身边是漫山流离的晶莹,此情此景,就如同置身于圣洁的天界,视野的每一个角度都形成了一幅唯美的画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于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写足也写活了浑阔茫远的水势。</b></p> <p class="ql-block">2011年5月1日,具有世界最高蹦极的世界最高、最长的玻璃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的两座副桥正式向游人开放,邀游客前往测试胆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座玻璃桥位于张家界大峡谷景区,是世界最高、跨度最长的玻璃桥,大桥建在大峡谷两侧的峰顶上,横跨大峡谷,桥拱距谷底相对高度约400米,全长约370米,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桥中心有全球最高的蹦极。站在桥上,脚下400米处的谷底全景尽收眼底。玻璃主桥建成后将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两座玻璃副桥是玻璃主桥的附属前期工程,分别高12米和15米,一座位于9米深的水面上,距离水面3米,一座位于峡谷上,是一对“姊妹桥”。景区负责人介绍,希望借这对姊妹桥来对游客进行心理和身体测试,帮助游客树立信心,克服胆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家界大峡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家界大峡谷位于张家界市慈利县三官寺乡,紧邻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张家界大峡谷是一个新近开发建设的旅游景区,2011年成功创建AAAA级景区,2016年跻身全市第三大景区,2017年张家界大峡谷正式启动AAAAA级景区创建工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家界大峡谷</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家界大峡谷原来有两个名字,一个叫做烂船峡:来源与神泉溪,整个大峡谷和南方红旗渠的水流都来源于这里,传说以前从泉眼中涌出过很多烂了的船板,当地人们又无法知晓烂船板从何而来,所以这里得名“烂船峡”;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乱泉峡:是指峡谷中的两面石壁,溪泉众多,满峡飞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张家界大峡谷峡谷间是一条清幽的小溪,沿溪边是用木板搭建的游道, 张家界大峡谷峡谷内不仅有传统的秀美自然风光,还云集有三朝数代的历史人文景观,如记录李自成与吴三桂惨烈决战的“千人坟”古战场,反映湘西历史特色的土匪洞及见证解放初期湘西人民靠天劳作在绝壁间挖凿的“南方红旗渠”等。峡谷里植被繁茂,空气清新,凉爽舒适,溪水上弥漫着一层薄雾,宛如来到世外桃源,让人烦恼顿消。  在峡谷的最后一段,是下游修建电站蓄成的小水库,需乘船出去,坐在船上,可看到野鸭戏水,也可见到白鹭不时从水面掠过……不经意间,峡谷已走完,出口原来就在进去的公路下。大峡谷游览时间需要2个小时以上,峡谷较窄、徒步时间长,需要体力好的才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梯栈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俯瞰一线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叠游道平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吴王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天梯栈道】我们现在所步行的这段游道坡度很大,栈道的木板很窄,依次往下延伸,就像一架天梯,把我们送往迷人的仙境。我们叫它天梯栈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吴王坡】来到这里以后,面前的绝壁逐渐开阔,视野角度也慢慢放大。从我们这里平视出去,就可以看到对面绝壁的全貌,从山巅到溪谷的底部,一览无余。对面的绝壁后面,就是著名的吴王坡村。相传,李自成带着大顺帝的光环,败走北京城以后,转战秦岭,先后渡过黄河和长江,一路南下,来到了湘西,最后还是回天无力,只有兵败归隐,在紧邻我们张家界市的常德市石门县的夹山寺皈依佛门。对面的吴王坡村,就是传说中“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吴三桂追杀李自成起义大军,和起义军进行生死决战的古战场之一。传说吴三桂在此大胜李自成起义军,杀死起义军几千人,是吴三桂一生之中的“恶仗”之一。当地的土家人后裔,根据这段历史上的传说,将村子的名字叫成了“吴王坡”。吴王坡村的名字又叫吴亡坡,这个“亡”是“灭亡的亡”,是说吴三桂虽然此战胜利以后,坐镇云南,被封为“平西王”,最后还是在“三藩叛乱”之中走向了灭亡。而灭亡的因缘和转折,在当地老百姓看来,就是这里,就在吴王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吴王坡又有了“吴亡坡”的名字演绎成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凤凰古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凤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西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中国十大古城之一、湖南十大文化遗产之一,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集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沱江吊脚楼群座落在古城东南的回龙阁,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苗族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主要景点沱江吊脚楼沱江河是凤凰的母亲河,还有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以及朝阳宫等建筑。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五溪苗蛮之地”,属楚国疆域。在漫长的时代演变中,曾属不同的县郡,名称也多次变迁,直至1957年定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至今。看建筑格局。2024年2月6日,被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凤凰古城是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古貌犹存。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城内青石板街道,江边木结构吊脚楼,以及朝阳宫、古城博物馆、杨家祠堂、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天王庙、大成殿、万寿宫等建筑。凤凰古城以回龙阁古街为中轴,连接无数的石板小巷,沟通全城。回龙阁古街是一条纵向随势成线、横向交错铺砌的青石板路,自古以来便是热闹的集市。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凤凰古城北门城楼本名“璧辉门”,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曾是出城的唯一通道。</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凤凰神凤文化景区由二十多处景点组成:凤凰六句阵、凤凰台、凤竹林海、有凤来仪、凤缘亭、引凤桥、百鸟朝凤、九九神阶、神凤殿、凤凰座、十八神性图腾柱、凤凰纪、醴泉台、五德门、凤凰物语、百鸟园、放生台、乘风栈道、锵锵阁、翙翙廊、秋秋楼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田家祠堂位于沱江北岸的老营哨街,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为时任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率族人捐资兴建。民国初,湘西镇守使、国民党中将田应诏(田兴恕之子)又斥巨资最后修建完工。这是一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筑群。有大门、正殿、戏台和20多间屋宇,并有天井、天池、回廊,还设有“五福”、“六顺”两门。祠堂大门前有有六级用红砂条石砌成的扇形台阶。阶前,有一块较宽的空坪。大门左中右三间,中间大门呈八字形,两边次间均为青砖砌就,有石象一对,石鼓一双,极具气派。祠堂正殿系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构架,硬山顶,高、深、面阔都是20米,殿柱基石均为石鼓,猫拱背山墙,正殿门前砌青石台阶。田家祠堂的戏台为六角飞檐古建筑,歇山顶,饰如意斗拱,左右有次间,是演职员演出间歇休息的场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沈从文墓地所在地原名叫“杜母园”,系清代曾任钦差大臣、云贵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为其母杜氏修建的花园。墓地没有凸起的坟土,没有华丽的装饰,一块从墓穴后凿起来的不规则的天然五色巨石矗立,成为沈从文墓独特的标志。这块巨石高1.9米,重6吨多,前面临摹沈从文手迹,刻有沈老富有哲理的语句:“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刻有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张充和先生撰书和沈从文侄女婿——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刘焕素教授镌刻的挽联;“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这四句话的最后一个字连起来是“从文让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北面,俗称北门城楼,本名“壁辉”。北门古城楼始建于明朝。凤凰元、明时为五寨长官司治所,有土城。明嘉靖年间从麻阳移镇竿参将驻防于此,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土城改建为砖城,开设四大门,各覆以楼。清朝先后在这里设凤凰厅、镇竿镇辰沅永靖兵备道治所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砖城改建为石城,北门定名为“壁辉门”,一直保存至现。北门古城楼采用本地红砂条石筑砌,做工考究,精钻细琢。城门呈一半月拱,有两扇铁皮包裹。圆头大铁钉密铆其上的大门。城楼用青砖砌筑,重檐歇山顶,穿斗式木结构,石座卷顶。城楼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能控制防御城门外一百八十度平面的范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陈斗南宅院,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位于古城内吴家弄一号,在东门城楼和杨家祠堂之间,占地面积366.6平方米,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宅院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府,陈宅出了两位国民革命军少将,陈斗南将军(1886年~1931年),民国十二年~民国十三年(1924年~1925年)间与贺龙为湘西巡防军同僚,关系密切。1926年参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年间贺龙领导工农革命军时在鄂南、湘北闹革命受挫来湘西,陈渠珍委派陈斗南支援贺龙领导的工农革命。陈氏祖宗泥塑像是泥人张传人张秋潭大师的封世之作,被专家、教授赞誉为国家级乃至世界极的泥塑艺术精品。陈斗南宅院是《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喋血记》、《父亲的战争》、《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慧》、《未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建于明洪武初年,位于是凤凰的中心。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城,沱江两岸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有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也是个观光和喝茶的好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沈从文故居,中营街老宅本是从文大师的祖父沈宏富(曾任清朝贵州提督)于同治五年(1866年)兴建的。房子为穿斗式木结构,前后两进,火砖封砌,小巧玲珑,古色古香,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熊希龄故居,位于古城北文星街的一个小巷内。占地面积800平方米,门、窗为木结构,其上或雕花或绘图,造型大方、做工精美,是典型的苗族古院落建筑模式,极富民族风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朝阳宫,也称陈家祠堂,是凤凰古城中保持最完整的一座近代仿古建筑的宗祠杰作。祠堂内古戏台两侧有副非常著名的对联:“数尺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千秋人物有贤有愚有神仙”。朝阳宫位于古城北西侧,建于民国四年,由乡绅也是被誉为“湘西王”的陈渠珍之兄陈开炳、陈开藩发动族人捐资所建,1923年,时任湘西巡防各军统领的陈渠珍将其扩建完善,至此大门、正殿、戏台、左右包厢、厨房、厕所等14间房屋浑然一体,构成了典型的南方四合院,成为陈氏族人聚会看戏或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整个建筑重檐青瓦,飞檐翘角,檐下斗拱三层,正脊两端有鸱吻,正中有彩色葫芦宝顶,布局对称合理,堪称建筑精品。朝阳宫的大门为紫红色砖墙门楼,高8米。大门两旁镌有对联一副:“瑞鸟起蓬蒿翼搏云天高万里;嘉宾莅边隅眼看楼台总多情”。左右对称地堆塑山水花鸟浮雕12幅,门楼飞檐翘角,别具特色。面对大厅,是风情浓郁的古戏台,古戏台平时多演出古典戏曲,阳戏、傩堂戏、辰河高腔等。大师沈从文、黄永玉及很多文化名人都曾来这里观赏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万寿宫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东门外沙湾,北靠东岭,面瞰沱江。万寿宫始建于明末清初,规模建筑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咸丰四年(1854年)江西人杨泗在西侧建遐昌阁;民国十七年(1928)又在大门北侧建阳楼。至此,万寿宫形成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精巧独特,雕琢玲珑剔透的建筑群落。凤凰人在万寿宫对面山腰修建了一座寺庙———准提庵,又叫江心禅寺。此庵在前面土红色墙上开了两个丈余直径的圆型大窗,对着万寿宫,江西人在沙湾修了一座小白塔,尖顶在阳光下十分耀眼,刺向准提庵墙。凤凰人在准提庵后殿塑了一尊“骷髅子菩萨”。此菩萨形似济公和尚,手张着一个大大的“乾坤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也是一个山城,原名王村,位于酉水之阳,距县城48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现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芙蓉古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芙蓉镇,本名王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永顺县,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又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镇子因电影《芙蓉镇》在此取景拍摄而改名,镇区有大街小巷、土家吊脚楼和五里青石板长街。2021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芙蓉镇景区获评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于王村置酉阳县;三国时,初属蜀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属东吴;隋开皇九年(589)废酉阳县,置辰州,王村属之;唐天授二年(691),析辰州,置溪州,王村为州治;后梁开平四年(910), 楚王马殷以彭瑊为溪州刺史,子孙世袭溪州刺史,驻王村;南宋绍兴五年(1135),第十一任溪州刺史彭福石迁州城于灵溪河畔,筑福石城(即今老司城),原州治所在地作为后世湘西土司王朝的旧府,遂得名王村;明洪武二年(1369),置永顺军民安抚司,六年(1373)升为永顺军民宣慰使司,王村为其辖地;清雍正五年(1727),永顺土司彭肇槐请求纳土,改设流官,雍正七年(1729),置永顺府及永顺县,王村属之;1986年,电影芙蓉镇上映,王村旅游业作为电影拍摄地在影片成功后骤然兴起,游人遂称王村为芙蓉镇,又因王村、芙蓉镇易与别处同名村镇混淆而被“王村芙蓉镇”。在湘西,芙蓉镇与龙山里耶镇,泸溪浦市镇,花垣茶峒镇在历史上并称“四大名镇”,是国家认定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1986年,著名导演谢晋独具慧眼,在这里拍摄了电影《芙蓉镇》,随着电影《芙蓉镇》播出成功,旅游业逐步兴起,2007年,王村正式更名为芙蓉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四大圣城”之一 , 道学发源于此、儒学兴盛于此、佛学首传于此、理学光大于此,自古就有“天下之中”、“十省通衢”之誉[13]。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先后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 。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距今八九千年前至四五千年前),黄河中下游两岸及伊、洛、瀍、涧等河流的台地上,分布着许多氏族部落,新中国成立后在洛阳一带发现的孙旗屯遗址、王湾遗址、矬李遗址等近200处聚落遗址,便是当时人们居住、生活的地方。中国古代帝喾、唐尧、虞舜、夏禹等神话,多传于此。帝喾都西亳,夏太康迁都斟鄩,商汤定都西亳;武王伐纣,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辅政,迁九鼎于洛邑。平王东迁,高祖都洛,光武中兴,魏晋相禅,孝文改制,隋唐盛世,后梁唐晋,相因沿袭,共十三个正统王朝先后建都洛阳。从夏至清朝中后期,洛阳读书音一直为标准音。汉代国语为“洛语”,洛语承袭先秦时代的洛阳雅言。洛阳自古被华夏先民认为是“天下之中”。周武王甫定江山即“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汉魏以后,洛阳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四方入贡,道里均”,在民族融合和中外交流上功勋卓异、光耀千秋。禹划九州,河洛属古豫州地。洛阳是夏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今偃师二里头)为都。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商汤建都西亳(二里头遗址东北约6千米)。商汤之后的数代帝王均以此为都,前后累计200余年。偃师商城(一至三期)的年代范围约为公元前1600-公元前1260年。公元前1046年,西周代殷后,为控制东方地区,开始在洛阳营建国都成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洛阳古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洛阳,简称“洛”,别称洛邑、洛京,是河南省地级市,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位于河南西部,横跨黄河中下游南北两岸,东邻郑州市,西接三门峡市,北跨黄河与焦作市接壤,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连。截至2022年末,常住人口707.9万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洛阳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居天下之中、处九州腹地,历史上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都城。宋以洛阳为西京,置河南府。自元代始,洛阳不复为京,降为河南府治。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适于洛阳。1948年,洛阳解放,洛阳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析洛阳县城区为市,与洛阳县并置。1954年,洛阳市升格为河南省直辖市。</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