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p class="ql-block"> 5月15日,著名教育家、“魅力教育”创始人、北京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曾军良一行莅临乐亭一中开展调研指导。曾校长在学校报告厅为全体教师做了一场题为《反思教育教学问题 提升教书育人质量》的讲座,直击阻碍教师成长的十大痛点问题,引导教师主动思考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曾校长的报告微言大义、振聋发聩,引发了在场教师的强烈共鸣。会后,全体党政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全体一线教师分别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工作实际,将聆听报告的所感所悟述诸笔端。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即日起,学校将开设《聆听智者声音 感悟教育真谛》专栏,分批节选有代表性的教师观后感进行刊登,与大家共勉。</p> 来自一线教师的教育思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试玉要烧三日满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辨材须待七年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高一年级班主任、语文教师 刘江虹</p> <p class="ql-block"> 昨日,有幸参加了曾校长关于反思教育教学问题、提升教书育人质量的讲座,深受启发。讲座中,曾校长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入地分析,引导我们重新审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我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错。对于这方面的问题,我有自己的想法和处理手段,自我感觉处理的还算满意。“轻点”、“巧引”“纸片寄语”等方式,效果一直挺好。但聆听曾校长的讲座之后,感觉自己的做法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度,还没有达到最佳的成效。正向曾校长所说:“对待学生的错误,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虽然我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内心也有所触动,但很少做到让他们感悟到“错误”出现的根源,让他们独立的处理自身的错误。以后我会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教育工作的关键内容,重视错误对于学生成长的摆正作用,修枝缮叶,同时牢牢把握机会,用好错误。学生的每一个错误,都代表着其成长过程的对于知识的积累或是树立正确人生方向一个需求点。我将会努力将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当作学习的新起点,在教学观念、行为与制度层面上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予以积极鼓励和肯定,对学生的错误做好教学上的宽容和引导。</p><p class="ql-block"> 同时,我也反思了自己的教学问题。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意识到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往往过于关注知识的传授,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体差异。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将他们置于一个统一的标准之下,用同样的方法和要求去衡量他们。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压抑孩子们的个性和创造力,使他们失去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化需求。我将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制定更为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同时,我也会关注孩子们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他们关心和鼓励。我相信,只有在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孩子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p><p class="ql-block">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还需强化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合作。通过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此外,借助各种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同时坚持深入做好“教学评一体化”,切实搭建好这三大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能真正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从而实现目标、学习、评价的一致性。把我们教师真正的教学能力体现在把“死教材”变为“活课程”上。</p><p class="ql-block"> 在反思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逐渐认识到,教育教学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使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投入到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p><p class="ql-block"> 总之,曾校长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我将以这次学习为契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努力提升教书育人质量。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用心去教,就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p> 来自中层干部的教育思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巧用“错误”提成效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强化合作促素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教研处副主任 张晓忠</p> <p class="ql-block"> 今天在我校报告厅,有幸聆听到曾校长做的“反思教育教学问题,提升教书育人质量”讲座,感觉到教学事业的任重道远,正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我一边听曾军良校长的报告,一边进行记录、思考和梳理,感觉受益匪浅,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p><p class="ql-block"> 本次讲座分为两个话题:一是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二是反思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对于孩子的“错误”,曾校长说学生是成长中的人,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果说成长的过程也是“拔节”的过程,错误就是成长之“节”。所谓成长,就是突破“错误之节”的限制,向上生长的过程。错误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决定了教育与错误的多维关系。错误对教育者来说,并不是负担与累赘,而是教育存在的依据,是教育改革的动力。教育就是使人由不完善逐步迈向完善的活动,是使人不断从感性走向理性,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过程。受教育者如果是不犯错误的完善之人,教育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p><p class="ql-block">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赞扬弟子颜回好学,说他“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颜回有君子之风,厚责于己,薄责于人,不在同一个地方犯两次错误。在孔子看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错是很正常的。但是人不能在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应该从错误中学习,改过迁善。</p><p class="ql-block"> 孔子的思想表达了一种古老的学习理念,就是“通过错误而学习”。在学习理论多如牛毛的今天,这种古老的理念也依然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我曾见过很多老师逼着学生改正错误,有的时候老师甚至会因为学生的错误,用不尊重学生人格的方式来批评他们。比如,“你怎么这么笨?你还有没有脑子?”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会变得特别害怕犯错误。面对这个问题,曾校长说:在我们的教学中,会面对各式各样孩子所犯的错误。教师要分清各种“错误”的性质,认识到“错误”对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从而把学生的错误当成教育的契机、教学的资源。有了正确的认识,自然就会有正确的方法,教师可以因人因时而异,发挥个人的创造性。</p><p class="ql-block"> 孩子真正意识到自己过错的时刻,一定不是在对抗的状态下。教师必须主动走向孩子,而不是一味坚守自己的原则,让学生来理解自己。孩子身上的问题都是有原因的,要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他们行为的动机给予充分理解。一般情况下,只要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动机表现了足够的理解,学生也会与教师相向而行,慢慢理解教师的苦口婆心,教师也就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让孩子在问题中反思自己、改正错误、不断进步!</p><p class="ql-block"> 讲座的第二部分围绕反思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展开,提高教学质量,是世界上最艰难的事情之一。许多青年教师工作之初自信满满,一番努力之后,又常常束手无策,于是,“恨铁不成钢”,多种不良的教学行为“时有爆发”,给教育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对此,曾校长分十种类型进行阐述,并指出教学属于“高科技”工作,课前准备、流程设计、问题探究、教师语言、课内评价、听课评课、作业设计、师生交流……都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如果我们轻视教学是科学、是艺术、是创造,必将陷入“机械教,死教书,教死书”的尴尬境地。</p><p class="ql-block"> 吾生而有涯,而知无涯。越是钻研,越是觉得教学是件很复杂的事情,却又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复杂,是因为教学需要考虑多方面,简单,是因为教学的原则是很简单的。但不管复杂还是简单,做起来都是难的,很难很难。我所做的,也只是不断学习、不断思考,摸索前行。</p> 来自校级领导的教育思考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潜心向道 尽心从教</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党委书记 郭成</p> <p class="ql-block"> 曾军良总校长关于《反思教育教学问题,提升教书育人质量》这次讲座的题目很直白,直指教书育人的核心,一是问题,二是质量。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曾校长以两个版块来分述这一主题:第一部分是“如何对待孩子的犯错”;第二部分是反思教学问题,提升教学质量。</p><p class="ql-block"> 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犯错,这属于教育范畴,也是教师能否赢得学生信任的关键所在。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学生能否买你的账,关键看你作为老师如何为人师表,如何对待你自己的学生。曾校长在讲座里强调——学生是成长中的人,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也就是说学生有犯错的权利,学生的每一次犯错都应该成为教师引导其进步的节点。面对犯错的学生,教师要做的,是学会引导和等待,帮助学生一起打败错误,而不是和错误一起打败学生。</p><p class="ql-block"> 教育的力量其实是一厘米一厘米的坚持。一名教师最难做到的,不是获得多高的职称,多大的荣誉,而是在日复一日的琐屑工作中,如何做到对人性的充分关注、理解、呵护、以及积极影响,而不是让任何一名学生成为游离在我们目光之外的“边缘人”“局外人”。</p><p class="ql-block"> 关于教学中呈现的问题,曾校长列举了十种症状解析实际存在的狭隘和弊端。在我认为,关键还是态度问题。《礼记》有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如果我们从教者,真的把教书的这份职业,在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基础上,看成是自己的一份信仰和事业,怀着虔诚之心,用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睿智的思考来对待,那绝不会甘心原地踏步、学无所成、虎头蛇尾,绝不囿于照猫画虎、新旧不分、无凭无据。</p><p class="ql-block">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若想打通教学的任督二脉日臻化境,法在用心——潜心向道,尽心从教。用一个老词来概括就是要吃透。吃透新高考模式,吃透教材,吃透课标,吃透学生,融会贯通。根据自己的所学所悟所获,通过体系化的理解授课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和思路重新整合出教学的内容,与时俱进、启慧生新。如此向学生传道受业解惑,才能四两拨千斤,事半功倍,提高质量。</p><p class="ql-block">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强调的是未来视野,既着眼于个人的未来,也着眼于社会的未来。这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高度。</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图文:宣传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编审:李洁亭</p>