矾盛村散忆(7)

往事如烟

<p class="ql-block">红色笼罩的年代,一群红色热潮的追随者。走在街上,不时会看到戴着红袖标或系着红领巾、走起路来风风火火的人们。看他们,总是精神抖擞的样子,就好像前面总有着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做。</p> <p class="ql-block">一个周末的下午,老姨所在的矾盛小学文艺队排练节目,我也哭喊着要跟去看热闹。尽管大家一再给我讲排练节目是不能带小孩进去的,可我还是不依不饶。最后妈妈实在是没辙了,就带着我跟在后面。排练节目的地点是在矾盛小学西南角的那间教室里,而这间教室恰好紧靠大道边。于是妈妈带着我,站在道边,隔着有些反光的玻璃,向教室里面静静地看着。隐约中,几个学生正挥舞着道具,边比划还边呼喊着什么。我虽然不懂得其中的意思,可还是看得津津有味。</p><p class="ql-block">正式演出那天,老姨特意把我带了去,这让我很是兴奋。演出地点是在铧子镇剧场,为了让我看得清楚,老姨还特意给我找了个最靠前的座位。我把身子埋在座位里,眯着眼,静静地等待节目的开始。终于,前面的大幕徐徐拉开了。首先登台的是中学演出队。见他们,和着震耳欲聋的雄壮音乐,挥舞着旗帜,雄赳赳、气昂昂地奔上了舞台。看那旗帜,在他们手中剧烈地摇摆着,就仿佛一大团火苗在眼前来回晃动,让我感觉有些眼花缭乱。终于,那团“火苗”停止了晃动,继而爆发出一阵阵雷鸣海啸般的口号声、呐喊声。这架势,让坐在最前排的我着实吓得不轻,甚至担心他们会不会随时向我猛扑过来。于是赶紧起身,跌跌撞撞地跑向后排的座位。</p> <p class="ql-block">一个夏天的夜晚,已是九点多钟了,我们正准备铺被睡觉,却被门口的一阵杂乱打乱了节奏。抬头望去,一条“火龙”正从东向西而来,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于是大家纷纷奔向大门口。走近了才发现,“火龙”原来是一只游行的队伍,见他们个个都是,一手举着“本本”,一手拿着照明的工具。他们的照明工具,的确是有些简陋,有拿着蜡烛的、有举着油灯的、有的干脆在碗里放了点燃的灯油……游行的人也不说话,只顾迈步走着。我饶有兴致地看着,也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只是感觉挺有意思。隐约中,听到旁边有人在窃窃私语:“这又是要发布什么最新指示了……”。这只队伍,行进到村西老张家门口,又向左折转,踏过河沟中那三块为过河而铺设的巨石,开始向南行进。目送走最后一名游行的成员,我们才重新回到屋里。夜,又恢复了宁静。</p> <p class="ql-block">转眼,又是一年开学的季节,即将升入小学二年级的姐姐开始在妈妈耳边念叨。大概的意思就是要让我早点上学,还列举出了一大堆早上学的好处。还别说,这一番“道理”真把妈妈打动了。而我,在一旁却是使劲地瞪着眼。我知道,虽然上了学就可以得到和姐姐一样的待遇,可以有自己的笔和本,可以有一个神气的书包。但是上了学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自由了,每天在学校被那个叫“老师”的人管着,回家了还有一大堆作业,想着就有些心烦。最后,妈妈终究还是怕我年龄小在学校不适应。决定第二年秋天再让我去上学。我一听,又逃过了一“劫”,乐得直蹦高。</p> <p class="ql-block">那是个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粮食和副食品都是凭证定量供应的,每次做饭做什么都得事先仔细掂量一番。那时吃得最多的是一种红红的黍米饭,这黍米很是“神奇”,不管你怎么煮,煮多长时间,米粒都还是那么大,都还是硬硬的。再看那颜色,好像是越煮越红,那红色,甚至把米汤都给“染红了”。这饭吃进嘴里,涩涩的,难以下咽。菜碗里的菜几乎是见不到一点油珠,只有在盛完菜的锅底才会现出一些油珠,于是每次盛完菜后盛菜的人都会习惯性地取点米饭倒进菜锅里,仔细搅拌一番后再盛出来,我们管这叫“擦锅饭”。而每次,只要这擦锅饭一端上桌,我都会第一个抢过来。时间久了,这“擦锅饭”也就成了我的独享美味。</p><p class="ql-block">至于水果之类的“奢侈品”,那更是难得一见了。每次跟大人去镇上,最喜欢的就是进水果商店。一边闻着水果的香气,一边欣赏着满墙的水果图片,心里别提多舒坦了。同时又不觉羡慕起柜台里那些卖水果的,羡慕他们天天能闻到这水果的香味,真是幸福。每次去镇上,妈妈都会给我们买回一些好吃的。一次,妈妈又带着我和姐姐去镇上,买完其他东西,兜里只剩下五分钱了,看来这次是买不了什么好吃的了。我边想着边往家走着。进了村口,妈妈并没有直接带我们回家,而是直奔村南的联营商店。此时,店员们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准备要“关板”下班了。妈妈赶紧掏出那五分钱,问营业员五分钱能买点啥不,店员接过来钱来想了想,从苹果堆里挑出了一个最大最红的苹果,递给等候在柜台下边的我。我踮起脚尖接过来,捧着这个大红苹果乐滋滋的跟着妈妈和姐姐往家走。</p><p class="ql-block">每年秋天,对于我来说还有一件特高兴的事儿,那就是和妈妈一起去矿里的果园领苹果,这也是矿里职工专属的一项福利。领回的苹果,装进一个面袋子里,存放在炕梢的炕沿边上。一时间,整个小屋都被那苹果的香气充斥着。每天晚上妈妈下班回来,都会拿出一个苹果分给姐姐和我,而她自己,却舍不得吃上一口。就是这么一小袋苹果,能从秋天一直吃到来年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间,墙上那本厚厚的阳黄历被撕得只剩下最后一页,1974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向我们挥手告别了。没过多长时间,一本崭新的阳黄历又在我们欢呼声中闪亮登场了。大家围着这本散发着油墨清香的阳黄历,细细地观看者、翻阅着。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哪天过年。那年的春节是在2月11日,那一页日历被印得红红的,看着就喜庆。大家都把脸贴近这页火红的日历,仿佛是想从中闻到诱人的年味一般。其实此刻,大人和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大人们的感觉:年又来了,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压力很大。而孩子们,想得最多的是:过年了,可以有新衣服穿,可以有好吃的、好玩的。这页日历,在我们眼前晃动了半天,最后被精心地叠了起来,叠的时候,还特意在外面留了一个小角,以便随时可以找到。</p><p class="ql-block">虽说是年龄又增长了一岁,可胆子却是一点没长。遇到猫狗之类的小动物,别的孩子都喜欢围着逗弄一番,而我,则只能是急急地躲开,甚至是撒腿就跑。说来也怪,你越是躲着他,他越会向你扑奔过来。一天中午,同院小伙伴的舅舅从镇上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一个袋子,也不知道买了什么好东西。大家围近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很小的狗崽。小狗崽一副乖巧的样子,引来了人们不停的夸赞。而我,自从有这狗崽入院,连续好几天不敢出门,唯恐被狗撵着。姥姥见状,就告诉我:“你见着它(狗)不用跑,大大方方走就行,越跑它越撵你。”于是我按着姥姥说的做了,还真灵。</p> <p class="ql-block">元旦过后没几天,村里学校放起了寒假。姐姐放假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位于黄堡村的爷爷家玩。那天,妈妈带着姐姐和我,一大早就出发了。走了大半天的时间,我们终于到了爷爷家。爷爷一家人见到我们都很高兴,爷爷还忙着给我和姐姐找好吃的。我们的到来,也吸引来了几个邻居家的孩子,平日里寂静的小屋登时热闹了起来。我那天玩的特别高兴,还破天荒地说要和姐姐一起在这多住些天(之前我都是当天来当天回的),这让爷爷又惊又喜。不知不觉到了下午,这时邻家的一个孩子说了句:我家有图书(小人书),你们看不。我和姐姐一听有图书看,立马来了兴致,赶紧催促她回家去取。没多一会,那孩子果然拿着一本图书回来了。图书的名字叫《东郭先生》,我和姐姐接过来,贪婪地翻看着。可看了半天,却不懂里面的意思,因为每页图下面的字根本认识不了几个。于是把图书递到坐在洋炉子边上的妈妈手里,让妈妈给我们讲。</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孩子,围在妈妈周围,爷爷和叔叔坐在炕上,都在静静地听着妈妈“讲书”。也许是讲时间长太累了,妈妈一不留神,把东郭先生说成了“冬瓜先生”,这引来了满屋子的笑声,就连坐在炕上的爷爷和叔叔也都笑了。外面北风呼啸,屋里却是暖意融融。妈妈讲了一页又一页,似乎忘记了时间,直到把整本书读完,才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此时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再看看窗外,天色已经有些发暗。妈妈不由得皱起了眉,自言自语道:这么晚了,一会走到铧子岭那天就得黑了,一个人也不敢走啊。试探着我俩,能不能跟着回去一个给她壮壮胆。当时我也不知道从哪来的一股勇气:“妈,我陪你回去吧,给你作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