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一的节假日过去了,趁着人少直奔扶风县的法门寺。其实,来来回回路过此地许多次了,却从没有来过法门寺。因为距离不远,因为来回方便,总想着顺路再去却迟迟没有顺路,这种感觉和选择,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p><p class="ql-block"> 总以为的来日方长和顺风顺水却是最不容易的千山万水,那些司空见惯的习以为常总是在不经意间才惊觉缘起缘灭的无常。所有的不确定和灵光乍现都缘于一朝一夕一花一草,感性和理性有时候并不遥远也不相悖。</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想去法门寺和到访法门寺整整间隔了二十多年。好像从记事开始,我就莫名的一直对奇珍异宝有天然的好奇心,以至于长大后只要是听说哪里有奇珍异宝就想去看看,从博物馆到展馆,也包括后来法门寺出土的佛骨舍利和大唐宝物。</p><p class="ql-block"> 当然啦,成年后对于奇珍异宝的向往和界定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看过即拥有应该是普通人的生活里最该秉持和保有的心态,毕竟那些附加于奇珍异宝之上的顶级贪婪和权力贪念都是非常不切合实际的,而那些关于美的描绘和物化却会让这些奇珍异宝历久弥新,令人赏心悦目。</p><p class="ql-block"> 此次法门寺之行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只有每逢农历初一、十五、节假日以及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佛诞日等时间,佛指真身舍利才会做特别展示。时间不对,心到便好,其他的随缘吧!</p><p class="ql-block"> 法门寺景区共有三个部分组成:法门寺佛塔、供奉佛指舍利的合十舍利塔和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文物展馆。</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合十舍利塔</b></p> <p class="ql-block"> 沿着佛光大道一直走到底就是常年供奉佛指舍利的合十舍利塔。该塔于2009年5月9日举行“佛教圣地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落成暨佛指舍利安奉大典”后,佛指舍利便常年供奉于此处。</p><p class="ql-block"> 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佛光大道两头分别是可容纳十万人的朝圣广场与山门广场。极目远眺,舍利塔造型犹如合十的双手一般,拥抱着中间镂空设计的一座传统形式的唐塔,慈悲且庄重。</p><p class="ql-block"> 据说双手合十的设计寓意是阐发着“和谐世界,众缘和合”的道理。五个指头各有长短,只有不争短长,屈指抱拳,才能积聚力量,只有相互依靠,“合十”祈福,才能广结善缘皆大欢喜。</p><p class="ql-block"> 法门寺合十舍利塔总高148米,整个建筑造型非常独特,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元素。合十舍利塔前铺设的这条佛光大道,长达1230米、宽108米,一些源于佛教经典题材的景观小品及金色菩萨像点缀在佛光大道两侧。</p> <p class="ql-block">下面为佛指骨舍利从网上下载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 因为错过了佛骨舍利的展出时间,小小有些遗憾。但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有些刚刚好就有些稍差一点点,甚至还有千差万别的。</p><p class="ql-block"> 不管曾发生了什么,也不管遇到的是什么,就像薛定谔的猫,随缘随机随心就好,根本没必要纠结是哪一种结果。</p><p class="ql-block"> 毕竟,还有那么多的看点呢!</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法门寺佛塔及大雄宝殿</b></p> <p class="ql-block"> 来到法门寺门前的广场上就被红色大幅通知所吸引。原来农历四月初八(公历五月十五日)要举办法門寺甲辰年護國息灾祝聖祈福浴佛法会。法门寺一年一度的盛会,好嘛好嘛,不早不晚刚好错过!</p> <p class="ql-block">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的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在周魏以前被称作是“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期改称为“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为“法门寺”。</p><p class="ql-block"> 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p>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法门寺佛塔前前后后一千多年间里经历了战火纷飞、毁佛毁寺、火烧及关中地震等多次损毁和重建。每次损毁后都被当时的朝堂或民间人士们重新建塔修寺,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尤其是唐朝时期,作为皇家寺院,在法门寺有超级规模的宝物供奉和收藏,法门寺曾经一度香火鼎盛。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正月四日,唐僖宗李儇最后一次送还佛骨时,按照佛教仪轨,将佛指舍利及数千件稀世珍宝一同封入塔下地宫,并用唐密曼荼罗结坛供养。</p><p class="ql-block"> 后梁末帝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原唐节度使、岐王李茂贞修葺木塔,添置塔心樘柱,并在塔顶覆盖绿色琉璃瓦。</p><p class="ql-block"> 每逢朝霞满天或夕阳西下时,塔顶金碧辉煌,塔身雄姿昂然,焕焕乎巍然屹立于岐山之阳。时人薛昌序在《秦王重修法门寺塔庙记》中赞其“穷华极丽,尽妙罄能”,足以与长安城内的大、小雁塔相媲美。经过李茂贞的这次修筑,4层木塔得以保持到明代后期。</p><p class="ql-block"> 宋代时法门寺依然是规模宏大,宋徽宗曾手书“皇帝佛国”四字于山门之上。金元之际,法门寺仍是关中名刹,“藏经碑”中有寺僧抄写大藏经5000卷之记载。金人也刻“诗碑”盛赞其寺塔:“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p><p class="ql-block"> 只是到了明清时期渐渐的就衰败和势弱了。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凤翔府发生地震,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p><p class="ql-block"> 明神宗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地方绅士杨禹臣、党万良等捐资修塔,历时30年建成八棱十三级砖塔。塔高四十七米,棱以雕琢花砖砌成,拱角处悬挂铃铛,每每微风过处,铃儿叮咚作响,尽显佛家神圣庄严。</p><p class="ql-block"> 地面第一层塔门朝向南方,东、南、西、北四正面皆有精美石刻,分别是“浮屠耀日”、“真身宝塔”、“舍利飞霞”、“美阳重镇”。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偏面分别嵌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符文。</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法门寺地宫封宫1113年间也几遇风险都能平安度过,已实属不易!</p><p class="ql-block"> 明代隆庆年间修缮法门寺的工匠们曾在地宫中目睹盛装佛骨的宝匣。据《扶风县志》记载:“明隆庆中,塔崩。启其藏视之,深数丈,修制精工,金碧辉煌。水银为池,泛金船其上。内匣贮佛骨,旁金袈裟尚存。”</p><p class="ql-block"> 不过,工匠们在惊诧之余,出于对佛祖的崇敬,并不敢扰动佛骨宝匣和地宫宝物,地宫随后被封闭,在地宫之上建成新的宝塔。</p><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在爱国志士、时任华北慈善会会长的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上海实业家李祖绅、李祖才兄弟捐资3万元,又从各方募筹到2万元,完成了晚明以来对法门寺最大规模的维修,工程历时一年零四个月,于 1940年7月竣工。</p><p class="ql-block"> 此次重修法门寺时,曾经有匠人偶然间发现了地宫的一角。当时的局势很混乱,正逢抗战时期,在地宫宝物有可能被日本人抢夺的危急情况下,这些有志之士们都严防口出,死守秘密,终将国宝们保护下来。</p><p class="ql-block"> 事后证明,这些顶天立地的秦川汉子果然是一诺千金,将秘密保守到了最后。</p><p class="ql-block"> 就算是那个特殊的岁月里,红卫兵欲挖地开塔,殉教者良卿法师点火自焚,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塔下珍宝。</p><p class="ql-block"> 直至1976年8月,四川松潘地区发生大地震,波及到了扶风县,法门寺塔西南面第二层砌砖粉碎跌落,塔身向西南出现严重倾倒。此后,塔身又接连出现裂缝与垮塌,至1981年9月时,塔顶已自行跌落,只残余半个塔身孤零零地危立于残破砖石台基之上。</p> <p class="ql-block"> 如今大家所看到的法门寺,实际是1987年以后仿唐式建筑风格所重建的。1988年重建的佛塔完全按照明代十三级八角形塔样式修建,砖塔也被改为了钢筋混凝土结构。</p><p class="ql-block"> 据说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法门寺,1987年修建佛塔时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这天发现了地宫。就这样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p><p class="ql-block"> 这些稀世珍宝,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法门寺文物展览</b></p><p class="ql-block"> 哈哈哈哈,又到了可以看到奇珍异宝的时候啦!即便是人间帝王,即便曾经拥有过什么,也要明白万事终成空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不曾面世的物件或躺平某处的东西注定无法为世人带来欢娱的视感和体验,而那些凝聚了古人智慧和万般情感的物件只有在被看到的一瞬间,才会摆脱寂寥一世的命运。</p><p class="ql-block"> 人与物的纠缠和情缘可深可浅,可喜可悲,可长可短。那些曾经寄托了无限遐思和美好祝福的物件们,任凭岁月如梭,任凭沧海桑田,即使是拥有者都不见了,带着那一世记忆的它却还有那时的痕迹。</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想想,这就是恋物癖们执着的缘故吧!</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博物馆,仿唐建筑风格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展厅👇</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明代佛塔的宝顶,大明万历三十七年造依然是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法门寺的历史记录,有实物为证!</p> <p class="ql-block"> 下面就是地宫里出土的两块碑文,真实完整的记录了地宫中的各种文物名册及翔实史料。</p><p class="ql-block"> 金银宝器衣物账碑。碑文记载了法门寺地宫供奉物的名称、数量、 重量、质地及供奉者的姓名、职衔等详细情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志文碑。碑文记述了法门寺的由来、 舍利的形状以及唐代诸帝迎奉供养法门寺佛骨舍利的盛况,也记载了“会昌法难”中护教者搪塞君命、保护佛骨的史实。👇</p> <p class="ql-block">金•法门寺藏经碑</p> <p class="ql-block">金•香雪堂碑</p> <p class="ql-block">明塔砖刻</p> <p class="ql-block"> 地宫被发现时地道里都是金钱铺路。20级台阶总共有400多公斤,约七万多枚铜钱,其中13枚玳瑁制的开元通宝最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甬道共有四道石门</p> <p class="ql-block"> 1987年5月5日至12日,地宫打开期间共发现有4枚舍利。其中两枚为白玉所制,另一枚为一高僧的舍利。这三枚都属于“影骨”,和“灵骨”放置在一起是为了保护后者。现在这些“影骨”和“灵骨”均在合十舍利塔供奉,此处展示的都是这些“影骨”和“灵骨”曾经盛放的精美容器。</p> <p class="ql-block">地宫前室舍利容器👇这个三层嵌套容器内有一枚骨质“影骨”。</p> <p class="ql-block">唐•彩绘四辅首阿育王石塔</p> <p class="ql-block">唐•鎏金铜浮屠</p> <p class="ql-block">唐•鎏金迦陵频伽纹壶口座银棺</p> <p class="ql-block">地宫中室舍利容器,内有一枚玉质“影骨”👇</p> <p class="ql-block">地宫后室八层嵌套的舍利容器,内有一枚玉质“影骨”。👇</p> <p class="ql-block"> 讲真,这套八重宝函相当精美漂亮。第八重,银棱顶檀香木宝函。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只精致的黑漆木函,呈正方体,长、宽、高皆为30厘米,雕花银棱,通体以极珍贵的檀香木制成,内壁漆以黑漆,乌黑发亮。所谓顶,就是函盖上棱呈斜面的函。此木函在被发现时已严重朽坏了。第七重,鎏金四天王顶银宝函。第六重,素面顶银宝函。第五重,鎏金如来说法顶银宝函。第四重,六臂观音纯金顶宝函。第三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纯金宝函。第二重,金筐宝钿珍珠装珷玞石宝函。当开启至最内层,即见第一重宝函,名为宝珠顶单檐四门纯金塔,塔顶飞檐高翘,金塔座上有一小银柱,仅11厘米高。👇</p>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更多精彩内容请看后续!✍💅💅💅</p><p class="ql-block">也敬请关注一下公众号👉👉👉扣子娘的异想空间,有更加完整的内容和标准版面呈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