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散记(61)挖煤纪事(二)

燕山老兵

<p class="ql-block">  李军医:“噢!你说的是煤炭呀?刚才走访人民群众,了解社情、民情、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等情况时,他们介绍说平安堡村有两千多人,分4个生产队,村民全部居住在宝葫芦的大肚子里。这里人多地少,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p><p class="ql-block"> 我:“座落在山沟沟里的村庄和这里的地理环境,生活水平能高到那里去?应该是一个贫困的山村吧。”</p><p class="ql-block"> 李军医:“小刘,你这是门缝里看人‘把人家看扁了’。你万万没想到吧?平安堡村是闻名遐迩的富裕村,是山沟沟里的‘小上海’,本村姑娘不愿外嫁,外村的姑娘想尽千方百计要嫁进来,是远近闻名的香饽饽。”</p><p class="ql-block"> 我:“军医,你说什么呀?这里是远近闻名的香饽饽。我没有听错吧?那是道听途说,自吹自擂,不能信的。刚才房东大娘还介绍说村子四面环山,山高坡陡,无法开垦,只在山坡上有一点点耕地还被煤矿列为危险地带,地表塌陷坑随处可见,大的直径有十几二十米,小的直径也有五六米,就是耕牛掉下去都不见了踪影,是名符其实的危险地段,尤其是雨夜过后没有人敢到地里干活,好在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被陷到地底下去。怎么就成了香饽饽呢?”</p><p class="ql-block"> 李军医:“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是‘靠煤吃煤’。你看村西边山坡上悬挂着一条羊肠小道,小道把几个小煤窑连接起来,大一点的是平安堡大队的煤窑,小一点的是四个生产队的煤窑。不管是生产大队还是生产小队生产的煤都首先保障村民生活、取暖用煤,每年按人头分配一定数量的煤炭给各家各户。剩下的煤岀售给周边村庄、工厂、医院和企事业单位。所有收入都纳入集体所有,年底村民们凭工分分红?你说他们富裕不富裕。”</p> <p class="ql-block">  我:“刚才我一边走一边观察,发现这里干活的都是老人和妇女儿童,一定是缺少劳动力。而且都是山坡地,土地贫瘠,产量高不了,能吃饱饭就不错了。”</p><p class="ql-block"> 李军医:“你说的对。地里是缺少壮劳力。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这里缺少壮劳力不假,但你不知道缺少劳动力的原因是青壮年都招到北马圈子和平安堡煤矿当工人,挣工资,吃商品粮,端上了铁饭碗;没有招工的和年龄较大的男劳力都在大队或小队的煤窑里挖煤。村民虽然多但吃农业粮的人少,产量虽然不高但分粮食的人不多,平均到人头还是不错的。由于村里的壮劳力都下煤窑挖煤,地里的活就交由老人和妇女儿童管理,壮劳力只在抢种抢收季节才下地干活。”</p><p class="ql-block"> 我:“他们不交缴公粮吗?”</p><p class="ql-block"> 李军医:“缴呀!怎么不缴。但这里情况特殊,煤矿占地和挖煤造成地面塌陷区属于国家征用。所以,政府允许他们开小煤窑以钱代粮。而且在青黄不接时还有补助粮。另外,虽然说是危险地带,但土地从来没有荒芜过,你说他们的日子好不好。”</p> <p class="ql-block">  我:“原来是这样呀!那当然好啦!但是,他们开的是小煤窑,设备肯定简陋,生产工具除了铁锹就是十字镐,运输也是靠人力一车一车推出来的吧?是名符其实的苦力活。”</p><p class="ql-block"> 李军医:“小煤窑也实行三班倒,在煤窑上班的村民常年从事挖煤工作,免受日晒雨淋的煎熬,一个个红光满面,脸蛋白白净净的,一看就知道他们是‘地下工作者’。但他们下班后就可以自由支配所有时间,或做做家务,或串门聊天拉家常,还有三五成群的下棋、打扑克牌。因此,村庄到处都有拉家常、聊天的闲人,给我的感觉是这里很富有,村民过得既惬意又休闲。”</p><p class="ql-block"> 我:“哦!知道了。我说他们回来时一个个灰头土脸,黑的跟非洲朋友一模一样,除两只眼睛和牙齿是白的外,其余部位都是一个色,犹如刚从染缸捞出来的一样。看到他们这个样子心里还纳闷呢,挖煤虽然又苦又累,但说什么也要洗个澡再回来吧?原来他们都在小煤窑上班,没有洗澡条件,只能回家各自为战了。憋在心里的迷团终于解开了,如释重负。”</p><p class="ql-block"> 李军医:“你发现了吗?村里还有一道靓丽的风景就是捞煤泥、摊煤饼。”</p><p class="ql-block"> 我:“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们不是也摊煤饼烧炉子吗?”</p><p class="ql-block"> 李军医:“这跟我们摊煤饼可不一样。”</p><p class="ql-block"> 我:“有什么不一样?”</p> <p class="ql-block">  李军医:“我们摊煤饼是分配的煤不够用,必须充分发挥煤灰的作用。这里就不一样了。平安堡煤矿的煤燃点低,质量好,能炼成焦炭。原煤用小翻斗车从地下运到煤场,再送到洗选车间进行洗选,将煤灰和细小的煤粒冲洗干净。洗选厂虽然设计修建有沉淀池,但从沉淀池流岀来的水里还是含有一定数量的煤灰。村民把小水沟用石头砖块砌筑高10公分左右的小坝,把含有煤灰的黑不溜秋的水拦截起来继续沉淀,一周左右就能沉淀四五公分厚的煤泥。他们用平铁锹慢慢的、轻轻的把煤泥铲岀来,放在一个斜坡上沥水,待水沥到一定程度后就加上泥土,用铁锹拌均匀,像摊煎饼一样摊在地上,再用铁锹划出纵横交错的直线,凉晒到能用手掰开时收拾回家备用。一道道小水坝犹如聚宝盆,为村民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煤泥,解决了生活、取暖用煤,从而节约下集体分配的煤炭。节约下来的煤都借存在队里,由生产队统一岀售,卖煤的钱再返还给一家一户,就解决了他们的日常开支。我想,这可能是他们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和生活富裕的主要原因。但是,让我一直不明白的是一个小小的沉淀池经常换人铲煤泥,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达成共识,和谐相处,共同享受小沉淀池的恩赐。”</p><p class="ql-block"> 我:“煤还能炼成焦炭?”</p><p class="ql-block"> 李军医:“原煤是不能用来炼钢的。只有把煤炼成焦炭,用焦炭才能把矿石炼成生铁,百炼成钢。方法是将洗选好的煤装进用砖砌筑的焦池子里,焦池子呈圆形,直径约3米,高约2米,焦池子犹如排兵布阵纵向成列横成行。装好煤的焦池子呈椭圆形,有3米多高,表面用稀泥抹平封严,顶端留有烟囱,犹如巨大的坟包耸立在地面。点火后现场浓烟滚滚,乌烟瘴气,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燃烧到后期时整个焦池子都是红彤彤的,犹如喷涌而出的岩浆上下涌动,里面红的发白,红的耀眼,灼烧无比。遗憾的是始终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熄火、闭窑、封土、出焦的。”</p> <p class="ql-block">  我:“哦!原来如此。我还纳闷呢?刚进村庄时映入眼帘的是诺大的村庄,从东到西,从南到北没有一间茅草房,全村都是青一色的青砖青瓦人字顶平房,冬暖夏凉,耳目一新。木头门、木头窗户中间还镶嵌一块明镜般的大玻璃。雪白的窗户纸上还贴有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剪纸,令人心情愉悦。是移防北线以来所见到的最气派、最豪华、最富裕的村庄。”</p><p class="ql-block"> 李军医:“宝葫芦小肚子里还有一排排宿舍,宿舍南边有几栋又长又宽砖混结构的大厂房,那里就是平安堡机床厂。他们是在国家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大背景下从天津迁移过来的保密工厂,属于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车间里安装有龙门吊,用来装卸大型机器,小车间里安装有车床、钻床、铣床、铇床、镗缸、磨床等各式各样的机器,据说他们能生产枪械。”</p><p class="ql-block"> 我:“哦!这里还有生产枪械的保密工厂?难怪大家都说京承铁路是燕山腹地交通运输的大动脉,真是名不虚传呀!看来铁路沿线还有数不胜数的三线建设工程。”</p><p class="ql-block"> 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待 续</p> <p class="ql-block">  燕山老兵,1950年11月生,四川省彭山县人。1969年2月入伍,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旅生涯25年。曾荣立三等功三次,转业到石家庄市,现已退休。在含饴弄孙之余,喜好自驾游、照相,偶尔弄点小文,以娱自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