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皖南文化之源,走进绩溪泾县

老姚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4年5月5日,因好友相邀前往“宣徽文化之源”绩溪,在我的概念中,那里是一个古今名人叠出的地方,那里又是徽菜之乡,于是清晨欣然驾车出门,冒着细细的小雨前往清山绿水的绩溪探源究竟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午时分,雨停了,我们带着雨后微微的凉风走进了绩溪,作为是徽菜之源、徽厨之乡,美味一定是不可负的,寻寻觅觅来到了中国绩溪·徽菜(徽厨)博物馆,哇!这里不仅有正宗的臭鳜鱼和胡适一品锅,更有初次相见的馄饨鸭子和野笋红烧肉,好好吃,只是对他们的传统名菜毛豆腐,虽然吃过几次和各种烧法,其特有的味道实在不敢恭维。在这里不仅能尝到各种美味珍馔,还能欣赏到诞生于湖北弘扬于安徽的著名的黄梅戏,那曲调真有绕樑三日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时分,我们兜兜转转走进了绩溪博物馆,对这座历史文化浓重的皖南小城作进一步的了解。绩溪县的历史可上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夏、商时期,当时归属扬州。到了春秋战国又分别属于楚、吴和越国,直至大明洪武元年绩溪县归属徽州府,最终2000年6月份,宣城市成立绩溪归属宣城市至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绩溪作为一座从大山中走出来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地理环境上显得特别重要,它即是黄山山脉和西天目山山脉的结合带,又是长江水系与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它重峦叠嶂、溪流纵横且地势又高于邻县,所以史冠美名“宣歙之脊”。绩溪历史上隶属徽州数百年,著名的徽商文化在这里诞生,徽商们行贾四方,最终在大江南北被冠以“无绩不成街”的美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2天的清晨,清脆的鸟鸣声将我们从睡梦中唤醒,推门移步在扬之河畔,一缕曙光将岸边的亭台楼阁倒映在静静的河水中,这种宁静的美真是让人忘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神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今天上午我们就来到了这样的地方,这里东耸龙须山,西峙石笏山,天马山南屏,登源河北入,龙川溪绕村东流,浩浩荡荡汇入登源河,村形如船,犹如龙舟出海,它的名字就叫龙川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在龙川溪旁,在幽幽的绿荫丛中,粉墙黛瓦马头墙鳞次栉比,在古村的中心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大型祠堂,它就是号称“江南第一古祠”,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胡氏宗祠。说起龙川胡氏可是大名鼎鼎、人才辈出,其中耳熟能详的有胡富和胡宗宪,红顶商人胡光镛(字雪岩),现代孔子胡适,著名徽商胡炳衡以及他的孙子原国家主席胡锦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一个小小的龙川村,八山一水一分田,可就是在这个地方居然在大明期间诞生了24名进士,其中最著名的是大明成化十四年进士,大明少保大司徒户部尚书胡富,六十年后即大明嘉靖十七年状元,大明太保大司马兵部尚书,抗倭名将胡宗宪。为彪炳千秋,于大明嘉靖年间在村广场中央立起了一座高十米、宽九米,上书“奕世尚书”、“奕世宫保”,号称中国徽派石雕之最的大牌楼,从此这座著名的大牌楼就成了龙川人自豪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龙川水口登源河上,横跨着一座型如彩虹的大型桥梁,当地的百姓称其为“官桥”,原来它是大明户部尚书胡富荣归故里时个人捐资建造的,百姓们为感谢他的恩德将桥起名为“官桥”,400多年来“官桥”经历了不计其数的风霜雪雨且依然坚固如磐、气势如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龙川村,这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地方,它古朴古韵让人心生向往,它那宁静惬意环境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实在让人流连忘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曾经是徽杭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集散地,这里原先是一个水陆码头,因大量的物资需从登源河运往全国各地,人们认为这里就是个聚财之地,于是这里开始人丁兴旺起来,某一天南朝大梁助国镇天大将军耿源进和胞弟耿汝进衣锦还乡路过此地,被这里的山水环抱的旖旎风光深深吸引,于是决定放弃还乡长居于此取名仁里,仁乃二人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明清时期这里的人气已聚集到相当的规模,人称有千丁万灶之态,于是戏称这里是“小小绩溪县,大大仁里村”,后来又因程姓居民主导了这里的姓氏规模,故又改名为程里,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就生长在这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里又是古徽州名副其实的“程朱阙里”,自古以来仁里的人文气息非常浓厚,自元朝时期程燧在此创办翚阳书院后,以后各朝各代在此开设书院学堂犹如雨后春笋陈出不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风格的庭院式园林景区,虽然面积不大却是绿荫满园小桥流水,四周长廊环绕十分招人喜爱,这里非常的小众,当我们进入的时候犹如包场一般,它的名字叫《明清紫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午后天气有点闷热,但在这曲径通幽的环境中,我们一行8人绕廊而转却又感到绿荫中凉风徐徐心情十分的好,以致于跑到戏台上云步绵绵、水袖长舞一番,实在让人有点忍俊不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用过晚餐后乘天色尚早,在绩溪老街上转转,漫步在扬之河畔,只见晚霞映红了天空,两边的民居连同灿烂的晚霞一起倒映在静静的河水中,江南的初夏实在美得让人心动不已。随着夜色的来临,扬之河两岸华灯初上,另一种恬静的美像画一样展示在你的眼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鄣山,东挽天目,西携黄山,在春秋时代,这里是吴越的分水岭,传说中这是一个很“仙”的地方,似乎道教文化对这里的影响很深,传说轩辕黄帝曾携带容成子、浮丘公到此采药炼丹,哈哈,山不在高有神则名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已是行程的第3天了,天气预报说今天是晴天,最高气温31℃。我们驱车来到了鄣山大峡谷,当我们走到谷底的时候,顿时感到一片清凉。这位大哥站在岩石上抬头望着远方,只听他一声感叹: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鄣山大峡谷又被称为“伟人谷”,我们跟随着山涧溪流一路前行,这里的山林、藤蔓和岩壁青苔也一路跟随着我们,当我们再次来到峡谷底部的时候,溪边的一块巨石吸引了我们的视线,哇!这不是毛爷爷他老人家吗?于是纷纷驻足与之合影,哦!现在知道为啥称这里是“伟人谷”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马上要出峡谷了,不经意间在观景平台上见到了一块在无数景区都能见到的一块标语牌,但依然感到很亲切,“我在鄣山大峡谷等你”,一起合个影吧,让你等久了,但也该跟你说再见了,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条全长20余千米的古郊道,始建于大唐年代,是中国继“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后第三条著名古道,它是绩溪人通往山外的重要捷径,它的名字叫“徽杭古道”,它即是徽商和浙商互通贸易的重要通道,又是一条集自然风光及神秘文化的走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体验我们的前辈如何走出大山的艰辛,感受山中神秘文化的奥秘,我们顶着烈日走在无林荫遮挡的山路上,正准备深入山间的时侯,8人团中有3人不堪崎岖山路引起的疲惫而退出了徒步前行,另有5人继续发扬当年红军翻越横断山的精神一路向上攀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虽然在烈日登山的过程确实让登山者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但一路如画的风景让我们消去不少疲劳,一路欢笑一路向上,终于登上了本次体验路程的最高点~江南第一关,小憩片刻,带着自豪感一起留个影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夕阳即将西下,在这条古道上即没有西风更没有瘦马,只有我们轻松下山的身影,更有那努力向上攀登并志向走出大山的徒步者们,相遇时一声“你好、加油!”的互相问候充满了温馨和友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4天,天气依然晴好,今天要体验的是华东三大最险最美盘山公路之一~皖浙天路,它的起点为绩溪县家朋乡,终点为绩溪县荆州乡,全长30公里。这是一条新兴的自驾公路,被自驾者们戏称为“皖浙边界的唐古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是5·1长假刚过,路上人很少,不多时就来到了梅干岭观景台,这里的梯田很美,尤其在油菜花盛开时节,放眼望去层层叠叠花团锦簇,一望无际的金黄色,实在有点美翻天的感觉。可惜当我们来到这里的时候,已经是层层叠叠的油菜籽了,不过镜头里的景色还是挺美的(呵呵,有点自我安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尚村,一个皖南地区罕见的多姓氏千年古村,唐末年间战乱四起,各士族大户纷纷迁入皖南徽州,当时尚村地偏景美,于是都选择落户此地。村中现在住民有10个姓9个祠堂,但各宗族从无发生纷争械斗,一片和睦友好气氛。我们在村里兜兜转转,结果山坡上一片美丽的梯田吸引了我们,只见田中波光粼粼犹如天空之镜,蓝天白云青山全都倒映其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笔架峰,号称皖浙天路第一胜景,只见其峰峦叠翠、险峻陡峭,大气磅礴只是望不可攀啊。大家在此纷纷打卡,将天然美景收入囊中且继续赶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离开了笔架峰继续前行,不多时来到了皖浙天路第一瀑~情人瀑,站在瀑布前,你可以看到一条瀑布从山顶似泻而下,当到了下面的岩壁上顿时变成了一幕漂亮的水帘,刚和柔的完美结合,可能这就是情人瀑名字的由来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着走着突然地势开扩了,山路边有一个宽阔的广场,广场上停着一辆石砌的SUV,终于来到了天路的终点,大家很兴奋,虽然我们走过了30公里,但我们经过了351个弯道和21个回曲。想不到传说中险象环生皖浙天路就这么被我们轻松征服了,一起在车牌为皖P·天路351的石砌SUV前留个影吧,接下来我们将带着征服天路的余威向另一个皖南文化诞生地泾县进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泾县,一个非常古老且又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的发生地。泾县历史可追溯到先秦时期,著名的中国宣纸和与中国湖笔齐名的宣笔均出自这里。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却是追随着诗仙李太白的脚步而来,尤其是他的那首《赠汪伦》,不知影响了中国多少代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第5天的清晨6点,我们放弃了美味的早餐且带着干粮出发了,目的地就是那神秘的桃花谭。6点半我们赶到了景区售票处,可此处大门紧闭,一位扫地的大爷告诉我们,这里7点半才开始售票,好吧闲着也是闲着,就开车在景区外转转吧,谁知这一转却将我们转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在一个别墅区前我向一个老者求助:“大哥,我们迷路了,请问桃花潭怎么走?”“你们将车停在我院子里,然后顺着墙边小路走下去就到了。”,哈哈,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迹在我们身上发生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了景区一看,眼前没有潭,只有一条静静流淌的河,两岸的景色真是如诗如画,河边有条小船,登上去还真有几分“李白乘舟将欲行”的感觉,虽然今天没有见到河上的平流雾,但光影还是不错的,为美女们留下几张她们的靓影吧,感觉还是蛮仙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深深地感觉到,所谓的桃花潭,是汪伦将李白忽悠了,而李白在醉酒后题诗又将全国人民忽悠了1300年,因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根本不是桃花潭,而是青弋江上游段(听说离此十里外有个桃花渡,但那里没有桃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时李白被其粉丝汪伦是这样忽悠的,汪伦在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家。”,结果馋酒的李白扛不住诱惑来了,一看这里只有一家酒店哪来的万家酒家呀?汪伦诡辩说:“哈哈,老师误会了,这家酒店老板姓万,他家的酒是极好的,老板娘也是极美的”。我感觉汪伦这句话没毛病,看,老板娘开门出来了,不错吧?哈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看,这就是当年的踏歌台,李白酒足饭饱后正准备离开,谁知又被汪伦在这上面表演的《大河之舞》感动了,立刻挥豪泼墨,写下了一首千古传颂的《赠汪伦》,同时汪伦也随着这首优美的诗句像王曦之家的燕子一样,“飞进寻常百姓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查济,一个很美的古村落,人称中华写生第一村。村中居民十有九人姓查(zha),该姓源于西周时期从姬姓中分离后改姓查。大唐初始唐高祖登基(公元618年),查济始祖查文熙任宣州刺史兼池州刺史,在往返宣、池两地时,被查济的秀丽风光所陶醉,故在其致仕归里时迁居此地开辟村落,取名查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村中这座优美而富有特色的桥称为红楼桥,它建于大明嘉靖年间,由于整座桥均被绿色植物覆盖,因此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更有诗情画意的名字:“一帘幽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二甲祠又称光裕堂,它是大明王朝最暗却又是查济村最鼎盛时期的一座形象工程,无论是营造、装饰还是雕刻都形成了完美的艺术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查济古村建筑群座落在查济河两岸,具有浓郁的皖南建筑艺术风格,粉墙黛瓦马头墙,不管是石雕、砖雕还是木雕都完美体现了尤其是大明时期的艺术风范。1300多年的沧桑,始于隋唐,兴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最后于晚清时期没落直至废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是旅程的最后一天,清晨5点多我们爬上了村上小筑民宿的四层露台,朝霞开始挂在了山顶之上,山下一层薄薄的雾围绕着山林和村庄,就感觉到这不就是一幅美丽《富村山居图》吗?真的让我醉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太阳从山顶升起来了,但这里除了枭枭的炊烟和此起彼伏的鸡鸣声外,依然是那样的安静。好想在这里多住些日子,但家中有很多牵挂的人和事,又不得不让我们回到那现实中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绵绵延延3000多年,而中国的文房四宝又是中华书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人们的记忆里中国的文房四宝应该是指湖笔、端砚、宣纸和徽墨,可有谁知道,比湖笔历史更早的是宣笔,比端砚历史知名度更高的是歙砚,但这两项艺术珍品又产自哪里呢?那就是来自中国皖南的宣州和徽州,所以皖南人可以自豪地说,宣徽文化对中国历史文化尤其是其中的中国书法艺术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你会被它特有的建筑艺术风格所震撼,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一种千年的白色浪漫中,青山远黛,近水含烟,错落有致的白色建筑恢弘大气,超凡脱俗,尤其那如翻卷飘扬的艺术线条,这种独一无二的博物馆建筑艺术,不由得你不感叹,这是中国最美的博物馆没有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凡是来到中国宣纸文化园的美女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惊呼,哇,太美妙了,随处一拍都是大片啊!也的确是,当你走在犹如洁白的宣纸腾空飞舞的大厅里,顿时感觉好似云中漫步一般,这种奇妙无比的感觉真的太好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说到纸的发明大家一定会想起他~蔡伦,是的,他是世界造纸术的开山鼻祖,但说到宣纸的发明跟他就没有直接的关系了,它是由一位叫孔丹的人发明的,但发明的原由又和蔡伦有关了,因为孔丹是蔡伦的关门弟子。东汉末年,蔡伦仙逝,为了让师傅永远名垂青史,孔丹决心要造出一张号称千年不朽的寿纸为师傅画像,通过九死一生的努力,终于在泾县找到了最理想的制纸材料~青檀树,又经过十年的苦心专研,世上第一张柔中有坚、光而不滑、洁白如玉、不腐不蛀且墨韵丰富的纸在宣州泾县诞生了,按当时的习惯,这张纸就被称为“宣纸”。</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短短的六天宣州之行结束了,从绩溪到泾县,饱览了青山绿水的美丽,同时又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历史有了进一步地了解和收获。中国皖南,一个风景秀丽又饱藏着浓厚诗韵文化的地方,我虽兜兜转转来了好几次,可每次都是意犹未尽,记汤显祖曾经感叹:“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可我和他不同之处就是“梦中尽徽州”,去皖南多走一走吧,这里没有失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