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8补还岱村庙文化活动

美好

<p class="ql-block">随着微风中的泥土香和远处飘来的烟火气,农村庙会悄然来临,那是一年中最热闹、最富有人情味的时刻。</p><p class="ql-block">清晨,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古老的庙宇上,金色的光辉与庙宇的红墙绿瓦交相辉映,显得庄严而神秘。村民们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脸上洋溢着期待和喜悦。他们或提着篮子,或挎着包裹,脚步轻快,笑声连连。孩子们更是兴奋不已,他们穿梭在人群中,追逐嬉戏,欢声笑语不断。</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美丽的补还岱村,4月18村奶奶庙文化话动就如同一条恒久不变的河流,流淌在每一个村民的心中,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庙文化活动是乡村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村民情感的交流和释放。每逢庙会,村民们便放下手中的农活,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集在庙会的场地上,共同庆祝这个盛大的节日。</p> <p class="ql-block">听老人们讲,很早以前,我们村里曾经有一座奶奶庙,</p><p class="ql-block">据老人们描述,奶奶庙并不十分高大。它坐北向南,仅一间大殿,里生外熟土木结构,普通的建筑,比普通民居略高,青瓦灰墙,飞檐翘角,屋顶瓦脊装饰灵兽,檐下为彩绘斗拱,灰砖白缝,素雅清新,暗红殿门,雕花棂格,十分精致;门两旁有联,“神光施德泽,慈云佑黎民”,上书“心诚则灵”;殿前几株或高或矮的松柏,为奶奶庙增添了庄严和肃穆。</p><p class="ql-block">据说殿内供奉着三位神仙奶奶,有“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的泰山老奶奶,另两位是慈眉善目、大慈大悲的“送子娘娘”和的“眼光娘娘”,顾名思义,送子娘娘主管送子,眼光娘娘主管治眼病。三位俗称大奶奶、二奶奶、三奶奶。其实按旧时说法,奶奶庙一般供奉的是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即我们俗称的泰山老奶奶,这个倒是对的,但左右配祀应为佩霞元君和紫霞元君,考虑应该是老百姓记不清这雅致的称呼,古时候孩子和眼睛是老百姓最看重的两件大事,大家便根据需要便尊称她们是送子奶奶和眼光奶奶也是理所应当的了,还有一说另外两位神仙是送子奶奶和观音菩萨的,众说不一。</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我们村奶奶庙当初香火旺盛,说奶奶庙的几位奶奶本事大,有求必应,十分灵验,没有办不到的,在附近十里八村很有名,但凡人有个什么灾什么病的,都会到奶奶庙里,祈求奶奶们帮忙给自已治病;甚至谁家久婚不育想要个孩子,就会来到庙里抱个小泥人回去,小泥人是拃吧长的小孩样的泥塑,过不久便十月怀胎了;谁有个过不去的坎,到庙里上柱香,祈求奶奶们降福保平安,也许就成了。这都是老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旧时的乡村民俗都是这样吧。当然也会有求而不应的,那就只能怪你自己心不诚了。</p><p class="ql-block">大约在清代民初时期,社会动乱,,民生凋敝,奶奶庙年久失修,香火渐失,终于在一场暴风雨中轰然倒塌,只给村民留下一片废墟、一片叹息,留给后人一个遗憾,一个传说。</p><p class="ql-block">当然,传说只是古代人们一种与自然斗争的一种美好寄托。改革开放以后村民们又自发的从修庙宇,有钱的拿钱,有人的出力,在村中心建起此庙,把神仙请到身边供奉起来,也算还了一大心愿,做了一项大功德。</p> <p class="ql-block">补还岱村庙会不仅是一场物质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乡村的淳朴。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与未来碰撞。补还岱村庙会,不仅是一场庙会,更是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画卷,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和丰富。</p> <p class="ql-block">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广场舞已经开始了。太壮观了!有好几百人呢!有老有小,有男有女。他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排在最前面的人穿着统一的服装,上身穿着蓝白相间的T恤,下身着白色长裤,手上戴着雪白的手套,真像在进行阅兵仪式的解放军,使我看得目瞪口呆,在广场上,一大拨阿姨,大叔们,伴随着音乐,都忘我地跳着,唱着。毫不在乎那天气炎热“气喘呼呼”着,那汉水任性得撒泼着。旋转,跳跃……不管如何,依然保持那唯美的舞姿。</p> <p class="ql-block">晋剧在清代咸丰、同治年间就已盛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每年补还岱村庙会都要有一个大戏台,邀请山西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来村助兴演出,戏台两边挂着大红灯笼,台上有一些老式的桌椅,台面宽大,却没什么装饰。最为清晰的是一场《打金枝》,虽然自己也听不懂唱的是什么,可是演员的装束、动作和唱腔,也引得我兴趣盎然。</p> <p class="ql-block">补还岱是蒙语人名“布罕岱”谐音。清乾隆年间,原有叫布罕岱的蒙古人在此居住,后有山西人逐渐迁来形成村庄,以原人名而故名。</p><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村子不大,人不过千,土地不多,人却朴实憨厚。听老人们讲是早年间是从山西走西囗来的,相传父辈们在一起开荒种地,养家糊口,时间一长,耕种杂处、嫁娶互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偶有鸡毛蒜皮家长里短之小事,也是在憨厚的微笑中化解,乡里乡亲从来不记隔夜的仇。</p> <p class="ql-block">赶庙会大多是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人成帮结伙地前往。乡下的农民也大多放下手中的农活去赶庙会,四乡八镇聚集来的人,要吃、要住、要买东西、要看热闹,就为庙会提供了广阔的商机。逢有较大规模的庙会,经营各种饮食小吃的、卖鞋帽布匹的、抽签算卦的、卖丸散膏丹的、打把式卖艺的、卖日用杂货的、唱大鼓拉洋片的、卖民间工艺品的等等各类生意人、手艺人、江湖人都从四面八方赶来,使庙会成为汉族民间经济文化活动的大舞台。(为了热闲有点夸大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补还岱村庙会不仅是一场物质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这里,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乡村的淳朴。在这里,传统与现代交织,历史与未来碰撞。补还岱村庙会,不仅是一场庙会,更是一幅幅生动的乡村画卷,展现了农村生活的美好和丰富。</p> <p class="ql-block">本篇由补还岱村庙文化活动组委会发布</p> <p class="ql-block">李三影视传媒编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