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 新疆 口里人

李孟荣

<p class="ql-block"> 西域 新疆 口里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当兵,退休,久居乌鲁木齐,在新疆生活了55年,我们仍被称之为“口里人”。正象山东人相互称对方为“老师儿”一样,新疆对来自其他省份的人有一个统称,叫做“口里人”或“内地人”。有口里就有口外,有内地就有外地,该称呼从何而来?这要从新疆的地名变化说起。</p><p class="ql-block"> 新疆,位于中国国土之西,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总面积为166.49万平方公里,占了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然而,这个名字并非源自清朝时期,而是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赋予这片土地的。在古代,这片被称为“西域”的土地扮演着重要的历史角色,它不仅是汉代的西域都护府所在地,更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所在,将中国疆域延伸至中亚的咸海。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疆域就已包含了西域这片土地,中国自西汉时期就开始在西域设立了政权机构,行使国家主权,委任官员、收缴赋税、派遣军队,为中原王朝的疆域扩展提供了重要基础。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中国的统治已经延伸到了这个地区。特别是在唐朝时,安西都护府的存在使中华疆域一度延伸至中亚的咸海。</p>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在古代,中国的文明核心位于黄河中下游,而西域则是中原与游牧民族之间的边界地带。在夏商周和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中原的文明尚未扩展到西域地区。公元前3世纪,匈奴统一了北方大漠,对中原的威胁愈发显著。这个时期,中原地区尚未了解西边地区的真正情况。然而,随着汉武帝继位后与匈奴爆发全面战争,中国开始积极探索西域。在,公元前138年,张骞被派遣西行,他的任务是联络河西走廊中的大月氏,以一同夹击匈奴。然而,此时大月氏已经向西迁徙,使得张骞只得追随他们的足迹,进入了广袤的土地——西域。这一时期,中国对西域地区的了解非常有限,但这次探险却为后来的事件埋下了伏笔。西域的名字逐渐扎根于中国历史中,但直到清朝时期,它才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p> <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来,西域这个称呼俨然成为了我国古代专门指玉门关以西地域的名词,虽然现在的史学界对西域所指的范围有些不同的声音,但是其本意还是没有任何变动的。</p><p class="ql-block"> 到了明朝衰亡,清军入主中原之后,西域这个名字就逐渐地被乾隆皇帝以各种各样的名字取缔掉了。一开始,乾隆皇帝在批阅有关西域的奏折时,直接将西域称为了“西疆”,乾隆皇帝把西域叫做西疆其实是非常妥当的,在当时,正处鼎盛时期的清王朝领土面积可是达到了足足一千三百二十万平方公里,比我国现在的领土面积还要多出近三分之一。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乾隆皇帝要把西域改名为西疆的时候,乾隆皇帝又在奏折上批出了一个“西陲”。叫西陲也没什么错,毕竟西陲两个字指的就是西边最边界的土地,但乾隆皇帝的操作远不止于此,紧跟在西疆和西陲这两个名字之后,乾隆皇帝终于决定把西域正式更名为新疆。</p><p class="ql-block"> 在清朝,为了开疆拓土,清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对西域地区的控制和治理。他们意识到,将这片地区更名为“新疆”会有助于强调中国在该地区的主权和控制。因此,1884年,清朝正式将“西域”改名为“新疆”。</p> <p class="ql-block">  对于新疆人称其他地区的朋友为"口里"来的,有一种解释与嘉峪关有关。嘉峪关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关口,分隔了新疆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因此,有人认为这种称呼源于地理划分和交通联系的概念。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解释并非普遍准确的说法,它更多是一种特定的观点,而非官方或正式的地理分类。因此,我们应该将这种称呼理解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体现了新疆人友善、开放的态度和对彼此多元背景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要了解新疆人为何称外地朋友为“口里”,首先要理解“口里”这个词汇的来源。在维吾尔语中,“口里”(قوللىق)的意思是“说话的人”或“说话的客人”。这个词汇最早来源于维吾尔族的民间语言,后来逐渐传播开来,成为了各族人民普遍使用的称谓。在新疆当地,人们用“口里”来表示尊重和友好的态度,希望与外地朋友建立良好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在新疆,无论你是哪个民族、来自哪个地方,当地人都会热情地招待你,把你当作自己的朋友。他们用“口里”来称呼外地朋友,正是表达了这种热情好客的品质。新疆人民认为,只要是来到这片土地的朋友,都是值得尊重和友好对待的。</p><p class="ql-block"> “口里”这个称谓还有一个实际的意义。由于新疆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外地朋友来新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陆路或空中交通。在过去,交通更加不便,很多外地朋友需要经过漫长的跋涉才能到达新疆。在这种背景下,新疆人民尤其珍惜与外地朋友的交流和友谊,因此用“口里”来称呼他们,表达了对他们付出的尊重和感激。</p><p class="ql-block"> 总之,“口里”这个称谓源于新疆维吾尔族的民间语言,代表了新疆人民的热情好客、交流与融合以及对外地朋友付出的尊重和感激。这个独特的称呼,凸显了新疆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也是新疆人民友好待人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在当今的全球化背景下,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化交流与融合。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多文化交融的地区,其独特的“口里”称谓恰恰体现了这种精神。当我们了解这个称谓背后的故事和意义时,也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真诚与友好,以及他们对外来文化的包容与尊重。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借鉴。</p><p class="ql-block"> 依我个人在新疆工作、生活了50多年的经历,我更觉得:新疆是一个多个民族、多元文化、多种习俗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包容性极强的地方。新疆人、“口里人”相互依赖,共同生存,他们谁也离不开谁。这是因为:新疆的本土人数量并不大,尤其是除了少数民族以外的本地汉族朋友。没有人对新疆人和“口里人”各自有多大数量作过统计,其实他们早已在共同的生存生活中融为了一体。正如现在流行的说法:新疆人、“口里人”(内地人),各民族象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 05 23</p><p class="ql-block"> 草就于乌鲁木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