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游仓颉庙 (下)

娟子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仓颉庙中最珍贵的文物是《仓颉鸟迹书碑》,是由清乾隆年间白水知县梁善长摹书,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冬刻石立碑,碑上这28个字据说就是仓颉当年所造象形文字之本形。</span></p> 仓颉鸟迹书碑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对这个碑,五千年来人们一直在琢磨研究而不得其解。直到北宋淳化三年(992年),由宋太宗赵炅下诏王著甄选的《淳化阁帖》问世,才将这二十八字破译为:"戊己甲乙,居首共友,所止列世,式气光名,左互乙家,受赤水尊,戈矛釜芾"。意为:炎黄二帝同为部落首领,他们的所作所为,均是天下各个小部落的楷模。黄帝征服炎帝,平定蚩尤,成为天下共主,自此干戈不起,百姓安宁。</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如今,《仓颉鸟迹书碑》被海内外学者称为“中华民族第一篇史书”。</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广武将军碑》为前秦建元四年(公元368年)所立,碑文书法流畅,高浑飘逸,被誉为“绝品”。于右任在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看到该碑拓时,惊喜异常,遂写下“千年出土光腾射,老见异物眼复明”的诗句。还有一块唐朝的《仓公碑》,其中书有:“苍(仓)公者,黄帝时史官也;苍(仓)公墓者,葬于雍州东北上同州界白水县东北彭衙城是也;黄帝墓者,坊州内即古今桥陵是也。”阐述了仓颉、黄帝、仓颉墓、黄帝陵的关系与位置,是难得的史料。</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这十八通碑石历经了从东汉至民国近两千年,它们不仅承载着仓颉庙的历史记忆,更是中国历史文化和书法史上的珍贵实物。站在这里,看到座座充满苍桑依然竖立的碑石,让我深感,浩瀚岁月虽无情,始祖造字辉日月。</span></p> 广武将军碑 时大宋苍公碑 重修案苍公碑 重修庙记碑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前殿的两侧分别为钟楼和鼓楼,钟楼在东,内挂钟为万历年间所制;鼓楼在西,内架之鼓是民国时期所造。二者皆为亭式建筑,顶部呈明清建筑风格,四角飞翘,斗拱壮美,均隐映在翠柏之中。</span></p> 钟楼 万历古钟 鼓楼 民国时期的鼓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出前殿,迎面便是一个长满千年古柏的小院落,两边是厢房。东厢房内是“白水县历史文化展”,有文字、有雕塑、有实物,内容全面,文字简练、生动。我仔细观看并一一拍照。</span></p> 古柏苍苍的小院 仓颉介绍 仰查天地 天降谷雨 甲骨文 直口尖底瓶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上古黄帝时人。农历三月二十八日生于北塬杨武村(白水黄帝时代称阳武),葬于史官村。是他革除结绳记事,观星宿运动之趋势、察鸟兽的足迹,并依其形象创造了文字,开创了文明之基,因而被尊奉为“文字始祖”。</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仓颉是如何造字的呢?据史料记载,仓颉龙颜四目,天生睿德,是黄帝时期的左史官,专门管理牲口和粮食。当时,人们采取结绳记事,他也如此。但时间一久就不行了,因为在绳上增时打结易,而减少时解个结就很麻烦。他又想法在绳上打上圈,在圈子里挂上各式贝壳来代替物品,并以物品的增减来增减贝壳。这法子挺管用,于是黄帝便分管更多的事情让他管,如:祭祀的物品,狩猎的分配,人丁的增减等等。仓颉又犯愁了,苦苦思索,遂辞官访智。</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一次,他参加集体狩猎,行至三岔路口,几个老人意见发生了分歧:一个坚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要向北,说不远可追到鹿群;另一个偏要往西,说前面有两只老虎,不可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原来他们都是凭地下野兽的脚印来判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能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我所管的东西呢?于是,他拔腿奔回家,开始奔走山川,俯察仰观,全身心投入研究.....</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在白水民间,至今流传着这样一个的故事:传说在上古时期,黄帝身边的史官仓颉管理物品用“结绳记事”,但天长日久,绳结愈积愈多,许多物品数量就模糊不清了。黄帝就怪罪下来,仓颉一气之下就失踪长达三年之久。等后来他露面时,身后就出现了一条长长的深沟,里面造满了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鸟虫兽形象字一幕......象形文字就此诞生,黄帝祝贺,百姓欢呼,“天雨粟,鬼夜哭”。仓颉沟在仓颉庙以西不远处,至今仍在。</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紧靠院落便是报厅,创建于明代,清、民国、近代均有翻修,也是南北开放式建筑,但东西两侧开有小门。</span></p> 报厅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何谓报厅?我一直不解。传说在古时,每逢庙会,凡祭拜仓颉的名人,文人墨客,都会在此签名报到,这也许是取名报厅的缘由吧!在厅的后方也挂有一块"文字初祖”的匾牌,是1992年清明,仓颉故里杨武村乡民捐资挂的。这里也是人们祭拜仓颉的地方,因为对面献殿内就安放有仓颉的坐像。</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报厅两侧长有两棵柏树,人们称其左青龙右白虎,如两座守护神保护着庙内的财产安全。</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献殿距报厅仅一步之遥,过道放一长香炉供人们上香。廊沿下,十二种古代兵器一字排开,祈福牌重重叠叠。殿内安放有“仓圣之神位”,但见古铜色的仓圣四目炯炯,神态庄严,手捧玉圭,似乎在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文字就此诞生的消息……</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 </span></p> 香炉 献殿仓圣塑像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献殿过去是寝殿,结构为明三暗五,立柱内倾,属元代建筑风格。门楣处挂“苍颉庙”牌匾,两旁贴有一幅对联:明四目而制六书万世文字之祖;运一心以赞两仪千古士儒之师。两旁还有高大威武的门神在把守。然而,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一根横贯寝殿东西前檐的蒿木担子,无节亦无结。蒿木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而这根担子竟长达16米,粗55厘米,据说原木全长48米(合四丈八尺)。因此,"蒿木担子四丈八”也成了庙内的八大奇观之一。据说庙内仓颉的原塑像在文革中被毁,现几尊是1992年群众捐资重塑的。如今有“铁将军把门”,游客难进。</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 </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 </span></p> 寝殿 蒿木担子 寝殿门 门神(左)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寝殿北面就是仓颉墓,墓是一大土冢,冢上树荫遮天,早在东汉延熹五年(162年)就已经存在。现墓园是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修建的,墓高4米,周长48米,周围砌有3米高的砖花墙,开有东西两门,门上都有对联。东门对联为:“画卦再开文字祖;结绳新创鸟虫书”,横批“通德”;西门对联为:“雨粟当年感天帝;同文永世配桥陵”,横批“类情”。奇怪的是东门顶端的砖雕上还刻有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这也许是民国修建时的政府行为吧!听说文革时老百姓曾用石灰泥将其覆盖并在上面画上毛主席头像,文革后才回复原貌。</span></p> 东门 西门 仓颉墓及仓颉手植柏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仓颉手植柏位于墓的北面,枝干粗壮沧桑、树冠苍翠如盖,奇怪的是靠南的几大股都在奋力伸向南面的墓冢.......中国传统文化讲天人合一,讲因果报应。仓颉文字的发明,不仅感动天地,使“天雨粟,鬼夜哭”,就连自己种的柏树也在向主人感恩,致礼!</span></p> 仓颉手植柏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仓颉庙不仅是一座纪念文字之祖仓颉的庙宇,也是同类庙宇中唯一兼有红色文化的单位,1948年冬,西北野战军指挥部就设在这里。据彭德怀回忆,"当时为了筹粮和休整,又回到白水地区”。那时,部队驻扎在史官镇,司令部就在仓颉庙,彭德怀、贺龙都住在庙内。年末还在西戏台举办了军民联欢会。当得知有战士在取柴时将柏树上的龙珠破坏后,彭总亲自题写了仓颉庙古柏保护令。1949年1月11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西北野战军第一次代表会议在这里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西北野战军副政委、西北军区政委习仲勋等代表共113人,大会共进行了13天。</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现在,在仓颉庙还有“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陈列有当年司令部驻扎时的有关资料和物品。</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 </span></p> <h5><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国共产党西北野战军第一次代表会议旧址纪念碑</span></h5> 西北野战军指挥部旧址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看完古庙区,给我的印象:其一,这是一个古柏与庙宇、碑石五千年相生相辉的地方;其二,古庙虽不大,但布局完整、简洁、紧密,小有小的特色与精致;其三,建筑物无论大小皆古朴精美。无论是鸟兽排列的屋脊、翘脚的飞檐、壮美的隼卯,还是精美的马面、砖雕、木雕、壁画皆如此。这里不仅是纪念文字始祖的庙宇,也是中华文字发明的圣地,更是中华五千年历史与文化重要见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span></p> 精美的砖雕 令人叹为观止的马面 石雕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走进仓颉庙东侧的中华仓颉碑林,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占地面积2.13万平米,不仅空间开阔,碑石林立,花草茂盛,而且仿古建筑大而新,色彩明艳。2009年谷雨日对外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0, 0, 0);">园内正北是恢宏的《中华汉字史馆》大楼,再现了当年仓颉造字的过程,展示了汉字的演化史,值得一看。大楼两侧有碑亭六座,碑廊四道,共收藏石碑300余通。其中,历代名人大家歌颂仓颉的书法拓印碑刻100余通,珍贵碑刻16通,汉字演化碑刻139通,被称为中华汉字历史博物馆。</span></p> 中华仓颉碑林 这里是碑的海洋 鼓楼 高大的亭台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建有钟亭和鼓亭,不过钟和鼓都是新的,但鼓上“谷雨”二字却鲜艳夺目,原来,谷雨节气与仓颉有关。</p><p class="ql-block"> 传说,仓颉造字的成功,不仅推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且为人类进步带来了光明。这事感动了老天,当时正值灾荒年,人不聊生,于是,老天便命令下了一场谷子雨,人们得救了,于是黄帝便把这天定为节日,曰“谷雨”。从此,“清明祭黄帝,谷雨祭仓颉”在这里便成为千古流传的民间传统。</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的仓颉碑林,微风和煦,草木葳蕤,一树树紫色、白色的玉兰花正在盛开,我徜徉在花海与文字的海洋里,尽情感受中华文字的魅力与源远流长,实在是一件幸福的事。</p><p class="ql-block"> 春日游仓颉庙,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 娟 2024年5月20日</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0, 0, 0);"> 王娟,西安市人。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等。同时为中国女攝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女摄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老年摄影家协会会员、西安市摄影协会会员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