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记知青的业余音乐生活</b></h3> 程远 陕北 程远绘<br> 知青,到了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加上重复劳累的插队生活,致使那些以往激情有力的红色革命歌曲,基本从他们的嘴边消失了。偶尔,还听得到肖华所作的《长征组歌》,也仅在于词美、有些情调。比如:“雪皑皑,夜茫茫,高原寒炊断粮……”<br>当时,陕北民歌并未在知青群体中广泛流传,或属个别现象。一是口音听不太懂,二是无暇顾及,三是酸曲被定为黄色反动,老乡也不敢教。<br>记得李云亭,可能是从他“三八年”革命老爸那耳闻的,曾用《东方红》曲调唱出,“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想要回村看姑娘,呼儿嗨呦……”时,让我倍感诧异,连忙询问其缘由。<br>他回复:“这是原词词。” <br>跟屁虫农民小捻却不认同,指出真格的原词词是:“骑白马,过沙滩,你没婆姨我没汉。咱俩二人像一骨朵蒜呼儿嗨哟,谁和谁都折不了瓣……”<br>上述歌词,让听惯了《东方红》的知青直犯懵。<br> 而实际生活中,那两本“外国名歌二百首”(俗称“外国黄歌二百首”)上下册,绝对成了插队知青的主旋律,抒发着一种心境的无奈与寂寥。<br>可唱的内容,却分出层次。<br>最高档次,归为一些出身音乐世家,或有专业抱负的知青常鼓捣的。明确地讲,是以辛嘉、三宝为代表,他们相互传递的净是一些蝌蚪五线密电码,让本人及李云亭这帮土鳖干着急。比如德沃夏克、李斯特,名气大了去了,虽然旋律、歌词均很绕口,而“高级派”们却推崇备至。用贬义形容,属于盲目崇拜资本主义西方古典艺术体系。 <p class="ql-block">那阵本人为抄录“黄歌二百首”所用的本子</p> <div>较高档次的为:《蓝色的多瑙河》《黑龙江的波浪》《梭罗河》等。之所以较高档,在于它词长,抒情辽阔的大自然。</div><div><br></div><div>中档次的为:《摇篮曲》《鸽子》《夏夜在泛舟上》《星星索》《深深的海洋》《桑塔·露琪亚》《小夜曲》等。之所以中档,在于阐述了心灵内在的爱,思绪的忧愁与欢乐。</div><div><br></div>当然一些知青,会选择那些带有革命意味的,如《同志们,勇敢地前进》《共青团员之歌》。 咱在本本里所抄的词谱 低档通俗的,就是覆盖率极高的《含苞欲放的花》《莫斯科郊外》《红莓花儿开》《山楂树》《小路》之类。之所以低档,主要描绘了低级趣味的情爱。<br><br> 你听,知青是怎样改编歌词的:<br><br>河里水蛭从哪里来?<br>是从那水田向河里游来,<br>甜蜜爱情从哪里来?<br>是从那眼睛里到心怀。<br>哎哟妈妈,<br>你可不要对我生气。<br>哎哟妈妈……<br>哎哟妈妈……<br>年轻人就是这样“没-出-息”!(原词应该是“相爱”)<br><br>歌咏者群情勃发、摇头晃脑,反复制造各种怪味儿的“哎哟”“哎哟”“哎哟”声之后,猛地全体目射精光、圆口大吼,共同统一到那万分解气的“没出息”之中。 完整歌词的“哎哟,妈妈” 本人,没啥音乐细胞,唯一优点就是嗓门极大,所唱歌曲,基本圈阅在低档次范畴。尽管常被辛嘉讥讽为“跑调”,但仍恃才不退,每每发自丹田仰脖高吼,震得窑顶嗡嗡作响。<br>人家辛嘉讽刺自有水平的道理,可李云亭也跟着瞎掺和,他评价:“你跑调都跑到姥姥家去了,也不轻声点儿?整个扰民。”<br>本人反击极为迅速:“咱五音再不全,也是人声。你把小提琴给拉成二胡声,能听吗?整个的杀鸡。”<br>李云亭力辩:“胡扯!我已能完整地拉出《三套车》了,辛嘉都说我有进步。”<br>辛嘉没心境参与。<br>本人放弃顶嘴,继续高嚎:<br><br>不知道为什么缘故,<br>我心中这样悲伤, <br>有一个古老的故事,<br>它叫我不能遗忘 ……<br><br><br>偶尔,为照顾他们的情绪,咱也会选择档次稍高一点儿的,什么:“快乐童年,一去不复返,亲爱朋友,都已离开家园……”借以阐述自己悲惨的境地;<br>或者:“嗨嗨呦嗬,嗨嗨呦嗬,伏尔加母亲河,对着太阳我唱起歌……”以表达困苦中豁达不屈的精神。<br>《红河谷》则不是这样,纯属抒发个人对姑娘、对青春由衷的向往,因为这些都是可想而不可及的。具体来说,主要是受制于男女界限、年龄太小、前途没有着落。<br>本人直觉认定,西方音乐之所以显得高级,是因为在中国“宫商角徵羽”五音基础上,多出两个“半音节”,以致满足了人类情感中所需求的弱化、温柔、细腻层面。并且还认为,外国情歌与中国的不同,更具有大方、锐利因素,相对不太虚伪。<br>请听:<br><br>走过来,<br>坐在我的身旁,<br>不要离别得这样匆忙,<br>要记住红河谷你的故乡,<br>还有那——<br>热爱你的姑娘……<br><br>多么带有一种浪漫、惋惜、留恋的气息。<br><br><br> 一种对姑娘的憧憬 程远绘 而中国情歌的直白则是这样:<br><br>太阳高高挂碧空,<br>玫瑰花开似火红,<br>小妹啊,<br>坐在我的怀抱中,<br>啊啊啊——啊……<br><br>此等词调,钻心尖的痒痒,即便在窑里也不敢唱,生怕引起同性的道德反感。<br> 充满诗意的歌词 <p class="ql-block">也不是说中国情歌不行,只是含蓄的多,直白的少。像本人手抄歌谱本里的那首《送郎出征》,词调既充斥着画面感,又富含有诗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风吹醉岸边垂柳,</p><p class="ql-block">水中花映月。</p><p class="ql-block">游云遮住了一轮明月,</p><p class="ql-block">鱼儿出没水中。</p><p class="ql-block">送郎出征漫游原野,</p><p class="ql-block">情比原野沉。</p><p class="ql-block">挥手祝福你转战南北,</p><p class="ql-block">愿郎建立战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经人提醒,才知道此为越南歌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首《囚词》,由于歌的情调与插队知青状况存有某种共鸣,所以深受一些人的青睐。</p><p class="ql-block">歌词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桂花飘飘,</p><p class="ql-block">又来到这小小的院子里。</p><p class="ql-block">苦的命运,</p><p class="ql-block">死的灵魂,</p><p class="ql-block">也有沉重意。</p><p class="ql-block">谁的青春谁不珍惜,</p><p class="ql-block">苦难有谁来替。</p><p class="ql-block">往日的欢乐,</p><p class="ql-block">甜蜜的笑语,</p><p class="ql-block">一去永无归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当时小青年自己写的一首,后来才知道歌名为《锁链》。</p><p class="ql-block">词大致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条条锁链锁住了我,</p><p class="ql-block">锁不住我唱给你心中的歌,</p><p class="ql-block">歌儿有血又有泪,</p><p class="ql-block">伴随你同车轮飞,伴随你同车轮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好似逆水行舟,</p><p class="ql-block">刻下了记忆在心头,</p><p class="ql-block">在心头啊,红似火,</p><p class="ql-block">年轻的伙伴你可记得?可记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袋中的话梅碗中的洒,</p><p class="ql-block">忘不掉我海边的小朋友</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歌,在那个禁欲及精神枯燥的年代,描述了一对男女小青年于海边的偶遇。其难得的浪漫情景,引发同龄人的想象及憧憬肆意驰骋,以至在知青私底下流传得非常广泛。</p><p class="ql-block"><br></p> 窑洞畅想 程远绘<br> <div>再说本人,也不是全以唱“黄歌”为主,偶尔被派到田间耪地,为照顾老少妇孺的心身健康,会特意增加一些革命曲目,但换了词。比如:“天大地大,不如我们知青的乐观情绪大……”</div><div><br></div><div>当需要提振自己士气时,会压低嗓音鸣唱那首波兰的《华沙颂》:“……前进吧,华沙!胜利地前进,作一次神圣正义的斗争!”反复唱,反复给力,荡气回肠,绝对过瘾。</div><div><br></div><div>而本人潜意识最引以为得意的是:“……上了战场和敌人,来近战啊,照着他的胸膛就是一刀,杀——嘿!”其中暗示着:我也不是好欺负的。</div><div><br></div>婆姨们笑得呵呵的,老主任眼神眯眯的,似乎在装傻充愣?<br>当时,香港对咱们的文化封锁确实很成功(反话),知青压根儿就不知道有个邓丽君。否则,将其歌声早点儿引进来,预计会有效缓解插队中的压抑、烦躁、失落情绪。没准,伟大的“上山下乡”运动就真的成功了。(调侃)<br> 程远绘<br> <h1><b>“五音使人乱性”</b></h1> 左一,同队中头号小提琴手。左二,同队中手风琴最佳 按说,本村知青中有两人操持手风琴,一人专攻小提琴,还有其他玩口琴、笛子、二胡什么的,从比例上看,音乐氛围够浓郁的。然而就怕人比人。隔山另一大队有个叫乔蒙的,其手风琴水准已不是什么“音乐比例”问题,而是如若他去哪个村子拉琴,算是哪个村莫大的荣耀! 下方,为陕北本县手风琴第一人。上方,为山西手风琴佼佼者。二人均为清华子弟 乔蒙光顾本村的那回,冲着其巨大名望,有两个小队的男知青拥挤在一间窑洞里,个个平息瞩目特斯文。<br>经由辛嘉等行家的恳请,再过足了烟瘾,乔蒙的风箱才舒展开来。随即坠入癫狂,其手指犹如无数的精灵在抖动,头发随着“霍拉舞曲”旋律激烈地在抛甩……<br>什么叫艺术?艺术是一种虚构,是一种灵犀,它不让幻想有任何喘息的机会;艺术是魂魄,是一种扣人心弦的新奇,它使绝望变成崇高,痛苦转换为美。<br><div>依本人见解,艺术,就是一种莫名其妙吃饱了混天黑,天涯沦落不着调的青春无悔!</div><div><br></div><div>半程歇下,乔蒙又燃起支香烟,随吸,随递话给诸位:“后头的曲子,任由你们点,大家随随便便不必客气。”<br>许是被镇住了吧,这些平素鲁了吧唧的老插,此刻,谁也不敢圈点那些“含苞欲放”“莫斯科郊外的晚bo晌”“红莓花儿”之类,生恐犯了低俗的忌讳。只有“绅士”派的辛嘉和三宝坦然,煞有介事地推荐众人所不熟悉的曲名。<br>拉的是李姆斯基的《野蜂飞舞》,满窑洞如同充斥着“嗡嗡嗡”鸣响的黄蜂……而哈恰图良的《马刀舞曲》,则模仿着叮当乱响骑兵打仗的过程,以及斗士坠马的瞬间……然后是《落叶》,颤颤巍巍,显示着抖风箱技术……<br>不知为什么,往日以“政治”形象自居的李云亭,此刻一反常态,手托着下颌,像是彻悟了音乐真谛的样子。在我眼里,觉得特可笑。<br>乔蒙再度休息。<br>面对大家恭敬的神情,他竟毫不掩饰地炫耀起来:“我现在,可以说天天都不用上山受苦,因为忙坏啦,有好多其他公社的知青全邀请我去拉琴。几十里路杀过来,跑过去,好吃好喝好烟的伺候。”<br>又说:“前些日子,陕西歌舞剧团到咱们陕北这块地方寻找苗子。在县城,他们听完我拉琴,嘿,立马把那位县长给叫了过来,指着训斥:你听听,你好生听听,这来高的水平,你们县里居然不知道?”<br>在场知青眼睛全睁得大大的,没一星半点的怀疑。<br>本人斗胆相问:“听说,陕西歌舞团要招你。这工作,不仅不用再上山受苦,又能和自己的爱好相关联,还会受到众人的仰慕和尊敬,如此好的营生,为什么你没去呢?”<br>乔蒙嘴角一撇:“叫我演演出,倒没什么,但他们真的让我转户口呀。要是真给转了,那还不把我这后半生给耽搁了?可‘陕歌’那帮还特认真,天天老追着要和我谈话。结果,吓得我逃到你们班‘小豆芽’村里,整整躲避了有一个星期之久哪。”<br>牛大发了。</div> 静夜听琴 <br><br><br> 听乔蒙拉琴后,虽说没完全改变李云亭的人生大方向,却致使他节外生枝,妄图踏入音乐神圣殿堂——跟人家学拉手风琴。<br>与众位印象相反,乔蒙挺随和的,非但同意教,还细心叮咛:“依照你的禀赋,我看最好先从《我爱北京天安门》《打靶归来》等简单曲目入手。待熟练起来,再拉俄罗斯的《小苹果》。如此认认真真反反复复地拉好了,你的手指也就自自然然地灵活起来……”<br>可李云亭本人没琴,就管辛嘉借。但一而再、再而三的,便引起了人家的不乐意,强调:手风琴,不同于拉风箱,哪抗得住平行使劲?<br>为摆脱寄人篱下之感,李云亭连续写了好几封长信,敦促家里给买了架60贝司、有漏气嫌疑的二手货。如此,他自由了,正式步入拉手风琴行列。<br>那时节,每位知青多少都会点乐器。得,这下可好,天一黑,整个窑内跟炸了猫似的,除去快板,成为笛子、口琴、二胡、小提琴、手风琴的荟萃大和弦。<br>为克服烦之又烦,不通丝竹的本人也不甘示弱,愣在乐器的嘶鸣中脱颖而出,扯着脖子高嚎《老黑奴》,将“跑调”发挥到连我自己都不堪忍受的地步。<br>李云亭初入此道,以至倍受排挤。为摆脱被动,他特地开拓了外部空间,成天背着那架破“手风”去出工。<br>那阵,他工种已换成开手扶拖拉机,负责给川地、山沟里穿梭运粪。届时您就看吧,其练琴刻苦程度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每每趁着装卸粪土间隙,飞速由双肩取下那架漏气的60贝司,立马开拉。装完即走,卸时再拉。一日几十次的重蹈覆辙,执著精神催人泪下。<br>结果奋斗了两个来月,俄罗斯的《小苹果》旋律,还是没能给连贯下来。<br>这让师爷乔蒙倍感困惑,特意亲临现场给予视察,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李云亭手指头过粗,以至两黑键之间的白键根本插不进去,所以,只好含混大概其蒙着来吧。<br><br><br> 饶是如此,这小子还是登上了本队手风琴三把手的位置。此局面对我而言,实属坏菜。因为表明,全队仅剩下咱一个只会嚎“黄歌”,不会乐器的白丁啦!<br>为摆脱窘境,本人开始琢磨,最终决定绕过高端,选择了易学且便宜的口琴。尽管吹奏时,由于舌头对的不准,所出的声有些滑音带跑调,但毕竟没被李云亭落下,也同样挤进了“神圣乐器”之行列!<br><br><br> 黄土高坡 程远绘<br> 碾盘 程远绘 时隔几十年,本人还会以“嚎”的形式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