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昨夜的雨到早晨终于停了。上午八时离开屯溪漫时光宾馆,去往江西婺源县江湾镇旃(zhan)坑村。快到江湾镇时就堵车了,有去江湾景区的、有去篁岭景区的,挤在前方分叉道口缓行,耽搁约有半小时才畅通,九点五十分接近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春天的田野,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从车窗向外欣赏之时,已隐隐看见前方徽建路标---旃坑二字,就近再一看,正是千年古村落,秀美旃坑村。于是,车子从公路拐入岔道。</p> <p class="ql-block"> 旃坑村口有条中平溪河,溪河之上是中平溪桥,站在桥上看远山近水,春和景明,烟火人家,若隐若现,仿佛一幅灵动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过桥进村刚驶一小段就是一个转弯处,我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发现路边的墙壁上有许多牌牌,于是转过弯即停车,从车上下来去看牌牌,正是“萧江大宗祠”介绍,再看大门是锁着🔒的。</p><p class="ql-block"> 因是省保文物,村里制定了文物保护管理责任制,按小蓝牌上提示,我立马给细华书记打电话,说明从南溪南来的,细华书记一听就明白,他说正在外有事,待会赶过来。就此,我们先在外围看看。</p> <p class="ql-block"> 第六批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婺 源 明 清 祠 堂</p><p class="ql-block"> 旃 坑 村 萧 江 宗 祠</p> <p class="ql-block"> 萧江大宗祠,本名“萧江文武世家祠”,位于旃坑村头水口的湔(jian)溪西岸。</p> <p class="ql-block"> 萧江始祖萧祯是唐朝僖宗年间宰相萧遘(gou)的二儿子,时任上柱国将军领江南节度使。父萧遘在“朱玫之乱”中被诬陷蒙难。后“朱温篡唐”时,萧祯曾起兵讨伐奸贼,遭失败反被奸贼追杀,避难歙县篁墩山中,易萧为江,为区别其他江姓,故称“萧江”,他将三个儿子分散隐居,其长子江董迁婺源皋径夹溪山中,数年后,江董的后代萧江六世江文采迀居旃坑村繁衍生息,萧江逐渐成为旃坑村的大姓。</p> <p class="ql-block"> 据《萧江氏大宗统谱》记载,最初的萧江大宗祠,宋元丰末年(1085年)始建于攸山脚下,后因火灾被毁。明万历年间,在现地址兴建雄伟壮观的江南第一祠之萧江大宗祠,数年后损毁。清代康熙六年(1667年),正是旃坑萧江氏发展达到历史上第二个高峰的时候,于是举全族之力,大兴土木,在现址上重建大宗祠,历时1年竣工。之后数百年间又维修过几次,文革时期,萧江大宗祠古建筑受损害严重。2002年、2016年旃坑村又两次对萧江大宗祠进行维护修缮,成为现在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旃坑萧江氏历代科举人物列表中有13位进士、9位举人,可谓人才辈出。</p> <p class="ql-block"> 萧江十八门简介</p><p class="ql-block"> 萧江十世邦彦公生四子,老大支分五门、老二支分三门、老三支分三门、老四支分七门,共计十八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名人轶事之祭祖</p><p class="ql-block"> 萧江氏自古千百年来,流传着祭祖活动的文化遗产,每逢过年,正月初一至十四,为弘扬萧江文化,由萧江宗祠出资请戏班演戏,与村民同欢乐庆丰收,展望来年新气象。正月十五至十八为祭祖活动日,仪式感满满。</p> <p class="ql-block"> 湔溪与萧江大宗祠之间隔路相伴</p> <p class="ql-block"> 萧江大宗祠粉墙黛瓦的五凤楼式建筑群,与祠后山坡上的香枫、古樟、翠竹等,和谐地融合为一幅静谧安详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萧江大宗祠是现存的婺源萧江氏祖祠,为婺源乃至江南最大的祠堂,总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整座祠堂有木柱136根,用料考究,不仅规模大、建筑宏伟、雕刻精细,而且人文历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 细华书记很快赶来开门,领我们进去参观。走进宗祠的侧门,就见前院是一个宽敞的花园,绿草茵茵,有青石护栏半月形莲花池。</p> <p class="ql-block"> 花园正面前堂仪门为歇山顶式五凤楼,整座建筑高低错位,左右呼应,飞檐如翅翼,使整个大宗祠门厅豪华大气,正门上方有一块“文武世家”匾。斗拱飞檐下镶嵌“龙凤呈祥”的主题雕刻,万字纹、祥云纹、梅兰竹菊等纹饰组合,龙凤交织,瑰丽缤纷,古朴而典雅。</p> <p class="ql-block"> 萧江家族历史上又出皇帝、又出皇后(非常有名的萧皇后),又出“八叶宰相”,还出附马和许多进士举人,历史上名人辈出,所以门楣门檐的雕琢非常漂亮,图案精美,有龙有凤,雕刻不遮不掩,一展恢宏大气的名门望族之荣耀。</p><p class="ql-block"> 因南溪南已没有萧江宗祠了(文革期间被毁),所以旃坑萧江大宗祠是最久远的萧江氏统宗祠。</p> <p class="ql-block"> 正欲给五凤楼拍照之时,忽然,太阳出来了,使五凤楼显得更漂亮,我们很是惊喜,我说:“是祖宗显灵了,连太阳公公都懂我”,随即啪啪啪,连拍三张,仅仅几分钟,太阳又藏到云端里去了。</p> <p class="ql-block"> 前堂门厅两边柱子上的对联是:</p><p class="ql-block"> “万派发岷源萧江巨族</p><p class="ql-block"> 累朝开甲第阀阅名家”</p><p class="ql-block"> 前堂壁板上的一幅幅楹联,反映了萧江家族人杰地灵的辉煌历史和深厚底蕴。</p> <p class="ql-block"> 大门的背面与正面的结构和样貌基本相同,只不过梢间接左右两廊,有一边廊已损毁。</p> <p class="ql-block"> 先祖功绩在</p><p class="ql-block"> 后辈追赶驰</p> <p class="ql-block"> 前堂门厅两侧是抱鼓石(也称遮羞鼓),从前堂到享堂之间,是一个宽敞的院子,面积约120平方米,地面墁青石板。</p> <p class="ql-block"> 享堂粗梁大柱,鼓式石础,石阶、石栏、月台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 享堂正殿中央的照壁上悬挂萧江一世祖萧祯像,上方是“万代瞻仰”匾额,下方是木雕精美的长条香案。</p> <p class="ql-block"> 享堂门楣上木雕是一幅长卷,人物戏文、亭台楼阁、龙凤麒麟,构图极富故事性,画面生动,形态逼真。</p> <p class="ql-block"> 享堂内匾额楹联呈现笔酣墨饱的书法,或诗或句,寓意深长。</p> <p class="ql-block"> 灵动之笔,尽显人文之美。</p> <p class="ql-block"> 享堂背后是寝堂,中间隔着一个四披水檐天井。寝堂正中悬挂五位人物画像和人物简介,寝堂二楼是香火宫,用来安置历代去世者的神主牌位。</p> <p class="ql-block"> 萧江巨族至关重要的五位人物</p><p class="ql-block">中间:萧何,西汉时期的开国宰相</p><p class="ql-block">两边:萧衍,萧何二十五世孙,南朝的</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王朝梁朝开国皇帝, </p><p class="ql-block"> 史称梁武帝。</p><p class="ql-block"> 萧统,萧衍的长子昭明太子,萧 </p><p class="ql-block"> 江这一支就是昭明太子这 </p><p class="ql-block"> 一脉发展下来的。</p><p class="ql-block"> 萧遘,萧统的十二世孙,唐僖宗</p><p class="ql-block"> 年间宰相。</p><p class="ql-block"> 萧祯,萧遘的二儿子,唐僖宗年</p><p class="ql-block"> 间上柱国将军领江南节度</p><p class="ql-block"> 使,萧江一世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祖先功德波澜壮阔,浩荡如江河,流淌在子孙后代的心中,永存感激!</p> <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p><p class="ql-block"> 萧何(?--前193年),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历史上赞誉萧何的诗句有不少,例如:</p><p class="ql-block"> 宋代张耒的《萧何》诗中曰:</p><p class="ql-block"> “萧公府仰系安危,</p><p class="ql-block"> 功业君王心独知。”</p><p class="ql-block"> 宋代陈普《咏史上-萧何》诗中曰:</p><p class="ql-block"> “三人断尽楚关梁,</p><p class="ql-block"> 一诎雄吞十七王。”</p><p class="ql-block"> 宋代徐钧的《萧何》诗中曰:</p><p class="ql-block"> “相国人夸佐沛公,</p><p class="ql-block"> 收图运饷守关中。”</p><p class="ql-block"> 清代梁启超的《壮别》诗中曰:</p><p class="ql-block"> “孕育今世纪,</p><p class="ql-block"> 论功谁萧何?”</p> <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p><p class="ql-block"> 萧衍(464年--549年6月12日),字叔达,小字练儿,南齐时以门荫入仕,为“竟陵八友”之一,“竟陵八友”是南齐永明年间出现的一个文人团体,八友中沈约、谢朓最有成就,前者是南朝文坛领袖,文采卓绝;后者是南齐时代杰出文学家,唐代李白的偶像。</p><p class="ql-block"> 萧衍文武双全,才思敏捷,博通文史,善音律,精书法。即位后,仍爱好诗歌,素有“诗人皇帝”之称,曾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在其倡导下,南梁的文学艺术得到长足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萧衍最有名的诗有:《东飞伯劳歌》、《游仙诗》、《莫愁歌》。</p> <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p><p class="ql-block"> 萧统(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维摩,梁武帝萧衍长子,于天监元年(502年)被册立为太子。他少年神童,聪慧仁德,五岁读遍五经,读书时“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在太子位上,广纳人才,勤于著述,是位既有文采又有能力的优秀储君,他的人格魅力能把周围的各类人才都吸引过来。可是,英年早逝(31岁),令人婉惜。</p><p class="ql-block"> 昭明太子文采出众,他博览群书,精挑有价值诗文,并作评注解读,生前主持编撰的《文选》30卷(史称《昭明文选》),选录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七百余首,是中国现存编选最早的大型诗文总集。后世形成专门研究《文选》的“选学”。</p><p class="ql-block"> 《文选》属中华经典名著。1972年,中日建交时,毛泽东主席将《昭明文选》作为国礼赠送给田中角荣首相。</p><p class="ql-block"> 我之前也收藏了一套中华书局出版的《文选》全集。</p> <p class="ql-block"> 史料记载:</p><p class="ql-block"> 萧遘(?--887年),字得圣,身体强健,形神俊秀,从小就有远大志向,有匡复兴国的宏愿。唐宣宗五年(864年)进士及第,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仼多职;咸通十三年(873年)仼礼部元外郎,后累迁至户部侍郎、翰林承旨;中和元年(881年)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并兼史部尚书;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萧遘被拜为司空,封楚国公。</p><p class="ql-block"> 萧遘拜相后,气节名望尤以严厉闻名,敢于坚持国法,维护朝廷的尊严,与宦官及地方势力做斗争,所上奏折和疏策明了出众,富于建设性,僖宗也特别器重他。</p><p class="ql-block"> 光启二年(886年),“朱玫之乱”中,萧遘被诬陷,僖宗不问是非曲直,将其贬官,第二年赐死河中永乐县家中,萧遘的弟弟萧蘧(qu),在萧遘死时任永乐县令。萧遘因“朝祸”而蒙难,士人无不叹惜。萧遘是萧氏家族在唐朝的最后一个宰相,他死后20年唐朝灭亡。</p><p class="ql-block"> 《全唐诗》收录有萧遘的诗四首,分别是:《春诗》、《成都》、《句》、《和王侍中谒张恶子庙》</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 * * * *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 * * * * * *</span></p> <p class="ql-block"> 萧江族谱上唐朝的“八叶宰相”画像见下图:</p><p class="ql-block"> 萧瑀、萧嵩、萧华、萧復(复的繁体)萧俛(fu同“俯”)、萧倣(仿的繁体)、萧寘(zhi同“置”)、萧遘,其中萧嵩与萧华、萧寘与萧遘均为父子。</p> <p class="ql-block"> 寝堂顶部椽子上的盖板已有腐蚀漏洞出现,看细节有的梁柱斗拱有松散腐朽的痕迹,门厅的五凤楼四周打起多个撑子。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片木雕都是文物,急待专业部门维护修缮,2018年即列入江西省文保单位,但专业保护措施滞后了。</p><p class="ql-block"> 近期获悉,萧江大宗祠修缮保护項目,正在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维修方案和落实维修帐户经费管理办法,实施维修保护将于不久展开,愿一切顺利!</p> <p class="ql-block"> 从寝堂返回享堂,细华书记点上香递给我们,站在萧江一世祖像前,我们鞠躬上香并跪拜,传递着来自郑公(祯公幼子)后代南溪南全椒支的信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萧江大宗祠 历史遗产长存</p> <p class="ql-block"> 临别,细华书记为我们拍下这张留念照。</p> <p class="ql-block"> 已是中午了,细华书记和后赶来的加全宗长一再挽留我们在旃坑吃午饭,他们的热情令我们感动。但因为还要去江湾看看,时间太紧,来不及在村里看看溪流小桥、田园古村的风貌,婉言告诉他们下次再来,定当进村做客😄😄</p> <p class="ql-block"> 旃坑离江湾约2公里,在两位宗亲的目送下,我们的车驶上中平溪桥,向江湾镇而去。江湾景区是婺源县唯一的5A级旅游景区,收门票从验票中心进入。</p> <p class="ql-block"> 一进景区就是莲花池,沿着九曲桥走去,池中游弋的金鱼,犹如一缕橙色的云彩映在池中。</p> <p class="ql-block"> 古色古香的小亭子座落莲花池中</p> <p class="ql-block"> 江湾建村于隨末唐初,原称“云湾”,这里山水交融,北依后龙山,南环梨园河,处在皖浙赣三省的水陆交通要塞,历史上曾是郡县古道上的商业重镇。</p><p class="ql-block">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萧江八世江敌从旃坑村迁居云湾后,子孙繁衍迅速,很快成了村里的望族,便将云湾改为江湾。</p> <p class="ql-block"> 九曲桥的另一端是通向宗祠广场的西安门,门侧楹联为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江永的杰作:</p><p class="ql-block"> 水贴荷钱,买得湖光千万顷;</p><p class="ql-block"> 山垂木笔,描成春色二三分。</p> <p class="ql-block"> 宗祠广场上,古戏台周围花团锦簇。欢迎语:人间好时节 一起上春山</p> <p class="ql-block"> 另一边是高大的石牌坊,“江湾”二字硕大醒目。</p> <p class="ql-block"> 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 以永思桥为界,一边是宗祠广场,一边是萧江宗祠。</p> <p class="ql-block"> 过桥</p> <p class="ql-block"> “永思桥”与恢宏大气的萧江宗祠在一条中轴线上。站在桥上看祠堂,纵深感更强,气势庄重雄伟。</p> <p class="ql-block"> 萧江宗祠又名永思祠,始建于明朝万历六年(1578年),由族人江一麟主持并出资,后毁于太平天国战火。1922年,由族人江知源出资、江谦协理,再次重建,于1924年建成。当时被誉为江南70座著名宗祠中“最好的一座宗祠”,可惜在文革时期遭拆毁。</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宗祠是2002年按原来的格局在原址上第三次重建的。建筑规模宏大,用材考究,雕刻精美,砖雕、木雕、石雕艺术表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萧江宗祠为中轴歇山式五凤楼建筑,三进五开间结构,第一进仪门、第二进享堂、第三进寝堂。</p> <p class="ql-block"> 进仪门就看见正堂“永思堂”,正中悬挂萧江八世祖(江湾萧江始迁祖)江敌画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绕过正堂屏风,从侧面往后参观,可见两侧木板壁上悬挂细述“萧江巨族”故事的图文。</p> <p class="ql-block"> 正堂到享堂之间,有一个宽敞的天井院,院中有四口水缸,以备救火之用。天井正中的青石步道,直通立于五级台阶之上的享堂。天井两侧廊庑上有“忠孝节义”和“敦宗睦族”八个大字,这是萧江宗族家训,要求族人必须遵守的道德价值观念。</p> <p class="ql-block"> 享堂挂有《江湾萧江大宗支系图表》,享堂两壁板上供奉萧江祖先画像</p><p class="ql-block"> 萧何 萧衍</p><p class="ql-block"> 萧统 萧遘</p> <p class="ql-block"> 江一麟 江祯</p><p class="ql-block"> 江 瑾 江董</p><p class="ql-block"> 江祯长子江董,江董长子江瑾(南唐柱国上将军),江敌为江瑾玄孙的儿子,江一麟为江敌裔孙(明代户部侍郎)。</p> <p class="ql-block"> 享堂两边各有一间厢房,其隔扇门最具艺术魅力和深刻蕴意,裙板上雕刻的12幅荷花图,采用浅浮雕表现了荷花妩媚千姿,不愧为徽州木雕艺术的精品。其意蕴含着宗族团结的愿望,“荷”与“和”同音,通过表现荷花,提示族人和气和睦,宗族团结。</p> <p class="ql-block"> 享堂与寝堂之间也有一个天井,正中九级台阶,四周石栏廊庑(wu)。放眼望去,祠柱高桅林立,雕梁纵横连接。</p> <p class="ql-block"> 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的徽州古建经典风格。</p> <p class="ql-block"> 寝堂是整座萧江宗祠最高的建筑,为两层楼阁,立于九级台阶之上。进入寝堂就会产生一种庄重肃穆之感。</p> <p class="ql-block"> 寝堂正中梁上悬挂“保世滋大”的牌匾,其语出自《国语-周语上》“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意思是保全自己,然后不断发展壮大。牌匾之下供奉着萧江氏族列祖列宗的牌位。</p> <p class="ql-block"> 走出萧江宗祠,站在仪门前再欣赏一下五凤楼,仪门外侧立柱上对联是:</p><p class="ql-block"> 一龙临江千秋盘胜地</p><p class="ql-block"> 双马回首万代降英才</p><p class="ql-block"> 五凤楼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木雕、砖雕、石雕),体现了宏伟壮观的气势和吉祥美好的内涵。 </p> <p class="ql-block"> 萧江宗祠周围,环境清幽,静谧如诗。</p> <p class="ql-block"> 如诗如画小视频</p> <p class="ql-block"> 依导览图,进入梨子巷。</p> <p class="ql-block"> 清流蜿蜒</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多元化业态形式的徽派仿古怀旧型老街,有“百工园”展示绿茶、油纸伞和徽派三雕工艺;周围有供游客休息、餐饮和娱乐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鼓吹堂是徽剧、傩舞、乡间小戏等民间艺术表演场所,人们吹拉弹唱尽可娱乐(进去观看收费)。</p> <p class="ql-block"> 七星园是个小公园,内有一座八音亭(古亭,又名梨园亭),亭子的底层为圆形,二层为八角形,结构与众不同,八个角上还挂有响铃。</p> <p class="ql-block"> 八音亭旁,溪水潺潺,草木葱郁,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穿过小圆门,就是原汁原味的古建,牌匾显示:民俗馆,没开放,可能是保护文物的原因,所以很少有人逗留。</p> <p class="ql-block"> 既进来了,我们索性顺着石板路继续往里“钻”,又是一处原计原味的古建廊道。</p> <p class="ql-block"> 继续深入,有一幢二层楼的古建筑呈现眼前,从外观上看像商业铺面,是不是梨园老茶馆?</p> <p class="ql-block"> 典型的徽派建筑呈现,风格典雅古朴,隔扇门、隔扇窗更是宛如一幅精美长卷,老茶馆流露出浓郁的历史气息。</p><p class="ql-block"> 清澈的溪水与水中天灯、周围的溪石与绿草有机融为老茶馆门前的一道风景。我坐上溪石,仿佛听见茶客的谈笑声从老茶馆里飘来,让人忘却所有的烦恼---。</p> <p class="ql-block"> 梨子巷</p> <p class="ql-block"> 百年邮局</p> <p class="ql-block"> 后龙山山门,进门沿小路上去不远就是掩映在绿荫中的北钥亭。</p> <p class="ql-block"> 山脚下的这片小园子多美啊,坐下入镜。</p> <p class="ql-block"> 婺源民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进门就是“非遗物语”的雕塑</p><p class="ql-block"> 据说这个博物馆是婺源民间收藏家私人创办的,将自己二十多年抢救性收藏(避免流出婺源)的婺源古董文物在博物馆展示,反映婺源一千多年深厚的传统文化,融入方兴未艾的婺源文旅之中,以下为部分实物图片。</p> <p class="ql-block"> 大大的“茶”字下,展示了种茶、摘茶、制茶全过程的微型雕塑,让茶文化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精美的木雕长卷展示了徽文化木雕工艺的精湛。</p> <p class="ql-block"> 上图:小件古董</p><p class="ql-block"> 下图:文房四宝</p> <p class="ql-block"> 上图:徽雕隔扇门 古琴</p><p class="ql-block"> 下图:黄花梨提盒 卷缸</p> <p class="ql-block"> 两人对弈,翁让三子,无声交流,执子手谈😄😄</p> <p class="ql-block"> 上图:竹编提盒</p><p class="ql-block"> 下图:砖墩 诰命箱 木雕狮子</p> <p class="ql-block"> 元夜灯如昼</p><p class="ql-block"> 婺源放灯俗称【迎灯】,正月十三起灯,十五闹灯,十八圆灯。</p> <p class="ql-block"> 刺绣女红</p> <p class="ql-block"> 刺绣裙和三寸金莲鞋</p> <p class="ql-block"> 江湾豆腐架,体现了江湾古村落积淀深厚的豆腐文化。“婺源豆腐架”入选江西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的积淀,使这里频添熠熠生辉的文化风采。</p> <p class="ql-block"> 乡贤园在江湾村的北部,占地28亩,是在古园林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p> <p class="ql-block"> 江湾,千百年来孕育了众多名官、学士和名家,他们各领风骚,留下流芳百世的故事。乡贤园的草坪上有数尊雕像是其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 萧江一世祖---江祯</p><p class="ql-block"> 原名萧祯(842--893年),字德熹,唐朝宰相萧遘二儿子,初任东京留守,再仼护军兵马史,因平黄巢之战有功,被封柱国上将军领江南节度使。</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石雕像,祯公骑着一匹神采飞扬的骏马🐴,气宇轩昂,威风凛凛,一展大将军英勇无比的神韵。</p><p class="ql-block"> 园内还有几尊人物雕像,都是祯公的子孙后代。</p> <p class="ql-block"> 江董(861--922年),萧江二世祖,祯公长子,大唐天复壬戊年(902年)由歙县篁墩迁居婺源皋径(水路村),是为迁婺始祖,曾仼婺源主簿。南唐保大三年(945年),李璟皇帝特命礼部侍郎吴松来歙县祭大唐柱国上将军萧江始祖墓,加赠江董银青光禄大夫。</p> <p class="ql-block"> 江敌(1061--1109年),字景仁,萧江八世祖,1079年由旃坑迀居江湾,北宋时仼洪州进贤县尉,1109年考中进士,发榜时,已故于任上,授补将士郎。</p> <p class="ql-block"> 江一麟(1520--1580年),字仲文,号新源,明嘉靖三十二年进士。明朝政治家和军事家,抗倭名将。</p> <p class="ql-block"> 江永(1681--1762年),字慎修,号慎斋,清代经学家、教育家、音韵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皖派经学创始人。</p> <p class="ql-block"> 图左:江谦(1876--1942年),字易圆,号阳复,张謇弟子,近現代教育家、佛学家。</p><p class="ql-block"> 图中:江石溪(1870--1933年),字江汉,清末民初名医。擅长诗画音乐、乐精萧笛,画工山水。著有《梦笔生花馆诗集》。</p><p class="ql-block"> 图右:江知源(江导岷1867--1939年),近代著名实业家,于1924年主持重修江湾萧江宗祠,1930年与江谦共同出资在家乡创办义昌学府(现江湾中心小学),为家乡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p> <p class="ql-block"> 湖光山色相辉映</p><p class="ql-block"> 美景如画心陶碎</p> <p class="ql-block"> 汇贤湖,江湾的仙境。湖中古塔为文笔塔,寓意不难猜想,希望村中文运昌盛,科第连举。</p> <p class="ql-block"> 景中有景,妙在心诚。</p> <p class="ql-block"> 江氏祖屋“一府六院”的遗址</p><p class="ql-block"> 一府六院始建于明朝末年,房屋取古徽州一府(徽州府)六县(歙、黟、祁门、休宁、婺源、绩溪)之意冠名,故称“一府六院”,由六个小宅院组成,每个小宅院都有自家独立的天井。六家之间有风火墙和火巷隔开,又有小门相通,便于彼此来往。</p><p class="ql-block"> 一府六院占地1.5亩,总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四层徽式建筑,其规模为江湾村所有古民居之最。正厅“怡毂(gu)堂”匾为江永所题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这座经历了400多年风雨的古宅正堂倒塌,昔日的深宅大院沦为一片废墟,只剩下四周院墙和门框(从门缝往里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 清末商人江仁庆宅(与一府六院隔条小巷),其大门上方的砖雕最具特色,浮雕、深雕、镂空繁复多变,楼台亭榭、人物造型、花鸟虫鱼,雕刻的玲珑剔透,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滕家巷</p><p class="ql-block"> 顾名思义,滕姓人家聚居的巷,它是江湾古村落最古老最著名的巷,隋末唐初建村时,就有滕姓人家在此居住生息。明朝末年,滕氏家族中涌现一位巨商,是江湾首屈一指的富户,人称“滕百万”,“滕家老屋”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沧海桑田,如今滕姓人家早已迁出江湾远走他乡,可滕家巷、滕家老屋依然留存,滕家的故事依然流传,从那规整的巷街和斑驳的高墙,依然看得出当年“滕百万”的富有与显赫。</p> <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年间,富商江有炎买下滕家老屋,并在南边增建了一栋客厅“白果厅”(所用木料均为银杏木而得名,防虫蛀),厅堂匾“澹远轩”为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恩科状元黄轩所题。</p><p class="ql-block"> 江姓人家晨出耕,晚归读,还经商,是一商贾兼农耕的诗书人家。</p> <p class="ql-block"> 走进江湾人家 寻觅徽州生活</p><p class="ql-block"> 屋里展示了江湾民间日常的生活、生产工具。</p> <p class="ql-block"> 白果厅柱子上有对高雅的修养联:</p><p class="ql-block"> “虚能引和静能生悟</p><p class="ql-block"> 仰以察古俯以观今”</p> <p class="ql-block"> 刚从江湾人家出来,正好遇见一导游带团队来参观,就听导游说:“滕家老屋---江湾人家的这面墙,你们一定要摸一摸,它可带给你们财运”,此话似乎有道理,不妨摸一摸,期待“所言奏效”😄😄</p> <p class="ql-block"> 她左手,我右手,把滕家巷的财气兜住😄😄</p> <p class="ql-block"> 从滕家巷出来转个弯,就是江一麟故居,这是江湾保存比较完好的一座明代建筑,正堂名为“敦伦堂”,寓意敦亲睦族,崇尚教化。现为“江一麟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江一麟,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抗倭名将。曾任安吉州知州、广平府知府、南赣巡抚、贵州巡抚等职,官至右都御史兼户部侍郎(正二品)。</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院内立有江一麟半身像,展板上记录了这位明代爱国名臣的主要功绩,包括治理黄淮水利工程、抗倭御敌、保境安民等,正体现了江一麟一生廉洁自守的操行。</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五年(1577年)十二月,江一麟赴淮安督办漕运,任内精心谋划和协调指挥了规模庞大的黄淮治理工程。万历八年(1580年)二月,工程全部如期完成,而经费却比预算节约24万余两,整个工程非常坚固,经受住了汛期洪水考验,还收到了治沙效果。因治河有功,当年四月升任都察院右部御史兼户部右侍郎。治淮任务完成了,但终因积劳成疾,于六月初病故于治黄、督漕的任上。神宗皇帝甚为痛惜,特派遣徽州知府高时到江湾吊唁,举行隆重葬礼。江一麟生前著有《易说》、《尚书约肖》、《安吉川志》等。</p> <p class="ql-block"> 三省堂</p><p class="ql-block"> 近代教育家、佛学家江谦故居。建于清朝中叶,堂名语出《论语-学而》,寓意子孙铭记“吾日三省吾身”之道德修养。民国初年,江谦曾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校长,江苏省教育司长。</p> <p class="ql-block"> 江永纪念馆</p><p class="ql-block"> 江永(1681---1762年),字慎修,号慎斋,江湾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音韵学家,皖派经学创始人,一生蛰居乡里,以教书为业。戴震、程瑶田、金榜等名家大儒均是其弟子。</p><p class="ql-block"> 江永故居原址已被后裔拆旧建新,不复存在。现在的江永纪念馆房屋是政府从私人手中购得,改造辟为“江永纪念馆”的(内有私塾课堂,与原故居相似),该房屋民居加私塾式的徽派建筑,建于清代末期。</p> <p class="ql-block"> 门头上的匾额“善庆延麻”,意为行善积德之人家,能世世代代平安。</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主厅内悬“善余堂”匾额,“善余”二字取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相传,江永的曾祖父江国鼎是位善行显扬的乡贤,人称“江善人”,“善余”二字应该还有继承和发扬先辈善举之意。</p> <p class="ql-block"> 江永一生未取功名,终身不仕。却潜修砥行,博古通今,写下了大量的著作(41种270多卷),其中有27部186卷被收入《四库全书》,在当时可谓朝野闻名,人称“布衣奇人”。現仅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就存有江永著作131部。</p> <p class="ql-block"> 江永将宇宙万物比作一个“丸”,“弄丸”即是研究探索天地间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因而为其书房取名“弄丸斋”,自称“弄丸主人”。</p><p class="ql-block"> 江永治学,既能采纳前人的长处,又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的许多著作就是在这“弄丸斋”里完成的。</p> <p class="ql-block"> 坐下静思</p><p class="ql-block"> 先贤的智慧,真是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见识和思想,如春风化雨,笔耕不辍,著作流芳百世,令人感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走出“弄丸斋”就是清幽雅致小院</p> <p class="ql-block"> 从江永纪念馆出来,走几步就看到添丁巷,好奇心驱使看个究竟,原来巷中还有添丁井与天灯(古代路灯),“天灯”谐音为“添丁”,古村凡是新婚夫妇必到此添加灯油,寄托愿望,祈盼早生贵子,人丁兴旺。</p> <p class="ql-block"> 穿行在粉墙黛瓦的小巷石板路上,仿佛是在久远的历史中穿越。</p> <p class="ql-block"> 南关亭是旧时江湾村的南门,门内为村,门外为街。南关亭外有一眼古井,江湾人称之为“南关井”,井台为巨石打磨成的圆形,直径约1.5米。</p><p class="ql-block"> 正在围着古井观看时,来了一位自称“武大郎卖烧饼”的村民放下担子,在古井旁不停吆喝“武大郎卖烧饼哦”---,呵呵,江湾人的生意经不乏传承历史。</p> <p class="ql-block"> 转到永思街,又见高大的石牌坊,四柱三门五楼,宏伟壮观,是这条街上的地标。穿过牌坊就回到宗祠广场了,虽转了几个小时,也只是走马观花,初步有些印象。</p> <p class="ql-block"> 婺源的美,在青山绿水间,黛瓦白墙,尽显古朴典雅之风。而江湾是大自然予婺源的最好馈赠。</p> <p class="ql-block"> 三天的寻根溯源之旅,穿梭于四个千年古村落,其中三个萧江族群始居地,所见萧江家族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遗存,就像走进一座独特的文化宝库,引人入胜。</p><p class="ql-block"> 不忘祖先不忘根,一切文明的源头都是古老的祖先们留给我们的,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家族也不例外。萧江家族如一根承载着丰厚历史与故事的纽带,铺陈在岁月的长河中,鞭策后人更好的做好自己,“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p class="ql-block"> 下午四点半离开江湾景区,踏上返程路,两个多小时就到家了,顺利结束清明春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