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初夏新疆游记(下)乌鲁木齐会好友

闲云野鹤

<p class="ql-block">结束了五天的伊犁游览回到乌鲁木齐,开始随团周边游。14号和15号随团到天池景区和吐鲁番景区游览,但由于天气原因游览体验不佳。值得称道的是在吐鲁番一家回民饭店品尝到的一顿正宗的美食。</p> <p class="ql-block">14号到天池景区参观,在进入天池景区前,到哈萨克族风情园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由于20年前和14年前曾经两次来过天池和吐鲁番,加之当天天气不佳和游人太多的缘故,所以这次的游兴很是不高,只是盼望着结束旅程,抓紧时间去和朋友们相聚。</p> <p class="ql-block">当天,天池景区的人真叫个多啊!仿佛半个中国的老头老太太都来到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天气的缘故,在天池边上远观雾蒙蒙的。</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是我2010年8月用卡片机拍的,对比一下就看出天气的差距了。天山的博格达峰看的比较清楚,而这次根本看不到。</p> <p class="ql-block">吐鲁番当天刮起了沙尘暴,空气中弥漫着沙土气味,PM2.5显示超过了500,黄沙蔽日,每个人都自觉的戴上了口罩。</p><p class="ql-block">当时显示的地表温度为45°C。</p> <p class="ql-block">这两张照片也是2010年8月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虽然八月的天气炎热,当时的地表温度已经达到50多度,可是蓝天白云还是很美的。</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吐鲁番品尝了一次“九碗三行子“正宗的回族宴,宴席上的菜是用九个完全一样的碗来盛的,并且要把碗摆成每边都是三行的正方形,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成三行,所以叫做”九碗三行“,回族谚语还有“九碗三行子,吃了跑趟子”的说法。对于这片神秘的土地来说,它不仅承载着饮食习惯,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九碗三行子”中间通常是一道水菜,将这水菜拿掉之后,便形成了个“回”字。</p><p class="ql-block">而九这个数字在当地人看来是吉利的,所以“九碗三行子”代表着当地人们最美好的愿望,也就是希望民族繁荣、生活顺遂。</p> <p class="ql-block">离开火焰山景区前往郡王府游览。在这里有具有新疆特色的坎儿井。</p> <p class="ql-block">郡王府因其建筑年代久远,早已失修。现在的郡王府是根据史料记载基本按以前维吾尔族建筑风格、布局、规模重新恢复兴建的。占地面积二十二亩.宫殿建筑面积二千五百平方米,大门及院墙造型别具一格,庄严、古朴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院内种植的各种果树和葡萄郁郁葱葱。</p> <p class="ql-block">苏公塔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即 1778年,吐鲁番郡王苏来满二世为纪念和表彰其父,清朝吐鲁番王府第一代郡王、大清辅国公、参赞大臣额敏和卓的功绩而修建的。</p><p class="ql-block">苏公塔为类圆柱形塔,耸立于清真寺前右隅。它造型别致,塔身与广州光塔相似,可能修建时有所借鉴。塔体自下逐渐向上收分,收分很大,愈上愈加紧缩,以浑圆顶益收结,顶上有塔刹。苏公塔是木材奇缺的吐鲁番维吾尔族建筑大师们创造的具有伊斯兰建筑风格的艺术珍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结束了吐鲁番的游览,回到乌鲁木齐后旅游团的活动就要结束了。在回城的路上,路过盐湖服务区,这是几天行程中的最后一个服务区。</p> <p class="ql-block">在我的职业生涯的后十年中,由于工作的关系与全国许多省市劳动部门的人员交往较多,也因工作关系与很多人结下了比较深的朋友情谊,二十多年中有一段时间是经常接触和互相走动。目前我已经退休将近八年,和这些朋友的走动虽少了许多,尽管不常见面但心中时常想念,平时通过微信保持着联系。</p><p class="ql-block">这几年有时也借着到各地旅游的机会与老朋友再次欢聚,述说当年的趣事和多年的情谊,酒酣之时也会忘情的挥发那种朋友间的真实情感。</p> <p class="ql-block">16号中午,我的老朋友、乌鲁木齐原公务员局长郭利群到我们住宿的地方接上我们,来到市中心的一家维族餐馆品尝了一顿地道的新疆维族特色餐—拉条子(拌面),下午陪同我们前往新疆著名的古生态园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新疆古生态园景区内汇集了上亿年的硅化木群、千年古胡杨、“天外来客”陨石群、珍稀动物普氏野马和中国最大的汗血宝马展示基地。</p> <p class="ql-block">胡杨木,千姿百态诉说着几千年的历史沧桑。</p><p class="ql-block">胡杨树“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胡杨,一亿年的历史”。铮铮铁骨千年铸,不屈品质万年颂。</p> <p class="ql-block">硅化木是真正的木化石,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被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硅替换而成的树木化石。它保留了树木的木质结构和纹理,颜色为土黄、淡黄、黄褐、红褐、灰白、灰黑等,抛光面可具玻璃光泽,不透明或微透明。</p><p class="ql-block">优质的硅化木售价最高可以达到约900元/公斤。</p> <p class="ql-block">马技表演是园区里的一个重头戏,吸引着八方来客观赏,其中有价值连城的纯种汗血宝马。</p> <p class="ql-block">园区里还有一些现存数量有限的普氏野马。</p><p class="ql-block">普氏野马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新疆、甘肃和内蒙古等地,但由于盗猎和生态环境的变化,其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几乎灭绝。为了保护这一物种,中国启动了“野马返乡计划”,从国外引进普氏野马,并在新疆等地进行繁育保护,逐步恢复其野生种群。</p> <p class="ql-block">16号晚,在乌鲁木齐的几个朋友在小羊村酒店为我们一行举办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接风宴。老朋友相见分外亲切和高兴,把酒言欢互诉相交二十余年朋友情谊和分别十余年的相思、相念之情。美酒、美食让大家都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行四人与乌鲁木齐的几位朋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和我的好朋友利群老弟相互敬酒。</p> <p class="ql-block">原新疆自治区人社厅培训处长常学治,是我已经交往了20余年的老朋友。前几年由于做过较大的手术已经戒酒六年有余,这次见面,常老弟破戒了。</p> <p class="ql-block">为了助兴,利群老弟现场演奏口琴。</p> <p class="ql-block">相识二十余年,也是十多年没有见过面的朋友,新疆琪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老总—王琪越。</p> <p class="ql-block">新认识的朋友王利红和甘丽娉,她们两人是新疆著名财务专家、高级会计师。其中,甘老师也是新疆创业培训的一名资深教师。</p> <p class="ql-block">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一个培训学校的校长张倩由于在老家陪同病重的老母亲而不能到场,特地委派其外甥李平来参加接风宴,</p><p class="ql-block">张倩、李平时团队目前正在进行着自有2000亩土地上计划投资5亿元的建设项目。</p> <p class="ql-block">17号早上,利群和学治两位老弟驾驶两辆私家车带领我们前往亚心和天山大峡谷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亚洲大陆地理中心</p><p class="ql-block">一九九二年七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所,会同世界地理学家运用世界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确定了新疆乌鲁木齐西南方二十六公里处(东经87°19'52"。北纬43°40'37")就是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的坐标。"亚心"作为一个特别的地理概念,显然是历史与自然无意中赐给中国人的一种幸运,它是一份难得的宝贵资源。它既是"亚心之都"--﹣乌鲁木齐的名片、新疆的名片,中国的名片,更是亚洲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在进入亚心景区后发现了许多马兰花,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p><p class="ql-block">马兰,也叫马莲、马兰花等,而它的真正学名是马蔺,属于鸢尾科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不简单的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的“神草”,带给我们蓝紫色的迷人梦幻。</p> <p class="ql-block">2004年7月,劳动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开展的SIYB项目的logo的原型就是马兰花。取意是马兰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风吹雨打都不怕。至今,中国的创业培训仍称其为马兰花创业培训。</p> <p class="ql-block">离开亚心,中午学治老弟在一个装修考究的农家院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民族特色午餐,然后前往天山大峡谷景区游览。</p> <p class="ql-block">18号,是我们一行四人在乌鲁木齐的最后一天,上午利群老弟陪同我们逛市景。首先来到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所在地附近的人民广场。</p><p class="ql-block">王震将军题写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纪念”碑矗立在广场中间。</p><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又来到市政府所在地的市民广场游览</p> <p class="ql-block">你还记得刀郎的《2002年第一场雪》那首歌吗?这首歌带红了八楼、带红了二路公共汽车,也让刀郎在全国一炮走红。</p><p class="ql-block">八楼是1959年为了适应新疆接待工作的需要,建造了当时乌鲁木齐也是新疆最高的八层高的自治区招待所(现名称为昆仑宾馆),成为乌鲁木齐一个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成为目前乌鲁木齐的一个网红打卡地。周恩来总理、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来新疆曾经下榻于此。</p><p class="ql-block">有幸的是,2010年8月随我们局的考察团到新疆乌鲁木齐时,以自治区政府客人的待遇也在这里小住两晚。</p> <p class="ql-block">八楼的昆仑宾馆还在,原来的2路公交车已被地铁和BRT所取代,而八楼站的2路车线路牌因刀郎而被保存了下来!上面多了“线路取消 保存留念”8个字!</p> <p class="ql-block">下午,利群老弟陪同我们到红光山公园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18号晚上,王总为我们一行四人在富丽堂皇的金石榴达瓦孜民街举办了隆重的送别宴会。</p> <p class="ql-block">金石榴达瓦孜民街位于高新区(新市区)鲤鱼山南路,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近千人就餐。融合了新疆少数民族特色的装修风格,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正宗的美食文化和民族文化,还能现场观看各种民族歌舞。</p> <p class="ql-block">为了给我们饯行,王总特意邀请她的姐姐—王彩萍女士出席宴会,并将在其后的演出中登台献艺。</p> <p class="ql-block">王总的朋友也是我们的新朋友饶海涛和段文杨两位老总应邀参加送别宴会。</p> <p class="ql-block">“达瓦孜”意为高空走绳,是维吾尔族的一种杂技艺术,有千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表演者手持长约6米的平衡杆,不系任何保险带,在绳索上表演前后走动、盘腿端坐等一系列极具观赏性的技艺。“达瓦孜”历来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我们四人和当晚主持晚会的新疆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也是王总的朋友张镭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王总的姐姐—王彩萍女士是乌鲁木齐著名的民歌演唱家,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盛装登台演唱了两首歌曲。</p> <p class="ql-block">19号早晨我们七点左右离开住宿的地方,前往乌鲁木齐地窝堡机场,九点多飞机起飞,于中午一点半平安降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结束了这次令人难忘的新疆之行。</p> <p class="ql-block">后记:我们同行的四个人平均年龄已经是68.5岁,年近古稀之年。都是相交五十多年的故友,其中,管兄年龄最大,是我和刘兄曾经一个连队多年的战友,刘兄是我在新华中学高中(尽管不是一个班)的同学,我们两个人是同乘一辆车到的部队,又同时在一个连队的一个班,魏兄是我的发小同学,一起进入新华中学读初中的同学。</p><p class="ql-block">我们四个人是第一次相伴出行,一路上相互照顾、相互帮助,愉快的完成了这次十二天的大美新疆游。</p><p class="ql-block">这次出行给我的感觉是,新疆不仅仅是山美,水美,景色美,更主要的是人更美。一路上无论是陪同我们的导游还是我们遇到的出租车司机或是餐馆中的老板和工作人员,我们都能体会出民族一家亲的那份真挚情感。</p><p class="ql-block">对我来说,伊宁的还愿之行也算是夙愿已偿,心里已经没有了遗憾。</p><p class="ql-block">更为重要的是我在乌鲁木齐的几位朋友,尽管都已经十年多没有见过面了,但好像是昨天才刚刚分手一样,他们的热情款待让我们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乡。</p><p class="ql-block">十二天的旅行虽然短暂,留下的回忆将永远伴随着我们。</p><p class="ql-block">不知此生能否还有机会再踏上新疆的大地,但此行已经足矣!</p><p class="ql-block">最后,我也代表我们同行的四个人向所有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真诚邀请朋友们在方便的时候来天津做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