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湖山有盟人畜无害<b></b></h1> <h1> 新西兰因环境优异被称为“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又因孤悬海外,偏安一隅而被称为“世界最边缘的国家”。她没有深厚的历史积淀,钟灵有待毓秀,地灵唯利农牧。优厚的自然条件使之不费劲就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然而,在发达国家里她则是以农牧业最强、景色最优、存在感最低著称。虽是五眼联盟,却是一副性情蕴藉、人畜无害的模样。</h1> <h1> 笔者之所以用”她“来称谓新西兰,是因为这片土地不仅以其美丽示人,而且无怨无悔地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移民。</h1><h1> 新西兰一建国,便深深烙上了大不列颠的印记。看看新西兰国徽:白人妇女高擎米字旗,代表新移民势力;毛利人手握长矛旨在保留原住民文化。锤子和石斧象征工矿企业,小麦和绵羊凸显其经济支柱;南十字星指示地理位置,帆船代表古近代舶来者的历史和搏击风浪开疆辟土的传统。而这一切的一切均归大英帝国所有,一顶王冠让四六人等臣服。正如新西兰有位总理曾说过的:“她(指英国)之所往,我等必定跟随,她的立场,就是我等立场”!</h1> <h1> 为了英国的利益,新西兰一战期间就给予皇家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支援。二战期间更是输出了近20万大军,包括毛利营,代表帝国赴海外作战,好几万人战死他乡,可见“大英后裔”对母国的孝敬。在途径克林顿小镇时我们见到了这样一个墓碑,上面镌刻着第一、二次大战期间本地为皇家母国战死的军人名单。类似这样的墓园,全国各地比比皆是。</h1> <h1> 皇后镇位于南岛西南部,一派山河壮美、市井繁荣景象。这里水面开阔,山峦挺拔,气势不凡。春天百花盛开,夏天艳阳蓝天,秋天殷红与金黄点缀缤纷的谷地,冬天大面积洁净的雪地,给世界各地冰雪运动爱好者的冬日聚会提供良好的场地。这里全年气温最高不过25°C,最低不下-5°C,最适宜温带人群居住。所以殖民者认为如此宜居之地正是为自己准备的,此境此景理所当然要献与帝国,归女王所有。于是小城冠名皇后镇,对面的高峰也得名皇冠峰。</h1> <h1> 皇后镇依山傍水,南阿尔卑斯山将它揽入怀中,瓦卡蒂普湖滋润着它的肌肤。</h1> <h1>正值柳暗松明,秋水泛波乱穿衣的季节,</h1> 游客路人凉暑不分, 川流如织。 <h1>深秋的色彩一点不输烂漫春光,人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馈赠的恬静。</h1> <h1> 码头上停靠着恩斯劳号小火轮。这艘蒸汽轮足有110岁了,原来是瓦卡蒂普湖客货两用的渡轮。现在的公路建设改变了古老的运输方式,小火轮变身游船,每天载着海内外客人在湖上饱览皇后镇独特的水色山光。</h1> <h1>老同志前来打卡,拍照留影。</h1> <h1>瓦湖两岸风光美不胜收。</h1> <h1>成群的野鸭、潜鸭、白骨顶等候鸟似乎忘记了迁徙,留在这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h1> <h1>“鲨鱼”摩托艇如离弦之箭,刺向湖心。</h1> <h1>私家游艇随意冲滩,</h1> <h1>上下客人都不用跳板。</h1> <h1>几条稍宽的街道上,服装、体育用品和纪念品店鳞次栉比,显示出旅游城市的特点。</h1> <h1> 这一切繁荣景象要归功于威廉·G·里斯。1861年,他发现了这块偏远且美丽的宝地,便和妻子来此定居并建立了农场*。一日,剪羊毛的牧工无意间在农场挖到了金子。旋即,一场淘金热席卷而来。威廉关闭了牧场,将土地转让给淘金者,自己开设客栈,做起了第三产业。随着淘金队伍的壮大及房屋和道路的建设,这里逐渐形成了城镇。为了铭记威廉的贡献,小镇专门为他立了铜像。</h1><p class="ql-block">*注:Farm一词国人习惯翻译成农场,而将新西兰的Farm译成畜牧场或养殖场更为确切。因为他们很少种地,而是种草,隔成围栏,轮流放牧牛羊。</p> <h1>滑翔伞在空中转悠,我们的无人机不能放飞。😓</h1> <h1>于是坐上缆车,直奔山顶。日落时分的城镇美景尽收眼底。</h1> <h1><br></h1> <h1>日照金山,</h1> <h1>晚霞映照着小城,把湖面也染成了紫红。好一派“霞霭明处暮云重,空山碧水秋渐浓”。</h1> <h1> 华灯初上,小城更是妩媚动人。虽然太阳下山后气温陡降,一行人仍久久不舍离去。</h1> <h1> 南岛西部山水相依,似乎成了一种盟约,万籁得以生存期间各得其所。在皇后镇附近的瓦纳卡湖里有棵爆竹柳,根部常被湖水淹没,生长非常缓慢,80多岁了还不及陆地上同类的一半高。不过这棵树在摄影界却大有名气,其玉照曾入选2014年度国家地理图片,被誉为新西兰最孤独的一棵树。因而瓦纳卡也成为世界各地摄影爱好者必到的打卡地。</h1><h1> </h1> <h1>我们来前,听说它已经挂了,大家都感到惋惜和遗憾。导游小张则说,传言都是网虫造谣。微信微信,就是连微微的都不能信!果然,到了地头,见到真身,大家悬着的心才放回原处,纷纷打卡留念。</h1> <h1>其实,瓦纳卡湖边的景色也非常迷人,高高的穿天杨让人记起了新疆。它们挽手比肩耸立湖畔,讴歌山与湖的盟誓。</h1> <h1>皮划艇在波光粼粼中荡漾。</h1> <h1>岸边的爆竹柳下时有划手小憩,也有无聊者闲坐于此打望发呆。</h1> <h1> 皇后镇附近还有个叫卡德罗纳的地方,近些年在世界爆红。原来这里有一道让人脸红的风景线——“胸罩篱笆”。上世纪之末,有四名女子圣诞节狂欢后一时心血来潮,脱下各自的胸罩挂在一家农场的栅栏上,似乎为了宣示个性解放。农场主见多日无人取回,便请来记者曝光此种有伤风化的行为。岂知见诸报端后,招惹了各地更多的女子前来效仿。</h1> <h1>许多美眉干脆专门买来高级杯罩,在这里摆个pose,拍下艳照发朋友圈。以至于天朝也有女孩不远万里前来挂杯。</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久而久之,海内外来此打卡的人越来越多,胸罩也越积越多,不得不定期雇人拉走处理。</span></p> <h1> 后来农场主灵机一动,会同有关机构借此造势,成功策划了抗乳腺癌捐款活动。一时间卡德罗纳名声远扬,慕名者接踵而至。不曾想一件荒唐事带动了小地方的旅游生意,农场主也饱赚了一把。不过也有人担心,尽管人畜无害,保不齐今后会出现裤衩篱笆、袜子墙......。自由世界,无奇不有!</h1> <h1> 说到人畜无害,这是指新西兰的原生态。8500多万年前才形成的岛屿,与外界隔绝。由于没有猎食性动物,原生物种没有天敌,飞禽走兽相安无事。</h1> <h1>几维鸟、鸮鹦鹉等禽类甚至退化了飞行能力。</h1> <h1> 人类入侵带来的牛羊鸡鸭鹅等倒也问题不大,但老鼠、狗、猫、鼬等动物的随入则带来灾难。岛上原生独有的物种开始大量减少,甚至灭绝或濒临灭绝。于是新西兰启动了全球最严格的有害物种消除计划。这就是我们来前各种严格的报关登记的原因所在。</h1> <h1> 其中塔尔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明明是喜马拉雅藏区的一级保护动物,现在却被当作“害兽”绞杀。原因是100多年前,新西兰为了扩大狩猎资源,盲目引进十几头这个物种,放生于库克山地区,任其自由生长。结果种群发展到40000头之多,对山地薄弱的植被系统造成严重破坏。于是政府以保护生态为由,召集猎手朴杀。不过,杀羊计划也遭到了动物保护主义者的反对。</h1> <h1>在普卡基湖畔,专门为塔尔羊塑了雕像。</h1> <h1> 还有兔子,本是食草动物,不伤人畜,但它打洞破坏草场,且繁殖力超强。家兔野化后由于没有天敌,种群呈几何倍数增长,给新西兰牧场带来灾难。沿途我们就看到不少兔子乱窜,见到人也当作无视。我们甚至能用相机近距离捕捉到它们的身影。</h1> <h1>新西兰发动了类似咱们的除四害运动,奖励捕杀兔子,不过仍阻止不了兔子们的爆发性增殖。在笔者看来,关键是新西兰人看不上兔子身上的那点儿肉。不然让四川人试试?保证光兔头就能赚个盆满钵满。😆</h1> <h1>羊驼是个温顺的品种,我们在去米佛峡湾的途中,见有牧场引进。这种动物呆萌可爱,引得众人围观拍照。估计它们在新西兰暂时不会遭到“迫害”。</h1> <h1> 作为一个发达的工业国,新西兰的畜牧业用地却占到了国土面积的50%以上,农牧产品出口也占国家出口总量的50%以上,羊肉出口量甚至高居世界榜首。难怪我们在南岛几乎没有见到过农田。无论山区谷底,平原丘陵,放眼望去,全是牧场。据统计,新西兰人均拥有2.5头牛、7头羊,这一数据足以让人嘬舌。</h1> <h1>草场养护全部机械化,利于节省人力,扩大生产。</h1> <h1> 米福峡湾曾被作家吉卜林描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享誉海外。峡湾的形成是冰河退却所致,两岸的悬崖、山峰高耸入云,雾霭中松柏常青,半咸半淡的海水呈深邃的宝蓝色,一直延申到辽阔的大海。高达几百上千米的瀑布呼喊着奔将下来,带着冰凉的水气。无论何种天况下欣赏,都让你赞叹不已!</h1> <h1>如果运气好,在入海口还能看到珍稀的宽吻海豹。</h1> <h1>通往米福峡湾的沿途风景也足以媲美峡湾。图为艾格林顿峡谷草原。</h1> 镜湖 <h1>隘口</h1> <h1>葛恩湖自然步道</h1> <h1>所到之处都会让你屏住呼吸,</h1> <h1>禁不住跳跃!</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一路下来,大家深切体会到,这个“畜比人多”的南天一隅的确需要保持这种人畜无害的“反差萌”,决不能无序发展,否则再无净土!</h1>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