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夫•桃源红

钱未央

<p class="ql-block">  湖红工夫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红茶名品,桃源红茶是湖红工夫的典型代表,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冠,因品质一流在中国红茶发展史上留下了不朽篇章。</p><p class="ql-block"> 桃源民间沿袭至今的祭祀习俗里,有一个“献茶”的礼节,俗称“晋椒”。祭祀的唱词“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出自楚人祭祀天神的乐歌《九歌》首篇《东皇太一》,词中“椒浆”是桃源先民用来祭祀神灵的茶饮,是桃源红茶的原始发端。</p><p class="ql-block"> 桃源,典藏在洞庭湖尾闾,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交汇之处,奇峰比肩、溪瀑交汇,四季冷热分明,干湿两季明显,是典型的亚热带农业生态区,被地理学家和史学家公认为北纬30度优质茶产区“黄金带”。</p><p class="ql-block"> “南方有嘉木,其叶有真香。”陆羽在《茶经》中记载,中国茶叶盛产之地在南方。西晋《荆州土地志》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p><p class="ql-block"> 唐朝大诗人刘禹锡被贬朗州(今常德市)司马期间游历桃源,写下一首《西山兰若试茶歌》,真实记录了发生在桃源境内的一次重要茶事活动。“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诗中将桃源茶与陆羽推崇的蒙山、顾渚茶类比,评价极高。</p><p class="ql-block"> 咸丰七年,赣粤茶商在桃源设庄收购鲜叶,试制工夫红茶,并以建红名义出口欧洲。同治四年(1865年),以桃源为主要原产地的“湖红工夫”,与祁红、建红并列荣登中国红茶三大品牌宝座。自此,以桃源沙坪为集散埠头,桃源工夫红茶源源不断地出口国外。</p><p class="ql-block"> 桃源县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饶的物产,自唐代以来就建立起了发达的水陆驿道系统,工夫红茶在国际市场盛行,官府驿道与茶叶商道共生共荣,使桃源成为中蒙俄万里茶道和西南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 桃源县南部的崇山峻岭间,至今掩映着七条写满传奇的茶马古道。马蹄与驼铃、车辙与汗水共同书写下“茶马互市”和“万里茶道”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传奇,发生在桃源工夫红茶与时俱进的每一个历史时期。1954年,经湖南省商业厅批准,桃源县在老茶行林立的沙坪镇兴建国营湖南桃源茶厂,根据市场需要精制工夫红茶和加工生产红碎茶。桃源茶厂生产经营的40余年间,在湖南茶界创造了诸多奇迹。如今,老茶厂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在时光里静默。古树旁、凉亭内,同德堂石碑依然挺立,见证着桃源红茶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之后,桃源红茶的高光始于一片神奇的大叶。1969年,“潇湘茶仙”卢万俊在桃源县茶庵铺镇深山发现了一株良种野生大叶茶树,经权威茶叶专家审定后被确定为湖南茶树地方良种,命名为“桃源大叶茶”。</p><p class="ql-block"> 天赐的地理、多样性的土壤气候、优良的生态环境共同孕育出的这片神奇大叶,既具大叶种的血统、又有小叶种的气质,是中国优良茶树品种资源宝库中一朵独具魅力的奇葩,芽头翠绿肥硕、水浸出物丰富、酚氨比协调,外形幽美婷立、滋味醇厚鲜爽,是生产优质红茶的最佳选择。</p><p class="ql-block"> 桃源野茶山里藏,家茶哪有野茶香,家茶香满三间屋,野茶香过九间房。桃源县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年云蒸霞蔚,境内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葱茏、茶香遍野,是雪峰山余脉的天然基因库。零星老茶树或成片野茶林在保护区内肆意生长着,地理、阳光、水分、土壤,一切都刚刚好。这些分布在常绿阔叶林林冠之下的野放茶在岁月的洗礼中优胜劣汰,于老树绽放新芽。</p><p class="ql-block"> 好原叶打下好基础,好工夫成就好滋味。茶庵铺镇的茶文化博物馆里,铁锅、土灶、竹盆、石磨、水车,古老的制茶工具像功成身退的大将,在红茶盛世里静享天年,看绝世技艺代代相传。</p><p class="ql-block"> 烘焙、筛分、拼配,看似简单的流程,需要长时间沉淀和无数次打磨。技艺的传承、人叶的默契,缺一不可。桃源县成百上千的茶人共同将情怀与抱负揉进茶香,以“四红”致敬茶祖,传承经典。</p><p class="ql-block"> “红金芽、红工夫、红曲螺、红茯砖”——桃源四红在吸收传统制茶工艺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科技,茶叶品质迅速提升,色、香、味、形俱全,其独有的华贵雍容、浓醇鲜香深受消费者青睐和业界好评,先后荣获第四界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中茶杯”特等奖、“国茶杯”第五届中华茶奥会金奖、“湖南十大名茶”。 </p><p class="ql-block"> 桃源县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桃源红茶承载百年“湖红工夫”底蕴,从远古的茶马古道走向新时代三产融合的康庄大道。15万亩茶园、5万吨茶叶加工能力生产线、30余家茶企共同擦亮湖红工夫“桃源红茶”县域公共品牌。</p><p class="ql-block"> 片片大叶、缕缕茶香,桃源红茶温柔了时光,芬芳了天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