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今天的《苏州街》.和《后湖两岸沿线风景》

通伸村人

<p class="ql-block">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北麓后山风景区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四大部洲、香岩宗印之阁、须弥灵境建筑群。二是:以苏州街为中心的后湖沿岸风景。</p> <p class="ql-block">颐和园北宫门</p> <p class="ql-block">进入宫门路边有《碑文刻字》:英法联军燒毁清漪园一百三十周年扵遗址复建苏州街工竣並陈设开放此誌。—颐和园管理处.</p> <p class="ql-block">三孔石桥前方是《须弥灵境建筑群》松堂牌楼。</p> <p class="ql-block">建筑群全景。这是万寿山后山主要风景区。(此图选自网络)今天不上须弥灵境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石桥下面是《苏州街》景区</p> <p class="ql-block">《苏州街》:原称买卖街,乾隆时仿江南水乡而建,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一条水街,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一九九○年在遗址上复建。街全长三百余米,以水当街,以岸作市,沿岸设有茶馆、酒楼、药房、钱庄、帽店、手饰铺、点心铺等六十多个铺面,集中展现了十八世纪中国江南的商业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 (景点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后山最高建筑《智慧海》前有一东西走向的路,如果将智慧海东与《紫气东来城关》西与《宿云檐城关》连线。线以北基本上都算是后山景点。《宿云檐城关》在万寿山西,处在山与湖的接点。颐和园有六座城关:《文昌阁城关》,《宿云檐城关》在昆明湖边,《千峰彩翠城关》在万寿山东坡山脊上。《紫气东来城关》.《寅辉城关》.《通运城关》都在后山区域。城关是了望防卫的关卡,也起着装点园林景观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现在先从后湖,也叫后溪的源头说起。除了汇集万寿山山后溪水,后湖主要来水是半璧桥下。</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城关》:清乾隆时期建,城楼内原曾供奉关帝。乾隆时期,昆明湖三面设有围墙,这座城关就是从西部入园的门户。城楼内供奉关羽、周仓。关羽银铸塑像, 咸丰十年(1860年)为英法联军掠去。光绪年间改供关羽牌位。此关可控制西如意门一带,与万寿山东的文昌阁一东一西,一文一武,象征着文治武功,文武辅弻。</p> <p class="ql-block">宿云檐北是半璧桥。</p> <p class="ql-block">《半璧桥》:这座单拱桥名叫半璧桥。以桥洞半圆形,似半璧,故称。也称半壁桥。当年乾隆皇帝来园中游览的时候,他时常乘船从前湖而来,自半璧桥下经过,先经《绮望轩》码头,登岸后山西部的《赅春园》.《清可轩》,《构虚轩》.《会芳堂》院落;或者继续行船,去苏州街;也可到苏州街东面的《溪烟岚雾码头》直接进《澹宁堂》。当然也可以去《景福阁》,《益寿堂》.《谐趣园》。</p> <p class="ql-block">《双桥》:半璧桥旁边,现在这还有一座桥。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因半璧桥是拱型桥不方便行车,新建的是桥面平缓的钢筋水泥桥。传说当时有首长在颐和园疗养,为方便首长出入而建,民间称“双木”桥。</p> <p class="ql-block">现在正是后湖两岸树木青翠时。</p> <p class="ql-block">船到《绮望轩》遗址码头</p> <p class="ql-block">《绮望轩》遗址,绮望轩位于万寿山西麓后溪河西部南岸。主要建筑停靄楼,绮望轩。两翼游廊曲折环接两座八角亭。南面游廊深入山林,尽享山林野趣。绮望轩建筑群北岸设临水码头,岸边有高约4米 八字磴道,磴道下开凿山洞,洞门上镌刻乾隆皇帝御题石额“蕴奇积翠”。从后河登岸,可经山洞进入或两边的磴道上达庭院之中。绮望轩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之火。现残垣断壁之中仅有殿基、石洞、假山古树、花式瓦墙及精雕细刻的汉白玉栏板遗存。(绮望轩景点介绍)</p> <p class="ql-block">选自网上绘图。</p> <p class="ql-block">(下面两张图是借用网上)</p> <p class="ql-block">额“蕴奇积翠”,楹联“萝径因幽偏得趣,云峰含润独超群”,——乾隆御笔</p> <p class="ql-block">《看云起时》景点:《看云起时》在后溪河北岸,与《绮望轩》隔水相望,互为对景。建筑面阔三间,立于青石垒起的山峰之上,前楹廊连接着两翼对称的四方观景亭,两亭既是眺望后山后河景色的最佳视点,又是后河东面买卖街的借景。从《嘉荫轩》西望,后溪河两岸峭壁上亭台楼阁映衬在西山玉峰宝塔下,“断岸千尺,江流有声”,景观层次分明。《看云起时》与《绮望轩》同毁于1860年的劫难。(网上绘图)</p> <p class="ql-block">绮望轩对岸景点《看云起时》:取王维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意。现仅遗乱石一堆。</p> <p class="ql-block">这几张照片都拍的是《绮望轩》遗址遗留。 出《绮望轩》院后几十米,就是《赅春院》。</p> <p class="ql-block">《赅春园》简介:原为清漪园(颐和园前身)中著名的园中之园,始成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由《赅春园》、《味闲斋》两组独立院落组成,其中的蕴真赏惬、竹籞、清可轩、香岩室、留云等景观建筑,充分利用了万寿山后山西部天然的岩石沟壑,因地制宜,依山就势而建,且步步递高,风格独特,景色绮丽,尤以满壁的岩石镌刻著名,乾隆皇帝非常喜爱这座园林,将之命名为“赅春园”,意为“春意完备的园林"。</p><p class="ql-block">《赅春园》以其兼具皇家园林的富丽气息和山林间的隐逸野趣而获乾隆皇帝激赏,又加清可轩,味闲斋皆为乾隆皇帝的书轩,因而自建成之日至乾隆五十年,乾隆曾数十次登临,吟诗咏句,借景抒怀,曾有“北山早识幽居有,南国遍游胜地无”的赞美诗句。</p><p class="ql-block">据咸丰九年(1859年)陈设档记载,《赅春园》,清可轩等处共有陈设一百七十六件,《味闲斋》中陈设九十一件,其中不乏传世精品。一八六零年,英法联军焚毁劫掠了北京西郊包 括圆明园、清漪园在内的三山五园,《赅春园》亦未能幸免。光绪时期,慈禧挪用海军军费在清漪园废墟上改建颐和园,由于财力所限,《赅春园》等许多景点都没能恢复,一直荒芜至今。《赅春园》的残壁断垣不只向炎黄子孙诉说那段屈辱的历史,更警示人们对落后就要挨打的深深思考!(景点介绍文)</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说明牌文字就很简单了。</p> <p class="ql-block">赅春院,新建门脸商店,里面再深就游人止步了。</p> <p class="ql-block">连接两院的的钟楼底层建筑尚可辩认。</p> <p class="ql-block">《味闲斋》,院子再往上游人禁行。</p> <p class="ql-block">石碑上刻字:味闲斋.乾隆的书斋之一。原建筑面阔五间,前出抱厦,极其雄伟宏丽。殿中180余件文玩.典籍.陈设也被英法侵略军劫掠。</p> <p class="ql-block">《构虚轩》原景绘图:赅春园东北,绮望轩东南,一座小山包上。建筑群从山顶一直延绵到后湖边。始建于乾隆年间,今建筑基址也已湮灭不清晰了。此处地势高敞,四望皆景。当初高大的构虚轩南面有建在万寿山后山山巅的琉璃殿“智慧海”,北面有矗立苏州街南岸的楼阁“绘芳堂”,构虚轩这座建在小山包上的阁楼、正好起到了在万寿山和绘芳堂苏州街之间居中互动的作用。乾隆帝在御制诗中对轩名的由来以及此地的状貌和视野都有描绘:“峰顶芸轩四望舒,天光物色总如如。斯时点笔欲成句,会以无形构以虚。”“崇岭降且止,别冈势复抬。北瞻极空阔,南眺耸崔嵬。漫惜三春远,应知万景该。兴言何以构,原是自虚来”。 (编辑网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残存的遗跡</p> <p class="ql-block">有铁网围着下不去了。《绘芳堂》恢复建筑于苏州街西头。</p> <p class="ql-block">前面就是苏州街西头,旅游码头。苏州街是封闭管理,东到寅辉城关下,西到绘芳堂下的渡船码头。苏州街渡船码头南岸沿湖边的路紧止游人通行。</p> <p class="ql-block">这是后湖苏州街西渡口。远处可见绮望轩码头。此处北岸有一座《通运城关》,是管控后湖北岸西部进入苏州街的关卡,与苏州街东面的寅辉城关相互照应。现在上山的路都上不去了,通云城关,妙觉寺,花神庙都在北岸山上。求助网上吧!</p> <p class="ql-block">导游图上有妙觉寺,但山上封路不可上,我这年纪也过了攀栏钻网的岁数。据说从嘉蔭轩旁边有石阶路,可是现在苏州街商铺不营业,关门封闭了。借用网上照片吧,谢谢犄角旮旯逛北京网主。</p> <p class="ql-block">《通云城关》:位于颐和园苏州街的最西头北岸,是颐和园中最小的一座城关。它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年间重修。城关坐北朝南,南面题额为“通云”。通云城关与寅辉城关一西一东,遥相呼应,分别把守在后溪河的不同河段,成为买卖街的两端。通云城关离“看云起时”景点不远,城关额题“通云”,两相对应,颇有意境。(现封闭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妙觉寺》:始建于乾隆年间。是颐和园乾隆年间最小的寺庙。由山门、围墙、旗杆和正房组成。寺中原供奉“诚救佛”。光绪年间重修。这“诚救佛”是何方神圣,说法不一,好像还没听说北京还有供奉“诚救佛”的其他寺庙。寺小又深藏不露,多数游客错过了这景点。</p> <p class="ql-block">妙觉寺东边还有一个花神庙。</p> <p class="ql-block">《花神庙》:妙觉寺东侧建造的一间房的《花神庙》,里面供奉花神、地神和山神。是目前北京唯一保存完整的专供花神的庙宇,也是颐和园内最小的一座寺庙,只有一间房子,可谓袖珍小庙。此庙建于光绪十四年,是慈禧重修颐和园时添建的庙宇。寺庙坐东面西,供奉花神、土地和山神,1900年寺庙遭八国联军破坏,1990年复建,重塑神像。</p> <p class="ql-block">苏州街北岸山上的建筑都很小。这可能是与谐调景观环境有关。皇家还不至于差这点钱。</p> <p class="ql-block">苏州街,原称买卖街。这其实就是皇帝给宫里后妃们提供一个游玩散心的场所。商人店员,游人看客,那都是太监宫女装扮的。皇帝、后宫嫔妃们来了,就装模作样的做起买卖。实际就是游戏,演戏。每年来搞几次,每次开街几天,就和现代有钱的公司单位搞团建一样,公家出钱,大伙高兴,领导也高兴。玩完了也就完了。这皇家御园,平民百姓是进不来的。这买卖街,是要做买卖的,没有了买卖,那就只是一条街了。</p> <p class="ql-block">苏州街东首《寅辉城关》下</p> <p class="ql-block">《寅辉城关》:颐和园内六大城关之一,始建于乾隆年间,东边石额刻“寅辉”,西边刻“挹爽”,与西部的“通云”城关遥相呼应,皆是苏州街的陆上关口。(城关墙上说明牌上文字)</p><p class="ql-block"> 额刻“挹爽”:关下临水又迎西风,岂能不尽得其爽。</p> <p class="ql-block">《寅辉城关》此面朝东,额刻“寅辉”,是说先得黎明之光。</p> <p class="ql-block">出寅辉城关</p> <p class="ql-block">《平台亭》</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澹宁堂》院后临水建筑</p> <p class="ql-block">《澹宁堂》临水抱厦上匾额《溪烟嵐雾》</p> <p class="ql-block">《澹宁堂》苏州街东中御路北侧的山脚下,始建于乾隆年间,是一组深长而封闭的建筑群。"澹宁"二字取意于《诸葛亮.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句。乾隆12岁时跟随祖父康熙在畅春园居住,康熙皇帝赐给他一处书屋名"澹宁居",澹宁堂即是仿澹宁居修建的一处书斋。建筑群南接山路,北连水路。前后2进院落,依山势南高北低,北面为2层,南面为1层,南北落差4余米。堂南距中御路不足3米,堂北抱厦突出于后溪河的水面,同时兼顾两种不同的外部环境,处理的极为巧妙。北院三面是2层的楼阁,一面是叠落廊和敞厅,高低错落,富于变化。澹宁堂咸丰十年(1860年)毁于英法联军。现已修复。(百度百科)</p> <p class="ql-block">据说里面有文物陈列展品。现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眺远斋》:俗称看会楼,光绪年间建。整个建筑置于高台之上,北望视野开阔,是专为慈禧观看颐和园北墙外一年一度的庙会场面而建的(说明牌文)</p><p class="ql-block"> 《 眺远斋》离北宫墙不远,墙外那时是村庄和庄稼地。每年有庙会,平时定期有集市,热闹非常。后来发生了刺杀清廷大员的事件,为保安全北宫墙加高了三尺。北眺就有点困难了。</p> <p class="ql-block">不开放</p> <p class="ql-block">《眺远斋》前水塘,有泊船小码头。乾隆时期怎样,不知道,现在从半璧桥来的船只,就到这里了。再往前水流峡口,流入谐趣园,不能行船。</p> <p class="ql-block">《谐趣园》:乾隆十六年(1751)仿江南名园无锡惠山的寄畅园而建,取名惠山园。嘉庆十六年(1811)重修,改名谐趣园。一八六○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八年(1892) 重建。方塘数亩,沿池建有楼、亭、堂、斋、桥、榭等园林建筑,并由三步一回,五步一折的百间游廊相连接,错落相间,步步有景,是中国最负盛名的“园中之园”。</p><p class="ql-block"> (景点说明牌上文字)</p> <p class="ql-block">《知鱼桥》:建于乾隆年间。楹联是乾隆皇帝御笔:“月波潋滟金为色,风濑琤琮石有声。”</p><p class="ql-block"> 知鱼桥是一座汉白玉石桥,靠近水面,低矮的栏杆让人可以近距离观赏群鱼嬉戏的悠闲姿态。这座桥的名字来源于《庄子·秋水》篇中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在观鱼时充满哲理的对答,让人联想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哲学思考。</p> <p class="ql-block">《知鱼桥》:取子非鱼的典故而名。典故是这样的: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p> <p class="ql-block">《益寿堂》:建于光绪年间,正堂五楹,名松春斋。此处原为慈禧太后游览景福阁时更衣和休息的地方。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五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抵达北平的第一天,即在益寿堂落脚休息,并于当晚在此宴请民主人士代表,共商建国大计,是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之路上的重要一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院内是《古都春晓》展室</p> <p class="ql-block">展品:解放军进入北京前的多处活动地点。</p> <p class="ql-block">《古都春晓——寻访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之路》主题展览,开放至今共展出园藏档案原件42件、园藏文物3件、历史图片101幅,还原了益寿堂作为中国共产党进京赶考第一站的历史。为颐和园这座历史名园增加了一份厚重的革命文化内涵。2021年,颐和园益寿堂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景福阁》:景福阁原为清漪园时期名叫昙花阁的佛殿,一八六〇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一八九二年改建为现在的景福阁。阁前部为宽大敞厅,慈禧太后曾在此赏月、观雨和接见外国使节。1949年1月29日、2月1日,联合办事机构在此召开会议,商讨北平接管事宜。(说明牌)</p> <p class="ql-block">清朝末年,慈禧常在景福阁观雨赏月,并接见外国使节。有时也在这里宴请外国公使的眷属。慈禧每年七月初七在景福阁祭牛郎织女,八月中秋在景福阁赏月,九月重阳节在景福阁登高,吃福(野雉)、禄(鹿肉)、寿(羊肉)、喜(关东鲟鳇鱼)。夏季,慈禧在这里和后妃、宫女押宝、推牌九,名叫“过阴天儿”。(旅游景点介绍)</p> <p class="ql-block">“近代历史事件”</p><p class="ql-block">1949年,国共双方关于北平和平解放的谈判在景福阁进行。按照中共与国民党签订的《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协议书》规定,国共双方派代表成立联合办事处,并于1月19日下午2时30分至5时30分,在景福阁下面的益寿堂召开成立大会。2月1日上午10时30分,联合办事处在景福阁内召开第二次会议,详细商讨了国共双方部队换防、交接等具体事宜。一系列的政治活动,使景福阁成为北平和平解放的历史见证和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场所。(景福阁介绍文)</p> <p class="ql-block">《紫气东来城关》:始建于乾隆年间。南边石额刻“紫气东来”,源自老子出关的典故,北边石额刻“赤城霞起”,源自晋代文学家孙绰《天台山赋》中的名句。城关既是点景建筑,又是当年园内分区防卫的关口。(城关墙上说明牌)</p> <p class="ql-block">出《紫气东来城关》顺路下行,可到仁寿殿建筑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