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启蒙老师

S.L.XY

<p class="ql-block">我的启蒙老师</p><p class="ql-block">文/张文智</p><p class="ql-block">图/网 络 </p><p class="ql-block"> 2020.04.23</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蓦然回首,离开校园走上工作岗位,不觉已二十五个春秋。从五年小学,到六年中学,再到四年大学,在十五年求学生涯中,我先后经历了四十多位老师。他们(她们)都是我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虽然有几位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们的音容笑貌仍然时时浮现于我的脑海,在我身心疲惫时给我以力量,在我灰心懈怠时给我以激励,在我彷徨动摇时给我指明道路……</p><p class="ql-block">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使我感激最深的便是我的启蒙老师——李志高老师。李老师不是我的第一位老师,说他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指他除了教给我知识以外,第一次使我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力量,是他第一次使我把读书学习从“任务”变成了“乐趣”和“享受”。在我从一个偏僻小山村的懵懂少年走向如今人生道路的外部因素中,他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甚至对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小学,现在才知道,那叫复式班。五个年级分成两个教室,由两个老师来教,那时我村的学生比现在多得多,大概有三四十个。我在一、二年级分别经历了两个老师,每天上课除了按部就班地教数学和语文两门课外,没有其他活动,同学们感觉也平平,对学习既不抗拒,也谈不上有多少热情。</p><p class="ql-block"> 升三年级时,乡里给我们换了一个新老师——李老师。李老师和我同村,师范毕业,当时大概三十出头,高高的个头,因为同村,所以我们彼此早就认识。他接我们以后,我们慢慢地感觉到这个老师和以前的两个不太一样,他的“课”似乎和我们以前上过的课也不太一样。</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讲的课,和课本不是完全相同,里面有他对课本的再加工。比如,语文课上,讲到某一课时,经常会穿插一些我们身边大家熟悉的、易于理解的例子,使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他还会把一些课外的知识传授给我们,比如当时社会上正在宣传和学习张海迪。记得李老师在一节语文课上在黑板上写下“学习张海迪的自学精神和毅力”这样一句话,在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张海迪的事迹以后,把黑板上的这句话领读了几次。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穿插,不但不露痕迹,而且紧紧地抓住了我们的心,张海迪的精神多少年来一直激励着我去战胜困难,努力学习。要知道我们当时知识的来源渠道十分单一,不像现在可以来自网络。李老师的穿插补充,无疑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p><p class="ql-block"> 从三年级开始,除了语文、数学这两门课以外,还有自然、思想品德、体育三门课程。对自然和思想品德,当时好多学校、好多老师不是不上,就是课堂上照着课本念上几段(在后来的四五年级、中学以及参加工作后,我都见过这种照本宣科的现象)。李老师的这些课,不但都上,而且都不是照本宣科,都讲出了自己的特色。记得那时的思想品德课本,都是讲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李老师不但把道理讲深讲透,而且把书中有些离我们较远的例子都换成了我们熟悉的例子。有时候就一个问题,还引导我们相互讨论。李老师这样的“课”,不但使我们学到了知识,而且使我们逐渐明白了好多道理,更重要的是使我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是“完成任务”。用现在的话说,李老师不但“教书”,而且更重“育人”,使我们由“要我学”真正地变成“我要学”,须知这是在三十七八年前!</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一样,把我们这些孩子们牢牢地吸引在他身边。我喜欢文字,大概就是从那时开始。每一次作文课,李老师先在黑板上写下题目,然后讲怎么写,大致写几部分,要注意些什么,然后从一本作文书上给我们念一篇范文,接下来让我们自己写。这样我们都觉得作文并不难写(我们一二年级时并没有写过日记),即使班里较差的学生,也不会觉得无话可写。作文交上去以后,他批改得也非常细,还经常把学生叫到跟前,指出那些地方写得好,那句话有毛病,应该怎么修改。下一次作文课上会把写得好的作文作为范文念给大家。我的作文就常常被作为范文,受到老师表扬。还清楚地记得有一年暑假,李老师把我叫到学校,拿出我的作文本,谈我的一篇作文,谈得很多很细,然后让我拿回去修改。如此反复几次,最后让我重新抄写,帮我投稿给一家作文杂志。</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不但教给我们知识,更多的是教给我们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我们对知识的兴趣。语文课上,遇到不懂的字词,李老师更多的是引导我们自己去查。当时我们每人只有一本《新华字典》 ,李老师把他自己的《汉语成语词典》《近义词反义词词典》等放在教室里供我们使用。那时候亲手查完的字词,印象特别深刻。时隔三十多年,后来学的其它一些字词的意思现在多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唯独那时学过查过的字词直到现在仍然能准确地说出其解释。后来一直到中学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我都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能够主动地探究,想办法查证解决,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正是得益于李老师的独特教育。</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们村里识字的人不多,有文化的人就更少了。两位小学教师无疑是村里文化水平最高的人。村里许多孩子的名字起的有些不雅,比如“姚女子”“李三女”“郝二子”“郝三子”之类的姓名比比皆是,在李老师的倡导和参谋下,他们都把名字进行了雅化,改成比较有文化品味的新名。李老师不但教书育人,而且还在山村的移风易俗、文化推广传播方面做了许多实实在在有益的事情。这些事情虽然都很小,没有一件惊天动地,但却意义巨大、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小学中最快乐的两年——三年级和四年级。四年级结束的暑假,同学们还不时地和李老师学习、请教、交流探讨。开学前的两三天,全乡的小学老师都到乡里开会,开会回来后李老师找到我们几个同学,心情沉重地告诉我们,乡里要把他调到另一个村里,给我们换了一个新的老师。好长时间,我们都没说一句话。可以看出,大家心里都有一种深深的不舍。有的眼里还闪着泪花。通过两年的相处,我们和李老师已经是彼此难以分离了。</p><p class="ql-block"> 后来在我上大学和工作之后,每次回到村里,都会抽时间去看看李老师。李老师前几年已经退休,一家还在村里生活。</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我的启蒙老师,虽然学历不高,但不仅教书育人,而且在三十多面前就身体力行努力践行着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p><p class="ql-block"> 没有李老师的教诲,就不会有我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山里娃,一直到大学毕业,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没有李老师的教育,就没有我对学习的热情,我就不会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直到如今;没有李老师的教育,我很可能没有今天的主动探求知识的方法和动力;没有李老师的鼓励引导,就没有我以后几十年对文字的酷爱,更不会有我的文字几次变成铅字!李老师,您的教诲,令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p><p class="ql-block"> 李老师,衷心地祝福您幸福安康!</p>

李老师

我们

老师

学习

作文

知识

张海迪

村里

字词

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