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市博物馆《千年古州 岭南都会》展之一

老陈

<p class="ql-block">2024年2月4日星期天,晴。</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玉林市博物馆。</p> &nbsp; &nbsp; &nbsp; &nbsp;《千年古州 岭南都会》是玉林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也是了解玉林历史文化最重要的展览。<div>展览前言。<br>&nbsp; &nbsp; &nbsp; &nbsp;玉林,原称“鬱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经历代政区变迁,地级玉林市于1997年设立,辖玉州区、福绵区、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总面积12838平方公里,2014年总人口7079500人。<br>&nbsp; &nbsp; &nbsp; &nbsp;玉林属西瓯、骆越故地,早在1万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秦统一岭南后,玉林始有郡县管辖,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建置史。分别发源于大容山、云开大山的南流江和北流江,自古以来就是玉林地区连接中原和通往东南亚的主要通道,亦是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出海通道之一。得益于江河之利,千百年来,在玉林大地上连续演绎着南北东西文化的交汇融合,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玉林文化。它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铜鼓文化、冶铁、陶瓷文化、建筑文化、商贸文化等为代表,大量遗存至今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着玉林历史文化的悠久与辉煌。<br>&nbsp; &nbsp; &nbsp; &nbsp;历经二千年沧桑,如今的玉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日新月异,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期。回顾过去,领略玉林历史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玉林人的卓越贡献,这对于我们走向美好未来,将会是一种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启迪。欢迎步入玉林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br></div> &nbsp; &nbsp; &nbsp; &nbsp; 玉林市建置沿革。秦至晋。 &nbsp; &nbsp; &nbsp; &nbsp; 南朝至隋。 &nbsp; &nbsp; &nbsp; &nbsp;唐代。 &nbsp; &nbsp; &nbsp; &nbsp;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nbsp; &nbsp; &nbsp; &nbsp; 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 &nbsp; &nbsp; &nbsp; &nbsp;北流市建置沿革。 &nbsp; &nbsp; &nbsp; &nbsp;容县建置沿革。 &nbsp; &nbsp; &nbsp; &nbsp;陆川县建置沿革。 &nbsp; &nbsp; &nbsp; &nbsp;博白县建置沿革。 <p class="ql-block">远古悠悠。</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玉林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茂盛。境内北流江、南流江及其支流纵横交错,山地、丘陵、谷地、台地、平原星罗棋布。其中,大容山、云开山、六万山三大山系雄踞东北和东南、西南两翼,玉林盆地、博白盆地、石南谷地镶嵌其间。大量石器时代原始人类遗迹遗物的发现,证明了玉林在远古时期就是原始人类理想生息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化石发现生命溯源。</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玉林境内,既发现有地质演化的痕迹,也有大量的古生物化石。这些发现,俨然为人们解开远古神秘的面纱提供了实物资料。这对于研究玉林地形地貌的形成、远古地理环境、生命起源、生物种类乃至人类早期生活都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p> 原始人类 筚路蓝缕。<br>&nbsp; &nbsp; &nbsp; &nbsp;数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玉林境内发现了许多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了石斧、石锈、石铲、石凿、石网坠、陶纺轮、陶器残片等原始人类的遗物。说明早在四、五千年乃至近万年前,玉林已有原始人类活动。他们从以采集、狩猎生活为主,逐渐向相对定居的原始农业生活过渡,筚路蓝缕,开创了玉林的早期历史。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石斧,玉林福绵区福绵镇宝岭竹山村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有肩石斧,玉林福绵区福绵镇宝岭竹山村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磨光有肩石斧,玉林福绵区福绵镇宝岭竹山村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有肩石斧,玉林福绵区福绵镇宝岭竹山村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磨光有肩石斧,玉林福绵区福绵镇宝岭竹山村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磨光有肩石斧,玉林福绵区福绵镇宝岭竹山村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磨光有肩石斧,玉林福绵区福绵镇宝岭竹山村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 更新世晚期(18000年前)剑齿象上臼齿化石,玉州区城西街道永上村李杂自然村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 更新世晚期(18000年前)剑齿象臼齿脊化石。 &nbsp; &nbsp; &nbsp; &nbsp; 更新世晚期(18000年前)剑齿象化石,兴业县城隍镇龙潭村喇叭洞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 更新世晚期(18000年前)巨獏牙化石,兴业县城隍镇龙潭村喇叭洞出土。更新世晚期(18000年前)海生珊瑚化石。 &nbsp; &nbsp; &nbsp; &nbsp; 更新世晚期(18000年前)獏臼齿犬齿化石。 &nbsp; &nbsp; &nbsp; &nbsp; 更新世晚期(18000年前)豪猪牙化石、野猪牙化石,兴业县城隍镇龙潭村喇叭洞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 更新世晚期(18000年前)犀牛化石、鬣狗牙化石、大熊猫牙化石、猩猩牙化石、猴牙化石,兴业县城隍镇龙潭村喇叭洞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 更新世晚期(18000年前)犀牛牙化石,兴业县城隍镇龙潭村喇叭洞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 更新世晚期(18000年前)野牛股头骨化石,兴业县葵阳镇立石村出土。 更新世晚期(18000年前)牛牙化石,兴业县城隍镇龙潭村喇叭洞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 更新世晚期(18000年前)鹿角化石,玉州区城西街道永上村李杂自然村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 更新世晚期(18000年前)鹿牙化石。 &nbsp; &nbsp; &nbsp; &nbsp;古人狩猎场景复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磨光双肩石铲,玉州区城北街道罗竹村白产口出土。新石器时代磨光双肩石铲。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磨光双肩石铲,玉州区城北街道罗竹村白产口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砺石,兴业县龙安镇六西村石井岭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石锄,兴业县龙安镇六西村石井岭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石锛,兴业县龙安镇六西村石井岭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石锤,兴业县龙安镇六西村石井岭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陶网坠,博白县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磨光双肩石铲,玉州区城北街道罗竹村白产口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磨光双肩石铲。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磨光鹿纹陶片、陶圈足、绳纹陶片、红陶片,玉州区城北街道罗竹村白产口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双肩石铲,兴业县北市镇红江渠工地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磨光有肩石斧。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磨光双肩石铲,玉州区大塘镇狮子岭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新石器时代楔形双肩石铲,玉州区城北街道罗竹村白产口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使用标枪狩猎。 &nbsp; &nbsp; &nbsp; &nbsp;制陶。男人使用砍砸器切分兽肉。 &nbsp; &nbsp; &nbsp; &nbsp;妇女则用陶罐取水。 <p class="ql-block">越汉融合。</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玉林,古属西瓯、骆越居地。先秦时期,此地西瓯、骆越部族已掌握青铜冶铸技术,生产力水平有所提高,阶级分化和文明曙光已初步显现。后经秦朝统一南疆、南越国统治以至两汉、魏晋南北朝的不断开拓,中原汉人陆续南迁,携先进技术与文化涌入玉林,于是出现了汉越杂处的格局。南迁汉人与土著越人共同谱写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瑰丽诗篇。</p> <p class="ql-block">郡县设置&nbsp; 越汉交融。</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岭南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今玉林市境开始行政建置,隶属象郡和桂林郡。汉初,赵佗建立南越国,玉林市境隶属南越国。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平定南越,次年在岭南设置九郡,其中,今玉林市兴业县属郁林郡;玉州区、福绵区、容县、北流市、陆川县、博白县属合浦郡。从秦汉开始,郡县制在玉林地区确立以后,中原汉人或任官或充军或避战乱,不断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文化影响,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融合。</p> <p class="ql-block">广西汉代陶器。</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汉代制陶技术已发展到综合使用各种技艺的程度。制作坯胎的技术普遍采用轮制,圆形的生活用器,采用快轮技术,特殊的工艺品,则采用捏塑、雕刻、镂空、接合等技术。装饰花纹由印纹向刻划纹发展,大量采用刻划水波纹和仿铜器的羽状纹、锥刺篦纹。</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广西烧造陶器的历史非常悠久,秦汉时期是制陶业迅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广西汉代陶器在墓葬中有大量发现,陶质分泥质陶和夹砂陶两种。西汉时期以灰色硬陶为主,多为实用器,三足罐、三足盒、罐形鼎、米字纹瓮等,地方色彩很浓,随后出现鼎、盒、壶、纺等一套陶礼器,也有簋、匏壶、联罐等地方色彩的陶器。西汉后期主要品种有瓮、罐、甑、盂、盒、簋、钵、釜、鼎、钵、壶、碗、熏炉之类,四耳罐、联罐、鐎壶、博山炉、匏壶、瓶、耳杯、奁、樽、提桶、案几、榻、砚、灯等为新出现的品种。同时,西汉后期亦开始大量生产专供陪葬用的明器,除了像生的鸡、鸭、鹅、猪、狗、牛、羊等家禽家畜外,还有各式各样的陶俑和屋、仓、井、灶等建筑模型。</p> &nbsp; &nbsp; &nbsp; &nbsp;战国铜剑,兴业县洛阳镇新忠村山鸡坪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战国铜斧。 &nbsp; &nbsp; &nbsp; &nbsp;战国铜凿、铜刮刀。 &nbsp; &nbsp; &nbsp; &nbsp;战国绳纹灰陶罐,玉州区大北路出土。 &nbsp; &nbsp; &nbsp; &nbsp;战国篦纹陶罐。 &nbsp; &nbsp; &nbsp; &nbsp;西汉席纹陶罐。 &nbsp; &nbsp; &nbsp; &nbsp;西汉方格纹敞口罐。 &nbsp; &nbsp; &nbsp; &nbsp;西汉席纹陶罐。 &nbsp; &nbsp; &nbsp; &nbsp;西汉方格纹陶罐。 &nbsp; &nbsp; &nbsp; &nbsp;西汉方格米字纹陶罐。 &nbsp; &nbsp; &nbsp; &nbsp;西汉方格米字纹陶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