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渴望一位知己,就是渴望一场恩赐,她是那么难,在人海茫茫的大千世界,几乎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奢望。<br> 知己,是缘分天空里存在着的另一个我,她的存在,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愿景,毋宁说是一种感觉。<br> 这是一种道不明白的感觉,没有理由,也不需要理由,心心相印即可。<br><br> 因为两心相印,你可以拥有一处敞开心扉的园子,想交流的时候,香茗一杯,半月双影,不需要设防,也不需要掩饰,就好比面对另一个自己一样坦诚。<div> 不仅真善美可以分享给知己,就是假丑恶亦一样可以无保留地剖开给对方。<br> 知己是人性的两面性中可以最大程度重叠的那种可能性。<br><br></div> 一个真实的自己,就是芸芸众生的那一片林海中的一片树叶,是生命本身的奇妙成就了它的独一无二,这世上,绝没有另一片完全一样的叶子,但却可以找到高度欣赏这片树叶——即具有高水平美学吻合度的认可者,她就是知己。<br> 往往,知己不是爱人,知己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认同,爱人(即爱之夫妻)是生活中的搭档。<div> 如果知己与爱人合二为一,那是生命里的最完美与最幸福了。<br><br></div> 生活中,常常在妻子或丈夫之外寻觅或试图寻觅一位知己,这是一种人性的趋向和心理需求。渴望交流,渴望被理解与认同,本性使然。<div> 知己,作为一种完美心理诉求倾向之存在甚至可能存在,自然被情感赋予了一片蔚蓝的天空。<br> 爱人可以通过矢志不渝的追求得到,而知己不是求得的,常常是遇到的。不独因为知己比爱人难得,还因为,知己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的文化理念。<br><br></div> 她是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即文明程度的日益提升而随之增长着的人文感觉。<div> 这就是某些爱人,曾经是知己,后来又从相知变成知之不多甚至不知的原因。<br> 知己是两个人文化与心理因素的高度吻合与认同,所以尤其难得。<br><br></div> 渴望一位知己,那举手投足的默契,那情投意合的恩爱,那牵肠挂肚的远方。<br> 这是一种感觉。即便不在朝朝暮暮,比如承受了流年的无情更迭,突然某一天,一个消息或者一则短信或者街头的一次偶遇,那感觉依然会跟当初一样火焰般熊熊燃烧起来——那终于相遇之后无所顾忌燃烧的感觉。<br> 知己是一张用文化和情感编织出来的感觉加直觉的网。<br> 所以他(她)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