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日天气:晴,当地气温:35~21℃。重庆不愧是山城,早晚温度还是挺凉爽的。今天兵分两路,一路去长江索道,我们三人去重庆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乌杨阙</p><p class="ql-block">汉魏(公元65--265年)忠县将军村出土</p><p class="ql-block">阙为古代宫殿、祠庙或陵墓前具表征意义的楼观,常左右成对。乌杨阙石质,砂岩,主阙通高5.4米,进深1.7米,于2001年在三峡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中发掘出土。复原后的乌杨阙为重檐庑殿顶双子母石阙,自上而下依次由脊饰、阙顶盖、上枋子层、扁石层、下枋子层、主阙体、阙基七部分构成,具有顶盖出檐宽、阙体收分大、构造简洁的特点,因而显得造型格外挺拔、巍峨,对汉代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阙身雕刻青龙、白虎等图案,展现了汉代雕刻艺术神韵。</p> <p class="ql-block">巴人与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川盆地在2.5亿年前曾是一片海洋,随着地壳隆起,山体抬升,海洋变成陆地,咸味的海水在山体中固化成岩层,潺潺的泉水冲刷岩层后流出山体形成自然盐泉,并最终汇入江河之中。盐既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上天对三峡的厚赐。考古证明,至迟在周代,三峡的先民已经能够将上天的厚赐转化为无尽的财富。三峡盐业在世界早期制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2000年前巴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p><p class="ql-block">与新石器时代相比,夏商周时期人们利用三峡通行的能力大为增强,三峡作为经济、文化传播廊道的作用益发明显。各族群在三峡地区风云际会,他们之间虽有战争,但主旋律仍然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在这里,巴文化、楚文化双星闪耀,丰富和发展了三峡文化。</p> <p class="ql-block">这是巴人晾晒盐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p> <p class="ql-block">傅将军金印也是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巴蜀符号</p><p class="ql-block">巴蜀符号四川盆地战国﹣﹣西汉早期流行的一种文化符号,广泛刻铸在铜容器、乐器、武器、工具上,并且作为铜印章的印文。对于这种图形与符号的组合,学者称之为"巴蜀符号"。</p><p class="ql-block">巴蜀符号中许多带有原始巫术色彩,如面具纹、神树纹、眼形器纹、手形纹、心形纹、璋形纹、戈形纹等。这些符号单独不能解读,只有当它们构成特定的组合时才具有意义,且这种意义往往只有当事人才能解释,这平添了巴蜀符号的神秘感。</p> <p class="ql-block">巴郡胸( ga )忍令景云碑</p><p class="ql-block">东汉(公元25~220年)</p><p class="ql-block">云阳旧县坪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该碑是东汉巴郡胞忍(今重庆云阳)令景云叔于的功德碑,立于公元173年。碑首圆弧形,有三个浮雕图像:中为妇人启门,两侧为凤鸟和持药仙兔。碑身两侧分别雕青龙与白虎。正面为阴刻云气纹边栏,栏内有隶书铭文十三行,共三百六十七字。内容前半部叙景云家族源流和生平事迹,后半部则是对景云品行的赞颂和英年早逝的感叹。</p><p class="ql-block">景云碑是三峡文物保护工程的重要发现之一,极具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学者誉其为"西南汉代第一碑"。</p> <p class="ql-block">青铜虎钮錞于原来是一种打击乐器。</p> <p class="ql-block">跋山涉水纤夫险</p><p class="ql-block">三峡水流波涛汹涌,河道蜿蜒险峻,传统木船逆流而上需要纤夫拉纤。纤夫们光脚行进在崎岖的江岸上,坚硬的岩石上,通过绳索以人力拖拉船只穿越险峻的三峡。三峡纤夫的勇气和力量成为勤劳、朴实、坚韧精神的代表。他们劳作时呼喊的号子﹣﹣川江号子,响彻大江深谷。</p> <p class="ql-block">人文古迹</p><p class="ql-block"> 三峡不仅有雄奇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人文古迹。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里的人们崇尚英雄、寄情山水、和谐包容。他们将心中的敬仰与情感树立在大地上,书写在书本里,镌刻在山石间,流传在口头中。涂山寺、黄陵庙、张飞庙、白帝城,承载了人们对历史英雄的敬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古老而神秘的巫文化,时至今日仍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在漫长的时光里,遍布峡江的历史人文古迹早已充盈了山水的精灵,成为三峡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令人神往之地。</p> <p class="ql-block">石柱太保祠</p><p class="ql-block">露肩风餐誓不辞,饮将鲜血代腿脂。凯歌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时。</p><p class="ql-block">-﹣明·朱由检(崇祯皇帝)</p> <p class="ql-block">铜关公像</p><p class="ql-block">清代(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旧藏</p><p class="ql-block">关羽是中国历史上"忠""信""义""勇"集于一身的道德楷模,在过去,有"文奉孔子、武奉关羽"之说。作为蜀汉著名英雄人物,关羽在三峡亦深受敬仰,现存有许多带有"老关庙""关帝庙"的地名或祠庙。这件大型铜关公座像高270厘米,原在渝中区较场口关帝庙内供奉,1959年移至重庆市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刘镕经游白鹤梁诗</p><p class="ql-block">游白鹤梁</p><p class="ql-block">江水西来去自东,浪淘淘尽几英雄。两三鸣鹤摩天渐、卅六鳞鱼兆岁丰。皇枯序诗刘转运,元符纪事黄涪翁。遍舟载得潞州酒,醉听渔人唱晚风。</p><p class="ql-block">民国丁丑仲春,玉山老人刘镕经题,年七十六岁矣。邑人刘树培涂鸦。同游文君明盛、王君伯勋。</p><p class="ql-block">刘镕经,自号玉山老人,重庆涪陵人,民国初曾为四川兴文县教谕,彭水县、井研县训导等。刘树培,字维基,涪陵人,书学柳赵,笔势雄健,章法奔放无拘,为民国时期川东著名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牧童花卉纹方形石水缸</p><p class="ql-block">清代(1644~1911年)</p><p class="ql-block">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旧藏</p><p class="ql-block">石水缸是巴蜀民间常用的生活物件,富裕人家往往在水缸上雕塑精美的吉祥图案,代表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件方形水缸外壁正面雕塑有牧童骑牛、牡丹花卉、宝瓶等纹饰,寓意田园野趣、花开富贵、平平安安等。缸的四角分别雕塑有角神,其夸张的艺术造型,显示了巴蜀传统石雕工艺的精湛水准。</p> <p class="ql-block">宜昌天然塔</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晋代,现塔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原址复建,塔高48.3米,塔身7级。大门面江,门额正中刻"天然塔"三字,两边石门柱阴刻"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十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三峡沿江两岸的塔,普遍有"培地脉、壮文峰,制客山、镇水口"的功用。天然塔的名称又寓意"以人为之力,行天然之事",彰显天地人和谐共生的理念。</p> <p class="ql-block">三峡动植物</p><p class="ql-block">三峡地区是中国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以重庆段为例,分布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800余种,无脊椎动物4300余种,野生维管植物近600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84种,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12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崖柏、琪桐、银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叶猴、林麝、中华秋沙鸭等。鱼类有180余种,其中,有长江鲟、中华鲟、胭脂鱼等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60余种。</p> <p class="ql-block">正和水中央,江赛出水长泥牛签云雨,如马戒舟航。天意存低履,神功接混茫。干を主解究,行上把垂堂。</p><p class="ql-block">﹣唐·杜有《遊飛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