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本银币是广东银币“七三反版”,钱币正面中间是汉文和满文的“光绪元宝”四字。正面外圈刻上英文以便与洋人交易。“七三反版”系列银元开创了中国钱币新局面。亦就是率先打破了用传统的浇铸法的造币工艺,改变了千年以来的以重量及成色计价的银锭形制,创造了以枚(圆)计价的中国银圆。所以亦可说广东所造银圆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p> <p class="ql-block">七三反版背面是蟠龙和“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三分”。广东七三系列的币模由英国著名雕刻师艾伦.韦恩设计制模,刻妥后由喜敦厂转交广东省钱局。</p> <p class="ql-block">由于洋文和汉字同列于银元一面,不合国情,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5月)正式开制银元,正面皆汉文,称之为“正版”开始正式发行,因成色及重量划一且制作精美,广受欢迎。本币即正版,“广东省造库平七钱二分” 10个汉字改列在银币正面。</p> <p class="ql-block">背面蟠龙图案,四周以英文标志。</p> <p class="ql-block">广东省银元正式开制时,面额分为5种:“一圆”主币七钱二分(成色90%),另外辅币是“五角”三钱六分、“二角”一钱四分四厘、“一角”七分二厘、及“五分”三分六厘。本币是是“五角”三钱六分(成色减为86% )。</p> <p class="ql-block">背面亦是中间蟠龙图案,四周是英文标志。</p> <p class="ql-block">本币是《广东寿字壹两》,即是中国第一枚机制纪念币,因未有史料记载,来龙去脉众说纷纭,然而,前天津造币厂李伯琦的《中国纪念币考》上却记有“至光绪甲午年,慈禧太后六旬万寿时……。广东银元局遂议铸一圆银币,庆祝万寿!本币是阴板,蝙蝠翅膀呈空心状。</p> <p class="ql-block">纪念币背面中篆文团寿字,两边蟠龙朝阳。后因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奉诏停止庆贺,遂未铸呈。《钱币大师马定祥》图冊资料,人们倾向于此枚中国首枚机制币乃光绪二十年(18 94年)试制之说。</p> <p class="ql-block">此为《广东寿字半两》纪念币,图案与上大至相同。</p> <p class="ql-block">正面广东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分二釐。</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间蟠龙,四周英文标示。</p> <p class="ql-block">广东省造《宣统元宝》库平一钱四分四釐。</p> <p class="ql-block">背面是中间是蟠龙图案,外圈以英文标示。</p> <p class="ql-block">正面是中华民国四年,广东省造《贰毫银币》。</p> <p class="ql-block">背面中间20,外圈英文标示。</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九年,广東省造《贰毫银币》。</p> <p class="ql-block">背面是20,四周用英文标示。</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十八年,广东省造《壹毫》银币。</p> <p class="ql-block">背面孙中山先生侧面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