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布雨

春华秋实

<p class="ql-block">  季风气候区的雨,随暖而生,随冷而息。初春之际,苍龙七宿在东方地平线上开始慢慢上升。到了夏季小满至夏至期间,苍龙七宿完全升起,便是“飞龙在天”之时。“孩童不晓龙舟雨,笑指仙庭倒浴盆。”在此期间,我国华南地区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的雨水明显增多,出现持续性、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使江河水位迅速上涨。这时正值端午节前后,充分的降雨为扒龙舟提供了良好的场地条件,所以民间把这轮为期一个月左右的降水过程称为“龙舟水”。为便于统计,气象部门一般将每年5月21日(小满前后)至6月20日(夏至前后)的降水均称为“龙舟水”。不过华南地区的雨季并不局限于“龙舟水”,由于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持续过境,华南地区的雨季漫长、雨下得执拗、任性,雨滴洁净而温润,或急或缓,刚柔并济,雨量充沛,往往会持续到8月下旬至9月初,甚至9月底。</p><p class="ql-block"> 与此同时,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与从南方北上的暖湿空气迎头对峙于华南地区而形成华南准静止锋,随着暖湿空气势力增强,准静止锋北移至江淮地区,称为江准静止锋(又称为梅雨锋)。此时江淮地区梅子初生,迎来阴雨天气,称为“迎梅雨”。</p><p class="ql-block"> 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夹带大量水汽,当遇上较冷的气团时,便会产生大量对流活动。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势力相当形成对峙相持的形态,以致锋面滞留在江淮地区。锋面所到之处,就会出现强对流天气,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当此之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告别了风和日丽的初夏,迎来了阴雨绵绵的季节,大雨、暴雨时而出现,一直维持到7月上旬,这就是长江中下游著名的梅雨季节。“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持续连绵的阴雨、温度高湿度大是梅雨的主要特征。典型梅雨一般为6月中旬到下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长江中下在游梅雨结束后,骄阳高挂,进入炎热的盛夏季节。暖湿空气向北推进的速度舒缓而羞涩,到8月下旬,然后雨带随着北方凌厉活跃的冷空气南下而快速南撤,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使雨带一直退到华南沿海地区。</p><p class="ql-block"> 其实,从6月中旬开始,雨带向北延伸、推移,到了33°N以北地区。先后在黄河、淮河流域以及华北、东北等地停滞、徘徊,造成一次又一次强降雨过程,分别称为“黄淮雨季”、“华北雨季”。雨季来临之前,从4月下旬到6月下旬从立夏到夏至长达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在夏季烈日灼烤之下,地表蒸发强烈,极易形成干旱。7月上旬雨季来临时,雨热同期,降水短促又集中,又极易形成洪涝灾害。华北雨季也是南来的暖湿空气与北方干冷空气对峙搏弈的结果,其持续时间更短,降雨总量也相对较小,雨滴浊凉,但短时间内降水较多,最大的特点是降雨集中性强,形成洪涝灾害。这种年复一年的旱涝灾害年年如期而至,但至今没有完善的对策和长效机制。大自然面前,人类仍显渺小。</p><p class="ql-block"> 季风雨带的这种规律性变化,说明“龙舟水”、“梅雨”及“华北雨季”都不是孤立的、局部的天气气候现象,而是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降雨活动的组成部分,是主要雨带由南向北移动拓展过程中行止状态的反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